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胸部小切口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Jia Q  Yao J  Cheng Q  Lu N  Niu J  Zhao X  Zhang X  Li W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6):358-359
目的介绍胸部小切口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方法自1995年3月至1997年6月,经腋下及腋前外小切口在常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进行心内直视手术34例,其中房间隔缺损16例、室间隔缺损14例、二尖瓣关闭不全2例、右冠状动脉右室瘘及三尖瓣下移畸形各1例。结果全组平均体外循环时间2254分钟,术后恢复良好,无栓塞、心律失常及脑部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80±22天。随访2~26个月,均能参加正常活动,无残余分流和杂音。结论胸部小切口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简便、安全、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杂交(hybrid)手术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合并房间隔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杂交(hybrid)手术治疗冠状动脉病变合并房间隔缺损的可行性.方法2005年6月~9月,我院采用胸骨正中切口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冠状动脉病变合并房间隔缺损4例,其中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3例,右冠状动脉起自肺动脉1例.结果4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40~80 min,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150~300 ml.术中、术后均无并发症.术毕经超声即时测量冠状动脉旁路流量15~40 ml/min,搏动指数1.5~3.0.住院时间8~12 d,平均10 d.4例术后随访2~5个月,超声心动图示未见残余分流.结论杂交(hybrid)手术治疗冠状动脉病变合并房间隔缺损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右或左前外胸部小切口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早期结果.方法 2010年4月到2012年12月,63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采用右或左前外胸部小切口的方法完成手术,其中男22例,女41例;年龄30.6岁.手术包括房间隔缺损修补术38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9例,部分心内膜垫缺损矫治术3例,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术1例,Ebstein畸形矫治术1例,主动脉窦瘤破裂修补术1例.结果 手术切口长度2.5~7.0 cm,平均(4.76±0.95) cm.全组无中转大切口开胸手术,无手术死亡.体外循环36~209 min,平均(76.38 ±29.97) min;主动脉阻断0~ 138 min,平均(33.49±31.50) min.气管插管2~37 h,平均(10.53±6.13)h;监护室停留4~42 h,平均(14.93±7.65)h;术后住院2~ 14天,平均(5.42±1.98)天.9例输血,54例未输血.随访1 ~32个月,平均(13.75 ±8.91)个月,超声心动图提示所有患者无残余漏,一般情况佳.结论 胸部小切口微创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外科手术治疗冠状动脉瘘的临床经验及治疗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至2011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12例冠状动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6例;年龄4~77(50.90±23.80)岁。合并冠状动脉瘤样扩张3例,合并卵圆孔未闭1例,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例,其中1例同时合并重度主动脉瓣狭窄。1例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手术,余11例在体外循环下行手术,其中3例心脏不停跳;1例同期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手术时间90~245(151.25±42.65)min,体外循环时间31~116(65.06±29.16)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8~97(43.00±33.41)min,术后住院时间10~15(12.50±1.45)d。全组无手术死亡。随访时间4个月~6年,所有患者无症状再发,无心肌缺血及残余瘘等并发症。结论冠状动脉瘘一旦明确诊断则均应尽早手术治疗,手术效果十分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162例胸骨正中下段小切口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经验. 方法 1998年4月~2003年6月,经胸骨下段正中小切口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162例,包括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77例,CABG联合心内手术13例,非体外循环CABG(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OPCABG)72例. 结果手术死亡1例(0.6%),再手术1例(0.6%),术后并发症9例(5.6%).体外循环手术的主动脉阻断、体外循环及手术时间分别为(74.8±23.1) min、(113.6±31.3) min及(255.5±54.5) min.非体外循环手术时间(195.6±50.6) min.吻合口数目1~5个,(2.4±0.7) 个.术后气管插管时间0~364 h,中位数11 h;恢复室时间1~28 d,中位数3 d;术后住院5~60 d,中位数10 d.胸腔引流量(607.2±443.0) ml,按体重计算为(8.6±6.0) ml/kg.38例输血,输血量(1 161.3±741.2) ml. 结论胸骨正中下段小切口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创伤小,安全可靠;皮肤切口小;无须特殊器械,操作简单,可获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充分再血管化的效果,可同时进行其他心内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右腋下小切口手术应用于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可行性。方法2010年7月~2012年3月,采用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治疗68例年龄6—15个月婴幼儿先心病。体重6.5~12kg。房间隔缺损27例(其中合并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3例,合并肺动脉瓣狭窄1例,合并永存左上腔1例),室间隔缺损37例,(其中合并永存左上腔3例,右室流出道狭窄1例),部分性房室管畸形4例。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经右腋下4—6cm小切口手术修补。结果全组无围术期死亡。体外循环时间(21.6±10.7)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6.8±7.5)min;术后渗出胸液量(21.9±9.3)m1,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8.5±2.5)h,术后住院时间(5.4±0.7)d。术后1个月复查无残余分流。结论小切口手术对婴幼儿简单先心病效果确切,术后出血少,美观,隐蔽,不影响胸骨发育,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小切口行单纯巨脾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了2016年4月~2017年12月我院完成的13例小切口行单纯巨脾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13例病人平均脾切除手术时间40分钟,切口长度平均10 cm,术中平均出血量200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0.5天。术后胰瘘、脾热、左侧胸腔积液各2例,其余均无脾切除相关的术后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结论小切口性单纯巨脾切除术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安全可行,适用于多种脾脏疾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先天性心脏病的微创治疗经验。方法 自1999年10月~2002年12月,采用微创右腋下小切口,在常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35例,其中房间隔缺损21例,室间隔缺损12例,法洛三联征2例。结果 全组无一例死亡,均治愈。结论 微创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安全,暴露好,手术失血少,时间短、损伤轻、术后病人痛苦小,恢复快,切口隐蔽,美观。  相似文献   

9.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总结 36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的临床经验。 方法 采用胸骨正中切口 ,应用心脏表面固定器、头低脚高位、心包深部放置牵引线、冠状动脉内置入分流器和吹雾器行 OPCAB。 结果 所有患者均使用左乳内动脉 (L IMA) ,移植血管 1~ 4根 ,平均 2 .6根 ;平均手术时间 16 1分钟 ;术中平均失血 32 0 ml。 1例在术中改为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 2 4小时平均引流量 380ml,平均输血或血液制品 32 0 ml。4例患者手术后在手术室内拔除气管内插管 ,ICU平均机械辅助通气时间 4.2小时 ;ICU平均监护时间 12 .6小时 ,术后平均住院时间 12 .5天。 1例术后 14天死于严重的肺部感染。术后随访 1~ 7个月 ,所有存活患者心绞痛症状消失。 结论 OPCAB创伤小、安全、经济、临床效果好 ,适用于单支、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和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对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诊断与治疗结果进行总结,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3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3例冠状动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35.4±8.7)岁。瘘口起始于左前降支7例,右冠状动脉13例,双侧冠状动脉1例,左主干1例,钝缘支1例;瘘入肺动脉16例,右心室5例,右心房2例。12例患者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施行手术,11例在体外循环下施行手术。手术方法包括:心外带垫片缝扎、心内褥式缝扎、心内垫片修补瘘口、心内缝扎+心外修补等。结果全组患者无手术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1例体外循环手术患者CPB时间(78.6±7.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39.0±5.9)min。术后心功能恢复良好,自觉症状消失,无心肌缺血及残余瘘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门诊及电话随访12例,随访时间3个月至6年,所有患者心功能均恢复良好,复查超声心动图均无异常。无远期死亡,无心肌缺血及残余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先天I生冠状动脉瘘一旦明确诊断均应尽早手术治疗。根据病变的病理特点、有无心内畸形决定手术方式。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介绍肋缘下小切口电钩法胆囊切除术。方法 经右侧肋缘下小切口电钩法切除胆囊255例,总结其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的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最短21分钟,最长54分钟,平均36分钟,术后6小时可下床排尿、24小时恢复饮食。结论 肋缘下小切口电钩法胆囊切除具有创伤少,对腹腔干扰少,病人恢复快等优点,是腹内手术腹外操作的一种微创术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胸腔镜辅助左胸小切口、经胸降主动脉"Y"形旁路血管向心肌供血,实施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微创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66例冠心病病人,经左胸小切口开胸,胸腔镜游离左侧乳内动脉,经胸降主动脉"Y"形旁路血管向心肌供血,实施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用瞬时流量测定仪检测旁路血管的通畅度.结果 平均手术(103,0±18.4)min.术后平均机械辅助呼吸(5.6±3.2)h,平均ICU滞留(37.3±7.6)h,平均胸腔引流量(190±75)ml,平均输血(150±50)ml,移植血管平均流量Qm为(27±7)mi/min,搏动指数(PI)为3.5±1.4,逆向血流百分比(%Insuf)为(7±5)%.全组病人无死亡,均治愈出院.随访12~48个月,病人病情稳定,身体状况良好.结论 该术式是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一个新途径.尤其适用于升主动脉存在钙化、扩张或粥样硬化斑块者,可避免升主动脉损伤、附壁斑块松动、脱落导致的脑栓塞或冠状动脉栓塞.安全、有效、创伤小.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微创化.临床疗效显著,近期效果满意,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3.
机器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使用da Vinci S机器人系统完成的微创机器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技术特点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4月至2008年12月,共有56例患者接受微创机器人非体外循环CABG.所有患者术前均有心绞痛症状,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严重的前降支病变,10例患者合并有回旋支或右冠状动脉病变.其中25例患者有心肌梗死病史.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45例,Ⅲ级11例,平均射血分数为57%±11%.所有患者肺功能良好,无胸膜炎和左侧胸腔手术史.术前常规行64排CT检查双侧胸廓内动脉(ITA)的解剖情况.共采用三种术式:(1)机器人单侧或双侧ITA游离并同期小切口非体外循环CABG;(2)全机器人非体外循环CABG;(3)对合并有回旋支或右冠状动脉局限性狭窄的患者,接受上述两种术式的一种后行分站式支架置入杂交术.行单支或多支CABG时于左侧胸壁第4肋间做长6 cm的小切121,直视、心脏跳动下行ITA和前降支的吻合;行全机器人非体外循环CABG时无需胸壁切口.术后以冠状动脉造影或64排CT评估桥血管的通畅性,并进行随访.结果 所有患者成功接受了上述手术.术中平均ITA桥血流量为(23.2±16.7)mL/min,无中转开放手术和手术死亡.ITA移植到前降支53例,双支桥3例,其中10例患者旁路移植后接受了回旋支或右冠状动脉的支架植入杂交术.术后复查未见桥血管狭窄或闭塞.结论 微创机器人非体外循环CABG手术效果确实、可靠,不破坏胸腔骨性结构、创伤小,是微创CABG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微创左胸小切口与传统胸骨正中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优缺点。方法从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对66例冠心病经左胸微创小切口实施非体外循环左乳内动脉前降支搭桥术,时42例冠心病经传统正中切口实施非体外循环左乳内动脉前降支搭桥术。比较术前基本情况及手术切口长度、切口感染情况与住院时间,术后第1、2、3周及1、2、3、6个月进行随访。结果左胸小切口组与胸骨正中切口组均无手术死亡,无术后出血,无心绞痛症状,仅胸骨正中切口组出现1例切口感染,其余无切口感染裂开。左胸小切口组较胸骨正中切口组手术切口小,住院时间短。随访半年无心脏事件发生。结论左胸微创小切口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安全、可靠,近期临床效果显著。适用于单支血管病变或联合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治疗重症冠心病。  相似文献   

15.
机器人微创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ao CQ  Wu Y  Yang M  Wang G  Wang JL  Wang MY  Li LX  Zhao Y 《中华外科杂志》2011,49(10):923-926
目的 评价da Vincis机器人系统进行胸廓内动脉(IMA)游离、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安全性和手术效果.方法 2007年1月到2011年3月,105例患者接受机器人IMA游离、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中男性77例,女性28例,年龄33~77岁,平均(59±10)岁.患者术前行64排CT检查评估IMA质量,2例患者左LIMA纤细或走行异常弃用.术者于操作台前、三维成像系统下遥控机器人游离IMA并完成动脉桥与靶血管的徒手吻合.其中4例患者旁路移植后接受了杂交技术于回旋支或右冠状动脉行支架植入术.术中均以超声血流检测仪测量桥血管的波形及血流.术后以冠状动脉造影或64排CT评估桥血管的通畅性,并进行随访.结果 所有患者成功接受上述手术,无手术死亡病例.术中平均IMA血管桥血流量为(21±13) ml/min.1例于术后第1天突发心跳骤停经抢救后痊愈,复查桥血管通畅.1例合并脑梗死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痊愈后出院.其余患者无并发症发生.术中及术后出血少,术后恢复快.随访1~51个月,平均(30±12)个月.术后冠状动脉造影或64排CT复查未见桥血管狭窄或闭塞,心绞痛症状缓解.结论 机器人IMA游离、小切口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创伤小、疗效确切、安全性好,是微创冠状动脉再血管化的重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瘘(coronary artery fistula,CAF)是指冠状动脉主干或其分支与某一心腔或血管之间存在的异常通道.目前外科治疗的方法主要有正中开胸体外循环或者非体外循环下两种手术方式.2008年至2011年,我们对22例单纯冠状动脉瘘患儿采取微创小切口的方法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为近年来新兴的,易于被病人接受的微创手术之一。为探讨其手术适应征、禁忌征、标准手术方法及存在的问题,1999年10月至2001年10月本院为186例胆囊疾病患者行施此术,现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病人男72例,女106例;年龄12~74岁,平均54岁。胆囊息肉28例,结石性胆囊炎158例。急性发作期54例,合并其它器官疾病者16例,术中放弃小切口手术6例。手术时间15分钟~2小时,平均30分;手术平均失血50ml。平均住院时间5天。2.手术方法:切口:取右侧肋缘下切口…  相似文献   

18.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 探讨和评价微创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的临床效果。 方法  38例 OPCAB患者中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 4例 ,1支血管病变 10例 ,2支 14例 ,3支 10例 ,均经胸骨正中切口行 OPCAB,每例移植血管 1~ 5支 ,平均移植血管 2 .42支。应用左乳内动脉 38支 ,大隐静脉 5 4支。 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 ,36例顺利完成手术 ,2例转为心肺转流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8例均在手术后 2~ 12小时 ,平均 4.9± 2 .6小时顺利拔除气管内插管。全组均顺利康复 ,15例手术后 1个月内恢复了原工作。 结论 对有适应证的患者 ,OPCAB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右侧腋下小切口心脏直视手术临床应用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1年8月大坪医院采用右侧腋下小切口施行心脏直视手术83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7例,女56例;年龄7个月~59(8.0±9.1)岁;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21例(心脏不停跳18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3例、二尖瓣成形术1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60例(同期行右心室流出道疏通术4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术1例,右心室双出口矫治术1例。结果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体外循环时间21~185(66.9±32.3)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5~122(32.5±25.5)min。早期死亡1例(1.2%),死亡原因为低心排血量。门诊随访80例,失访3例。无残余漏、Ⅲ○房室传导阻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右侧腋下小切口选择性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直视手术,安全可靠、创伤小,切口美观;但应强调适应证的合理选择、充分的术野显露、可靠的体外循环以及术中准确的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20.
右腋下小切口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介绍右腋下小切口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1995年3月~1997年5月,经右腋下小切口在常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修补心脏间隔缺损20例。房间隔缺损13例,室间隔缺损7例。结果体外循环时间20.09±6.4分钟,无死亡及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8.0±2.2天。随访2~20个月,均能参加正常活动。结论右腋下小切口常温心脏不停跳修补小儿心脏间隔缺损创伤小、恢复快、简便、安全、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