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应用化疗泵行膀胱内灌注化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0年以来我们采用化疗泵行膀胱内灌注化疗 1 5例 ,疗效满意 ,特别适用于前列腺增生的老年患者。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本组 1 5例 ,男 1 1例 ,女 4例 ,5 8~ 83岁。全部病例术后病理诊断均为变移上皮细胞癌 ,临床分期T1 ~T2 期 3例 ,T2 ~T3期 1 2例 ,复发者 2例。全部病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 ,其中 4例行输尿管移植。膀胱内灌注药物 :1 2例采用 1 0 羟基喜树碱 1 5~ 2 0mg及 5 Fu 1 .0g交替灌注 ,每周 2次 ;3例采用塞替哌 6 0mg及丝裂霉素 2 0mg交替灌注 ,每周 2次。并辅助以其他药物的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间质性膀胱炎患者的钾刺激试验与症状持续时间、膀胱测压结果和膀胱镜检查结果的相关性 ,作者对 1992年至 1998年诊治的 189例间质性膀胱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尿动力学参数、钾刺激试验结果和治疗的主观反应进行评价。采用Fisher精确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89例间质性膀胱炎的患者中女性 173例 (92 % ) ,男性 16例 (8% ) ;钾刺激试验阳性者 10 5例 (83 % ) ,阴性者 16例 (13 % ) ,可疑 6例(4% )。 118例患者获得膀胱测压检查和钾刺激试验结果 ,钾刺激试验阳性组总膀胱容量为 2 5 9ml,阴性组为 2 5 8ml;初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利用膀胱黏膜双层小肠浆肌层膀胱扩大术后的尿动力学表现。 方法  2 5例逼尿肌反射亢进型神经性膀胱患者行利用膀胱黏膜的小肠浆肌层膀胱扩大术。男 16例 ,女 9例。年龄 4~ 14岁。 2 1例获随访 6~ 2 4个月。手术前后行IVU、尿动力学检查及临床评价。 结果 手术后膀胱容量 (2 4 2 .6 2± 6 0 .0 4 )ml、膀胱顺应性 (8.10± 3.0 0 )ml/cmH2 O(1cmH2 O =0 .0 98kPa)、最大尿流率 (7.6 0± 2 .90 )ml/s均较术前 [分别为 (14 2 .14± 4 5 .88)ml、(3.2 6± 1.5 7)ml/cmH2 O、(3.0 0± 1.0 0 )ml/s]增加 ,逼尿肌压力降低 [术前 (5 2 .0 0± 14 .11)cmH2 O、术后 (33.33± 15 .39)cmH2 O],剩余尿 /膀胱容量较术前减小 (术前 0 .33± 0 .11、术后 0 .16± 0 .10 ) ,P均 <0 .0 1。逼尿肌括约肌不协调和尿道闭合压无改变 ,无抑制收缩减轻。 7例恢复尿意 ,9例输尿管返流减轻。 结论 利用膀胱黏膜的双层肠浆肌层膀胱扩大术可增加膀胱容量及顺应性 ,降低逼尿肌压 ,减轻逼尿肌反射亢进的程度。逼尿肌括约肌不协调、逼尿肌反射亢进、尿道闭合压低是影响临床结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大鼠慢性膀胱炎模型研究清醒和麻醉状态下膀胱测压的特点及差异.方法 30只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环磷酰胺(CYP)组(n=10)通过腹腔内注射CYP建立慢性膀胱炎模型;鱼精蛋白(PS)组(n=10)采用膀胱内灌注PS和脂多糖建立慢性膀胱炎模型;正常对照组(n=10).各组均分别于建模后48 h在清醒和麻醉状态下行膀胱测压.结果 清醒状态下膀胱测压结果显示,两组慢性膀胱炎模型均可见非排尿相关收缩增加伴随排尿周期的缩短.麻醉状态下膀胱测压结果显示:PS组膀胱顺应性明显下降,而CYP组则表现为不稳定膀胱.结论 麻醉状态下的膀胱测压对于研究模型动物的尿流动力学仍有其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疼痛刺激神经生长因子基因在大脑皮层的过量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福尔马林 (Formalin)制作了小鼠疼痛及炎症模型 ,以甘油醛 3 磷酸脱氢酶 (GAPDH)基因为内参照 ,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 ,观察了疼痛刺激神经生长因子基因(NGFmRNA)在大脑皮层的变化以及硫酸镁 (MgSO4 )对NGFmRNA表达的影响。材料和方法选用二级成年Balb/c雌鼠 32只 ,随机分为A、B二组 ,每组 16只。B组每只腹部皮下注射 10 %MgSO45 0 0mg kg-1[1] ,A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 10min后A、B二组每只小鼠左后肢掌面皮下注射 5 %Formalin 40 μl。…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探讨了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和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甙子 (GM1)联合应用在脊髓损伤中对c fos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 ,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组 :(1)对照组 ;(2 )脊髓损伤组 :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1ml;(3)GM1组 :腹腔注射神经节苷脂GM12 0mg/kg;(4)bFGF组 :脊髓损伤后 30min、1、2h侧管注射bFGF2 0mg/kg到蛛网膜下腔 ;(5 )GM1加bFGF组 :联合给药 ,方法同GM1和bFGF组。采用Nystrom方法 ,作T8、9椎板切除 ,暴露脊髓 4cm× 4cm ,35克重锤压…  相似文献   

7.
PA菌毛株菌苗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绿脓杆菌MSHA菌毛株菌苗 (简称PA菌苗 )是一种免疫调节剂 ,对肿瘤细胞有杀伤作用。我们经动物实验证实PA菌苗用于膀胱灌注的可行性后将其应用于临床 ,疗效显著 ,报告如下。动物实验 体重 2 .0~ 2 .5kg家兔40只 ,随机分成 3组 :PA菌苗组 2 5只 ,卡介苗 (BCG)组 10只 ,生理盐水组 5只。麻醉后在无菌操作下经输尿管导管将PA菌苗注入膀胱内 ,BCG组、生理盐水组同法膀胱灌注BCG和生理盐水 ,每周 1次共 5次后处死动物 ,肉眼和显微镜下观察肾、输尿管、膀胱、肝、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三组血、尿培养均为阴性 ,尿常规、尿…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膀胱顺应性及逼尿肌舒缩功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Gong Y  Song B  Jin X  Xiong E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11):865-867
目的 为进一步阐明糖尿病膀胱病变的发病机理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以糖尿病大鼠为模型 ,蔗糖利尿鼠及正常大鼠为对照 ,作离体膀胱灌注测压观察膀胱顺应性改变 ;分别采用全膀胱及逼尿肌条对比研究膀胱舒缩功能变化。 结果 糖尿病组大鼠膀胱逼尿肌收缩力明显低于蔗糖利尿组及对照组 [分别为 (2 0 80± 6 38)、(31 6 6± 6 17)、(4 0 10± 7 2 1)g/ 10 0mgT];膀胱舒张功能显著下降 ,膀胱顺应性升高。 结论 糖尿病大鼠模型 12周时膀胱收缩、舒张功能明显受损 ,同时 ,膀胱顺应性异常也是致病机理之一 ;利尿 (多尿 )不是糖尿病膀胱病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对于表浅性膀胱癌最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包括连续膀胱内灌注BCG。然而对于 30 %~ 4 0 %的患者来说 ,此方法无效。另外 ,开始有效的患者中有 30 %~ 4 0 %在五年内复发。膀胱内灌注免疫增强剂干扰素IFNα 2B效果差于BCG ,但对于 4 0 %表浅性膀胱癌患者有效 ,只是它有效期较短 ,而且大多数在 1年内复发。最近的临床前研究显示 ,细胞对BCG的反应可在IFNα 2B与BCG联合应用下得到增强 ,甚至在BCG剂量非常低时也是如此。因而本文研究对于使用BCG失败的患者 ,改用低剂量BCG +IFNα 2B治疗是否有效。材料与方法 …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膀胱压力和肌电图联合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无排尿异常新生儿的尿动力学过程。 方法 肾盂扩张的新生儿 14例。男 10例 ,女 4例。年龄 2d~ 2 .5个月 ,平均 (1.2± 0 .8)个月。用DanTech膀胱测压和肌电图记录仪在X线电视监视下进行膀胱测压检查。患儿均未发现排尿异常症状和膀胱输尿管返流。 结果 膀胱剩余尿 (1.2± 0 .8)ml,最大膀胱容量 (33± 2 4 )ml,排尿效率为 0 .87± 0 .17。不稳定性膀胱发生率 2 1% (3/ 14 )。可见两种排尿类型 ,协调性排尿和非协调性排尿或间断性排尿。在协调性排尿过程中最大逼尿肌排尿压为 (74± 2 4 )cmH2 O(1cmH2 O =0 .0 98kPa) ,尿道外括约肌活动减弱或不变。6 4 % (9/ 14 )新生儿表现为非协调性排尿或间断性排尿 ,逼尿肌压力可升至 10 0cmH2 O以上。 结论 无排尿异常症状的新生儿膀胱多可完全排空 ,少数可有较多的剩余尿 ,可能与新生儿间断性排尿有关。新生儿最大逼尿肌排尿压与成人相似 ,如 >10 0cmH2 O ,常提示括约肌活动增强或膀胱出口梗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全膀胱切除肠代膀胱术后患者新膀胱和尿道的尿动力学特点。方法 全膀胱切除回肠原位新膀胱术患者22例,术后6~55个月,平均28个月。尿动力学检查测定尿流率、剩余尿,充盈期、排尿期膀胱测压、直肠测压、括约肌肌电图和尿道压测定。结果 22例患者最大尿流率2.7~22.1ml/s,平均12.9ml/s;排尿时间17~240s,平均66s;剩余尿5~300ml,平均92ml;最大膀胱容量210~650ml,平均426ml;初次尿意膀胱容量137~540ml,平均296ml;急迫尿意膀胱容量200~620ml,平均388ml。充盈末期膀胱内压均〈50cmH2O,顺应性31~35ml/cmH2O,平均33ml/cmH2O。膀胱容量≤50%时充盈期新膀胱不自主收缩平均1.2次,容量〉50%~100%时2.6次。压力流率测定时患者排尿期新膀胱均未见主动收缩,排尿期最大腹压10~105cmH2O,平均64cmH2O。最大尿道闭合压33~114cmH2O,平均69cmH2O。功能性尿道长度17~56mm,平均37mm。结论 回肠新膀胱具有良好的储尿能力,新膀胱排尿主要依靠腹压和尿道的协同作用,保留尿道的控尿能力是保证术后控尿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用N-甲基五硝基脲(MNU)为致癌剂行大鼠膀胱灌注诱导膀胱肿瘤,采用每次MNU灌注剂量1-3mg,灌注次数4-6次,MNU总量为6-12mg,首次出现肿瘤时间为灌注后第7周,从第13周起所有动物都产生膀胱肿瘤,MNU诱导的膀胱肿瘤组织发生过程为坏死期(1周),局灶性增生期(2-6周),乳头状瘤形成期(7-12周),癌变期(13周后),组织学检查可见移行细胞肿瘤占70.4%,混合性肿瘤占24.1%,  相似文献   

13.
沙培林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沙培林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安全性及其机制。方法 :对 30例膀胱癌患者术后应用沙培林进行膀胱灌注 ,随访 12~ 2 4个月 ,检测患者灌注前、后尿液中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 2 (IL 2 )、肿瘤坏死因子 (TNF) ]的变化情况。结果 :无肿瘤复发率为 83.4 % ,复发率为 16 .6 %。IL 2灌注前为 1.2 0kU/L ,灌注后为 1.5 9kU/L ;TNF灌注前为 0 .30 μg/L ,灌注后为1.37μg/L。两者灌注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 5 )。结论 :沙培林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满意 ,患者耐受性好 ,无明显全身或局部不良反应。沙培林膀胱内灌注可通过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个途径达到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BCG细胞壁骨架膀胱灌注防治浅表膀胱癌复发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了提高膀胱癌的治疗效果,采用BCGCWS(细胞壁骨架)行膀胱内灌注,防治浅表膀胱癌复发。53例膀胱癌患者手术后分为BCGCWS组和BCG组。BCGCWS组(25例)5mgBCGCWS加无菌生理盐水50ml注入膀胱,BCG组(28例)75mgBCG加生理盐水50ml注入膀胱。每周1次,连续6周,以后每月一次连续两年。随访6~32个月,中位数26个月。两组比较肿瘤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BCGCWS组毒副反应比BCG组明显减少。结论:BCGCWS能有效地防治浅表膀胱癌复发,毒副反应低,并具有保存期长,使用方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我们用兔肝脏缺血 再灌注损伤及肝切除模型 ,采用前列腺素E1 (PGE1 )和重组人生长激素 (rhGH)单独及联合用药的方法 ,探索减轻肝脏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新方法。一、材料和方法1 .动物及分组 :健康大耳白兔 48只 ,3 %戊巴比妥钠 (30mg/kg体重 )静脉注入麻醉 ,阻断第一肝门 40min时切除左肝外叶 ,45min后解除阻断。实验动物随机等分为 4组 :A组 (对照组 ,1 2只) ,缺血前后静脉滴注生理盐水 (NS)0 .5ml·kg- 1 ·min- 1 ;B组 (PGE1 组 ,1 2只) ,缺血前后静脉滴注PGE1 0 .5μg·kg- 1 ·min- 1 ;C组 (…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从膀胱传入神经以及盆底相关神经肌肉角度探讨神经因素及肌源性因素在膀胱出口梗阻所致的逼尿肌过度活动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耻骨上膀胱颈梗阻的方法建立逼尿肌过度活动大鼠模型,测定不稳定收缩时盆神经传入电位信号,并同步测定阴部神经运动支电位、尿道外括约肌肌电及腹肌肌电的反射反应.并观察T8段脊髓截断、双侧盆神经截断、腹交感干截断以及双侧阴部神经截断后大鼠膀胱充盈测压不稳定收缩的变化.结果 成功制作了膀胱出口梗阻逼尿肌过度活动大鼠模型,成功率62.5%.充盈性膀胱测压神经肌电生理同步记录结果显示,允盈期逼尿肌过度活动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收缩幅度高于10 cmH2O(1 cmH2O=0.098 kPa)的逼尿肌过度活动(B-DO),伴有同步盆神经传入的信号明显增强,且能引发阴部神经、尿道外括约和腹肌肌电图出现显著变化;一种为收缩幅度低于10 cmH2O的逼尿肌过度活动(S-DO),没有上述盆神经传入及相关神经肌电变化.T8脊髓截断后,膀胱充盈-排尿收缩周期消失,膀胱基础压显著升高,B-DO消失,S-DO仍然存在,且收缩幅度较截断前略有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依次截断控制膀胱的盆神经、交感神经和阴部神经后,膀胱失去充盈-排尿收缩周期,基础压显著升高,不稳定收缩中B-DO消失,S-DO仍然存在.结论 膀胱出口梗阻所致的逼尿肌过度活动存在不依赖于中枢和周围神经的膀胱源性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膀胱出口部分梗阻(P-BOO)对膀胱逼尿肌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采用Wistar雄性大鼠,膀胱颈不全结扎法建立P-BOO动物模型.依据梗阻时间分为假手术组、梗阻6周组(P-B006W)及梗阻12周组(P-B0012W),其中P-B006W组根据充盈性膀胱测压所示逼尿肌是否稳定分为逼尿肌稳定组(DS)和逼尿肌不稳定组(DI).采用灌流肌槽,以拟胆碱药物(氯化氨基甲酰胆碱)作为刺激因素,用拉力传感器测定离体逼尿肌条的主动收缩功能.充盈性膀胱测压检测最大膀胱容量、膀胱漏尿点压及膀胱顺应性的变化.结果P-BOO模型均成功建立,DI组最大膀胱容量、膀胱漏尿点压、膀胱顺应性[(10.8±3.0)ml,(39.4±7.1)cm H20,(0.27±0.08)ml/cm H20]、DS组[(10.3±1.9)ml,(35.9±6.2)cm H2O,(0.29±0.05)ml/cm H2O]及P-B0012W组[(9.5±2.3)ml,(48.6±9.5)cm H20,(0.21±0.05)ml/cm H2O]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2.1±0.3)ml,(16.2±2.1)cm H2O,(0.13±0.03)ml/cm 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I组逼尿肌条拟胆碱药物刺激产生的收缩力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和DS组.P-B0012W组逼尿肌条均未检测到明确的收缩波(波幅<0.05 g).结论 P-BOO后膀胱逼尿肌生物力学特性发生了改变:DI组逼尿肌收缩功能受损,DS组发生代偿,但如果梗阻未解除,则逼尿肌收缩性损害,最终导致不可逆的收缩功能丧失;梗阻后膀胱顺应性增大与膀胱容积显著增加密切相关,逼尿肌稳定性对其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直肠充盈状态对膀胱灌注感觉功能的影响。方法:12例健康志愿者分别处于直肠空虚状态和直肠充盈状态,连续行膀胱灌注测压(CMG)两次,记录不同直肠状态下的初始膀胱感觉、初始尿意感觉、急迫尿意感觉阈值。同时记录在各膀胱感觉阈值出现时的膀胱压。结果:直肠充盈状态对膀胱顺应性没有明显影响。对比直肠空虚状态下,当直肠充盈时,初始膀胱感觉、初始尿意感觉和急迫尿意感觉阈值显著性降低。结论:直肠和膀胱之间可能存在一种神经反射通路,导致直肠充盈状态可以明显影响膀胱灌注感觉阈值。在行CMG检测前,应先检查直肠是否处于充盈状态,以免影响膀胱感觉阈值测定。  相似文献   

19.
Wen R  Zhou G  Xie S  Lian B  Sun X  Chen J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4):247-248
目的探讨卡介苗(BCG)联合白细胞介素-2(IL-2)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复发的机理。方法对3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患者分别行BCG和BCG加IL-2膀胱灌注,随访14~22个月,复发率分别为31.25%和21.05%。结果应用IL-2加BCG膀胱灌注6周后,外周血天然杀伤细胞激活因子(NKCF)活性明显增强,在NKCF活性与IL-2活性间有显著正相关变化。结论IL-2加BCG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复发作用明显优于单纯用BCG,IL-2和BCG两者间有免疫促进和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辣椒辣素对膀胱舒缩活动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目的 评价辣椒辣素在膀胱储尿期和收缩期的作用。 方法 观察了11 只犬在辣椒辣素灌注前后漏尿点膀胱压力、容量、顺应性及逼尿肌对电刺激的反应,并进行了组织学检查和膀胱p 物质测定。 结果 辣椒辣素灌注引发膀胱收缩,漏尿点膀胱容量明显增加,灌注后6 小时膀胱p物质增加。 结论 辣椒辣素诱发膀胱容量的改变而不影响其收缩力,其改变膀胱感觉神经的功能先导于p 物质耗竭之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