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在53例冠心病患者中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checklist90,SCL-90)和西亚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eattleanginaquestionnaire,SAQ)评价患者的心理状态、机体功能和生活质量,其中一些人接受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冠心病患者抑郁、焦虑等心理症状评分均显著高于常模(t=2.50,P<0.05;t=2.73~8.51,P<0.01)。心绞痛组SCL-90多项评分(焦虑2.08±0.76,精神病性1.64±0.53,总分184.74±51.54,躯体化2.19±0.49,强迫2.25±0.66,人际关系2.09±0.77,抑郁2.35±0.82,恐怖1.66±0.72)显著高于心肌梗死组(1.68±0.67,1.34±0.31,145.45±36.92,1.78±0.58,1.70±0.59,1.61±0.49,1.72±0.64,1.18±0.23)(t=-2.02,-2.60,P<0.05;t=-2.77~-3.52,P<0.01)。心理症状SCL-90各项评分与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数无关(P>0.05)。冠心病患者SAQ中的治疗满意程度评分与SCL-90中的人际关系、敌对两项评分呈负相关(r=-0.2931,-0.2949,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抑郁、焦虑等心理症状与躯体症状并存,相互影响;心绞痛患者与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症状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中医辨证施治对肺癌术后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收治的26例肺癌术后患者,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采用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问卷(QLQ-C30)量表观察肺癌术后患者治疗后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SCL-90各大项评分(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或P<0.01),QLQ-C30量表(内容包括呼吸困难、疲乏、恶心呕吐、食欲缺乏、失眠、疼痛、便秘、经济困难)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或P<0.01),血清IgA,IgG,IgM治疗前的值为(1.25±0.23),(9.67±2.76),(0.89±0.43)g/L,治疗后则为(1.41±0.27),(11.42±3.02),(1.24±0.59)g/L,较治疗前比,亦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中医药治疗可改善肺癌术后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提高免疫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心脏神经症患者精神心理特征,总结其规律性。方法:95例心脏神经症患者和101例冠心病患者入院后1周内分别接受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结果:心脏神经症组的SCL-90总分(155.3±52.6/例),总均分(2.0±0.6/例),阳性项目数犤(42.7±10.5)项/例犦,阳性症状均分(2.9±0.4/例)明显高于冠心病组,但后者中的阴性项目数犤(52.8±16.5)项/例犦明显高于心脏神经症组(t=2.326~3.250,P<0.05~0.01)。在SCL-90各因子得分比较中,心脏神经症组的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等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冠心病组(t=2.266~3.214,P<0.05~0.01)。结论:心脏神经症患者常比冠心病患者有更多和更明显的精神心理异常表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治疗对冠心病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干预效果,及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南昌市第一医院冠心病患者62例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及对照组,每组31例。两组均按常规的心血管科治疗,干预组同时配合综合性心理治疗,共3周。干预前后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患者进行评定,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干预组第4周SDS(39.72±8.96)及SAS评分(40.46±5.6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3.70,5.88;P均<0.01);两组SDS及SAS差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4.33,4.58;P均<0.01);干预组SCL-90的阳性项目数、躯体化、敌对性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值差异有显著性(t=3.66,8.28,2.01;P均<0.01);干预组住院天数犤(34±8)d犦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χ2=6.78,P<0.05);临床疗效大体评定干预组也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治疗能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严重程度,并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在开放式病房中认知疗法结合百优解治疗老年抑郁性神经症的效果。方法:符合CCMD-2-R抑郁性神经症诊断标准的老年抑郁性神经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单用百优解20mg/d治疗;联合治疗组并接受认知疗法。应用Beck抑郁自评量表(BDI)、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两组治疗前、治疗2,4,8周(治疗结束)时的疗效;应用SCL-90量表评定两组治疗前、治疗结束、随访0.5和1a时的疗效。结果:治疗2周,联合治疗组的BDI总分和HAMD总分分别为13.8±2.6,20.8±3.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6.8±4.2,26.8±4.2)(t=3.527,6.667,P<0.01);治疗8周后联合治疗组的BDI总分和HAMD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2.890,3.328,P<0.01);治疗4周时,两组的BDI总分和HAMD总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8周,随访0.5年时,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的SCL-90的躯体化、焦虑和抑郁3个因子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t=2.608~5.071,2.133~3.854,P<0.05~0.01);随访1年时,对照组SCL-90的3个因子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认知疗法结合百优解对老年抑郁性神经症有较好的近、远期疗效和预防复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43名癔病女兵心理护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癔病女兵患者心理特点。方法对43例癔病女兵患者发病期进行心理护理,并采用症状自测量表(SCL-90)对癔病女兵在护理前后进行心理测评并做比较分析。结果癔病女兵患者入院时躯体化(2.15±0.60)、强迫(2.00±0.49)、人际关系(2.18±0.52)、焦虑(2.29±0.80)、抑郁(1.98±0.66)、敌对(1.96±0.62)、恐怖(1.67±0.49)、偏执(1.94±0.89)、精神病性(2.03±0.76)9个因子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1),治疗和心理护理后9个因子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可以显著改善癔病女兵的病态心理。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后抑郁对神经功能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对神经功能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并应用盐酸帕罗西汀(赛乐特)进行抗抑郁治疗。方法:6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均给予系统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时每天口服赛乐特20 mg抗抑郁治疗,对照组口服维生素B1;治疗前后分别采用Zung抑郁状态自评量表、Fugl-Meyer、Barthel指数及生活满意指数A(LSIA)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6周后抑郁评分,观察组(55.3±13.3)与治疗前(70.6±14.2)及对照组(63.8±13.9)比较显著降低(P<0.01,P<0.05);Fugl-Meyer、Barthel指数及LSIA评分,治疗后2组均有提高,观察组更显著(P<0.01)。结论: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有利于神经功能康复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济因素对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和再就业情况的影响,研究其规律性,寻求进行干预的可能性。方法:对94例心肌梗死患者出院1年时进行了诺丁汉健康量表(Nottinghamhealthprofile,NHP)和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check-list-90,SCL-90)评估,并调查了他们的家庭月收入和再就业情况。结果:在NHP健康量表评分比较中,经济优越组(月收入≥4247.83元,43例)的精力5.83±1.37、情感3.19±0.76、睡眠7.43±2.52、社会活动1.24±0.38、身体活动1.46±0.49等条目得分明显低于经济一般组(t=2.179~3.176,P<0.01~0.05)。在SCL-90量表评分比较中,经济优越组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等因子评分明显小于经济一般组(t=2.194~2.907,P<0.01~0.05)。两组患者≤3个月和≤6个月再就业例数和再就业率无明显区别,但经济优越组≤1年的再就业例数(40例)和再就业率(93.0%)明显高于经济一般组(χ2=3.984,P<0.05),经济优越组的平均再就业时间为(7.72±1.36)个月/例,明显低于经济一般组(10.56±3.28)个月/例(t=2.245,P<0.05)。结论:经济因素和家庭收入明显影响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和再就业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病(MS)患者心理干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MS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MS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结果:两组干预后HAMD、HA-MA、SAS、SDS、SCL-90评分优于干预前(P<0.01),干预组干预后HAMD、HAMA、SAS、SDS、SCL-90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MS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对青年脑出血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60例青年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各30例,每天均给予常规和康复治疗,干预组早期给予心理干预。心理健康水平检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康复理疗效果评定采用生存质量(QOL)测评。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SCL-90各因子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干预组SCL-90各因子评分明显低于非干预组(P<0.05);治疗后干预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非干预组(P<0.01)。结论早期心理干预可明显促进和提高青年脑出血患者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1.
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水平相关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水平。方法 运用生活质量调查表和SCL-90对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测试.并与一般老年人群及SCL-90全国常模进行对照分析,全部数据采用t检验及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老年生活满意度调查显示.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满意度的因子有身体健康、医疗保健、家庭生活、经济收入、人际关系、子女孝顺等。有固定经济收人,躯体疾病较轻,医疗有保障者,生活满意度较高,其它人员较低。与常模比较:X1、X8因子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X2、X6、X10、X11因子有显著性差异(P<0.05)。SCL-90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等因子与常模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生活满意度总分与SCL-90各因子分的直线相关分析呈高度负相关。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低于健康老年人,躯体疾病、经济收入、医疗保健对心理健康水平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运动康复治疗对合并抑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生活质量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抑郁量表评分分为无抑郁组(A组)和抑郁组(B组),两组各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A1组和B1组)和常规药物治疗联合运动康复治疗组(A2组和B2组)各60例。对比各组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及近期预后。结果:4组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及心功能无统计学差异,治疗8周后A2组患者比A1组、B2组比B1组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均P0.05);且A2与B2组相比,心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8周后患者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发生率,A2组A1组B1组,A2组B2组B1组,差异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8周内再发心肌梗死率、死亡率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郁组患者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较无抑郁组高;无论患者是否合并抑郁,运动康复治疗均可减少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无论患者是否合并抑郁,运动康复治疗均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功能,但是无抑郁组患者改善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分期心理护理对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抑郁状态、提高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 将62例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一般神经科常规治疗和心理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有针对性的分期心理护理.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MBI日常生活能力评价量表进行评测.结果 两组问比较,干预组治疗后SCL-90的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和精神病性等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内比较,干预组治疗后上述因子的评分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MBI评分均有提高,但干预组评分较对照组为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分期心理护理对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状态有良性作用,且能提高康复训练效果,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合理情绪行为疗法治疗偏头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紧张、焦虑、抑郁是偏头痛的重要诱发因素,而紧张、焦虑、抑郁与患者不合理信念、不正确的应付策略密切相关.药物疗法是目前治疗偏头痛的主要方法,但其不能改变患者的不合理信念,从而减少头痛诱发因素的产生.目的观察药物疗法和合理情绪行为疗法对偏头痛的近远期疗效,以期为偏头痛患者提供更为安全有效的干预措施,从而改善其远期生活质量.设计以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健康人群为对照组的观察对比研究.单位一所市级医院的心理咨询门诊(现已撤消).对象研究对象为289医院心理咨询门诊1999-03/2001-10的偏头痛患者,共86例,其中男34例,女52例,年龄16~48岁,平均35岁,病程2~11年.采用查表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合理情绪行为疗法组和药物组各4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病情、文化程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另设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2例,女18例,平均36岁.方法合理情绪行为疗法组采用合理情绪行为疗法;药物组给予阿米替林50~100 mg/d,尼莫地平60 mg/d,口服,治疗12周,观察24周.比较两组患者偏头痛效疗评分及治疗前后事件相关电位P300,90项症状自评量表评分.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患者偏头痛疗评分及治疗前后P300,90项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比较.结果两组患者90项症状自评量表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经治12周,两组患者偏头痛疗效评分、90项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主要因子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P<0 05),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停止治疗后第12周,合理情绪行为疗法组90项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主要因子分、偏头痛效疗评分、P300潜伏期与治疗12周时基本相同,P300波幅显著增高,而药物组90项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主要因子分、偏头痛疗效评分与治疗12周时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同期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合理情绪行为疗法能减少偏头痛发作次数、降低偏头痛疗效评分,近期疗效与药物组相似;同时能够改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改变患者不合理信念、提高其应付策略,远期疗效明显优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负性情绪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的ACS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采取症状自评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生存质量量表(ARES-S)进行心理状态和生命质量的追踪评估,并根据初期的评估结果对试验组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并对干预结果进行分析,评定2组之间的差别。结果 ACS患者介入治疗前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焦虑、抑郁情况明显、生命质量明显下降;试验组干预前各评定结果分别为SDS(54.6±7.4)分、SAS(53.6±5.2)分、SCL-90评分中焦虑(2.4±0.6)分、CARES-SF(28.4±12.4)分。干预1个月后,患者无论在心理状态和生命质量上均较干预前有显著改善,各量表评分分别为SDS(41.8±7.5)分、SAS(42.6±5.5)分、SCL-90评分中焦虑(1.6±0.4)分、CARES-SF(35.5±12.7)分,前后分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而对照组干预前后上述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试验组在心理干预后负性情绪(抑郁、焦虑、敌对、恐惧)明显减少(前两者P<0.01,后两者P<0.05),生存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地改善ACS患者的负性情绪和心理压力,有利于提高生存质量和度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16.
背景60%的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植入患者认为生活质量有所改善,然而有30%~50%的患者术后有抑郁、焦虑症状,尤其是经过电击治疗的患者.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ICD植入患者术后抑郁、焦虑症状的调节作用.设计以ICD植入患者为研究对象的回顾性病例分析.单位湘雅二医院心内科心导管室.对象本研究于2000-10/2001-08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内科心导管室完成.纳入标准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和/或心室颤动合并心源性晕厥药物治疗无效,植入ICD者;排除标准患者不合作或不能定期接受随访者.共有6例入选.均采用Medtronic公司的Micro JewelⅡ7223型ICD;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45~71岁,平均(57.3±2.4)岁;基础疾病诊断冠心病2例,右心室心肌病2例,不明原因的阵发性心室颤动1例,Brugada综合征1例.方法采用森田"不问疗法"的技巧,要求患者把精神能量转移到现实生活切实可行的目标中去,症状很快会得到改善.治疗前后按精神疾病症状程度评定量表(SCL-90)予以评分比较.主要观察指标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therapy,CBT)治疗前后精神疾病症状程度评定量表评分的比较.结果治疗前后,在躯体化、强迫观念、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性焦虑等项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值分别为<0.05或<0.01).结论在ICD植入术后随访中,不应忽视心理治疗,尤其对有电击经历而有抑郁焦虑症状者,认知行为疗法有助于消除抑郁焦虑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空巢老人生活质量与心理状况是否存在差异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生活质量量表(QOL)、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随机抽取滨州市某三甲医院内科老年住院患者100名、滨城区敬老院老年人100名及社区200名老年人,共计400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不同生活环境的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存在差异(P<0.05)。敬老院老人心理状况以抑郁最严重,重度抑郁者占17.6%;其次是人际关系敏感,重度人际关系敏感者占5.9%。社区老人主要受人际关系敏感的影响,敏感较重者占7.7%。焦虑是影响住院老年患者心理状况的主要因素,轻度焦虑者占68.5%,中重度者占31.5%;影响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因素有经济状况、婚姻和健康状况、子女关系和人际交往能力。结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存在相关性。教育老年人自我宽慰和调适,寻找精神寄托;同时呼吁社会和政府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和改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行为干预对冠心痛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按心内科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行为干预包括戒烟限酒、低脂低盐饮食、规律睡眠、有氧运动、放松训练、听轻音乐、减少孤独焦虑抑郁等。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体重指数(BMI)及生活质量指数评定量表(QOL),于入院后3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研究组健康行为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焦虑、抑郁程度和体重指数(BMI)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护理加针对性行为干预可减轻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改善健康行为,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鼻咽癌放疗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12例住院放疗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8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54例患者采常规护理。2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5周后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干预5周后对照组患者SCL-90各因子分无明显改变。观察组患者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精神病性等因子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观察组患者人际关系、偏执等因子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运用护理程序对鼻咽癌放疗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的减轻鼻咽癌放疗患者的心理压力,改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音乐疗法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相同的常规方法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音乐疗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评患者心理状态。结果治疗组接受音乐疗法后,患者焦虑、忧郁、易怒等不良情绪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音乐疗法有助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焦虑、恐惧、忧郁等不良情绪,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