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胸部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左胸部小切口取左乳内动脉,左心脏跳动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141例。其中前降支单支病变83例,多支病变58例。合并高危因素者58例,经行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PTCA)术后45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10例。结果 全组均完成手术,其中左乳内动脉搭至前降支139例,第一对角支2例。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行2次冠状动脉搭桥术1例,PTCA21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血管桥通畅率98.5%。结论 胸部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主要适用于前降支的再血管化。该手术安全可靠,疗效优良,在合并高危因素或常规搭桥手术效果不满意者中应用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经左前外侧胸部小切口在直视下获取左乳内动脉(left internal mammary artery,LIMA)行冠状动脉前降支旁路移植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2年5月~2014年6月在全身麻醉非体外循环下完成左前外侧胸部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direct coronary artery bypass,MIDCAB)200例。术中使用新型胸壁悬吊拉钩在直视下获取LIMA,应用改良稳定器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前降支旁路移植。138例接受单纯左胸MIDCAB,62例接受左胸MIDCAB与冠状动脉介入相结合的分站式杂交。结果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9.1±4.3)h,监护室停留时间(26.4±14.4)h。术后完全无输血156例,44例输红细胞2~6 U(中位数4 U)。1例(0.5%)发生围手术期心肌梗死,该患者出院后死于心力衰竭(死亡率0.5%)。106例术后1周造影复查,2例(2/106,1.9%)左乳内动脉桥闭塞,随即再行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康复出院。197例随访2~26个月,(9.4±6.2)月,无死亡、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发生。结论新型悬吊式乳内动脉牵开系统可以在直视下从第1肋上缘开始获取LIMA,使用改良心脏稳定器便于在心脏跳动下完成冠状动脉吻合,从而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小切口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最经典的术式是从左胸小切口游离左乳内动脉(LIMA),然后吻合到左前降支(LAD)[1]。我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6月完成5例MIDCAB,现总结其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4.
目的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患者接受微创直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手术治疗时,采用两种入路进行非机器人辅助全胸腔镜下乳内动脉取材术(TIMAH),探讨该手术方式的术前准备、操作方式、主要特点、优势及不足,并观察短期疗效.方法 CAD男性患者7例,年龄52 ~ 75岁,平均(63.8±8.5)岁,均行TIMAH和左乳内动脉(LIMA)到前降支(LAD)的旁路移植手术.其中LAD单纯闭塞性病变3例,钙化性重度狭窄2例,支架术后支架内血栓再狭窄1例,此6例患者均试行介入治疗,未获成功.另1例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LAD静脉桥路闭塞,回旋支病变加重,进行二次CABG手术的患者.7例患者均行全麻双腔气管插管,右侧单肺通气,采用两种入路进行TIMAH,其后完成MIDCAB手术.其中4例经左腋前线第3肋间打孔置入胸腔镜,经左侧第5肋间左前外侧小切口完成LIMA取材术,其后经小切口进行冠状动脉吻合(简称2切口手术);3例经左腋前线第2或3肋间打孔置入胸腔镜,经左侧第4肋间腋前线和第5肋间锁骨中线打胸腔镜操作孔完成LIMA取材术,其后根据前降支位置扩大第5肋间操作孔进行冠状动脉吻合(简称3切口手术).冠状动脉血管吻合应用普通胸壁牵开器和压迫式心脏稳定装置.二次手术患者完成LIMA与LAD吻合后,以大隐静脉行LIMA到钝缘支的“Y”型桥.结果 全部患者均完成MIDCABG手术,无中转正中开胸.6例LIMA取材质量良好,1例LIMA床止血过程中误伤LIMA远端,导致长度不足,加用2 cm大隐静脉延长LIMA长度.6例对LAD单支手术的患者,左胸壁小切口长度(6.0±0.9)cm,TIMAH时间(112±18)min,手术时间(293±75) min,术中出血(233±52) ml,围手术期均未异体输血,术后气管插管(14.2±10.7)h,ICU停留(1.8±0.4)天,术后住院(10.1士6.7)天.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顺利出院,短期随访,心绞痛症状消失.结论 2切口和3切口手术均可完成TIMAH,手术安全可行,无需为LIMA取材向正中方向延长切口,手术切口小,术后恢复顺利,短期随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经左前外侧胸部小切口在直视下获取左乳内动脉(left internal mammary artery,LIMA)行冠状动脉前降支旁路移植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2年5月~2014年6月在全身麻醉非体外循环下完成左前外侧胸部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direct coronary artery bypass,MIDCAB)200例。术中使用新型胸壁悬吊拉钩在直视下获取LIMA,应用改良稳定器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前降支旁路移植。138例接受单纯左胸MIDCAB,62例接受左胸MIDCAB与冠状动脉介入相结合的分站式杂交。结果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9.1±4.3)h,监护室停留时间(26.4±14.4)h。术后完全无输血156例,44例输红细胞2~6 U(中位数4 U)。1例(0.5%)发生围手术期心肌梗死,该患者出院后死于心力衰竭(死亡率0.5%)。106例术后1周造影复查,2例(2/106,1.9%)左乳内动脉桥闭塞,随即再行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康复出院。197例随访2~26个月,(9.4±6.2)月,无死亡、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发生。结论新型悬吊式乳内动脉牵开系统可以在直视下从第1肋上缘开始获取LIMA,使用改良心脏稳定器便于在心脏跳动下完成冠状动脉吻合,从而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升主动脉粥样硬化(ascending aortic atherosclerosis,AAA)的临床处理经验。方法合并AAA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患者35例,5例联合应用左前外侧小切口不停跳冠脉搭桥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杂交技术);30例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其中9例行双侧乳内动脉原位移植,1例将大隐静脉桥近端吻合到无名动脉,12例以左乳内动脉为唯一的供血来源,其静脉桥或桡动脉桥吻合到左乳内动脉,8例应用“易扣”近端吻合辅助装置完成静脉桥的近端吻合。所有患者均未应用主动脉侧壁钳。结果3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死亡。术后主要并发症:二次开胸止血1例,肺部感染2例,切口感染1例,无围术期心肌梗死,无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对于AAA患者,采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结合杂交技术、主动脉不接触技术或近端吻合装置可以有效减少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微创左胸小切口与传统胸骨正中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优缺点。方法从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对66例冠心病经左胸微创小切口实施非体外循环左乳内动脉前降支搭桥术,时42例冠心病经传统正中切口实施非体外循环左乳内动脉前降支搭桥术。比较术前基本情况及手术切口长度、切口感染情况与住院时间,术后第1、2、3周及1、2、3、6个月进行随访。结果左胸小切口组与胸骨正中切口组均无手术死亡,无术后出血,无心绞痛症状,仅胸骨正中切口组出现1例切口感染,其余无切口感染裂开。左胸小切口组较胸骨正中切口组手术切口小,住院时间短。随访半年无心脏事件发生。结论左胸微创小切口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安全、可靠,近期临床效果显著。适用于单支血管病变或联合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治疗重症冠心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72例胸骨正中下段小切口直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的经验,探讨其手术方法和适应证。方法经胸骨下段正中小切口游离左乳内动脉用于左前降支旁路移植,并切取大隐静脉,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单支或多支病变血管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结果手术死亡1例(1.4%),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4.2%)。手术时间195.6±50.6min,吻合口数2.3±0.8个(1~4个);术后气管内插管时间0~364h,中位数11h;住ICU时间1~23d,中位数3d;术后住院时间10.9±5.4d(6~36d,中位数9d);胸腔引流量8.5±5.9ml/kg;47例患者需输血,输血量为1091.3±636.2ml;所有患者胸部切口长9~11cm。术后随访时间36.2±17.6个月,随访率92.9%(66/71),无远期死亡,心绞痛完全免除率65.2%(43/66);明显改善占27.3%(18/66)。结论胸骨正中下段小切口直视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创伤小,无须特殊器械;皮肤切口小,美观;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可获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充分再血管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2005年5~8月,我们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经胸骨下段小切口用左乳内动脉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吻合治疗冠状动脉肌桥2例,术后效果良好,现总结其外科治疗经验。1临床资料与方法例1,女,45岁。活动后胸闷、气促、心前区疼痛6个月。查体:双肺和心脏未发现异常。心脏超声心动图提示:心脏各瓣膜和房室结构无异常,舒张功能减弱,射血分数(EF)0.56。胸部X线片及其他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运动试验提示V2,V3,V4导联ST段压低>0.1mV,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呈右优势型,左前降支于第1对角支后有长约4.5cm的收…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 ,48岁 ,70kg ,心功能Ⅱ~Ⅲ级 ,有高血压病史 ,因不稳定型心绞痛 ,冠状动脉造影 :左冠状动脉主干 5 0 %狭窄 ;左前降支局限性狭窄 95 % ;左回旋支中段局限性狭窄 80 %。心动超声 :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 ,EF6 0 %。择期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 (左乳内动脉 左前降支吻合 ,胃网膜右动脉 左回旋支吻合 )。入室前患者频发心绞痛4次 ,静脉硝酸甘油 0 2 μg·kg- 1 ·min- 1维持。入室后再次发作心绞痛 ,口含硝酸甘油缓解。麻醉诱导平稳 ,胸腹联合切口。先游离左乳内动脉 ,当分离胃网膜右动脉时 (手术 1 5h) ,出现室…  相似文献   

11.
正经胸行左乳内动脉(left internal mammary artery,LIMA)至前降支旁路移植的概念最早于1967年由Kolessov提出~[1],具有住院时间短、恢复快、输血少、桥通畅性好等优点。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右乳内动脉(right internal mammary artery,RIMA)较桡动脉有更好的远期生存率,且极少发生痉挛,成为仅次于LIMA的第二选择~[2,3]。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左胸前外侧小切口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效果.方法26例单支或2支血管病变经左胸前外侧小切口进胸,其中14例直视下游离乳内动脉,12例在胸腔镜辅助下游离,肝素化后切开心包,显露病变的靶血管,心脏跳动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26例手术顺利完成,22例旁路移植1支,4例旁路移植2支(1例行序贯吻合,3例桡动脉与乳内动脉行"Y"形吻合).术后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26例随访3个月~3年,平均16.8月,无心绞痛复发,心功能Ⅰ级18例,Ⅱ级8例.结论左前外侧小切口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主要适用于前降支单支病变者,对于合并高危因素,不宜行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多支血管病变病人亦适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162例胸骨正中下段小切口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经验. 方法 1998年4月~2003年6月,经胸骨下段正中小切口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162例,包括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77例,CABG联合心内手术13例,非体外循环CABG(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OPCABG)72例. 结果手术死亡1例(0.6%),再手术1例(0.6%),术后并发症9例(5.6%).体外循环手术的主动脉阻断、体外循环及手术时间分别为(74.8±23.1) min、(113.6±31.3) min及(255.5±54.5) min.非体外循环手术时间(195.6±50.6) min.吻合口数目1~5个,(2.4±0.7) 个.术后气管插管时间0~364 h,中位数11 h;恢复室时间1~28 d,中位数3 d;术后住院5~60 d,中位数10 d.胸腔引流量(607.2±443.0) ml,按体重计算为(8.6±6.0) ml/kg.38例输血,输血量(1 161.3±741.2) ml. 结论胸骨正中下段小切口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创伤小,安全可靠;皮肤切口小;无须特殊器械,操作简单,可获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充分再血管化的效果,可同时进行其他心内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升主动脉钙化行冠状动脉多支搭桥的策略。方法2002年6月-2007年12月对36例合并升主动脉钙化的冠心病不使用主动脉侧壁钳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常规取左乳内动脉(left internal mammary artery,LIMA),19例同时取右乳内动脉(right internal mammary,RIMA)。15例以LIMA为唯一的桥血流来源(in-flow),其余的静脉桥吻合到LIMA;14例使用Enclose或Heartstring近端吻合装置行静脉桥在主动脉上的吻合。术中用血流仪(Medi-Stim Butterfly Flow Meter,Oslo,Norway)行桥血流定量测定。结果36例共行远端吻合116个[2-5个,(3.2±0.9)个]。术后2-22 h病人完全清醒。手术中实时桥血流测定满意,15例以LIMA为唯一in-flow的患者,LIMA主干的总血流量基本是各分支桥血流量的数学和。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及脑卒中。8例(26.7%)手术后一过性心房颤动;肺部感染2例;胸腔积液4例;下肢切口感染1例,均治愈。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30例随访6-60个月,(33.8±11.2)月,11例造影显示37支桥中,LIMA-LAD均通畅,2支到对角支的静脉桥闭塞,余静脉桥均通畅。结论对升主动脉有明显钙化的冠心病患者,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结合主动脉No-touch技术或主动脉近端吻合装置,可有效避免因在病变主动脉上操作引起的术后脑卒中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骨下段小切口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前降支单支病变的冠心病患者行胸骨下段小切口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9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8例,年龄59.6(44~68)岁。所有患者均游离左乳内动脉与前降支吻合,其中1例因术中探查见第一对角支近端明显粥样斑块且对角支粗大,遂向上延长切口,全胸骨打开,游离大隐静脉行对角支搭桥,近端吻合于升主动脉,术后1、3、6、12个月进行随访。结果其中1例术中转为常规胸骨正中切口手术,其余18例手术胸骨下段小切口完成,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无围术期急性心肌梗死及死亡病例,无乳内动脉损伤、无吻合口漏血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无大出血、二次开胸止血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出现,术后住院4~6 d,监护室入住时间、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及住院费用均较常规开胸手术明显降低,术后随访期间无心绞痛复发病例。结论胸骨下段小切口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创伤较小,安全可靠;而且是一种操作相对简单,容易掌握及可灵活应变的小切口微创手术,尤其适合于初学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者。  相似文献   

16.
86例不停跳冠脉搭桥术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我院86例冠心病实施不停跳冠脉搭桥术(OPCAB)进行回顾性研究。方法:常温下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体外循环机预备,胸骨正中切口,取左或右乳内动脉、桡动脉及大隐静脉,利用CTS胸骨牵开器和固定器实施OPCAB。结果:1例术后死亡,1例术中被迫改为体外循环手术,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心绞痛症状明显缓解,生活质量较术前明显提高。结果:OPCAB这种术式是可行的,但其远期效果及其适用范围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重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可行性. 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12月37例重症冠心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全麻,胸骨正中切口,游离左乳内动脉及大隐静脉.心脏稳定器局部固定心肌,显露目标冠状动脉,切开后置入冠状动脉内血液分流器.一般先做左乳内动脉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吻合,其余血管桥先做桥血管与主动脉的近心端吻合,然后再做桥血管与冠状动脉的吻合. 结果全组病例均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搭桥1~6支,(3.2±0.5)支.术后10 d死亡1例,其余36例未发生围术期心肌梗死,无呼吸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脑血管意外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在成熟的手术技术和严格的围手术期管理的条件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重症冠心病可行.  相似文献   

18.
正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内镜及微创技术被逐渐应用于心脏外科领域,最早是由Benetti完成左乳内动脉(left internal mammary artery,LIMA)至左前降支的左胸小切口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nimally in-vasive direct coronary artery bypass,MIDCAB),随后使用胸腔镜辅完成MIDCAB,后由Vassilades利用伊索声控机械臂(AESOP)辅助完成MIDCAB。1999年,Loumet和Mor分别利用宙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采用新型悬吊式乳内动脉牵开系统完成左胸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3年8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外科完成左胸前外侧MIDCAB术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悬吊式乳内动脉牵开系统(FEHLING)直视下获取左乳内动脉,然后完成乳内动脉-前降支吻合。其中男60例、女10例,年龄44~76(56.8±9.2)岁;单支病变42例(60.0%),左主干或多支病变28例(40.0%)。结果 7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围术期无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呼吸机治疗时间4~16(9.7±5.2)h,术后住ICU时间10~24(20.8±10.8)h。术后复查冠状动脉脉造影17例均提示左乳内动脉桥通畅性良好。随访1~14个月,无死亡,无心肌梗死或心绞痛发生。结论使用新型悬吊式乳内动脉牵开系统行MIDCAB手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左前外侧胸部小切口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技术在胸腔粘连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2015年8月~2019年4月,16例合并左侧胸腔粘连的冠心病患者接受经左前外侧胸部小切口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其中胸腔非特异性炎性粘连10例,左侧胸腔手术(肺叶切除)后粘连4例,左侧胸腔陈旧性结核性胸膜炎2例。经左前外侧第5肋间切口分离胸膜粘连并游离左侧乳内动脉,完成左侧乳内动脉到前降支的旁路移植。放置左侧胸腔引流管后恢复为双肺通气并关闭切口。结果 16例均按计划完成左侧乳内动脉的获取及与前降支的吻合。左乳内动脉获取时间22~37(27±6) min,呼吸机使用时间5~12(8. 1±3. 7) h,监护室停留时间16~31(22. 5±10. 6) h。16例均未输血,术后顺利恢复。其中10例出院前冠脉造影检查确认桥血管通畅。随访时间3~32个月,中位数15个月,无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结论合并左侧胸腔粘连者接受左前外侧胸部小切口旁路移植手术是安全的,细致分离粘连胸膜可以改善术野显露,保证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