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4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对所支配肌肉的肌电图的变化,并对家兔的肌电图应用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体重近似的成年家兔15只,不分组,在相同浅层麻醉方法下对L4~S1实施腰段SPR手术,术前术后对腓肠肌的肌电图f波与H反射的变化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 实施腰段SPR手术后腓肠肌的H反射与F波潜伏期平均值较术前均明显增加(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Hmax,Hmax/Mmax,F-CD平均值及F波出现率较术前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1)SPR术后H反射与F波的潜伏期会明显延长,说明SPR手术可以有效降低α神经元的兴奋性,降低肌张力,改善痉挛.2)家兔的α神经元兴奋性维持在较高的兴奋水平,Hmax,Hmax/Mmax,F-CD及F波出现率尚不能反映α神经元的兴奋性的改变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THR)中扩髓前冲洗、吸取髓腔内容物能否降低扩髓时髓内压(IMP)及IMP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例具备THR手术指征的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常规扩髓组和扩髓前冲洗组,每组10例。扩髓前冲洗组先行扩髓前冲洗、吸取髓腔内容物,然后再常规扩髓。监测整个手术过程中IMP的变化情况。将2组的IMP峰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扩髓前冲洗组IMP峰值小于常规扩髓组(P〈0.01)。2组内髓腔锉锉髓腔时平均髓内压峰值均较髓腔钻扩髓时平均IMP峰值高(P〈0.01)。结论扩髓前冲洗较常规扩髓能降低扩髓时IMP峰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距骨颈骨折手术中植骨与否对其缺血坏死发生率及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6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49例距骨颈骨折手术患者距骨骨折坏死率及功能预后情况,其中术中行自体骨移植(A组)25例,Hawkins-Canale分型分别为Ⅱ型8例、Ⅲ型12例、Ⅳ型5例;术中未行植骨术(B组)24例,Hawkins-Canale分型分别为Ⅱ型7例、Ⅲ型13例、Ⅳ型4例;术前经AOFAS评价两组损伤程度无统计学差异,术后按Hawkins标准评价距骨坏死率及功能预后。结果 49例患者随访12~32个月,平均18.7个月,19例出现距骨缺血性坏死(A组6例、B组13例),距骨缺血坏死率分别为A组24.0%,B组54.2%,其中7例需处理,3例行踝关节融合,2例行距下关节融合,2例行减压植骨;另外12例踝关节、距下关节功能良好,无距骨塌陷及骨性关节炎表现。根据Hawkins足部评分标准,优14例(A组9例)、16例(A组11例)、可12例(A组2例)、差7例(A组2例);优良率分别为A组80.0%、B组41.7%。结论距骨颈骨折(Hawkins-Canale分型为Ⅱ~Ⅳ型)术中使用自体骨移植内固定明显优于单纯复位内固定,术后距骨颈骨折缺血坏死率明显降低,且患肢功能明显优于未植骨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关节镜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Pilon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36例Pilon骨折患者应用关节镜结合外固定支架手术治疗的效果。随访1~4年,平均20个月。结果 36例患者均无感染、骨折不愈合、骨髓炎等并发症的发生。36例患者获随访35例,经影像学及功能评价优良率达94.3%(33/35)。结论关节镜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Pilon骨折复位满意、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优良率高。同时,在关节镜直视下可行骨折复位、关节面整复,能有效减轻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短、中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5.
四肢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病因如创伤、烧伤、皮肤撕脱伤等.用游离植皮的方法有时因创口污染严重,大面积骨外露,难以施行,而采用皮瓣和肌皮瓣移植或转位修复各种皮肤组织缺损,虽已成为常规方法,但此类手术方法对的供区术后创伤较大,造成供区肢体功能下降或者影响美观.近年来,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逐渐应用于临床,由于该技术能够彻底去除腔隙、创面的分泌物或坏死组织,控制感染[1],促进愈合,是一种理想的变开放创口为闭合创口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基于血栓弹力图(TEG)制定的干预措施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宿迁市宿城区人民医院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分组,每组27例。对照组男16例、女11例,年龄(73.14±2.58)岁;试验组男14例、女13例,年龄(73.15±2.64)岁。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干预措施,试验组给予基于TEG制定的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发生血栓事件概率、凝血功能、TEG相关指标。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χ2检验。结果 试验组患者术后血栓事件的总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22%(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7,P=0.030)。干预前,两组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D-D、Fib水平降低,PT、APTT时间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的D-D、Fib水平低于对照组,PT、APTT时间比对照组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TEG指标[反应时间(R)、凝血时间(K)、最大振幅(MA)、α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TEG指标均优于干预前(均P<0.05),且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01)。结论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术期应用基于TEG制定的干预措施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可改善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预防静脉血栓,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纳米银骨水泥和单纯骨水泥在抗压强度、抗弯模量、抗弯强度、抗拉强度、抗剪强度方面的力学参数。方法分别进行压缩试验测抗压强度、弯曲试验测抗弯模量和抗弯强度、拉伸试验测抗拉强度、剪切试验测抗剪强度,每项试验分4个实验组,分别为单纯骨水泥组、纳米银质量分数0.1%骨水泥组、纳米银质量分数0.5%骨水泥组、纳米银质量分数1%骨水泥组,每组5个试件。使用万能力学机进行试验。结果纳米银骨水泥的各项参数比单纯骨水泥均有提高,除抗压强度和0.1%质量分数纳米银骨水泥弯曲模量的提高没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他所测参数的提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质量分数不超过1%纳米银骨水泥抗压强度、抗弯模量、抗弯强度、抗拉强度、抗剪强度的力学性能均不低于纯骨水泥,可以达到临床使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效果。方法对20例(27髋)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置换前患者日常活动均明显受限,其中需要使用助行器7例,生活完全不能自理4例,8例(11髋)关节强直。比较手术前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和关节活动度及术后并发症。1例患者后期行脊柱后凸矫形术。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2年(1.2~7.8年)。最后一次随访,23髋(85.2%)疼痛完全消失;仅有1例仍需双拐辅助行走,其余患者均可不扶拐行走,步态正常。术前Harris评分平均14.9分,髋关节活动度平均40°。术后Harris评分平均82.9分,其中优8髋,良10髋,可7髋,差2髋,优良率74.1%;髋关节活动度平均190.5°;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关节活动度均显著高于置换前(P0.05)。4髋(7.4%)出现异位骨化,分别为Brooker分级Ⅰ、Ⅱ级。假体无菌性松动1例。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有效手段,可以缓解关节疼痛,恢复关节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膝关节外翻畸形患者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髌骨内外侧口的手术方法及术后效果。方法选用我院19个膝关节外翻畸形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病例,A组10个膝关节采用髌骨内侧切口,术前活动度为92°(71~123°),股胫角平均为15.43°(13~39°),膝关节HSS平均评分为26分。B组9个膝关节采用髌骨外侧切口,术前膝关节活动度为90°(69~121°),胫股角平均为14.21°,膝关节HSS评分为29分。分别选用髌骨内外侧入路,都应用后稳定型假体,常规截骨加单纯外侧软组织松解方法。随访检查术后12个月后膝关节活动度,X线外翻角,及膝关节HSS评分,并用统计学分析两组在以上方面的差异。结果 A组患者平均外翻角为6.21°,膝关节活动度为106°膝关节HSS平均评分为95分,B组平均外翻角为6.15°,膝关节活动度为105°膝关节HSS平均评分为94分,两组统计学分析外翻角的改变,膝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HSS评分。结论对于膝关节外翻患者,全膝关节置换髌骨内外侧入路皆能达到满意的效果,且两组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组配氏人工髋关节系统(S-ROM,De Puy;S-R,Akon)治疗成人CroweⅣ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外科技术及疗效。方法 2008年3月~2013年12月,收治15例(20髋)CroweⅣ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其中男性2例,女性13例;年龄34~64岁,平均49岁。左髋8例,右髋12例。患髋Harris评分(35.79±7.81)分,髋关节活动度(131.74±12.72)°。患肢较健侧短缩4~6 cm,平均5.1cm。X线片示患髋完全性高位脱位。术中采用S-ROM髋关节假体12例,S-R假体3例。结果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髋关节脱位,术后1例发生坐骨神经损伤。1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6年,平均3年。术后半年所有患者均能下地行走,术前跛行步态明显改善,并恢复日常工作。髋关节Harris评分(82.58±4.73)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6.095,=0.00);髋关节活动度(215.26±24)°,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809,=0.00)。X线片复查示,股骨截骨处均在术后3~6个月愈合;股骨假体-骨界面稳固,无松动。随访期间无假体翻修。结论应用组配式人工髋关节系统(S-ROM,De Puy;S-R,Akon)治疗重度髋关节发育不良,尤其是处理股骨近端严重畸形,术中操作方便,术后近期疗效较满意,但假体远期生存率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