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脊柱椎体的压缩性骨折是骨质疏松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的椎体压缩性骨折保守治疗5a内死亡率可达23%~34%,目前常用的手术治疗包括椎体撑开后单纯植骨固定和(或)同时进行坚强内固定材料进行固定等,手术创伤大,并发症也多。经皮椎体成形术(pert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与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是脊柱外科近来发展迅速的一项新型微创外科技术,通过经皮向压缩骨折椎体内直接注入(PVP)或者先通过球囊扩张再注入(PKP)骨水泥等填充物,从而增强病变椎体的力学稳定性,临床应用证实其有稳定可靠、迅速有效的治疗效果,且并发症少,但到目前为止长期临床随访资料还不足,椎体成形术后脊柱生物力学的研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椎体成形技术还需要不断的改进和探索,特别是材料的发展对减小椎体成形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改善术后脊柱的生物力学特性起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充填材料和生物力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后凸成形术(PKP)是在影像装置引导下,将骨水泥通过椎弓根途径注入压缩骨折或破坏的椎体内,目的是止痛和稳定、重建病变椎体,具有微创、并发症低等优点,PKP还有增加椎体高度的作用。本文综述了不同充填材料的体外生物力学实验结果,并对这些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和讨论。评价了不同充填材料、不同充填量以及材料在椎体内的分布等对椎体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指出了目前PVP和PKP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在手术操作、充填材料等方面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病理性压缩骨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在椎体病理性压缩骨折中的治疗效果和适应证的选择。方法 应用PVP对16例椎体病理性压缩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对其结果进行总结。结果 16例患者于术后24—48h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的的减轻或消失。无明显并发症出现。结论 PVP为疼痛性椎体病理性压缩骨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警惕和预防经皮椎体强化术的严重并发症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经皮椎体强化术包括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是微创脊柱外科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PVP和PKP治疗疼痛性椎体病变(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肿瘤等)在国内外的广泛普及,该项技术的并发症问题也逐渐引起重视。特别是最近2—3年,一些相关并发症的病例报道与总结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网袋球囊椎体成形和椎体成形(PV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OVCF)的效果、技术特点及并发症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7年同一术者治疗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74例,其中PVP治疗58例(62个椎体),平均年龄(75.11±9.96)岁;网袋成形治疗16例(17个椎体),平均年龄(74.71±7.67)岁。比较两种方法的技术特点、椎体复高率、疼痛缓解满意程度、住院时间、操作时间、并发症等。[结果]手术时间PVP组平均(53.20±14.54) min,网袋成形组平均(61.17±11.93) min,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有临床症状的并发症发生,PVP组骨水泥泄漏发生率11.29%,网袋成形组11.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率PVP组(25.31±24.33)%,网袋成形组(26.78±22.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3 d腰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但相同时间点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网袋成形作为新近出现的一种椎体成形技术,实际应用中临床疗效、骨水泥泄漏的发生率、患者住院时间、椎体复高率等指标与传统PVP相比没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6.
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并发症及防治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新  苗旭东  杨迪生 《中国骨伤》2005,18(6):381-383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是一种经皮注射骨水泥的微创放射介入疗法,由Galibert等1984年首先应用于椎体血管瘤的治疗。在CT或X线的引导下,将骨水泥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用专用注射器注入椎体,起到了增加脊柱强度和稳定性、减轻患者疼痛、缩短卧床时间以及预防椎体再塌陷发生等作用。自从PVP应用临床以来,其适应证不断扩大,目前主要应用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椎体血管瘤和脊柱溶骨性肿瘤的治疗。大样本资料表明,PVP的成功率为80%~100%,并发症发生率为1%~10%。本文就当前PVP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防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 (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 ,PVP)在椎体病理性压缩骨折中的治疗效果和适应证的选择。方法 应用PVP对 16例椎体病理性压缩骨折患者进行治疗 ,对其结果进行总结。结果  16例患者于术后 2 4~ 4 8h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的的减轻或消失。无明显并发症出现。结论 PVP为疼痛性椎体病理性压缩骨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外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是临床治疗的难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治疗目的是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增加骨强度,避免椎体继续压缩;矫形,恢复椎体高度。传统的保守疗法效果往往不甚理想。外科微创治疗技术如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KP)和经皮自体骨移植(PBG)等的应用,已取得较好疗效。该文就PVP、PKP和PBG近期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血管内化疗栓塞术(ECE)治疗椎体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PVP和(或)ECE治疗椎体恶性肿瘤23例,共50个椎体,其中8例患者共13个椎体单纯行PVP术,15例37个椎体先后行PVP和ECE。结果PVP和ECE技术操作成功率分别为96%和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总有效率达91.3%。随访3~10个月,病变椎体未出现新的压缩性骨折。结论PVP和ECE治疗椎体恶性肿瘤的效果理想,可作为椎体恶性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椎体成形术治疗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椎体成形术(PVP)是借助影像学设备,将骨成形材料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骨水泥由体外经由穿刺针注入椎体,达到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的目的.近年来关于PVP的报道很多,笔者主要就其在治疗胸腰椎创伤性骨折特别是非骨质疏松性创伤性骨折的有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正>脊椎椎体血管瘤是脊柱椎体及附件的血管病变为主的肿瘤性疾病,是一种良性呈血管性肿瘤或血管内皮来源的一种发育状态~[1]。MRI表现椎体内T1、T2高信号病变,矢状面可见椎体内纵形排列的栅栏状异常信号,横断面圆点花布状表现~[2]。出现临床症状及体征者需要临床干预~[3],1987年法国学者Galibert首次将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应用于治疗椎体血管瘤,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PVP主要应用于活动期椎体血管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世界上骨质疏松所致椎体压缩骨折每年有70万人,据我国部分城市统计,50岁以上妇女骨质疏松所致椎体压缩骨折发生率为15%.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重,骨质疏松所致椎体压缩骨折严重危害了人类的健康.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自1987年Galibert首次将其应用于颈椎血管瘤以来,现已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症所致椎体压缩骨折、椎体转移瘤、椎体血管瘤及椎体骨髓瘤的治疗.PVP是将骨水泥通过穿刺手段注射到骨折椎体内,目前对于PVP填充材料的研究颇多,可谓层出不穷,五花八门.现将近年来PVP填充材料研究热点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发生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应用PVP治疗OVCF且随访资料完整的220例患者的356节椎体,回顾性分析患者一般资料、骨折类型、手术情况等对PVP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影响。结果:356节椎体中共有39节(10.9%)发生邻近椎体骨折。骨水泥椎间盘内渗漏、骨折椎体数量、骨折部位特别是胸腰段骨折,与邻近椎体骨折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PVP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发生率较高,骨水泥椎间盘内渗漏,骨折椎体数量,胸腰段骨折是PVP治疗OVCF后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目前作为一项新的脊柱外科微创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我们从2003年至2005年应用PVP治疗2l例椎体血管瘤、转移瘤、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患者,并进行6~12个月随访,疗效良好。本研究将结合临床病例就PVP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比较弯角穿刺PVP、单侧穿刺PVP和双侧穿刺PV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的疗效,探讨弯角穿刺PVP的优势。[方法]将2015年2月~2016年2月75例胸腰椎单椎体OVCFs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应用弯角穿刺PVP、单侧穿刺PVP和双侧穿刺PVP。统计并比较3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术后3 d的VAS评分、Cobb角恢复率、骨水泥渗漏率和椎体内骨水泥的分布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严重并发症。3组术后3 d的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obb角恢复率及骨水泥渗漏率方面,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方面,弯角PVP组与单侧PVP组均小于双侧PVP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理想分布的椎体在弯角PVP组23例(92.00%),在双侧PVP组19例(76.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1 7),在单侧PVP组3例(12.00%),与前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 7)。[结论]应用弯角椎体成形装置治疗OVCFs短期内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减少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的同时又优化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改善术后骨折椎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经皮椎体成形术   总被引:58,自引:5,他引:53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是近年来脊柱外科发展的一项新的微创技术,经皮向压缩骨折的椎体内注入一些填充物(如骨水泥)来增强椎体,减轻疼痛[1~6]。作者就这一技术的发展概要、适应证、禁忌证、手术要点、临床应用状况、并发症及新的进展作一综述。1发展概要1984年法国介入放射学家Galibert首次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血管瘤,3年后报导7例,随访结果满意。随后在欧洲国家迅速展开,以法国为主。1997年,Jensen[4]在美国发表第一篇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文章。近两年该项技术在欧美迅速普及[7~13…  相似文献   

17.
重度椎体压缩骨折多发生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折压缩达到或超过椎体高度2/3时,因为穿刺困难.常不主张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是PVP相对禁忌证之一。但有学者通过改进操作技术进行治疗,并取得了较好效果。2001年8月-2005年8月我们对12例陈旧性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PVP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椎体成形手术策略选择(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自2009-09--2012—09行PVP治疗的38例(45个椎体)与PKP治疗的42例(45个椎体)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组椎体前缘高度保持度PKP组具有明显优势(P〈0.001),各组术后较术前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2组之间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骨水泥渗漏率显著低于PK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椎体成形术手术策略选择上,需按照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总体上说PVP组在安全性上要优于PKP组,PVP可作为治疗骨质疏松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是近几年发展的微创脊柱外科技术,在疼痛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我院2000年1月~2004年6月采用PVP治疗30例(30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临床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自1984年法国的Galiber和Deramond开展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颈椎椎体血管瘤取得成功,20世纪90年代美国将其应用到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poproticvertebral compressionfracture OVCF).PVP成为一种治疗疼痛性椎体损害的有效方法.其中对于OVCF的治疗,PVP技术有比较肯定的近期疗效.本院从2003年10月至2004年10月,应用PVP技术治疗OVCF共18例.现结合文献分析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