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促进技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为探讨促进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将1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抽签法)分为促进技术组(A组),传统针灸治疗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50例。采用Brunnstrom偏瘫分期,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评定患者的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和ADL能力。A、B组治疗后患肢恢复至BrunnstromⅣ级以上的患者数和FIM评分明显高于C组(P&;lt;0.05);A组治疗后BrunstromⅣ级以上和FIM评分高于B组(P&;lt;0.05)。B组高于C组(P&;lt;0.05)。提示促进技术可以促进脑卒中偏瘫者运动功能和ADL能力恢复且比传统针刺疗效好。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促进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将1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抽签法)分为促进技术组(A组),传统针灸治疗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50例。采用Brunnstrom偏瘫分期,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评定患者的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和ADL能力。A、B组治疗后患肢恢复至BrunnstromⅣ级以上的患者数和FIM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A组治疗后BrunstromⅣ级以上和FIM评分高于B组(P<0.05)。B组高于C组(P<0.05)。提示促进技术可以促进脑卒中偏瘫者运动功能和ADL能力恢复且比传统针刺疗效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疗法结合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组各30例,3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A、B组加用生物反馈治疗,A组再加用运动想象疗法治疗。治疗前后分别用简化Fugl-Meyer运动量表(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2个月后,3组FMA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均P〈0.05),且A组更高于B、C组,B组更高于C组(均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结合生物反馈不仅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而且能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期针刺配合康复治疗技术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病程〈2周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A、B2组各40例,按急性期常规处理的同时均进行促通技术为主的治疗方法,A组并增加分期针刺疗法。治疗前及治疗2月后以Fugl—Meyer运动功能指数(FMA)和脑卒中病损评估法(SIAS)评定2组患者的运动功能。结果:FMA运动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2组均有显著提高(P〈0.01),且A组优于B组(P〈0.01)。SI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A组显著提高(P〈0.01),B组则无显著变化。结论:分期针刺配合促通技术可以显著促进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减少病损程度。  相似文献   

5.
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文迅 《中国康复》1998,13(4):163-164
为探索一种疗效好的治疗脑卒中偏瘫的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综合组和对照组。综合组在传统针刺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现代康复医学的运动疗法,对照组仅用传统针刺疗法,采用Brunnstrom偏瘫运动评价法和Barthel指数分级法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给予评价。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比治疗前有很大改善,但2组间比较,综合组疗效更明显(P<0.05),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偏瘫明显优于单纯针刺疗法,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期患者下肢功能、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病程在1年以上,偏瘫肢体Brunnstrom分级≥Ⅲ级的脑卒中患者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4例和对照组1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除采取常规康复治疗外,另给予减重步行训练。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采用Ashworth痉挛量表(ASS)、功能性步行分级(FAC)、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及独立功能评定(FIM)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各项评分较治疗前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FIM、FMA评分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FAC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A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期患者应用减重步行训练,能提高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促通技术配合针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9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针刺+神经促通组)32例,B组(单纯针刺组)32例, C组(单纯神经促通组)32例,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0d、60d进行评分。结果:治疗30d后,各组指标均有所提高,治疗后60d后,各组得分继续增高,A组得分增加最多,且A组明显优于B组和C组(P<0.01),B、C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神经促通技术配合针刺能提高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其疗效优于单纯神经促通技术或单纯针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个体化主动运动康复治疗对早期及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对60例发病2—12周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组成个体化主动运动康复治疗组(A组)和单一被动运动康复对照组(B组),两组的常规内科治疗相同,分别于入组时、治疗8周末,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功能独立性评定表(FIM)进行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A组的各项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001)。结论:个体化主动运动康复治疗较单一的被动运动康复能更明显地改善早期及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主动康复训练与传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比较。方法对60例发病2~12周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组成主动康复训练组(A组)和传统康复训练组(B组),两组的常规内科治疗相同,分别于人组时、治疗4周末,采用简化Fusl—Meyer运动功能量表、功能独立性评定表(FunctionalIndependenceMeasure,FIM)进行评定,并作临床疗效评定与总结。结果治疗4周后A组的各项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001)。结论主动康复训练较传统康复训练能更明显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A型肉毒毒素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Brunnstrom运动恢复阶段及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脑卒中患者 3 0例 ,随机分为A型肉毒毒素组 (BTXA组 )和对照组。所有患者患侧上肢Brunnstrom分级及Ashworth分级≥Ⅱ级。BTXA组注射BTXA后进行康复训练 ,对照组仅进行康复训练。在治疗前和治疗后 1周 ,1,2 ,3个月进行Ashworth评测以评价痉挛状态 ,Brunnstrom及Fugl Meyer上肢运动评测以评价运动功能恢复程度 ,功能独立性评测 (FIM )以评价日常生活活动 (ADL)能力。结果 BTXA组的痉挛程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P <0 .0 5 ) ,Brunnstrom分级提高 (P <0 .0 5 ) ,FIM评分无显著差异 (P>0 .0 5 ) ,但其 2个月时的自理评分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BTXA可缓解偏瘫上肢的痉挛状态 ,辅以康复治疗可以促进偏瘫患者上肢Brunnstrom运动恢复的等级 ,提高上肢运动能力和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头针结合易化技术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6,自引:6,他引:30  
目的 研究头穴丛刺方法结合易化技术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ADL、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方面的影响。方法 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头针结合康复组、头针组、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等方法综合评定患者的运动和神经功能。结果 在对脑卒中患肢运动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P<0.01),头针组、康复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预防并发症方面,头针结合康复组优于对照组(P<0.05),而头针组、康复组与对照组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头穴丛刺方法结合易化技术可以促进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的恢复,提高临床疗效,对异常模式有抑制作用,并可预防或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头针配合促通技术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促通技术对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45例,随机分为A、B、C 3组各15例。A组针刺健侧顶颞前斜线(运动区)治疗;B组采用Brunnstrom促通技术训练;C组两项结合治疗。治疗前后均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定临床疗效;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FMA)和Barthel指数(BI)积分评定上下肢运动功能和ADL。结果:治疗21 d后,FMA及BI积分与治疗前比较3组均有明显提高(P0.01),其中FMA积分,B、C组上肢高于A组(P0.05);A、C组下肢高于B组(P0.05);BI积分,C组高于A、B组(P0.01)。3组临床疗效比较,C组基本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A、B组(40.0%与13.3%、13.3%;86.7%与73.3%、66.7%,P0.01)。结论:头针配合促通技术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ADL,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残损评价表评定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初步探讨脑卒中残损评价表(SIAS)评估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有效性。方法 对4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用SIAS,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以及功能独立性测量(FIM)4种量表进行评定,将SIAS运动项目部分与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定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结果。SIAS总分与FIM总分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 SIAS运动项目部分得分与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定分级,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得分之间显著相关(r=0.7440-0.9426)。SIAS总分与Fugl-Meyer运动功能得分间,SIAS总分与FIM总分间可建立回归方程。结论 SIAS评定急性脑卒中患者显示出良好的效度,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急性脑梗死针刺与运动疗法对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早期针刺及运动疗法后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程度及与其功能性活动的关系。方法:132例首发脑梗死偏瘫患者分为综合组和对照组各66例,均按神经内科常规处理,并进行运动疗法,综合组同时按照中医辩证法对患者上肢施以针刺。结果:治疗2月后,上肢运动功能积分.患腕主动活动范围.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中进食、梳洗、穿脱上衣等评分与治疗前比较,2组均提高(P〈0.05),综合组各项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早期采用综合疗法可以明显促进日常生活能力的最大程度恢复,对患者预后有良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偏瘫患者急性期的综合康复治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和ADL能力改善的影响.方法选择发病3d内入住神经内科病房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8例,分为康复组48例,对照组40例,2组一般治疗相同,康复组同时配合促进技术、心理治疗和集体康复训练等综合康复疗法,于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分别进行Brunnstrom分级和Barthel指数评定运动功能和ADL能力.结果综合康复疗法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ADL能力,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以促进技术为主的综合康复措施有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尽快恢复功能;个体化的康复方案安全可靠,经济实用,适用于一般医院神经科病房患者急性期的康复,更适用于基层医院,值得向家庭和社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神经发育促进技术对脑卒中后期功能疗效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神经发育促进技术对脑卒中恢复后期患者运动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促进技术对5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另48例作为对照组。以Brunnstrom评分法,3级平衡评测,Barthel指数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定。结果通过治疗、康复组在肢体运动功能、平衡功能、生活活动能力等方面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以促进技术为主的康复治疗,有助于脑卒中恢复后期患者尽快恢复功能。  相似文献   

17.
头针结合康复技术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研究头针丛刺方法结合康复技术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针康组、康复组、头针组、对照组 ,每组 2 0例。采用简式Fugl Meyer运动评分法和简易上肢功能评分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结果针康组、头针组、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 ) ;针康组优于康复组、头针组 (P <0 .0 5)。结论头穴丛刺方法结合康复技术可以促进脑卒中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的恢复 ,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综合康复治疗   总被引:72,自引:4,他引:68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促进技术为主,辅以高压氧、功能性电刺激、针灸等综合治疗方法对2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另20例作为对照组,以FuglMeyer评分法,Barthel指数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定。结果:康复组在肢体运动功能,ADL能力方面治疗后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以促进技术为主的康复治疗,有助于脑卒中患者尽快恢复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卒中不同病变性质和半球损伤对患者早期认知、平衡能力和功能独立性的影响;早期康复治疗后功能恢复特点及其相关性。方法:将住院的75例脑卒中患者分为A组(左侧出血)14例;B组(左侧梗死)21例,C组(右侧出血)15例和D组(右侧梗死)25例,均进行针对性康复治疗1个月。治疗前后作认知功能评定(MMSE)、平衡能力评定(Fugl-Meyer,FMA)及功能独立评定(FIM)。结果:4组患者康复治疗前及康复治疗1个月后MMSE、FMA平衡及FIM评分均低于正常值。其中A组FMA平衡治疗前、FIM治疗前后评分均低于B组(P〈0.01或0.05)。康复治疗后除D组MMSE评分无提高外,其它组评分均有提高(P〈0.01,0.05)。相关性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左脑出血患者功能独立性提高与平衡功能提高相关,右脑出血功能独立性提高与认知功能提高相关;而脑梗死患者无论左右侧病变,功能独立性提高与认知、平衡功能提高均有关。4组治疗后FIM评分分别与各自FMA平衡或MMSE呈正相关(P〈0.05或0.01)。结论:脑卒中患者早期认知、平衡和功能独立性均有下降,其中左脑出血较左脑梗死患者表现更明显;早期康复均能提高患者的上述功能。脑出血患者早期平衡和功能独立性的能力能预测其康复后早期功能独立性的能力;左脑梗死早期认知功能和功能独立性、右梗死早期功能独立性恢复的程度能预测康复后早期功能独立性恢复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卒中ALD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28,自引:9,他引:19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96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两组进行比较分析。康复组在给予物治疗的同时,还进行正规的康复训练;对照组仅给予药物治疗。分别于入选治疗前24h和治疗后6-8周进行测评。采用Brunnstrom分级法评定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 经6-8周治疗后,两组在Barthel指数和Brunnstrom分级上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康复组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