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2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髋关节强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2年6月~2007年6月收治的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髋关节强直患者27例(38个髋关节),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平均2年4个月随访,患者髋关节术前活动度为0°,术后总的活动度平均为147.4°,其中平均屈髋92.6°;髋关节屈曲畸形程度,术前平均31.0°,术后平均5.2°;Harris评分,术前平均16.6分,术后平均93.3分。术后患者髋痛消失,步态基本恢复正常,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可明显增加髋关节活动度,矫正髋关节畸形,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受累强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强直性脊柱炎同期行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自2008-05—2011-05对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男5例,女1例;年龄31~42岁,平均37岁;术前双髋关节骨性强直,活动度0度,5例髋关节屈曲挛缩。结果术后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3 a,平均27个月,无关节脱位、感染、松动、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发生;Harris评分优良率为83.3%。结论强直性脊柱炎双侧髋关节完全强直,行同期双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有利于患者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晚期强直性脊柱炎的全髋关节置换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全髋关节置换术作为髋关节严重病变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正在被广泛使用。晚期强直性脊柱炎的髋关节已经发生骨性强直或者接近骨性强直,在进行髋关节置换时具有一定的困难。自1998年1月~2003年3月,笔者对明确诊断的49例晚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术,取得了良好的疗效。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9例均为确诊的晚期强直性脊柱炎男性患者,年龄28~56岁,平均42岁。其中38例行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前Harris评分43分(32~53分)。49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X线检查髋关节间隙消失,髋臼周围明显骨质疏松,35例完全骨性强直。根据Bath的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的手术方法.方法自1996年对23例强直性脊柱炎后髋关节强直的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21例,女2例;年龄21~37岁,平均28.4岁.术前Harris评分平均40分(15~64分).结果术后所有23例病人无脱位,髋关节疼痛消失.平片示假体位置良好.术后平均随访31个月(1~77个月),患者Harris评分平均79分(62~89分).结论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只要术中采取正确的关节置换技术,均可恢复患者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采用经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19例(28髋)。结果所有患者均进行了随访,随访时间14~52个月,平均36个月。根据Harris评分系统对功能进行评价。术前Harris评分15~52分,平均26.8分;术后65~92分,平均84.6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无并发感染,无血管、神经损伤。术后发生髋关节疼痛1例,再强直1例,异位骨化2例,随访无髋关节脱位,未发现无菌性松动。结论经外侧入路全髋置换是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患者重建髋关节、恢复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例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患者(22髋)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行踝关节及足趾屈伸等功能锻练。结果术后髋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屈曲畸形基本矫正。11例均获随访,时间2-6年。未出现关节脱位和假体松动。Harris评分由术前9-58(36±9.8)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64-94(81.2±10.6)分,优13髋,良6髋,中3髋。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能显著改善髋关节功能,矫正髋关节畸形,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的手术方法及术后疗效。方法 2005年5月至2008年5月,对13例(18髋)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5岁(22~51岁)。术后平均随访3.8年(2~5年),根据Harris评分进行评分,根据Gruen股骨分区法和DeLee-Charnley髋臼分区法对股骨假体和髋臼假体作影像学分析。结果 13例(18髋)患者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24.3分(0~38分)提高至术后平均87.3分(54~94分),疗效优6髋,良10髋,可2髋,优良率为88.9%。髋关节总活动度由术前平均35.4°(0°~105°)提高至术后平均192.6°(78°~225°)。X线片未见假体松动、脱位或折断,异位骨化发生率11.1%(2髋)。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重建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患者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强直性脊柱炎的全髋关节置换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的手术方法。方法 自1996年对23例强直性脊柱炎后髋关节强直的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21例,女2例;年龄21-37岁,平均28.4岁。术前Harris评分平均40分(15-64分)。结果 术后所有23例病人无脱位,髋关节疼痛消失。平片示假体位置良好。术后平均随访31个月(1-77个月),患者Harris评分平均79分(62-89分)。结论 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只要术中采取正确的关节置换技术,均可恢复患者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性髋关节强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强直性脊柱炎性髋关节强直行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并对术中常见问题的处理进行探讨。方法通过对16例(32髋)强直性脊柱炎性髋关节强直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的改善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关节活动度由术前0°改善为平均68°,髋关节屈曲畸形由术前平均42°改善为8°,术后所有患者生活均可自理。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性髋关节强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非功能位骨性强直的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效果的因素,包括手术时机、手术方式、假体选择等。[方法]2011年1月~2014年1月对14例强直性脊柱炎导致髋关节非功能位骨性强直的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12例23髋,女2例3髋;年龄18~45岁,术前Harris评分平均28分。[结果]1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4个月。假体位置良好,无脱位等情况,活动度良好。[结论]对于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非功能位骨性强直的患者应尽早进行手术,应用生物型假体及精确的手术技术,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脊椎楔形截骨及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合并髋关节强直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6月~2007年6月共收治25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合并髋关节强直患者,男24例,女1例,先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THA),单侧22例,双侧3例,共置换28个髋关节,应用骨水泥型假体13个,非骨水泥型假体15个.间隔1个月后采用脊椎楔形截骨矫止脊柞后凸畸形,截骨均在T10~L5进行,截骨后应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通过术前、术后Cobb角测量评价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效果,采用Harris评分对术前、术后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本组22例单侧THA平均手术时间1.5h,3例双侧同期THA平均手术时间3.5h:单侧THA平均失血量200ml,双侧同期THA平均失血量450ml.行双侧同期THA后,发生应激性溃疡1例,经治疗后痊愈.脊柱后凸矫正半均手术时间3.0h,平均失血量400ml.随访10~60个月,平均32个月.脊柱后凸Cobb角术前平均76.84°±13.29°,术后3个月时平均10.20°±3.85°,平均矫正66.64°±13.26°(P<0.01).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前平均15.84±7.50分,术后3个月时平均73.36±7.35分(P<0.01).末次随访时X线片示脊柱截骨部位已骨性融合,无矫正角度丢失.结论:脊椎楔形截骨加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并髋关节强直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髋关节强直双髋关节同时置换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晚期引起的髋关节骨性强直双侧髋关节同时置换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9例(38髋)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髋关节强直患者在全麻口插、鼻插下或气管切开插管麻醉下施行双侧同时全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采用后外侧切口入路,两次截骨后髋臼成形的方法,根据髋关节术前畸形状态调整髋臼及股骨柄角度,安装大一号生物臼、股骨柄假体紧密压配.指导患者早期肌肉及关节功能锻炼.术后均进行了最短1年,最长8年,平均5.5年的随访,对临床疗效及手术相关问题进行探讨.[结果]术后2例出现脱位,经及时手法复位后未再脱位,2髋在扩髓击入假体股骨柄时出现股骨距裂纹骨折,未做特殊处理.6髋发生轻度异位骨化,根据Brooker分期,Ⅰ级3髋,Ⅱ级3髋,病人除感不适外,对功能无明显影响.术后患者均能生活自理.放射学评定骨皮质较术前有明显增粗,骨小梁结构稀疏改善明显.所有患者髋关节主动屈伸活动由术前的0°增加到随访时的平均81°(650~115°),活动度平均达到160.(110°~230°).[结论]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双髋关节同时置换可重建患者髋关节,恢复关节功能,提高生存和生活质量.双侧髋关节同时置换有利于双下肢关节功能的协调发展,也可避免两次择期手术间隔时间里因使用不当导致的人工关节损坏,同时能节约患者医药费用又可减轻患者痛苦,利于其他矫形手术开展和负重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全髋置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高度屈曲强直畸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高度屈曲强直畸形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1例(29髋)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高度屈曲强直畸形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男20例(28髋),女1例(1髋);年龄21~49岁,平均32.4岁;病程3~32年,平均15.6年;屈曲强直畸形30°~95°,平均58.6°;单侧13例, 双侧8例;15例(23髋)合并髋关节骨性强直.采用髋关节Watson-Jones外侧切口,生物型假体17例(22髋),骨水泥型假体4例(7髋).采用Harris评分对术前及术后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21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4.5年,髋关节功能均明显改善,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21.7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3.2分.髋关节屈曲畸形矫正,29个髋关节总活动度(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等6个方向活动总和)由术前平均7°增加为术后平均196°.术后髋痛消失, 膝痛、腰骶痛明显改善,步态恢复正常, 生活能自理.[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髋关节高度屈曲强直畸形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骨性强直的功能重建   总被引:31,自引:11,他引:20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合并双侧髋关节骨性强直时的全髋关节置换方法及其注意事项。方法对17例24~52岁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性强直的34侧髋关节行Zweimüller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髋关节强直在屈曲0°~100°(平均37°),其中超过90°强直者3例6髋。术前需助行器者7例。生活不能完全自理者9例。所有患者均在一次性经口腔(10例)或鼻腔(7例)气管插管麻醉下完成双侧手术。3例患者后期行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术。结果患者髋关节活动度由术前的0°改善为术后复查时的屈伸平均77°(55°~120°),屈伸、收展、内外旋总活动度平均为150°(105°~230°)。术中有1例因股骨颈截骨造成髋臼后壁缺损,经修补后恢复。术后近期无神经血管损伤、关节脱位、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随访18~47个月无假体松动、移位。除2例3髋长时间行走有轻微疼痛外,其余患者无疼痛,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1例患者仍需助行器。结论手术技术熟练者可一次顺利完成强直性脊柱炎双髋骨性强直的双侧髋关节置换术,采用Watson-Jones入路可在完成骨性强直的髋关节置换的同时完成髋关节前方的软组织松解;术中注意神经、血管的保护可顺利完成90°以上屈曲骨性强直畸形髋关节的置换;术后康复的重点是锻炼患者的肌力和肌肉活动的协调性;采用自体血回输可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效果。方法对20例(27髋)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置换前患者日常活动均明显受限,其中需要使用助行器7例,生活完全不能自理4例,8例(11髋)关节强直。比较手术前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和关节活动度及术后并发症。1例患者后期行脊柱后凸矫形术。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2年(1.2~7.8年)。最后一次随访,23髋(85.2%)疼痛完全消失;仅有1例仍需双拐辅助行走,其余患者均可不扶拐行走,步态正常。术前Harris评分平均14.9分,髋关节活动度平均40°。术后Harris评分平均82.9分,其中优8髋,良10髋,可7髋,差2髋,优良率74.1%;髋关节活动度平均190.5°;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关节活动度均显著高于置换前(P0.05)。4髋(7.4%)出现异位骨化,分别为Brooker分级Ⅰ、Ⅱ级。假体无菌性松动1例。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有效手段,可以缓解关节疼痛,恢复关节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一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双侧髋关节晚期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很多晚期关节病,特别是髋关节疾患是双侧发病的,如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累及的双侧髋关节等,对此类疾患惟一有效的治疗是进行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青年型强直性脊柱炎并双髋关节骨性强直行一期双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笔者自2001-03—2013-06对6例强直性脊柱炎并双髋关节骨性强直行一期双髋关节置换术。结果本组均获随访1.3个月~12年,平均5.6年。术前Harris评分8.0~32.6分,平均21.5分,术后81.5~88.2分,平均84.3分,其中1例术后8年出现股骨假体轻度松动可能,有时起坐时感觉有响声,无疼痛等不适,行走功能基本同前。术后均未发生坐骨神经麻痹、感染、关节脱位、假体松动、下沉、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骨化性肌炎等并发症。结论严格细致围手术期处理,术中强直髋关节处理措施得当,术后规范化康复治疗,一期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双髋关节骨性强直是可行的,且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强直性脊柱炎髋屈曲挛缩畸形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并对常见问题的处理进行探讨。[方法]自1998年7月~2005年9月对18例(36髋)强直性脊柱炎髋屈曲挛缩畸形的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10例;平均年龄34岁(17岁~58岁)。[结果]术后随访1~6年(平均3.2年),对手术前后关节疼痛、活动度、畸形矫正及患者整体功能的改善情况进行了对比。除6侧关节轻度疼痛外,其余关节均无疼痛。关节活动度由术前髋关节屈曲平均20.5&#176;改善为70.5&#176;,髋关节外展由术前平均8.2&#176;改善为45&#176;,Harris评分由术前7~58分(平均31分)改善为56~89分(平均76分),较术前平均提高45分,有显著性差异(配对t检验P〈0.01)。[结论]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严重的强直性脊柱炎髋屈曲挛缩畸形的一种有效的方法,特别是术中仔细松解前方挛缩组织,外侧入路可较好地实施手术,同期双侧手术可使患者尽早恢复功能,节约费用,减少二次手术的痛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对强直性脊柱炎髋屈曲挛缩畸形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自1998年7月~2005年9月,对18例(36髋)强直性脊柱炎髋屈曲挛缩畸形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平均随访3.2年,对手术前后疼痛、活动度、畸形矫正等进行了对比。结果术后除6侧髋关节轻度疼痛外,其余均无疼痛。关节活动度明显增加,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31分改善为76分(配对t检验P<0.1)。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严重的强直性脊柱炎髋屈曲挛缩畸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骨性强直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黄小刚  曾斌 《中国骨伤》2018,31(12):1104-1107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骨性强直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骨性强直12例(24髋),其中男11例,女1例,年龄27~62岁,病程5~32年。统计患者术前及术后髋关节活动度及Harris功能评分,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0~96个月,平均72.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Harris评分较术前提高,髋关节活动度提高;优3例,良6例,中3例。异位骨化1例,为BrookerⅠ级,无临床症状未处理。1例术前严重屈曲畸形患者术后出现股神经牵拉损伤,随访1年后恢复。末次随访均未出现假体下沉及臼杯松动,无关节脱位、急性感染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晚期髋关节骨性强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