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2018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IE)合并肾功能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治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2007年1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126例IE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例行肾脏病理检查。以血肌酐(Scr)133μmol/L为肾功能损伤标准,将患者分为肾功能损伤组(n=25)和肾功能正常组(n=101),对两组的病原菌、临床特点、诊治和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26例IE患者中,25例(19.8%)合并肾功能损伤。病原菌阳性率为60.7%,链球菌(47.3%)是最常见的致病菌。与肾功能正常组相比,肾功能损伤组患者链球菌感染率更高(P0.05),心功能更差,血红蛋白降低更明显,尿蛋白阳性率更高(P均0.01)。肾功能损伤组和肾功能正常组患者的手术方式、术后心功能情况、围术期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但肾功能损伤组的手术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均长于肾功能正常组(P均0.05)。随访期间,肾功能损伤组中22例患者术后肾功能恢复正常,17例心功能改善,无IE复发患者。结论:IE合并肾功能损伤较常见,链球菌感染可能会增加肾功能损伤的发生率,对于IE合并肾功能损伤患者,应积极寻找病原学依据,把握手术时机,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体外循环术围术期血中游离脂肪酸含量与肺损伤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围术期患者血中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含量与肺损伤的关系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收集60例CPB下心脏手术患者,在4个围术期时点(手术开始前、肝素化后10 min、鱼精蛋白中和后和术后2 h)的血样。检测4个时点血样中的FFA、三酰甘油(TG)和总胆固醇(TC)含量;在围术期术后2 h检测机械通气时的动脉血气(PO2)并记录此时的呼吸机主要参数;同时检测术后2 h血样中的炎性指标,包括血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皮素-1(ET-1)和细胞间黏附因子(ICAM-1)。以术后2 h氧合指数<200作为肺损伤低氧血症的标准,将CPB术后患者分为低氧血症组与正常组,分析低氧血症与临床资料及血样中各项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术后2 h有22例患者(36.7%)发生低氧血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PB时间长以及术后FFA浓度高是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P<0.05)。CPB术中,FFA在肝素化后迅速上升,可达术前的2~5倍,术中和术后逐步下降,但术后仍高于术前。术后2 h时,血FFA含量与氧合指数间存在负相关性(P<0.001);FFA与血ICAM-1存在相关性(P<0.001),但FFA水平与IL-6、TNF-α、ET-1水平均无相关性。术前和术后TG均与术后FFA呈显著相关(术前:P<0.01;术后:P<0.001)。结论:CPB术中伴有FFA明显升高,FFA在术后2 h的含量与术后肺损伤显著相关,其机制可能为高FFA引起肺血管内皮功能改变,诱发白细胞黏附和肺血管通透性增高。  相似文献   
3.
正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发病48小时内病死率每小时增加1%,2周内可达90%。外科手术是抢救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生命的有效方法~([1])。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全主动脉弓置换+象鼻支架手术(孙氏手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2-3]),但术后肺损伤的发生比例很高。一氧化氮具有肺保护的作用~([4])。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围术期资料,探讨吸入一氧化氮对患者肺功能的保护作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龄房缺患者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1998年1月-2006年12月50岁以上继发孔房缺患者78例,年龄50~76岁,平均58.2±6.1岁,均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18例,冠脉造影见明显狭窄者5例。所有患者均行房缺修补术,同期三尖瓣成形65例,二尖瓣成形15例,二尖瓣置换术3例,冠脉搭桥术5例。结果:术后1例死亡,住院死亡率1.3%。术后随访62例,随访率79.2%,随访时间3个月~8年,远期死亡1例,存活者心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高龄房缺患者并发症相对较多,术中术后妥善处理可获得理想的近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重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可行性. 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12月37例重症冠心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全麻,胸骨正中切口,游离左乳内动脉及大隐静脉.心脏稳定器局部固定心肌,显露目标冠状动脉,切开后置入冠状动脉内血液分流器.一般先做左乳内动脉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吻合,其余血管桥先做桥血管与主动脉的近心端吻合,然后再做桥血管与冠状动脉的吻合. 结果全组病例均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搭桥1~6支,(3.2±0.5)支.术后10 d死亡1例,其余36例未发生围术期心肌梗死,无呼吸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脑血管意外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在成熟的手术技术和严格的围手术期管理的条件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重症冠心病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研究外科手术治疗与介入封堵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效果。方法1997年5月至2006年8月共有动脉导管未闭178例,其中伴重度肺动脉高压者32例。32例中21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11例接受Amplatzer法封堵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资料及术后疗效等情况。结果32例患者无死亡。外科治疗组发生15例并发症,包括8例低血压,2例术后再通(后行二次手术修补),2例快速心房颤动,1例肺不张,1例乳糜胸,1例肺动脉高压危象;介入封堵组发生1例溶血。Doppler超声测外科手术组术后平均肺动脉收缩压下降24·3±5·1mmHg,介入封堵组平均肺动脉收缩压下降25·5±12·4mmHg。结论Amplatzer封堵器治疗伴有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动脉导管未闭较外科手术治疗风险小,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对于特殊类型的动脉导管未闭仍应用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主动脉瓣置换术(AVR)的病因,讨论手术时机、围手术期处理方式以及小切口的应用.方法 对该科1999年6月~至2006年2月107例单纯AVR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107例患者中,风湿性心脏病占37.4%,退行性变34.6%,感染性心内膜炎引起的主动脉瓣病变16.8%,先天性主动脉瓣畸形11.2%.术后死亡4例,其中1例死于呼吸心跳骤停,3例死于恶性心率失常.7例采用胸骨上段小切口行AVR,无死亡.结论 风湿性和退行性变是单纯AVR的最主要的病因,术后死亡原因以恶性心律失常最为常见,应当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和心肌保护,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小切口行AVR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CYP2C9基因多态性对二尖瓣和主动脉瓣联合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联合瓣膜置换术的患者65例,随机分为自我检测组32例和标准检测组33例,分别给予凝血检测仪和定期门诊复诊监测INR,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VKORC1和CYP2C9基因型检测,比较不同基因型和监测方法对华法林剂量和INR达标的影响。结果:非CYP2C9*2/3组INR检测次数低于CYP2C9*2/3组(P0.05),而CYP2C9*2/3组TTR比例、华法林预计剂量及实际剂量均低于非CYP2C9*2/3组(P0.05),两组轻微出血事件比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检测方法组TTR比例、超过TTR比例、低于TTR比例、INR测量次数、华法林预计剂量及实际剂量、轻微出血事件比例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YP2C9*2和/或*3基因型增加联合瓣膜置换术后3个月华法林抗凝效果的不确定性,但不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同时INR自我检测不能改善TTR达标比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血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升高对肺组织的损伤及辛伐他汀对此类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6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4只。4组分别为对照组(不予处理)、高三酰甘油血症组(HTG组)、高游离脂肪酸组(FFA组)、他汀组(实验前给予辛伐他汀,建立高游离脂肪酸模型同FFA组)。4组动物模型建立后各取8只采集其血和肺组织,检测血脂(总胆固醇、三酰甘油、FFA)、脂质过氧化指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血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内皮素-1(endothelin-1,ET-1),细胞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dule-1,ICAM-1)],并进行动脉血气分析和肺组织病理检查。4组各选取6只大鼠进行伊文思蓝试验,测定肺血管通透性。结果:HTG组、FFA组和他汀组血脂指标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FFA组FFA比HTG组升高2倍以上。FFA组肺损伤明显,表现为血氧分压下降、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肺间质增厚和炎症细胞浸润、肺毛细血管淤血;同时MDA升高,SOD降低,IL-6、TNF-α、ET-1和ICAM-1均显著升高。HTG组肺损伤程度较轻,该组除ET-1外,各过氧化指标和细胞因子水平改变均较FFA组小。他汀组血脂水平低于FFA组,血氧、病理、血管通透性、过氧化指标和细胞因子均较FFA组有改善。结论:血FFA升高可能通过脂质过氧化途径和ICAM-1途径引起肺损伤,辛伐他汀对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主动脉腔内支架隔绝术治疗降主动脉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主动脉腔内支架隔绝术治疗降主动脉瘤的适应证和疗效。方法2005年3月-2008年10月,对21例典型B型(Stanford分型)主动脉夹层、5例假性动脉瘤、2例主动脉壁内血肿合并主动脉壁溃疡,在局麻(26例)或全麻(2例)下行主动脉腔内支架隔绝术。采用Medtronic Talent支架10例,Medtronic Valiant支架12例,微创直管型支架6例。结果28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即刻造影示破口封闭,无内漏。术后无胸痛,无神经系统并发症,无内漏,术后住院时间(4.5±1.1)d,3-7 d。5例术后发热,吲哚美辛治疗1个月,体温正常。21例主动脉夹层术后1周CT扫描显示真腔扩大,血供明显改善,胸主动脉假腔内血栓形成,腹主动脉假腔存在,开口于假腔的分支靠远端破口供血;5例假性动脉瘤CT扫描显示破口封闭,假腔内血栓形成;2例壁内血肿CT扫描显示溃疡被支架覆盖。23例随访(21.3±10.2)月(1-40个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主动脉腔内支架隔绝术疗效可靠,操作简单,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B型主动脉夹层、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和降主动脉壁内血肿均可采用腔内支架隔绝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