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TACE联合LPSE治疗原发性肝癌伴脾亢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联合限制性部分脾栓塞(LPSE)治疗原发性肝癌伴肝硬化,门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的意义和方法。方法 肝癌TACE同时行LPSE治疗原发性肝癌伴肝硬化,门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50例,根据病人肝功能情况及脾亢程度决定脾脏栓塞范围和次数,8例伴重度食管静脉曲张者栓塞前加行静脉套扎术(EVL)。栓塞后定期复查肝功能和血常规。结果 本组经1-4次LPSE,累积脾栓塞面积为30%-70%,脾功能亢进完全或部分缓解,无脾脓肿等严重并发症。TACE联合LPSE治疗后1周,WBC和PLT有显著提高(P<0.01),并能长时间维持在较高水平,RBC无明显改变(P>0.05),TBIL,ALT和AST升高,ALB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8-26个月随访期内,6,12,18,24个月累计生存率分别为100%,89%,71%,63%,15个月内无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结论 TACE联合LPSE是治疗原发性肝癌伴肝硬化,门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的安全,有效方法,肝癌病人反复多次LPSE能防止脾脏过度栓塞,减少并发症,更能巩固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肝脾联合切除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3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患者行肝癌切除联合脾切除(切脾组,n=10)和肝癌切除联合脾动脉结扎(非切脾组,n=13)手术前、后外周血中CD4、CD8、CD16、CD4/CD8、WBC及PLT的变化,并比较2组的生存率。结果术前2组患者的CD4、CD8、CD16、CD4/CD8、WBC及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的;术后3个月,切脾组CD4、CD16、CD4/CD8、WBC及PLT指标比术前显著升高(P〈0.01),且明显高于非切脾组(P〈0.01);非切脾组术后上述各项指标无明显改变。2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切脾组中无一例因白细胞改变而影响术后辅助化疗,而非切脾组有7例因白细胞过低而被迫终止了化疗。结论肝癌切除联合脾切除有利于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恢复及术后化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研究脾切除术(包括开腹脾切除和腹腔镜下脾切除)与部分性脾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9年3月至2006年12月42例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行外科手术或介入处理的42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外科切除组19例,部分性脾栓塞组23例,比较观察两组术后第3、7、14、30天及1年的外周血象主要指标(RBC、WBC、PLT)、术后1个月及1年的NK细胞活性、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的发病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血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性脾栓塞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外科手术组(P〈0.05),术后1个月及1年外科手术组NK细胞活性低于部分性脾栓塞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脾切除与部分性脾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均有确切疗效,部分性栓塞在减少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及维持患者免疫功能方面更有优势,但治疗方案需个体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和部分性脾栓塞治疗肝癌伴脾功能亢进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收集肝癌伴脾亢58例,经导管肝动脉栓塞(TACE)同时行部分性脾栓塞(PSE),观察术前术后血细胞变化情况。结果TACE联合PSE治疗肝癌合并脾亢可明显改善患者外周血象,术后24小时、1周、2周及4周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较栓塞前明显提高。结论对于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在行肝动脉栓塞灌注化疗同时行部分性脾栓塞术,安全可靠,既能有效控制肿瘤发展,又能有效改善患者血象,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TACE联合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原发性肝癌(PHC)合并脾功能亢进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6例PHC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行TACE联合PSE治疗。术后采用肝脏CT、超声、肝功能、血常规及甲胎蛋白(AFP)检查,并进行随访。结果对26例患者共进行63次TACE、27次PSE治疗,全部治疗均获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全部患者随访2个月,均生存;23例患者随访6个月,17例生存;13例患者随访12个月,9例生存;8例患者随访24个月,5例生存。结论 TACE联合PSE治疗PHC合并脾功能亢进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62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脾功能亢进患者。全组均行PSE,观察手术前后外周血象变化,门静脉、脾静脉管径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SE术后白细胞、血小板计数高于术前(P〈0.05);门静脉、脾静脉管径较术前缩小(P〈0.05),全组病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SE治疗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操作简便、创伤较小、疗效稳固,可以抢救和预防再出血,尤适用于高危病重、老年不适于手术治疗者,是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 1994年1月至2004年12月我院收治67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17例行肝切除联合脾切除,7例行单纯肝切除,43例行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脾动脉栓塞。结果 肝切除联合脾切除组术后30d患者脾功能亢进症状消失,外周血细胞恢复正常。单纯肝切除组术后脾功能亢进症状加重,其中6例于术后3~7个月分别行脾动脉栓塞治疗。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脾动脉栓塞组治疗后30 d 79%(34/43)的病例脾功能亢进症状改善,外周血细胞恢复正常。结论 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处理应争取行肝切除联合脾切除治疗,如肝癌不能切除,则应争取行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脾动脉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脾亢)的外科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00年8月至2010年8月41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脾亢手术病例,11例合并重度脾亢患者行肝癌切除及脾脏切除(脾切除组),其中3例附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30例由于中度脾亢采用了肝癌切除及脾动脉结扎术(脾动脉结扎组)。结果术后两组脾亢症状基本消除,脾切除组和脾动脉结扎组术后1周血小板、白细胞均上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切除组术后有2例胸腔积液,1例切口感染,3例术后黄疸及腹水并发症,脾动脉结扎组术后腹水2例,1例切口脂肪液化,1例胸腔积液,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在出院时消失,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合并巨脾可行肝切除及脾切除,而有消化道出血史可联合行断流术,手术是安全可行的;而对合并中度脾亢,肝切除合并脾动脉结扎同样近期能达到消除脾亢症状同时减少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超选择脾下极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应用介入治疗的手段,采用同轴导管技术,将微导管超选择送至脾下极动脉进行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症48例,观察术前术后外周血细胞、凝血酶原时间、免疫球蛋白、肝功能的变化、脾脏大小、并发症的发生及愈后情况。结果术后白血胞、血小板和凝血酶原时间迅速恢复或接近正常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2周内肝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以后逐渐改善;术后血清免疫球蛋白无变化;术后近期(1~3个月)脾脏大小变化不明显,6~9个月后明显缩小;术后并发症:均有腹痛、发热等。48例脾功能亢进患者行超选择脾下极动脉栓塞术后治愈(CR)37例(77.1%),有效(PR)9例(18.1%),总有效率95.8%,37例获CR者随访1年,7例复发,复发率18.9%。结论超选择脾下极动脉栓塞术是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脾动脉主干栓塞序贯肝脾微波消融治疗小肝癌并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采取脾动脉主干栓塞序贯肝脾微波消融治疗的小肝癌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观察肿瘤坏死情况,治疗前后血常规、肝功能、肝总动脉、脾动脉直径及肝、脾体积等指标。结果 序贯治疗过程顺利,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PLT及WBC明显上升(术前:PLT 39×109/L,WBC 2.83×109/L;术后:PLT 114×109/L,WBC 6.75×109/L);患者肝功能明显改善(术前肝功能Child-Pugh评分9分,术后5分),术后肿瘤完全灭活,脾肝总动脉比值下降(术前:2.1,术后:1.2),肝体积增加(术前:742 cm3,术后:1 019 cm3),存活脾脏体积减少(术前:858 cm3,术后:188 cm3)。结论 脾动脉主干栓塞序贯肝脾微波消融可能是治疗小肝癌并脾功能亢进的优选方案,此方案在局部根治小肝癌的同时,可纠正脾功能亢进及脾动脉盗血,并改善患者肝功能;该序贯治疗还可能促进肝再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后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行脾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后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9例患者行脾切除术及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结果9例患者恢复良好,术后2周肝功能恢复到术前水平,手术前后转氨酶、胆红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及血小板升至正常水平,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功能亢进症状得到纠正,凝血功能较前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18个月无一例再发消化道出血,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后3个月复查胃镜提示食道静脉曲张较前好转。结论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是自身免疫性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一项有效措施,对改善患者脾功能亢进、提高患者的凝血功能,减少出血有较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探讨采用补救性肝移植(SLT)治疗肝切除术后复发性原发性肝癌(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12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连续施行的68例肝癌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0例患者行首选肝移植(PLT),即PLT组;8例患者行SLT,即SLT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无肝期时间、术中出血和输血量;比较两组患者重症监护室(ICU)入住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两组患者的随访结果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累积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结果 SLT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无肝期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均明显长于或多于PLT组(均为P0.05),两组的ICU入住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术后出血、感染、急性排斥反应、肾衰竭及胆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随访时间1~9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33个月。SLT组术后的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7.5%、75.0%、62.5%,PLT组分别为80.0%、73.8%、67.8%,两组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T组术后1、2、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5.0%、62.5%、50.0%,PLT组分别为81.2%、68.6%、64.6%,两组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T治疗肝癌切除术后肝内复发疗效较好,在供体短缺的情况下选择实施补救性肝移植不失为一种有效可行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3.
Bi XY  Zhao JJ  Yan T  Li C  Zhou HT  Huang Z  Zhao H  Cai JQ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20):1539-1541
目的 探讨肝癌联合脾切除对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手术安全性的影响以及围手术期处理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77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50例,女性27例,年龄25~76岁,平均(55±12)岁.按照是否联合脾切除术,将患者分为切脾组(n=71)和不切脾组(n=106).比较两组在手术安全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肝功能恢复、术后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方面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及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脾组术后第1、10、30天血小板计数分别为(88.4±23.6)×109/L、(345.3±98.2)×109/L、(210.8±92.2)×109/L,与不切脾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脾组手术时间为(216±105)min,高于不切脾组的(135±6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中出血量及输血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切脾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3%,与不切脾组的6.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提高围手术期处理水平,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行肝脾联合切除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癌旁组织生长激素受体(GHR)的基因表达情况或变化。方法采用放射配体法、半定量的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对45例原发性肝癌(HCC)的癌旁组织进行了生长激素受体(GHR)的检测,以8例正常肝组织作为对照,并随机选择12例RT—PCR阳性扩增产物直接进行DNA序列测定。结果在蛋白表达水平,应用放射性配体法于正常肝组织与45例HCC癌旁组织中检测到单一的GH特异性结合位点(即GHR)。对照组肝组织GHR的RT值为40.2932±3。5667.fmol/mg;protein,Kd为0.6167±0.1007nmol/L。HCC癌旁组织GHR的RT为33.6283±3.6218fmol/mg。protein,Kd值为0.6319±0.1978nmol/L,与正常肝组织相比,HCC癌旁GHR的RT降低(P〈0.05).而Kd无显著性改变(P〉0.05)。半定量的RT—PCR法发现GHRmRNA在正常肝组织与HCC癌旁组织的表达率均为100%。GHRmRNA在正常肝组织与原发性肝癌癌旁组织的表达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全部肝癌癌旁组织在蛋白与mRNA水平均表达GHR,在其受体功能未明的情况下,目前rhGH在肝癌患者中的使用应慎重,以免造成肿瘤的增殖与复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术后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患者生存及肿瘤复发的影响。方法:对原发性肝癌行肝部分切除、临床病例资料完整的患者行回顾性分析,分为术后行TACE组(实验组,103例)及未行TACE组(对照组,118例),分别计算2组患者1年、2年及3年的生存率及肿瘤复发率。结果: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HBV感染、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有无血管癌栓及肿瘤TNM分期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1年、2年及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5.1%、65.0%、40.8%,对照组为71.2%、40.7%,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肿瘤1年复发率为22.3%,对照组为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2年、3年的复发率为57.3%、73.8%,对照组为61.9%、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术后行TACE可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降低肿瘤的近期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 (PSE) was performed on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to control hypersplenism and gastroesophageal varices. In this study, we evaluated the effects of PSE on the portal hemodynamics and hepatic function of 17 cirrhotic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he mean splenic volume and the peak platelet count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splenic vein pressu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PSE. However, the portal blood flow did not change. Changes in the 15-min retention rate of indocyanine green and the arterial ketone body ratio were not significant, but the redox tolerance index increased from 0.24 ± 0.28 × 10–2 to 0.59 ± 0.35 × 10–2.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PSE may reduce perioperative risks in cirrhotic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ho are candidates for hepatic rese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