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将5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PVP组和PKP组,各29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Cobb角和疼痛V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5~18个月。手术时间PVP组少于PKP组,骨水泥注入量及Cobb角恢复程度PKP组多(高)于PV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 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骨水泥渗漏率PKP组低于PVP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PVP和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均能迅速稳定椎体骨折,缓解疼痛。PVP较PKP手术时间短、骨水泥用量少,而PKP恢复椎体Cobb角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回顾性分析我院152例187节胸腰椎骨折椎体成形术后患者(PVP或PKP)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及预防措施.方法 2007年5月~2012年5月共152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187节椎体)患者施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75节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112节,术后对责任椎常规复查CT,统计显示骨水泥渗漏共65节(34.76%),其中PVP术38节(50.66%),PKP术27节(24.11%),渗漏至椎管内15节(8.02%,PVP术9节,PKP术6节)、椎间隙内13节(6.95%,PVP术7节,PKP术6节)、穿刺针道内8节(4.28%,PVP术4节,PKP术4节)、椎间静脉渗漏5节(2.67%,均为PVP节)、椎体周缘(椎体前缘、椎体旁)23节(12.30%,PVP术12节,PKP术11节)、神经根管内1节(0.53%,为PVP术),观察术后疗效,总结造成骨水泥渗漏的原因及预防方法.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减轻,出现骨水泥渗漏并发症的患者中,1例渗漏至神经根管内患者出现神经压迫症状,减压术后症状缓解,其余患者术后均无明显神经压迫症状.结论 椎体成形术后渗漏发生率较高(34.76%),以椎体周缘渗漏(35.38%)最为常见,但因渗漏而有临床症状者较少(1.53%).骨水泥渗漏与术前检查是否充分、术前阅片是否仔细、手术操作是否熟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骨水泥弥散对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173例采用单侧穿刺PVP治疗的OVCF患者根据骨水泥弥散情况分为A组(骨水泥弥散好,47例)和B组(骨水泥弥散差,126例).记录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Cobb角及骨水泥渗漏率、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和强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高粘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5-12采用高粘度骨水泥PVP与PKP治疗的59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比较2组VAS评分、骨水泥渗漏率、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程度、椎体中央高度恢复程度。结果 PVP组3例骨水泥渗漏,渗漏率12.0%;PKP组5例骨水泥渗漏,渗漏率14.7%;2组骨水泥渗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 d的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央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手术治疗中,高粘度骨水泥PVP与PKP对于椎体高度的恢复、疼痛缓解及预防骨水泥渗漏方面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OVCF)中骨水泥注射量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153例应用PVP治疗的OVCF.记录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伤椎水平、是否存在多椎体骨折、术前骨皮质是否存在裂隙、骨水泥注射量、术前椎体压缩率、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率、术后VAS评分改善率、术后是否存在骨水泥渗漏等情况.分别对上述变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骨水泥注射量与临床疗效间没有显著相关,患者的病程、术前伤椎压缩率、是否存在多椎体骨折是术后VAS改善率的影响因素.结论 PVP术中骨水泥注射量并不能直接反映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oroplasty,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 应用PVP治疗108例169个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并观察疗效.结果 10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在术后24 h内疼痛明显缓解,所有病例均无出现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结论 PVP是治疗老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PVP)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OVCF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成PVP单侧穿刺组(32例)、PVP双侧穿刺组(28例)、PKP单侧穿刺组(27例)、PKP双侧穿刺组(25例)。比较4组间手术时间、骨水泥渗漏率、椎体前缘高度比、住院天数、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结果 1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3个月。手术时间:PVP单侧穿刺组与双侧穿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PKP单侧穿刺组与双侧穿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且PVP两组与PKP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骨水泥渗漏率、椎体前缘高度比:PVP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PKP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但PVP两组与PKP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住院天数、手术前后VAS评分4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OVCF采用PVP与PKP治疗疗效均满意。PVP手术时间短、费用低,但骨水泥渗漏率偏高,不能恢复压缩椎体高度; PKP骨水泥渗漏率低,利于恢复压缩椎体高度,但手术时间长、费用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术(PVP)后失败的原因及处理对策。 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9月共收治13例(15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初次PVP术后失败的患者,男4例,女9例;年龄62 ~ 89岁,平均77.5岁。初次PVP术前视觉模拟评分(VSA)平均为(8.1±0.8)分,术后VSA评分平均为(8.1±0.3)分。初次PVP椎体内骨水泥填充量为(2.5±1.2)mL。所有患者术后观察4~14d,经抗骨质疏松和止痛对症处理后,腰背痛症状无缓解。对靶椎致痛区行二次PVP骨水泥填充治疗。比较二次PVP手术前、后的VSA评分。 结果 13例患者初次PVP术后影像资料显示15个椎体均存在骨水泥部分灌注。二次PVP术后患椎内骨水泥平均填充量为(2.9±1.7) mL,X线片示椎体内骨水泥均匀填充。二次PVP术后1周VSA评分平均为(1.9±2.1)分,术后1个月VSA评分平均为(1.5±0.1)分,与二次PVP手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周与1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随访11例(84.6%)患者二次PVP术后胸背或腰痛症状完全缓解,2例(15.4%)患者疼痛部分缓解。 结论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PVP术后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手术椎致痛区内骨折未得到良好的骨水泥填充。二次PVP能使手术椎内骨水泥填充均匀,是治疗此类患者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将69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PVP组(34例)和PKP组(35例),记录手术时间、放射暴露次数、治疗费用、骨水泥渗漏情况,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疼痛VAS评分、ODI、后凸Cobb角、椎体高度。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PKP组手术时间、放射暴露次数、治疗费用均多于PVP组(P0.05,P0.01)。术后PVP和PKP组的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P0.01);术后Cobb角、椎体高度PKP组优于PVP组(P0.05)。PKP组的骨水泥渗漏率低于PVP组(P0.001)。结论PVP及PKP均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PKP恢复椎体高度及矫正后凸畸形效果较好,骨水泥渗漏风险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PVP)术后骨水泥渗漏方向与相邻椎体骨折的相关性。方法纳入自2012-01—2015-01行PVP治疗的5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按骨水泥渗漏方向分为5组,椎体上缘渗漏组25例,椎体下缘渗漏组5例,椎体前缘渗漏组15例,椎体后缘渗漏组2例,椎体侧方渗漏组3例。观察各组PVP术后相邻椎体骨折的情况与骨水泥渗漏方向的关系。结果 50例均获得随访2~3年,平均2.5年。50例PVP术后出现相邻椎体骨折12例,发生率为24.0%。椎体上缘渗漏组相邻椎体骨折10例,椎体下缘渗漏组相邻椎体骨折1例,椎体前缘渗漏组相邻椎体骨折1例。统计学分析显示椎体上缘渗漏组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的渗漏方向是PVP术后相邻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以椎体上缘骨水泥渗漏为主,而且相邻椎体骨折主要发生在胸腰段。  相似文献   

11.
杜伟  张军  张国华 《骨科》2017,8(3):173-178
目的 探讨体位复位结合高黏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5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单椎体OVCF病人159例,其中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的56例病人纳入PVP组,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的51例病人纳入PKP组,经体位复位结合高黏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的52例病人纳入高黏骨水泥组,比较三组病人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椎体后凸Cobb角以及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率、骨水泥渗漏率等指标.结果 PVP组、PKP组、高黏骨水泥组病人的骨水泥渗漏率分别为14.3%、5.9%、5.8%,PVP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χ2=30.792,P=0.021;χ2=37.831,P=0.016);三组病人术后的椎体高度恢复率分别为(36.0±2.9)%、(75.0±3.3)%、(79.0±3.6)%,PVP组显著低于其他两组(t=3.886,P=0.012;t=3.996,P=0.008);PKP组和高黏骨水泥组术后的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t=34.096,P=0.001;t=33.201,P=0.001),但PVP组术后未见明显改善;三组病人术后的VAS评分均较术前评分显著改善(P<0.05).结论 体位复位结合高黏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OVCF,可以取得与PKP相近的临床疗效,因其不需使用昂贵的球囊,因而有着良好的临床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高粘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自2012-02—2016-04诊治的10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PKP治疗者50例(PKP组),行高粘度骨水泥PVP治疗者50例(PVP组)。比较2组术后VAS评分、ODI指数、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值、伤椎前缘高度恢复比值,以及骨水泥渗漏率。结果 2组术后VAS评分、ODI指数、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值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术后3 d、12个月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值低于PVP组,伤椎前缘高度恢复比值高于P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于PK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高粘度骨水泥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功能障碍程度,PKP术后椎体高度恢复效果更优,而高粘度PVP骨水泥渗漏率较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压缩骨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50例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PVP组(采用PVP治疗)和PKP组(采用PKP治疗),每组75例。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畸形矫正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15个月随访。手术时间及骨水泥渗漏个数PKP组短(少)于PVP组(P 0. 05),骨水泥注入量及术后伤椎高度增加PKP组多于PVP组(P 0. 05)。术后3 d,伤椎椎体前、中部高度PKP组均高于PVP组(P 0. 05)。术后6个月、1年,VAS评分、伤椎Cobb角水平两组均较术前降低(P 0. 05),PKP组均低于PVP组(P 0. 05)。结论采用PKP与PVP治疗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患者均能获得较好的疗效,促进患者康复,但PKP疗效优于PVP。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 plasty,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20-11诊治的8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41例采用PKP治疗(PKP组),41例采用PVP治疗(PVP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情况,比较2组术后3个月疼痛VAS评分、ODI指数、伤椎前缘高度、伤椎Cobb角。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至少3个月的随访。PKP组骨水泥注入量较PVP组多,骨水泥渗漏数较PVP组少,手术时间较PVP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2组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伤椎前缘高度较PVP组大,伤椎Cobb角较PVP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采用PVP与PKP治疗均能显著减轻疼痛并促进术后快速康复,PKP在恢复伤椎高度、矫正椎体后凸畸形的效果优于PVP,且能减少骨水泥渗漏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采用新型Vessel-X骨材料填充器(Vessel-PVP)与传统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5年6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老年OVCF患者119例,前期67例采用传统PVP治疗(对照组),后期52例采用Vessel-PVP治疗(观察组).记录并比较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高度恢复率及骨水泥渗漏发生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疼痛缓解情况.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患者随访12~19(15.31±2.71)个月.2组术后7 d、术后12个月的VAS评分及伤椎前缘高度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骨水泥注入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椎体高度恢复率及骨水泥渗漏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ssel-PVP治疗老年OVCF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满意,但较PVP并未显现出明显优势,且操作更为耗时,仍应将PVP作为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比较弯角穿刺PVP、单侧穿刺PVP和双侧穿刺PV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的疗效,探讨弯角穿刺PVP的优势。[方法]将2015年2月~2016年2月75例胸腰椎单椎体OVCFs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应用弯角穿刺PVP、单侧穿刺PVP和双侧穿刺PVP。统计并比较3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术后3 d的VAS评分、Cobb角恢复率、骨水泥渗漏率和椎体内骨水泥的分布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严重并发症。3组术后3 d的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obb角恢复率及骨水泥渗漏率方面,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方面,弯角PVP组与单侧PVP组均小于双侧PVP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理想分布的椎体在弯角PVP组23例(92.00%),在双侧PVP组19例(76.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1 7),在单侧PVP组3例(12.00%),与前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 7)。[结论]应用弯角椎体成形装置治疗OVCFs短期内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减少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的同时又优化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改善术后骨折椎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并获得随访34例,PVP治疗19例25个椎体,PKP治疗15例20个椎体.观察两组患者间SF-36评分、伤椎高度恢复、骨水泥渗漏及随访期间伤椎高度丢失情况、临近椎体骨折情况.结果 PVP组和PKP组患者在术中骨水泥渗漏率、末次随访时SF-36评分、末次随访时临近椎体骨折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椎体复位效果的观察指标上,PKP组术后椎体前缘间、椎体上下终板中心间高度恢复量、术后后凸角度恢复值、末次随访后凸角度恢复值上与PVP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末次随访时PKP组伤椎高度丢失量与PVP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和PK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均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PKP具有较好的复位效果,但术后椎体高度丢失明显,在骨水泥渗漏率、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指标上相对于PVP未表现出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形成团块样骨水泥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9-06采用PVP治疗的875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213例术后出现团块样骨水泥(团块样组),662例术后出现非团块样骨水泥(非团块样组)。比较2组在年龄、性别、病程、是否有外伤史、骨折部位、是否合并骨皮质连续性中断、骨折形态、骨折程度、是否合并椎体裂隙征、骨水泥注入量方面的差异。结果 87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团块样组与非团块样组在年龄、病程、是否合并骨皮质连续性中断、骨折类型、骨折程度、是否合并椎体裂隙征、骨水泥注入量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较长、骨折程度重、合并椎体裂隙征、骨水泥注入量较多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VP术后合并团块样骨水泥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病程较长、骨折程度重、合并椎体裂隙征、骨水泥注入量较多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VP术后出现团块样骨水泥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世界上骨质疏松所致椎体压缩骨折每年有70万人,据我国部分城市统计,50岁以上妇女骨质疏松所致椎体压缩骨折发生率为15%.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重,骨质疏松所致椎体压缩骨折严重危害了人类的健康.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自1987年Galibert首次将其应用于颈椎血管瘤以来,现已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症所致椎体压缩骨折、椎体转移瘤、椎体血管瘤及椎体骨髓瘤的治疗.PVP是将骨水泥通过穿刺手段注射到骨折椎体内,目前对于PVP填充材料的研究颇多,可谓层出不穷,五花八门.现将近年来PVP填充材料研究热点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肿瘤介入摘除术(ITR)治疗转移瘤导致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2014年1月—2017年6月收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三集团军医院转移瘤导致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共94例,其中49例采用PVP治疗(PVP组),45例采用PVP联合ITR治疗(PVP+ITR组)。记录2组患者的骨水泥注射量及骨水泥渗漏情况,观察神经功能障碍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价疼痛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超过12个月。PVP组骨水泥注射量为(3.12±0.67)mL,PVP+ITR组为(5.33±1.6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VP组骨水泥渗漏率为48.98%,PVP+ITR组为2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且术后1、3、6、12个月PVP+ITR组VAS评分优于PV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术后均未见神经功能障碍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PVP联合ITR治疗转移瘤导致的椎体压缩性骨折能够有效维持椎体稳定,减少骨水泥渗漏的发生,有效缓解疼痛,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