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9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外阴癌局部扩大切除+个体化外阴缺损修复术与传统外阴广泛切除术的临床疗效,研究外阴癌外科治疗的优化方案。方法:自1997年6月至2012年6月共行外阴癌根治性手术35例,其中25例行标准外阴广泛切除术创面直接缝合(对照组),10例行外阴癌扩大局部切除+个体化Ⅰ期修复(研究组)。观察对比两组切口愈合、术后外阴外形和功能状态及无复发生存率。结果:研究组皮瓣均完全存活。1例菱形皮瓣出现切口部分哆开,经保守治疗后20天愈合。对照组切口延迟愈合21例,占84%。研究组术后外阴形态和质地、排尿、性生活优于对照组。对照组和研究组的3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6.6%和80.0%,无统计学差异,P=0.476。结论:相对于传统外阴广泛切除,外阴局部扩大切除+个体化修复能降低术后切口延迟愈合率,改善外阴形态和功能,而不降低肿瘤控制率,是值得推荐的外阴癌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2.
关明飞  黄萍  周莉  李燕  朱安娜 《西部医学》2013,25(5):678-680,68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分布的规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48例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随访患者生存情况。结果 148例患者中33例(22.3%)发生淋巴结转移,单独盆腔淋巴结转移19例(57.6%),单独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5例(15.2%),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同时转移9例(27.3%),以闭孔淋巴结转移最常见。深肌层浸润和宫颈受累是导致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淋巴结转移、深肌层浸润以及淋巴结清扫数目是影响子宫内膜癌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淋巴结清扫数目>22枚较≤22枚的患者死亡率高(26.9%和8.2%,P<0.05),淋巴结转移数目>3枚较≤3枚的患者死亡率高(50.0%和10.5%,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的转移途径可以先累及盆腔淋巴结,再转移至腹主动脉旁淋巴结,也可直接转移至腹主动脉旁淋巴结,以闭孔淋巴结最易转移;深肌层浸润和宫颈受累是导致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淋巴结清扫及转移的数目越多,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3.
胆系疾病以往多依靠超声、X线、ERCP等检查方法。近年来,螺旋CT作为一种无创伤性的检查技术,在胆系疾病中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着重介绍螺旋CT在胆系疾病中的检查方法及对疾病的诊断。1 检查方法螺旋CT扫描前需做胃肠准备,方法同常规CT扫描。胆系CT扫描范围包括膈顶至胰腺钩突区。平扫常规层厚10mm,螺距1.5,零点位置3~5mm层厚,螺距1.2。增强扫描一般静态注射造影剂80~120ml,速度2~3ml/s,层厚和扫描的延迟时间可视病变具体情况而定。病变大者,在注射造影剂后60~70s行常规扫描;病变小者,采用螺旋CT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扫描。病变区采用3~5mm薄层,其他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TP(紫杉醇+DDP)和FP(5-氟尿嘧啶+DDP)方案在Ⅰb1-Ⅱa2期官颈癌术后化疗中的毒性反应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48例Ⅰb1-Ⅱa2期宫颈癌患者人组.入组患者根据高危因素不同术后接受4程化疗(单纯化疗组)或放疗+4程化疗(放化疗组).化疗方案采用紫杉醇+ DDP(TP方案)和5-氟尿嘧啶+DDP(FP方案).其中TP方案组85例(单纯化疗组20例,放化疗组65例),FP方案组63例(单纯化疗组18例,放化疗组45例).结果:TP方案和FP方案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单纯化疗组:90.0% vs 100%;放化疗组:98.5% vs 100%)、骨髓抑制发生率(单纯化疗组:75.0% vs 88.9%;放化疗组:98.5% vs 100%)和肝肾功能损害发生率(单纯化疗组:10.0% vs 11.1%;放化疗组:13.0% vs 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P方案的口腔黏膜反应发生率(单纯化疗组:27.8% vs 0.0%;放化疗组:15.6% vs 0.0%)明显高于TP方案;而TP方案的神经毒性发生率(单纯化疗组:60.0% vs 5.6%;放化疗组:69.2% vs 0.0%)明显高于FP方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疗组FP方案的胃肠道Ⅲ-Ⅳ度不良反应发生率(46.7%vs 26.2%)高于TP方案;而TP方案的骨髓抑制Ⅲ-Ⅳ度不良反应发生率(56.9%vs 37.8%)高于FP方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疗组的骨髓抑制Ⅲ-Ⅳ度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单纯化疗组(TP方案:56.9%vs 5.0%;FP方案:37.8% vs 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高危临床病理因素宫颈癌患者的术后化疗中,TP方案和FP方案是安全的化疗方案,应注意每种化疗方案常见的毒性,及时发现并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6年12月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2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患者生存情况,进行生存及预后分析。结果:12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总体5年生存率为90.2%。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组织分级、病理类型、深肌层浸润、腹水细胞学阳性、附件转移、淋巴结转移、手术-病理分期及术后放化疗等因素与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病理分期、深肌层浸润以及是否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与预后相关(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总体生存率高,手术-病理分期、肌层受累程度以及是否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是影响子宫内膜癌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生存及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妇科自2000年1月至2004年1月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26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结果,进行生存分析及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267例患者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分别为90.8%、88.1%,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病理分期、病理分级、组织学类型、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附件转移、术后是否治疗、ER和PR表达与预后有显著性相关(P〈0.05)。经多因素分析后得出,手术-病理分期、病理分级、组织学类型、PR表达4个因素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总生存率均产生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的5年生存率较高。手术-病理分期、病理分级、组织学类型、PR表达情况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单一危险因素 (单纯大肿块)宫颈癌术后治疗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1月至2012年11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接受宫颈癌根治术的149例单纯大肿块 (肿瘤直径>4 cm)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治疗方式分为术后化疗组 (S+C组)33例、术后放疗组 (S+R组)21例和单纯手术组 (S组)95例,对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特征及随访生存情况进行分析,并对3种不同术后疗法、2种临床分期、3种病理类型宫颈癌患者的生存期及毒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149例患者年龄(43.64±6.65)岁,总生存期(185.578±5.097)个月。5年总生存率89.5%,不同术后治疗方式、临床分期及不同病理类型患者的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病死率S组为11.83%,S+R组为0.00%,S+C组为3.03%,虽然S组病死率较高,但3种疗法间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COX回归模型评价显示临床分期较晚,病理类型为腺鳞癌、复发是单纯大肿块宫颈癌的预后危险因素;术后放疗或化疗为其保护性因素。结论:应重视单纯大肿块宫颈癌患者术后辅助治疗。选择术后化疗有较好的疗效和较小的毒副反应,是单纯大肿块宫颈癌术后辅助治疗更合适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9.
与上皮性卵巢癌相比,非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较少见,仅占卵巢恶性肿瘤的10%~13%,主要包括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和恶性性索间质肿瘤,对这类肿瘤的治疗方式为手术联合化疗。本文对其化学治疗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中,因电极系统的不同,对患者电解质影响的差别。【方法】选择宫腔镜电切术患者104例,按照手术中应用电极系统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单极电切组50例,双极电切组54例。于术前、术后即刻测定血钠、氯、钾、糖及血浆渗透压等指标,并记录手术时间、膨宫液吸收量。【结果】在单极与双极电切组中,手术时间、膨宫液吸收量和血糖、血钠、血氯变化值分别是:(16±7)min与(14±4)min,495.0mL与300.0mL,(6±9)mmol/L与(1.5±1.0)mmol/L,(-3±5)mmol/L与(-1.5±1.5)mmol/L,(-1±3)mmol/L与(0.5±1.6)mmol/L。与单极电切术比较,双极电切术手术时间短,膨宫液吸收量少,对患者生化的影响更小。【结论】双极电极系统在维持电解质平衡方面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