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67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先天性心脏病房室间隔缺损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二尖瓣成形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84例房室间隔缺损患者中,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9例、过度性房室间隔缺损21例、部分性房室间隔缺损54例。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主要病理改变为瓣叶裂隙84例、瓣环扩大41例。二尖瓣成形方法为瓣叶裂隙缝合78例、交界环缩26例、瓣环环缩7例、双孔法2例等。术中左心室注水观察、评价成形后二尖瓣反流程度,脱离体外循环后食管超声心动图观察成形结果。结果全组死亡1例,1例因术后血尿行二尖瓣置换术。术后门诊随访,二尖瓣反流0 ̄Ⅰ级反流58例,Ⅱ级11例;术后随访,左心房、左心室缩小,与术前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房室间隔缺损二尖瓣关闭不全除瓣叶裂隙需要缝合外,还要矫正扩大的瓣环,术中注水试验和食管超声能为判断手术效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 随访137例婴儿法乐四联症一期矫治手术中跨环补片患儿的近、中期疗效,总结法乐四联症手术中右室流出道及肺动脉瓣处理的经验.方法 采取一期手术矫治1岁以下法乐四联症患儿238例,其中22例经右房疏通右室流出道,79例补片加宽右室流出道;137例跨肺动脉瓣环补片.术中使用不同方法部分恢复肺动脉瓣功能90例,对合并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应用不同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方式对心肌梗死面积的检测结果。方法实验在中国医科大学完成,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装置建立全心缺血模型。将20只健康SD大鼠(雌雄不拘、2周龄,体重250~300 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10只。A组:TTC经主动脉根部直接灌注,B组:心脏切片后染色。两组鼠心均平衡10 min,阻断灌注30 min,复灌30 min。染色后观察心肌切片改变,计算心肌梗死面积。结果 A组和B组均能很好地对梗死心肌进行标记,且两组心肌梗死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80%±6.07%vs.47.40%±6.80%,P〉0.05);A组心肌组织切片平整,颜色对比更明显,计算面积较准确,形态美观;而B组心肌组织切片凸凹不平,较难进行后续处理,计算面积不准确,形态不美观。结论 TTC染色是一种较为经济、快捷检测心肌梗死范围的染色方法,且经主动脉根部直接灌注染色法较心脏切片后染色法更简单、易操作,节省费用,染色效果好,染色后标本更平整、美观,有利于拍照和计算心肌的梗死面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66例OP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66例中支病变40例,支病变109例,支病变617例,其中左主干病变83例,均选择胸部正中切口,每例移植血管1~6支,平均移植血管3.78支;随访1~56个月,631例(82.4%)症状完全消失,127例(16.6%)症状明显减轻,生活质量提高,6例死亡(0.78%),8例(1.04%)术中改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3~12个月2例因血管桥堵塞需要作PTCA。呼吸机使用时间平均(16.35±19.8)h。住院时间(18.2±8)d。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绝大多数病例的首选术式,可以做到完全再血管化,满意的桥血流量,低并发症,操作安全,近期效果好,远期效果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5.
升主动脉瘤有明确的根治手术方式,对于升主动脉扩张处于边缘病变的处理方法尚有争议[1-3],有升主动脉直接部分切除法,有切除后加人工材料包裹成形加固法,或者有学者认为无需处理。我们认为只要有形态上的扩张,根据Laplase定律,如果不加任何处理,升主动脉会继续扩张发展成不可逆的瘤样病变而导致二次手术。我们有选择地对52例升主动脉扩张病例  相似文献   
6.
经胸骨下段小切口行室间隔封堵的近期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经胸骨下段小切口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的近期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08年8月,采用Amplatzer膜部VSD封堵器对41例膜周部VSD进行封堵治疗。男14例,女27例。体重9.0-71 kg,(46.3±16.1)kg,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均为膜周部VSD,破口3-8.5 mm。全麻后经胸骨下段切口显露右室,经右室放置封堵器。出院前和术后1个月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心电图、X线胸片等检查。结果41例均成功进行封堵,术后气管带管时间2.5-17 h,(6.2±3.3)h。ICU滞留时间8-21 h,(15.1±4.3)h。引流量35-210 ml,(80±33)ml。41例随访3-15个月,(7.9±4.1)月,无传导阻滞,无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无封堵器移位、脱落,无血栓形成,三尖瓣无反流,无血红蛋白尿。1例术后出院前发现有残余分流,约1 mm。结论经胸骨下段小切口行VSD封堵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左主干病变冠心病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8年6月392例左主干病变冠心病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资料。其中OPCAB组279例(71.2%),CCABG(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113例。比较2组术后早期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OPCAB组搭桥(4.17±0.86)支/人,CCABG组搭桥(4.24±0.94)支/人(t=-0.710,P=0.478)。2组新发心房纤颤[31例(11.1%)vs 8例(7.1%),χ^2=1.459,P=0.227]、围术期心肌梗死[7例(2.5%)vs 3例(2.7%),χ^2=0.000,P=1.000]、肾功能不全[9例(3.2%)vs 4例(3.5%),χ^2=0.000,P=1.000]、肺部并发症[15例(5.4%)vs 6例(5.3%),χ^2=0.000,P=1.000]差异无显著性。OPCAB组手术死亡[2例(0.7%)vs 5例(4.4%),χ^2=4.368,P=0.037]、呼吸机使用时间[中位数20 h(8-48 h)vs 51 h(14-130 h),Z=-2.823,P=0.005]、ICU停留时间[51h(38-141)h vs 92 h(42-352)h,Z=-2.618,P=0.009]、术后输血量[500 ml(200-1200)ml vs 800 ml(400-2100)ml,Z=-2.411,P=0.016]、二次开胸[5例(1.8%)vs 10例(8.8%),χ^2=9.052,P=0.003]、神经系统并发症[3例(1.1%)vs 9例(8.0%),χ^2=10.647,P=0.001]方面明显优于CCABG组。结论OPCAB在左主干病变冠心病患者中安全可行,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23例小儿二尖瓣关闭不全(MI)行二尖瓣成形术的疗效。方法:全组23例<18岁的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进行了瓣膜成形术。结果:手术及术后随访~20个月,无1例死亡,1例行二尖瓣置换,1例有二尖瓣中度反流,其余为≤轻度反流。结论;儿童行二尖瓣成形术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对儿童MI应首选二尖瓣成形术。  相似文献   
9.
在心房颤动心房中Calpain-Ⅰ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alpain-Ⅰ蛋白和细胞调亡在心房结构重构中的关系和作用.方法选择行换瓣手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在外科手术中取其左心房组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calpain-Ⅰ蛋白含量;用TUNEL法检测左心房肌细胞凋亡,计算其凋亡指数(AI).分析比较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在慢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中,calpain-Ⅰ蛋白含量明显增加(344%±101.9%,P<0.001);AI明显升高(24.6%±9.1%,P<0.01).Calpain-Ⅰ的蛋白含量和AI分别与左心房内径、房颤持续时间呈明显正相关(P<0.05~0.001);且Calapin-Ⅰ的蛋白含量与AI亦呈明显正相关(P<0.001).结论慢性房颤时左心房组织中的calpain-Ⅰ蛋白含量和心肌细胞凋亡均增加,两者之间有协同作用,恶化心房的结构和功能,促进房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非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与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ECCABG)后房颤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原因。方法:OPCABG组75例,手术在全麻常温下进行;ECCABG组113例,手术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结果:OPCABG组术后15例(20%)出现房颤,ECCABG组术后31例(27.4%)出现房颤。二组房颤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房颤的发生率低于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的房颤发生率,但仍有较高的发生率。房颤发生的原因可能是术后侧支循环逐渐关闭,改变心房的血液分布,诱发心房内及其周围组织产生局灶激动,从而发生房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