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负性情绪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的ACS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采取症状自评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生存质量量表(ARES-S)进行心理状态和生命质量的追踪评估,并根据初期的评估结果对试验组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并对干预结果进行分析,评定2组之间的差别。结果 ACS患者介入治疗前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焦虑、抑郁情况明显、生命质量明显下降;试验组干预前各评定结果分别为SDS(54.6±7.4)分、SAS(53.6±5.2)分、SCL-90评分中焦虑(2.4±0.6)分、CARES-SF(28.4±12.4)分。干预1个月后,患者无论在心理状态和生命质量上均较干预前有显著改善,各量表评分分别为SDS(41.8±7.5)分、SAS(42.6±5.5)分、SCL-90评分中焦虑(1.6±0.4)分、CARES-SF(35.5±12.7)分,前后分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而对照组干预前后上述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试验组在心理干预后负性情绪(抑郁、焦虑、敌对、恐惧)明显减少(前两者P<0.01,后两者P<0.05),生存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地改善ACS患者的负性情绪和心理压力,有利于提高生存质量和度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脉血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因子的影响及临床疗效的观察。方法 80例UAP患者随即分为脉血康治疗组(简称脉血康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简称常规组40例),2组病例在入院后次日凌晨分别空腹抽肘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清CD62p和GPⅡb/Ⅲa的水平;用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浆FIB-C的水平。选择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患者各40例作对照,脉血康治疗8周后复查上述指标及评定临床疗效,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UAP组患者血清CD62p、GPⅡb/Ⅲa和血浆FIB-C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均P<0.01),较SAP组也明显增高(分别为P<0.05,P<0.01,P<0.01,P<0.05);脉血康治疗8周后CD62p、GPⅡb/Ⅲa和FIB-C均有显著降低(均P<0.01),较常规组对以上指标降低更明显(均P<0.05)。常规组治疗8周后总有效率达62.5%,而脉血康组总有效率达9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脉血康可以抑制UAP患者血小板活化,有效控制心绞痛发作次数,有明显的抗凝血和抗血栓作用。  相似文献   
3.
民间验方治疗面神经炎1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用民间验方治疗周围面神经麻痹12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12例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19~35岁;病程3天~14个月.所有患者均为单侧面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DK-Crush技术(即前送球囊DK-Crush技术)处理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连续入选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本院住院,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真性分叉病变(分支血管直径≥2.0 mm)的患者共19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98例,其中一组接受经典DK-Crush技术治疗,另外一组接受前送球囊DK-Crush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病变分布、曝光时间、手术时间、使用球囊数量、造影剂用量、手术相关费用、手术成功率,并记录出院后6个月临床随访时的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基础临床特征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分叉病变分布差异无显著性。用前送球囊DK-Crush组与经典DK-Crush组患者的主干与分支血管之间的夹角[(54±18)°︰(49±15)°,P=0.10]、主支血管病变长度[(22.5±7.1)mm︰(24.6±7.3)mm,P=0.10]、手术成功率(98%±1%︰99%±1%,P=0.33)、术后即刻分支血管开口部位最小血管直径[(2.72±0.29)mm∶(2.76±0.23)mm,P=0.10]、残余狭窄率(6.8%±2.2%︰6.5%±2.6%,P=0.10)差异均无显著性。前送球囊DK-Crush组与经典DK-Crush组比较,患者曝光时间短[(38±11)min∶(50±13)min,P=0.03]、手术时间短[(65±17) min︰(78±18)min,P=0.03]、使用球囊数量少[(1.7±0.4)个︰(2.6±0.7)个,P=0.02]、造影剂使用量小[(68±25)ml︰(83±24)ml,P=0.03]、手术相关费低[(45120±234)元︰(50284±245)元,P=0.03]。6个月随访时前送球囊DK-Crush组患者的MACE事件发生率(5.7%±2.2%︰5.3%±1.6%,P=0.08)、造影再狭窄率(7.8%±2.6%︰7.5%±2.2%,P=0.10)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改良的DK-Crush技术能显著缩短曝光时间、减少球囊数量,减少患者的手术费用,其6个月随访结果证实了其在有效性及安全性方面均与经典DK-Crush技术相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联合梗死相关动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在处理接受延迟PCI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2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传统PCI术组120例接受传统PCI术治疗,血检抽吸联合PCI术组120例,接受血栓抽吸联合梗死相关动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征、梗死相关冠脉的开通率、PCI术成功率、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期间死亡率、住院期间不稳定性心绞痛发生率、再梗或严重脑卒中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不稳定性心绞痛、再梗或严重脑卒中、心力衰竭),并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结果 2组患者临床及冠脉造影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抽吸联合PCI术组与传统PCI术相比,梗死相关冠脉开通率更高(98%比92%,P=0.03),住院期间不稳定性心绞痛发生率更低(4.8%比6.4%,P=0.03)、复合终点发生率更低(13.9%比16.2%,P=0.03);术后6个月随访期间不稳定性心绞痛发生率更低(4.6%比5.8%,P=0.03)、心力衰竭发生率更低(6.8%比7.6%,P=0.03)、复合终点发生率更低(14.6%比16.8%,P=0.05)。结论血栓抽吸联合PCI术能减少接受延迟PCI术的STEMI患者住院期间及术后6个月不稳定性心绞痛及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减少术后6个月心衰发生率,更好地保护残存的心肌,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