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型互动式截瘫行走器在截瘫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新型互动式截瘫行走器(walkabout orthosis,WO)对截瘫患者的作用。方法 针对截瘫患者个体差异,制作并装配WO,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及步态训练。结果 患者经过康复治疗及训练后,其Barthel指数明显提高,患者站立及步行能力明显改善,能够达到治疗性步行及家庭性步行。结论 康复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WO能明显提高截瘫患者的行走能力,是较好的行走器之一。  相似文献   

2.
下肢矫形器对脊髓损伤患者ADL和行走能力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目的观察装配下肢矫形器对脊髓损伤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行走能力的影响程度。方法19例脊髓损伤后截瘫患者,应用下肢矫形器进行站立和行走训练,训练前后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功能独立性评测FIM评分,并测定行走距离,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装配矫形器后ADL能力明显提高,尤其是移动和行走能力,装配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P<0.05);19例患者中8例达到社区功能性步行,6例达到家庭功能性步行,5例达到治疗性步行。结论在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中,装配下肢矫形器可以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和行走能力。  相似文献   

3.
减重步行训练对脊髓损伤后步行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11  
观察减重步行训练对脊髓损伤后行走能力障碍的康复治疗作用。方法 :对 3 1例T12 ~L2 脊髓损伤患者在传统康复基础上 ,运用减重支持步行训练治疗。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 ,Fugl Meyer评定法 ,Barthel指数法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3 1例患者经过减重步行训练后 ,步行能力、平衡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有显著提高 (P <0 .0 5)。结论 :减重步行训练能有效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观察个体化截瘫行走支具对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方法: 将44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支具组22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进行综合性的系统康复治疗, 支具组在综合性的系统康复治疗基础上根据康复治疗效果评估后装配不同的截瘫行走支具并进行功能训练。 结果: 经过3个月的康复训练后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分均得到有效提高, 且支具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支具组22例患者装配截瘫行走支具训练后平均行走距离达470m(四分位数间距为:162.50m—900m),其中达到治疗性步行6例,家庭性步行10例,社区性步行6例。而对照组无一例有步行能力。 结论: 早期规范康复介入可明显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针对患者的具体状况装配个体化截瘫支具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步行能力的改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早期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13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减重组(39例)和对照组(30例)。减重组除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外,另给予减重平板步行训练,每周6次,每次15~30min,起始减重量为体重的30%~60%,平板速度0.25m/s;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采用功能性步行分级、Fugl-Meyer量表和Barthel指数评分于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减重组患者Fugl-Meyer量表、Barthel指数得分较对照组提高(P<0.05),步行功能、步速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结论早期应用减重平板步行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可更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运动、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往复式步行矫形器对C6~T6节段脊髓损伤(SCI)患者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 对20例SCI患者(按ASIA标准损伤程度均为A-B型,损伤节段C6~T6)在装配步行矫形器前进行强化康复治疗(包括肌力、心肺功能、转移、ADL、膀胱功能等),矫形器装配后配合步态步行训练.训练前后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功能独立性评测(FIM)进行评定,并测定行走距离(包括6 min步行评测和10 m步行时间评测).结果 装配往复式步行矫形器后,患者的ADL能力提高( P<0.05),10 m步行时间(99.21±75.24)s,6 min步行距离(41.71±29.38)m,其中6例达到室内治疗性步行,14例达到室内实用性步行.结论 往复式步行矫形器配合系统康复治疗对改善C6~T6节段SCI患者步行及ADL能力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7.
截瘫患者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康复治疗对截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65例截瘫患者接受康复治疗,治疗时间:每天1次,每次1h,平均治疗天数为30.01±10.70d.在患者治疗前后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评测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并将治疗前后的Barthel指数评分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65例截瘫患者治疗前后的Barthel指数评分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康复治疗对于提高截瘫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存质量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8.
步态交替式行走器的临床应用(附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脊髓损伤(spinal cordinjury,SCI)是由于损伤或疾病引起的脊髓结构及功能损害,导致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改变。康复医学早期介入,能促进脊髓损伤患者利用轮椅生活,而使用截瘫行走器技术进行步行训练成为康复关注的课题。我们将步态交替式行走器(reciprocating gait orthosis,RGO)用于T4损伤完全性截瘫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脊髓损伤使患者丧失站立和行走功能,为此装配新型互动式截瘫行走器(WO),以提高患者站立和步行的能力。方法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康复科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6例,男4例,女2例,年龄21~36岁,平均27.6岁。按ASIA的损伤分级标准均为完全性损伤,A级。对患者进行运动功能训练;根据患者肢体情况配制特定的行走器:双下肢取石膏阴型后,制作带关节的髋膝踝足矫形器,再装配互动式铰链装置,再进行康复治疗和步态训练。结果康复治疗后,患者Barthel指数由治疗前的(26±8)提高到治疗后的(47±7)(t=4.62,P<0.01);运动平面积分由治疗前的(32±10)提高到治疗后的(37±6)(t=0.34,P>0.1);感觉平面积分由治疗前的(54±12)提高到治疗后的(61±12)(t=1.05,P>0.1)。WO使患者站立和步行能力提高,达到治疗性步行及家庭性步行作用。结论康复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动态式踝足矫形器对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动态式踝足矫形器对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2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动态式踝足矫形器组(动踝组,n=22)、固定式踝足矫形器组(固踝组,n=20)和单纯康复组(康复组,n=20),康复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动踝组在进行上述治疗站立及行走训练中使用动态式踝足矫形器,固踝组在进行上述治疗站立及行走训练中使用固定式的踝足矫形器,进行站位平衡、重心转移及行走训练,每天使用超过2h。观察治疗8周后患者的步态、运动分值、步行功能及Barthel指数等。结果:经康复治疗8周后,动踝组步行能力和ADL能力均有明显改善.动踝组运动分值、步行功能及Barthel指数与治疗前、固踝组及康复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0.01)。结论:动态式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患者的步行能力的提高更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截瘫三联针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SCI)患者外周血降钙素基因肽(CGRP)的影响。方法:5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2组均采用基础康复训练法,治疗组加用截瘫三联针法,对照组加用常规体针法。每日1次,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另选健康体检者25例作为正常空白组。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后检测2组患者外周血CGRP含量,同时进行ASIA运动、ASIA感觉(轻触觉、针刺觉)、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CGRP含量低于正常空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CGRP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2组运动功能、轻触觉、针刺觉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治疗2个月、3个月后2组改良Barthe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但2组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提示CGRP与针刺觉、轻触觉、运动评分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截瘫三联针法联合康复训练对SCI患者早期CGRP影响较大;CGRP与运动、感觉、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相关,提示早期综合治疗对SCI患者功能改善有重要作用;脊髓损伤后早期外周血检测CGRP可预测SCI患者功能恢复潜力。  相似文献   

12.
截瘫患者使用截瘫步行器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秋燕 《护理与康复》2009,8(2):136-138
总结23例截瘫患者使用截瘫步行器的护理。护理重点是重视心理护理,使用截瘫步行器前全面评估患者的情况,确定适应患者后,进行佩带截瘫步行器上肢肌力、关节活动、坐位平衡、站立、步行训练及穿脱步行器的训练。23例患者应用截瘫步行器后重建了站立和行走功能,14例患者改良巴氏指数评分78~93分.佩带截瘫步行器生活完全自理;9例患者改良巴氏指数评分60~73分,生活基本自理。  相似文献   

13.
MOTOmed运动训练系统在脊髓损伤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MOTOmed运动训练系统对脊髓损伤(SCI)截瘫患者肌力、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及步行功能的影响。 方法共选取胸腰段SCI后不完全截瘫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同时辅以MOTOmed运动训练。于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对2组患者下肢肌力、ADL能力进行评定,同时检查2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及10 m步行时间。 结果除双下肢远端肌力外,治疗后2组患者下肢近端肌力、ADL能力及步行功能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或0.05),并且以治疗组下肢近端肌力及步行功能的改善幅度较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辅以MOTOmed运动训练系统进行训练,能进一步改善SCI患者下肢肌力及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14.
减重步行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减重步行训练配合常规康复治疗与常规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脑梗死偏瘫患者63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减重步行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组为治疗组(32例),常规康复治疗组为对照组(31例).经过6周训练,每周训练5次,训练前后进行如下评定:(1)功能性步行量表(FAC);(2)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 Meyer量表);(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4)Berg平衡量表.结果:治疗后步行能力FAC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下肢运动能力及平衡能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减重训练配合常规康复治疗比常规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运动能力有更好的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5.
王辉  吴吉生 《中国康复》2017,32(4):299-301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训练对存在认知障碍的脑卒中偏瘫患者认知功能、下肢功能和ADL的影响。方法:将40例存在认知障碍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肢体功能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虚拟现实训练。治疗前后分别对2组患者采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查量表(MMSE)、"起立-行走"计时测试和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MMSE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上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组起立-步行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对存在认知障碍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提高、认知功能的恢复和ADL的改善有很大的帮助,是一种很有效的康复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减重步行训练对脑源性步态异常的治疗作用,并对临床效果做出初步的康复评定。方法:对21例脑卒中或脑损伤后所致步态异常患者应用减重步行训练为主的康复治疗,用功能性步行分级、Fugl-Meyer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进行康复评定。结果:21例患者经治疗后步态异常均取得明显改善,训练前21例患者步行分级均≤5级,训练后功能性步行分级为3级患者2例,4级患者7例,5级患者12例。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训练前60~41分患者7例,60~99分14例,训练后60~41分4例,60~99分11例,100分6例),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减重步行训练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脑源性步态异常的方法,在脑功能损伤的康复治疗中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截瘫患者装配行走器后的训练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观察截瘫患者装配互动式行走器 (Walkabout)后行走训练的意义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变。方法 为 6例脊髓完全性损伤后截瘫患者配戴行走器后 ,逐步进行站立平衡训练、行走训练、助行架及拐杖训练 ;训练前、后应用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 (ADL)能力 ,并进行分析。结果  6例患者基本达到功能性步态 ,训练后ADL能力明显提高 ,训练前、后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截瘫患者装配行走器后的训练十分必要 ,它可使患者恢复较有实际意义的行走功能 ,并可提高患者的ADL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重心移动式截瘫步行器(AGO)步行训练对脊髓损伤(SCI)患者神经源性膀胱的影响。 方法完全性胸腰段SCI患者12例,入院后进行8周综合康复治疗及膀胱功能训练,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装配AGO并进行针对性步行训练8周;分别于步行训练前及步行训练8周后进行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感觉和运动评定及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尿流率测定;所有数据均经统计学处理,数据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结果步行训练前、后ASIA感觉及运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步行训练后最大尿流率及平均尿流率增加,平均单次尿量增加,残余尿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结论应用AGO进行步行训练有助于改善截瘫患者神经源性膀胱功能,使单次尿量增加及残余尿量减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两阶段康复训练(早期基础康复+减重步行训练)对脑梗死患者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脑梗死患者为1999-02/2002-12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收治,共68例,按患者意愿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在神经内科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由家属进行被动运动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康复组患者进行两段康复训练:第1阶段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接受早期基础康复训练,包括体位训练、按摩和被动运动、关节活动和坐位平衡训练;当患者恢复部分坐位、站位平衡后进行第2阶段减重步行训练,包括减重坐位平衡、减重站立及减重平板步行训练。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评估患者的步行能力(0~Ⅳ级,评级越高,步行能力越好),采用Barthel指数(共10项,每项10分,评分越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越强)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首次评定在发病1周病情稳定后进行,再次评定于治疗后10周进行。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68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功能性步行量表分级:康复组治疗前0级6例,I级11例,Ⅱ级9例,Ⅲ级5例,Ⅳ级3例;治疗后I级2例,Ⅱ级3例,Ⅲ级10例,Ⅳ级10例,Ⅴ级9例。对照组治疗前0级6例,I级9例,Ⅱ级10例,Ⅲ级5例,Ⅳ级4例;治疗后0级1例,I级7例,Ⅱ级8例,Ⅲ级13例,Ⅳ级5例。康复组治疗后步行能力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差异(P>0.05)。②Barthel指数:康复组治疗后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差异(P>0.05)。结论:第1阶段早期康复训练,促进了患肢和躯干的肌力及运动功能的恢复,第2阶段减重步行训练,将步行中负重、迈步、平衡三要素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了正常步态模式的建立,从而有利于行走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脊髓损伤使患者丧失站立和行走功能,为此装配新型互动式截瘫行走器(WO),以提高患者站立和步行的能力。方法 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康复科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6例,男4例,女2例,年龄21—36岁。平均27.6岁。按ASIA的损伤分级标准均为完全性损伤。A级,对患者进行运动功能训练;根据患者肢体情况配制特定的行走器:双下肢取石膏阴型后,制作带关节的髋膝踝足矫形器。再装配互动式铰链装置,再进行康复治疗和步态训练。结果康复治疗后。患者Barthel指数由治疗前的(26&;#177;8)提高到治疗后的(47&;#177;7)(t=4.62.P&;lt;0.01);运动平面积分由治疗前的(32&;#177;10)提高到治疗后的(37&;#177;6)(t=0.34.P&;gt;0.1);感觉平面积分由治疗前的(54&;#177;12)提高到治疗后的(61&;#177;12)(t=1.05.P&;gt;0.1)。WO使患者站立和步行能力提高。达到治疗性步行及家庭性步行作用。结论 康复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