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T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不宜消融肝癌的疗效。方法 将82例不宜消融的肝癌患者分为2组:联合组40例,予T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对照组42例,予单纯TACE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肝功能、血常规、血清甲胎蛋白(AFP)、并发症、客观有效率及远期生存率。结果 联合组125I粒子植入术前、术后剂量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组术后3、6个月客观有效率[85.00%(34/40)、67.50%(27/40)]明显高于对照组[61.90%(26/42)、45.24%(19/42);P均<0.05]。联合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5.7个月,对照组为10.7个月;联合组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7.50%、54.30%、23.30%,对照组为45.20%、32.60%、13.60%。联合组术后3个月及6个月血清AF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联合组治疗后1个月肝功能及血常规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TACE联合125I治疗不宜消融肝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方法经导管注入碘油和平阳霉素混合乳剂,再用适量明胶海绵颗粒加强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28例(34次),术后随访12~24月,观察栓塞前、后瘤体的变化及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经1~3次栓塞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瘤体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部分缓解者(瘤体缩小大于50%)19例(67.9%,19/28),好转者(瘤体缩小25%~50%)7例(25%,7/28),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碘油和平阳霉素混合乳剂加适量明胶海绵颗粒联合栓塞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较为理想的方法,临床观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右下肺静脉(RLL)属支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影像解剖学分布特征、汇合模式分型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自2017年3月—2018年7月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行MSCTA检查的病例中,筛选肺静脉及属支显示优良者100例,其中男54例、女46例,年龄24~86(58.9±13.54)岁。将MSCTA原始图像传到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容积再现(VR)和多平面重组(MPR),观察右下肺静脉属支数目、分布特征及汇合方式,进而对其进行命名和分型。结果 右下肺静脉整体汇合方式分型有RLLⅠ型(2支型)、RLLⅡ型(3支型)、RLLⅢ型(4支型),分别占67%(67/100)、28%(28/100)、5%(5/100)。RLLⅠ型最常见,有2种汇合方式、5种分型;RLLⅡ型最复杂,有6种汇合方式、7种分型;RLLⅢ型最少见,有4种汇合方式、4种分型。少见的静脉引流模式中,异位中叶静脉(异位V4、异位V4+V5)和异位上叶静脉(异位V2)分别占7%(7/100)和4%(4/100)。上段静脉分为单干型和双干型,分别占88%(88/100)、12%(12/100)。内侧底段静脉(V7)为最细小的底段静脉,其汇入处无规律,共统计了10种汇入情况。前段静脉(V8)、外侧底段静脉(V9)、后底段静脉(V110)有二分支型、三分支型和四分支型3种型式,分别占95%(95/100)、4%(4/100)和1%(1/100)。结论 右下肺静脉属支引流及汇合模式复杂多变;手术前MSCTA可清晰显示肺静脉属支的分布规律,从而提高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支气管扩张大咯血。方法对28例支气管扩张大咯血患者进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用明胶海绵颗粒等材料进行栓塞。结果左支气管动脉栓塞10例,右支气管动脉栓塞12例,左右支气管动脉共干6例。确定出血血管栓塞后,28例患者咯血停止,27例3日内未再咯血,有1例仍有咯血,1周后再行栓塞术后,咯血停止。结论支气管扩张大咯血进行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而又无法耐受外科手术者,应及时行支气管动脉造影并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完善仁丹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木香、肉桂、广藿香、甘草进行定性鉴别;采用气相色谱法对薄荷脑和冰片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在薄层色谱中可检出木香、肉桂、广藿香、甘草的特点性斑点。在气相色谱中,薄荷脑进样量线性范围是0.021 64~1.082 0μg(r=0.999 5),平均回收率为97.8%,RSD=1.8%(n=6);龙脑进样量线性范围是0.009 936~0.496 8μg(r=0.999 6),平均回收率为97.1%,RSD=1.6%(n=6);异龙脑进样量线性范围是0.004 156~0.415 6μg(r=0.999 5),平均回收率为101.3%,RSD=1.5%(n=6)。结论该方法可靠、准确,能有效地控制仁丹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血管内栓塞术治疗37例假性动脉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管内栓塞术治疗内脏和外周假性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假性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3 ~ 36个月随访期内观察栓塞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37例患者DSA造影发现41枚假性动脉瘤,其中来源于内脏动脉26例,臀上、臀下动脉5例,颈外动脉分支4例,肢体动脉2例.36例患者成功栓塞40枚假瘤,其中明胶海绵栓塞7枚,PVA颗粒栓塞9枚,弹簧圈栓塞11枚,弹簧圈辅以明胶海绵或PVA栓塞13枚.随访期内36例患者中34例出血停止,假瘤完全闭塞,有2枚假瘤复发,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血管内栓塞术治疗假性动脉瘤安全、有效,假性动脉瘤的性质和栓塞材料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和副反应。方法:对48例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进行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随访12~18月,观察术后症状(月经量,月经期,血红蛋白)缓解情况、子宫及瘤体缩小程度和副反应。结果:显效28例(58.3%),有效14例(29.2%),无效6例(12.5%)。子宫平均缩小率为(40.8±15.6)%,肌瘤平均缩小率为(58.9±16.8)%。所有患者月经恢复正常,月经量减少及月经期缩短,血红蛋白升至正常范围,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安全、有效、创伤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肝癌合并肺转移的双重介入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临床双重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肺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0例晚期原发性肝癌合并肺转移的患者,采用经股动脉穿刺插管选择性经肝动脉分支和支气管动脉进行化疗栓塞术。结果原发性肝癌有效率为45%(18/40),肺转移灶有效率为40%(16/40)。原发性肝癌合并肺转移有效率为37.5%(15/40),半年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80%和37.5%。结论临床经肝动脉分支和支气管动脉双重联合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肺转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和部分性脾栓塞治疗肝癌伴脾功能亢进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收集肝癌伴脾亢58例,经导管肝动脉栓塞(TACE)同时行部分性脾栓塞(PSE),观察术前术后血细胞变化情况。结果TACE联合PSE治疗肝癌合并脾亢可明显改善患者外周血象,术后24小时、1周、2周及4周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较栓塞前明显提高。结论对于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在行肝动脉栓塞灌注化疗同时行部分性脾栓塞术,安全可靠,既能有效控制肿瘤发展,又能有效改善患者血象,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金属内支架置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2 7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经皮肝穿胆道金属内支架置入术。男 18例 ,女 9例 ,其中肝癌 6例 ,胆管癌 7例 ,胰腺癌 5例 ,转移癌 9例。梗阻部位在胆总管 12例 ,肝总管肝门区 15例。结果 :经皮肝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技术成功率为 10 0 %。 2 7例共置入金属内支架31枚 ,术后 1周复查肝功能血清学指标 ,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和谷丙转氨酶较术前明显下降 ,P <0 .0 0 1。随访开通时间平均为 14 1天 ,半年开通率 5 5 .6 % ,并发症发生率为 2 5 .9% ,主要为胆道感染 ,胆道出血等。结论 :金属内支架置入术是治疗胆道梗阻性黄疽的安全、有效的姑息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