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关于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机制研究报道较多,但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时间的选择的研究较少.目的:通过观察大白兔周围神经损伤后不同时间修复的效果,以选择周围神经损伤后进行修复的最佳时机.方法:随机将大白兔分为4组.剪下长约1 cm的坐骨神经制作周围神经损伤动物模型.即时修复组即时进行神经修复组;2,4周和3个月修复组神经两断端分别固定于肌膜上,缝合伤口,分别在2,4周后和3个月后修复坐骨神经.术后3个月于缝合神经处的取材,检测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苏木精-伊红染色行病理学观察,电镜观察移植神经段结构,并进行神经移植体轴突计数.结果与结论:2周修复组大白兔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快于4周和3个月修复组(P<0.01),与即时修复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周修复组神经移植处组织形态、结构明显好于4周和3个月修复组.2周修复组神经移植体轴突计数明显多于4周修复和3个月修复组(P<0.01).结果提示在2周后修复神经损伤优于其他时间点,是周围神经损伤后进行修复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2.
背景:关于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机制研究报道较多,但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时间的选择的研究较少。 目的:通过观察大白兔周围神经损伤后不同时间修复的效果,以选择周围神经损伤后进行修复的最佳时机。 方法:随机将大白兔分为4组。剪下长约1 cm的坐骨神经制作周围神经损伤动物模型。即时修复组即时进行神经修复组;2,4周和3个月修复组神经两断端分别固定于肌膜上,缝合伤口,分别在2,4周后和3个月后修复坐骨神经。术后3个月于缝合神经处的取材,检测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苏木精-伊红染色行病理学观察,电镜观察移植神经段结构,并进行神经移植体轴突计数。 结果与结论:2周修复组大白兔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快于4周和3个月修复组(P < 0.01),与即时修复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2周修复组神经移植处组织形态、结构明显好于4周和3个月修复组。2周修复组神经移植体轴突计数明显多于4周修复和3个月修复组(P < 0.01)。结果提示在2周后修复神经损伤优于其他时间点,是周围神经损伤后进行修复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皮肤牵张器修复软组织恶性肿瘤切除术中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本科室收治的12例软组织恶性肿瘤患者外科术后应用皮肤牵张器修复皮肤缺损的临床资料,评价其近期及中期疗效。结果:12例患者创面均术中完全闭合,术后持续牵拉10~14(12.0±1.7)天,均甲级愈合;1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6(10.2±2.6)月;术后仅2例有早期并发症,1例为牵张器拉钩位置改变引起明显疼痛,1例为局部张力性水泡形成,无皮缘坏死等并发症,近期效果良好;中期随访观察皮肤感觉及术后邻近关节功能正常,效果良好。结论:皮肤牵张器固定对于闭合软组织恶性肿瘤切除术中皮肤缺损创面,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5.
侯明明  孙振林  于维良 《医学争鸣》2006,27(13):1190-1190
1 病历报告男性,51岁,哈尔滨人,于2005-02-22以"左下肢疼痛,麻木2 mo"入院. 2 mo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肢麻木,疼痛,X线未见异常,在神经内科给与对症治疗无好转,腰椎MRI见L4,5椎管内占位性病变,遂转我科.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患者MDR1C3435T基因多态性对他克莫司(FK506)血药浓度/剂量比(C/D)及急性排斥反应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内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的方法检测肾移植患者MDR1C3435T基因型,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之间FK506的C/D值以及急性排斥反应、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MDR1C3435T各基因型组间FK506的C/D值及急性排斥反应、不良反应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MDR1C3435T基因多态性与肾移植患者FK506的C/D值及急性排斥反应、不良反应间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背景:自从机械法搔刮自体静脉获取内皮细胞种植人工血管的方法获得成功后,为寻找更好的血管代用品指明了一个新的方向,但因可用的静脉较少,以致内皮细胞的数量、质量均明显不够。 目的:观察骨髓种植的人工血管应用于静脉系统后血管腔面的内皮化情况。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3/2008-04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 材料:新西兰大白兔8只,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只。针织涤纶双绒人工血管由美国Meadox Medicals Inc提供。 方法:实验组采用自体骨髓种植的涤纶双绒人工血管置换肾下段下腔静脉,对照组则采用单纯自体血浆预凝人工血管。术后 10 d获取人工血管标本。 主要观察指标:观察移植人工血管通畅情况;光镜下观察新生内膜厚度,电镜下观察新生内膜表面内皮化情况;放射免疫学检测血栓素A2的代谢产物水平。 结果:动物8只均进入结果分析。实验组全部移植人工血管通畅,对照组2条通畅,另外2条人工血管内充满血栓。光镜下实验组的内膜厚度明显薄于对照组(P < 0.01);电镜发现实验组人工血管达到完全内皮化,而对照组表面则无成片内皮细胞存在。血栓素A2的代谢产物水平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骨髓种植的人工血管在静脉系统10 d时能实现人工血管腔面的快速完全内皮化,新生内皮细胞具有抑制新生内膜增生和抗血栓形成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特发性脊柱侧弯病因学及相关动物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发性脊柱侧弯(idiopathicscoliosis,IS)是儿童及青少年中最常见的脊柱畸形之一,虽然经过广泛的研究其病因仍然不清。而动物模型是病因学研究的重要手段,许多学者设计了诸多脊柱侧弯动物模型对病因进行探讨,并积累了一定经验,本文就相关特发性脊柱侧弯病因学及动物模型的建立加以综述。探明IS的病因,找到有效的预测和预防侧弯加重的方法将对该病的治疗将起到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孙闯  侯明明 《黑龙江医学》2008,32(12):881-883
目的通过对尺神经手背支的解剖学特点的观察,探讨尺神经手背支卡压症引起腕尺侧痛的机制和治疗。方法对20例成人尸体前臂部和腕部进行大体解剖和显微解剖,观测了尺神经手背支的发出部位、走行、分支及其支配区域,研究了被动活动腕关节对手背支各终末支的影响。在临床上诊治27例尺神经手背支卡压的病例并进行分析。结果尺神经手背支在尺骨茎突近侧5.2-6.6 cm处,于尺侧腕屈肌的深面自尺神经主干发出,斜向下方走行,紧贴尺骨头尺侧浅出,并转向手背。尺神经手背支在尺骨头水平分成2-3支,每支均能找到进入骨关节和韧带的终末支。腕关节活动引起尺骨头相对位置的改变,极易对手背造成牵拉,尤以横支明显。临床发现患该症的病人尺骨头远端或尺侧缘有一显著而局限的压痛点,其周围有局部的皮肤感觉改变。27例病例全部首次进行了封闭治疗,其中有9例局部封闭后治愈,18例因封闭后效果不佳而行手术治疗。对18例病例随访3个月-1年,未见复发。结论腕关节反复屈伸收展时,尺神经手背支被牵拉和压迫是造成尺神经手背支卡压症的解剖学基础,横支的卡压很可能是引起腕尺侧痛的主要原因。临床上对有腕尺侧痛和皮肤感觉改变的病例,应考虑尺神经手背支卡压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