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益肩操在脑卒中肩痛病人居家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出院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病人按常规方法进行康复锻炼,观察组进行益肩操居家康复训练,每次15min~25min,每日2次,共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上肢肩关节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肌力、肌张力及肩关节屈、伸、外展、内旋、外旋活动范围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病人NRS评分、肌力、肌张力、肩关节活动范围及M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肩操在居家康复训练中可以恢复脑卒中偏瘫病人的上肢功能,减少后遗症,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减少家庭和社会负担。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在脑卒中患者肩关节疼痛及功能活动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6例脑卒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成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采用肌内效贴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肩关节疼痛、肩关节及上肢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上肢动作研究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肌内效贴可减轻脑卒中患者肩关节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3.
正肩胛提肌止点炎症是临床中的常见疾病,它是肩胛提肌损伤的好发部位[1],它的发病机理多为长时间伏案工作、长期单一姿势或感受寒冷等,肩胛提肌长时间受到牵拉,久而痉挛、水肿、粘连,组织致密、弹性较差的肌肉起止点就容易产生无菌性炎症。肩胛提肌损伤常见症状为颈肩部疼痛、僵硬、颈部活动受限、上肢后伸活动受限等,容易和颈椎病相混淆[2]。肩胛提肌损伤时会造成肩胛神经支配区疼痛,疼痛常放射的部位为患侧头部、肩关节、肩峰或上肢后  相似文献   

4.
赵正全 《中国康复》1996,11(2):90-91
旋后肌综合征是桡神经终末分枝后骨间背侧神经受累造成的,多称前臂背侧骨间神经嵌压综合症。患者一般无明显诱因而逐渐出现前臂伸肌无力和肌肉萎缩,严重者伸腕力量减弱;伸拇、伸指不能,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作者在所接诊的患者中,对他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康复措施,体会到如及时对该疾病进行正确的康复评定和治疗,勿须手术即可控制疾病发展,恢复其功能障碍。 1 临床解剖特点 桡神经绕过桡神经沟到肱骨中段外侧,在肱三头肌外侧头缘穿过外侧肌间隔,在肱肌与肱桡肌之间转向肘前方分成深浅两支,深支称后骨间神经,纯属运动神经,通过旋后肌下方,进入前臂的背侧深部,支配除桡侧腕长伸肌之外的前臂所有伸肌,其终末支配肌是食指固有伸肌。由于该神经支在旋后肌两头之间的腱膜弓通过,因此当腱膜弓增厚或过紧、前臂旋前旋后动作过于用力或频繁时,造成该神经慢性持续性受累,引起神经的炎性反应或肿大、肥厚、粘连和变性,继而出现上述的症状和体征。 2 早期临床表现 2.1 对象 患者多为手工操作人员,如电工、机修工、接线工或木工等,其上肢均有反复长时间的旋转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作业疗法结合肌内效贴对偏瘫患儿前臂旋前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40例痉挛型偏瘫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取作业疗法结合肌内效贴的方法,对照组采取单纯的作业疗法。于治疗前后分别对患儿的上肢肌张力、前臂旋后角度、手功能进行评定并比较。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患儿的上肢肌张力,前臂旋后角度和手功能均有改善,且观察组效果好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作业疗法结合肌内效贴可以有效降低偏瘫患儿上肢的屈肌肌张力,改善患儿的前臂旋前,提高患儿的手功能。  相似文献   

6.
偏瘫肩关节疼痛是脑卒中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为5%~84%[1-3],患者如出现疼痛,常无法忍受肩关节主动或被动运动,出现关节活动受限,影响患康复治疗效果,也阻碍康复治疗的进程、延缓上肢功能恢复等[4]。许多文献报道引起肩关节疼痛的原因,包括肩关节半脱位、肌肉痉挛、关节活动受限、手臂功能障碍、感觉障碍以及肩关节软组织损伤等[5],其中肩关节软组织损伤是其重要的原因之一。临床康复医师需要一种简便有效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1 瘫痪肢体的病理改变 肢体瘫痪是中风病人常见的运动功能障碍,使病人的活动受到限制,劳动力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差,有的甚至成为终身残废。 患侧上肢呈内收、内旋的挛缩位。上肢的屈肌群较伸肌群占优势。当瘫痪上肢的肌张力增高时,屈肌的张力增高更显著;肩部的背阔肌和胸大肌占优势。当上肢不固定时,背阔肌与胸大肌共同作用将肩向内拉,使肩关节处于内收、内旋。另外上臂、  相似文献   

8.
麻玉慧  陈康  唐兰  刘坤  张也  马燕红 《中国康复》2023,38(6):354-357
目的:观察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LBP)的髋部肌群肌力特征,并探讨其与腰部疼痛及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CNLBP患者(CNLBP组)30例,30例正常健康人为对照组。评估CNLBP组疼痛侧、非疼痛侧与对照组右侧髋部肌群肌力。应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60°/s)测定2组髋屈曲、髋后伸、髋内收、髋外展、髋内旋和髋外旋肌群的峰力矩。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腰部疼痛,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估腰部功能。以峰力矩/体重评估髋部肌群肌力,并进行CNLBP组疼痛侧与非疼痛侧对比、两侧分别与对照组右侧对比。对CNLBP组髋部肌群肌力和腰部疼痛、功能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NLBP组疼痛侧髋屈曲、髋外展、髋外旋肌群峰力矩/体重比值均低于非疼痛侧且低于对照组(P<0.05)。髋屈曲、髋外展肌群肌力与腰部疼痛程度具有中等程度相关性(P<0.05)。髋屈曲、髋外展、髋外旋肌群肌力与腰部功能评分有中等程度相关性(P<0.05)。结论:CNLBP患者存在疼痛侧髋屈曲、髋外展及髋外旋肌群肌力下降。以纠正髋部肌群肌力失衡为目标的康复训练对改善腰部疼痛及功能可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烫疗与肌群烫疗对脑卒中后患侧肢体痉挛的效果观察。[方法]将入选的90例随机分为穴位烫疗组与肌群烫疗组各45例。穴位烫疗组采用中药特色方汤剂,利用场效应治疗仪烫疗患侧上肢手三里及内关穴,患侧下肢足三里及三阴交穴;肌群烫疗组采用中药特色方汤剂,利用场效应治疗仪烫疗患侧上肢肱二头肌及前臂屈肌肌群,患侧下肢股四头肌及小腿伸肌肌群。两组同时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结果]治疗45d,肌群烫疗组的肢体痉挛改善效果比穴位烫疗组显著(P〈0.05),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程度显著优于穴位烫疗组(P〈0.05)。[结论]中药特色方汤剂患侧肌群烫疗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状态,提高病人的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烫疗与肌群烫疗对脑卒中后患侧肢体痉挛的效果观察。[方法]将入选的90例随机分为穴位烫疗组与肌群烫疗组各45例。穴位烫疗组采用中药特色方汤剂,利用场效应治疗仪烫疗患侧上肢手三里及内关穴,患侧下肢足三里及三阴交穴;肌群烫疗组采用中药特色方汤剂,利用场效应治疗仪烫疗患侧上肢肱二头肌及前臂屈肌肌群,患侧下肢股四头肌及小腿伸肌肌群。两组同时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结果]治疗45d,肌群烫疗组的肢体痉挛改善效果比穴位烫疗组显著(P<0.05),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程度显著优于穴位烫疗组(P<0.05)。[结论]中药特色方汤剂患侧肌群烫疗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状态,提高病人的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温国仪 《全科护理》2013,11(23):2136-2137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肩袖修复及肩峰成形术病人的护理。[方法]对16例肩袖损伤病人行关节镜手术,术后通过各阶段的功能锻炼康复治疗及护理。[结果]经术后随访,病人患肩活动度增大,由原来的外展0°~30°至外展160°~180°,内旋0°~20°至内旋70°~90°,外旋0°~30°至外旋70°~90°。患侧上肢肌力由3级至5级,上臂肌肉萎缩明显减轻,患肩疼痛消失。[结论]关节镜治疗肩袖损伤创伤小、疼痛轻,术后早期可介入主动和被动功能锻炼,能防止肩关节粘连、减轻局部肿胀症状且恢复快;康复过程中做好护理能使病人最大限度地进行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2.
李垚眉  王继先  谢青 《中国康复》2022,37(3):179-182
卒中后肩痛(Hemiplegic shoulder pain,HSP)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总体发病率为30%~80%[1].一般表现为患侧肩关节疼痛,可伴有肘部及手背部肿胀疼痛、上肢肌张力异常、肩周肌肉萎缩、肩关节主被动活动受限等.通常发生在上肢康复的黄金期,一般在卒中后2~3个月发病,4个月内达到高峰[2]....  相似文献   

13.
<正>胸小肌综合征[1,2]是指喙突与外侧胸小肌的后方间隙狭窄致使臂丛神经、锁骨下动静脉受压而引起上肢疼痛、感觉异常、血液循环障碍等一系列临床表现,因症状多发生在肩关节过度外展时,又称为过度外展综合征、超外展综合征;临床上需要与颈椎病、斜角肌综合征、腕管综合征等相鉴别,本病  相似文献   

14.
吴小香  董琳  庞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0):4948-4948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上多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但手术的创伤往往破坏了患侧上肢正常的血液和淋巴循环,从而导致包括疼痛和麻痹、肩关节运动障碍、上肢水肿等并发症[1]。乳腺癌术后因患侧淋巴回流受阻,血循环障碍而致上肢淋巴水肿,其发生率为30%[2]。淋巴水肿可致上肢功能障碍和精神压抑,严重影响术后生存质量。为预防或减少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积极主动进行患肢功能锻炼能有效缓解患侧上肢肿胀,加速康复进程[3],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5.
肩关节运动时肌肉力臂改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肩关节运动时各种肌肉的运动力臂大小及其变化,以揭示该类肌肉对肩关节不同方向运动的影响。方法:选用10侧尸体肩关节标本,分别测量三角肌的三个部分、肩袖诸肌在肩外展、前屈、后伸、内旋及外旋过程中的肌腱位移,并根据位移和关节运动角度计算力臂值。结果:在上臂外展过程中,外展0°~30°时,冈上肌力臂变化最大;外展30°~120°时,力臂变化最大的为中部三角肌。在臂后伸或前屈过程中,力臂变化最大的分别为后部三角肌或前部三角肌。在臂内旋时,肩胛下肌的力臂值最大,而臂外旋时冈下肌/小圆肌的力臂值最大。结论:在上臂外展的起始阶段冈上肌腱功效较大,其次为中部三角肌;前部三角肌和中部三角肌分别在臂的前屈和后伸过程中有较大功效;在臂内外旋过程中,肩胛下肌和冈下肌/小圆肌功效较大。  相似文献   

16.
现对风湿性多肌痛误诊2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例1:女,60岁。因双肩关节疼痛0.5 a就诊,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局部酸痛,夜间加重,伴晨僵,梳头、洗脸、穿衣等动作受限,查肩关节局部压痛,外展、外旋、后伸等功能轻度受限,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予针刺(取穴肩井、肩骨禺、天宗、肩骨戮、巨骨、曲池、合谷、尺泽等)、推拿、局部注射激素、外用药物、口服非甾体抗炎药(N SA ID s)等方法综合治疗,效果不明显。后请风湿科会诊,仔细询问检查患者,患者有较长时间低热,近0.5 a体重下降明显,骨盆带肌也有轻度疼痛,化验检查:轻度正色素贫血,血小板计数升高,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观察肩胛上神经阻滞结合肌内效贴对脑卒中后肩痛患者上肢功能的疗效。方法:40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肩胛上神经阻滞加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肌内效贴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类比法(VAS)、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U)、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肩关节被动活动度(PROM)。结果:治疗4周后,2组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上肢FMA-U评分、MBI评分及肩关节PROM明显较治疗前提高(均P0.05),观察组VAS评分、上肢FMA-U评分、MBI评分及肩关节PROM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均P0.05)。结论:肩胛上神经阻滞结合肌内效贴可有效缓解脑卒中后患者肩部疼痛,对提高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重要的康复意义。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利用Biodex?多关节等速力量测试和训练系统研究肩关节旋转肌群等速肌力评定在不同测试体位下的重测信度,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28名健康受试者,选择向心/向心收缩模式,在60°/s和180°/s速度下分别进行坐位(肩关节外展45°、前屈30°,肩胛骨平面)与仰卧位(肩关节外展45°)肩关节旋转肌群的等速肌力评定,并于1周后由同一操作人员复测。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及测量标准误(SEM)比较不同体位重复测试的相对信度及绝对信度。 结果:峰力矩、总功、平均功率以及平均峰力矩在坐位与仰卧位测试中均显示了中度至高度的相对重测信度(ICC:0.83—0.98);相对峰力矩(ICC:0.71—0.94)及外旋与内旋肌群肌力比值(ICC:0.29—0.84)的相对重测信度为低度至高度。总体绝对信度良好(SEM:6.8%—27.0%),其中仰卧位的数值(SEM:6.8%—23.1%)较坐位的数值(SEM:7.2%—27.0%)更佳。 结论:坐位(肩关节外展45°、前屈30°,肩胛骨平面)及仰卧位(肩关节外展45°)两种体位进行肩关节旋转肌群等速肌力评定均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其中仰卧位测试的信度较坐位更佳;在使用肩关节旋转肌群等速肌力评定结果评价受试者指标变化时,可能需要将测量标准误差考虑在内。  相似文献   

19.
王燕 《护理研究》2004,18(2):322-322
肩关节周围炎(frozen shoulder)简称肩周炎,又称冻结肩。肩周炎主要是指发生在盂肱关节周围组织的病变,包括关节囊、滑液囊、韧带以及肩部内外二层肌肉。由于这些组织的病变,引起肩关节周围疼痛,肩关节的活动受限,进而引起上肢外展。上举和外旋受限,病变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出现肩关节周围组织粘连,严重者影响病人梳头、穿脱衣服、洗脸等日常生活和工作。该病多发生于50岁左右的中年人,又有“五十肩”之称^[1]。因此,对已发展为肩周炎的病人,需采取手法松解术才能恢复肩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未受累侧(健侧)上肢在够物动作中的生物力学特性。 方法 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30例设为患者组,另选取健康受试者23例作为对照组。2组受试者均接受上肢够物测试,够物过程分为肩前屈和保持两个阶段。采用表面肌电技术和穿戴式微型运动捕获系统同步采集并提取上肢够物时相关肌肉的表面肌电参数(均方根值、积分肌电值)和三维运动学数据(躯干扭转度、肩关节运动幅度、肩关节运动速度、等张失稳度、肩关节角度分散度),患者组依据未受累上肢是否为利手侧,将其分为利手侧和非利手侧进行分别采集,对照组利手和非利手侧均进行采集,然后采用秩和检验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患者利手侧在前屈阶段斜方肌上部均方根值为34.3μV,躯干扭转度为-1.4°,均高于对照组利手侧的19.7μV和-2.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肩关节运动速度则低于对照组利手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保持阶段斜方肌上部,患者利手侧均方根值为55.4μV,高于对照组利手侧,胸大肌均方根值和三角肌前组/斜方肌上部积分肌电值均低于对照组利手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非利手侧在前屈阶段三角肌中组均方根值高于对照组非利手侧,肩关节运动速度低于对照组非利手侧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双侧比较,在前屈阶段,非利手侧斜方肌上部均方根值大于利手侧,三角肌前组/斜方肌上部积分肌电值比在前屈和保持阶段均小于利手侧,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无论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未受累上肢是利手侧还是非利手侧,其够物动作的生物力学特点与健康人对应侧上肢并非完全一致,在对脑卒中偏瘫患侧上肢进行生物力学研究时最好以健康人对应侧上肢作为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