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头颈部CTA联合全脑CT灌注(CTP)一站式扫描中,时间间隔对灌注参数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急性脑缺血症状患者的标准脑CTP图像(标准组),于颅脑CTP图像中将动脉峰值期前后各1组扫描数据剔除,使得其前后间隔时间增加至4.5 s,模拟头颈部CTA联合全脑CTP一站式扫描(模拟组)。计算标准组与模拟组灌注参数[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绝对百分比误差值,并分析脑灰质左侧与右侧、白质左侧与右侧灌注参数比值(rCBF、rCBV、rMTT)的相关性。结果 基底核层面CBF、CBV、MTT的绝对百分比误差值均值均<10%。灰质左侧与右侧rCBF(r=0.988,P<0.001)、rCBV(r=0.963,P<0.001)、rMTT(r=0.983,P<0.001)均呈正相关,白质左侧与右侧rCBF(r=0.980,P<0.001)、rCBV(r=0.957,P<0.001)、rMTT(r=0.986,P<0.001)均呈正相关。结论 头颈部CTA联合全脑CTP一站式扫描中时间间隔对灌注参数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 CT灌注(CTP)成像评价单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血管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PTAS)效果。方法 选取单侧MCA狭窄患者40例, 根据CTA测量狭窄程度分为中度狭窄(50%-69%)组14例和重度狭窄(70%-99%)组26例, 另根据药物疗效将重度狭窄组分为有效亚组16例和无效亚组10例。利用CTP评估狭窄侧与对侧的绝对灌注值, 包括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和达峰时间(TTP), 及相对灌注值(rCBF、rCBV、rTTP), 评价支架治疗术前及术后脑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 中度狭窄组狭窄侧与对侧比较, 仅TT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5, P <0.01), 重度狭窄组CBV和TTP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BV:t=3.83, P <0.001;TTP:t=8.89, P <0.001)。治疗无效亚组rTTP较有效亚组显著延长(t=-2.18, P=0.04)。无效亚组接受PTAS后, rTTP较术前明显缩短(t=5.94, P <0.001)。结论 CTP能有效评估MCA狭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筛选介入治疗患者, TTP能敏感反映术后血流动力学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CTP)联合DSA评估单侧颈动脉闭塞(CAO)患者侧支代偿方式对脑血流动力学状态影响的价值。 方法 根据DSA结果将38例患者按不同侧支代偿方式分为两组:单纯初级侧支代偿组(n=14,Ⅰ组)和次级侧支代偿或初级和次级侧支共同代偿组(n=24,Ⅱ组),分别计算两组患者闭塞侧与对侧CTP参数的均值(CBF、CBV、TTP)和相对比值(rCBF、rCBV、rTTP)。比较两组患者闭塞侧与对侧及组间血流动力学差异。 结果 第Ⅰ组患者闭塞侧与对侧相比仅TTP值延长(t=7.54,P<0.01);第Ⅱ组患者闭塞侧CBV和TTP值较对侧增大(t=5.49、10.70,P均<0.01)。两组rCB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8,P=0.494),rCBV与rTT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32、4.50,P均<0.05)。 结论 CTP联合DSA可全面评价CAO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损伤情况以及不同侧支代偿方式脑血流动力学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动脉自旋标记(ASL)灌注加权成像及DWI在评价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HIE的56例足月新生儿(HIE组)行常规MR(T1WI、T2WI、T2 FLAIR)及ASL、DWI,并以10例无HIE病史的轻度高胆红素血症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以临床诊断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计算敏感度及特异度。选择双侧基底核区(尾状核头、豆状核)、丘脑、额叶白质(侧脑室上缘水平)为ROI,测量两组rCBF及ADC值,并分析两组各ROI的rCBF及ADC值的差异,并分析各ROI rCBF与ADC值的相关性。结果 常规MRI序列检测HIE的敏感度41.38%(12/29)、特异度55.56%(15/27);DWI序列的敏感度及特异度为50.00%(12/24)、46.88%(15/32);ASL检测HIE的敏感度及特异度为34.48%(10/29)、92.59%(25/27)。HIE组丘脑及豆状核rCBF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2.93、2.74,P=0.004、0.010),尾状核头部与额叶白质的rCBF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IE组丘脑、额叶白质及豆状核ADC值较对照组减低(t=2.44、2.39、2.25,P=0.025、0.030、0.040)。丘脑和豆状核的rCBF与ADC值呈负相关(r=-0.355,P<0.01,r=-0.471,P=0.02)。结论 HIE时丘脑及豆状核血流量代偿性增加,局部脑组织水分子弥散受限。ASL及DWI技术联合应用有助于反映足月新生儿HIE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以一站式CT血管造影(CTA)-CT灌注(CTP)观察烟雾病(MMD)/烟雾综合征(MS)常春藤征与脑血流动力学及侧支循环的关系。方法 纳入43例MMD/MS患者,基于MR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判断常春藤征,记录存在缺血灶/出血灶脑区(阳性区域);于CTP参数图测量688个脑区的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及延迟时间(DLY)。以CTA评估侧支循环评分,观察常春藤征(IS)与侧支循环的关系。结果 688个脑区中,166个(166/688,24.13%)可见(IS组)、522个(522/688,75.87%)未见常春藤征(NIS组);较常见IS脑区依次为基底节区、半卵圆中心层面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及半卵圆中心层面大脑前动脉供血区。IS组内阳性区域占比高于NIS组(17.47%vs.8.05%,P=0.001)。相比NIS组,IS组CBV增加,MTT、TTP及DLY均延长(P均<0.001)而侧支循环分级较低(P=0.006)。结论 MMD/MS患者出现常春藤征提示存在更严重脑灌注损害及侧支循环不良,具有潜在脑缺血/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全脑CT灌注成像(CTP)对小体积(体积≤8 ml)急性脑梗死(ACI)的诊断价值,分析CTP定量参数图评估的ACI灶体积与弥散加权成像(DWI)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58例经DWI证实的小体积ACI患者的全脑CTP及DWI资料,统计ACI灶数目,以DWI结果为标准,评价CTP图及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达峰时间(TTP)图诊断ACI灶的敏感度。设置CBV绝对值<2.0 ml/100 g及相对MTT>145%,评估是否存在缺血半暗带,并获得核心梗死区;比较ACI灶核心梗死区及缺血半暗带与其对侧镜像区和核心梗死区与缺血半暗带的CBV、CBF、MTT及TTP的差异,观察CTP各参数图与DWI评估ACI灶体积的相关性。结果 DWI共于58例ACI检出70个小病灶。CTP检出41例55个小病灶,其中8个为假阳性病灶,CTP检出ACI灶的敏感度为67.14%(47/70),CBV、CBF、MTT及TTP图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37.14%(26/70)、42.86%(30/70)、62.86%(44/70)及64.29%(45/70)。70个ACI灶中,共38个存在缺血半暗带。较其镜像区及缺血半暗带,核心梗死区的CBV及CBF均减低、MTT均延长(P均<0.01),而TT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比其镜像区,缺血半暗带CBF减低、MTT及TTP延长(P均<0.01),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CBV、CBF、MTT、TTP图与DWI评估的ACI灶体积均呈线性相关(R2=0.87、0.84、0.74、0.76,P均<0.01)。结论 全脑CTP有助于诊断小体积ACI,相关定量参数可评估ACI灶核心梗死区及缺血半暗带;CTP参数图与DWI评估的ACI灶体积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MRI(DSC-MRI)及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在鉴别脑胶质瘤术后放化疗后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9例经临床病理确诊为脑胶质瘤患者在术后、放化疗前、放化疗后定期行DSC及DCE检查,得到相关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值并将灌注成像影像诊断结果与临床最终诊断结果对照,分析各灌注参数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11例为胶质瘤复发,8例为放射性脑损伤。胶质瘤复发患者的rCBF、rCBV、Ktrans、Ve及riAUC值均明显高于放射性脑损伤患者(P均<0.05);而Kep、Vp值在胶质瘤复发或放射性脑损伤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0.22)。Ktrans联合rCBV共同诊断,并、串联试验中鉴别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90.9%、72.7%;特异度分别为62.5%、100%。结论 DCE及DSC均可鉴别肿瘤复发或放射性脑损伤。Ktrans、riAUC及rCBV诊断效能略高于Ve及rCBF,联合应用rCBV及Ktrans可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基于脑表面形态学的分析,探讨特发性全面性癫痫(IGE)脑皮层的结构改变。方法 收集IGE患者16例(IGE组)和健康志愿者16名(对照组),均行常规序列和高分辨率3D-T1WI结构像采集。利用FreeSurer软件测量脑皮层厚度、表面积及灰质体积,并分析形态学异常脑区与病程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IGE组右颞中回皮层变薄(P=0.010 9),左颞中回表面积减小(P=0.000 3),左额下回中部(P=0.000 2)、左外侧枕叶(P=0.043 6)、右岛叶(P=0.000 7)表面积增大;左颞上回体积减小(P=0.011 9)。皮层厚度、脑表面面积、脑灰质体积与病程、发病起始年龄均无相关性(P均>0.05);右颞中回皮层厚度与病程呈负相关(r=-0.48,P<0.05)。结论 IGE存在多个脑区微观结构的形态学异常。基于脑表面形态学分析可为IGE提供一定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成像评价亚急性期脑梗死弥散和灌注情况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MR影像资料,包括常规DWI、IVIM成像及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序列检查。通过常规DWI序列获得ADC图,IVIM序列获得纯水分子扩散系数(D)图、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图、灌注分数(f)图,3D-ASL序列获得脑血流量(CBF)图。分别测量脑梗死灶及对照侧镜像区ADC值、D值、D*值、f值、CBF值及其相对值(rADC、rD、rD*、rf、rCBF)。比较脑梗死灶与对照侧镜像区各参数的差异,并分析rADC值与rD、rD*、rf值的相关性及rCBF值与rD、rD*、rf值的相关性。结果 脑梗死灶ADC、D、D*、f、CBF值均较对照侧镜像区减低(P均<0.05)。rADC值与rD、rf值呈正相关(r=0.687、0.601,P=0.005、0.018);rCBF值与rf值呈正相关(r=0.581,P=0.022)。结论 IVIM成像能同时提供亚急性期脑梗死的灌注及弥散信息,有助于进一步阐明亚急性期脑梗塞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三维动脉自旋标记(ASL)成像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评估急性脑梗死(ACI)缺血性半暗带(IP)及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ACI患者的颅脑ASL图像及DWI,根据随访3个月末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预后好、中等和差组。测量病灶最大层面DWI高信号面积(SDWI)和ASL异常灌注面积(SASL),评估患者是否存在IP;记录梗死病灶(IL)、近病灶边缘脑组织(BNL)及相应对侧区域脑血流量(CBF)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计算患侧/对侧相对值(rCBF和rADC)。比较不同预后组内IL与对侧CBF、ADC值差异及各组间rCBF及rADC差异,分析IL及BNL的rCBF对于ACI预后差的单独诊断效能和联合诊断效能,观察rCBF、rADC与mR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45例ACI中,40例IL区表现为低灌注,将其纳入研究;其中23例存在IP,与不存在IP患者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42,P=0.034)。不同预后组内IL的CBF和ADC值、预后好组及中等组BNL的CBF值均低于对侧(P均<0.05)。预后差组IL的rCBF与预后好组及预后中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不同预后组间BNL的rCB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20,P=0.05)。IL和BNL的rCBF评估ACI预后差的AUC分别为0.92和0.79,最佳界值分别为0.41和0.93,约登指数分别为0.72和0.57;两者联合AUC为0.94,约登指数为0.79。IL的rCBF与mRS评分呈负相关(r=-0.642,P<0.001)。结论 三维ASL联合DWI可用于评估ACI患者IP及预后,为制定ACI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常规MR检查结合CT灌注成像早期观察胶质瘤基因治疗效果的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50只于右侧尾状核接种C6胶质瘤细胞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大鼠于相同位置注入携带融合基因的重组单纯疱疹病毒.接种后第2、3周行MR常规及CT灌注检查及病理检查.结果 第2周对照组与治疗组大鼠C6胶质瘤肿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大鼠的rCBF及rCBV小于对照组(P<0.05).第3周时治疗组大鼠肿瘤体积、rCBF及rCBV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可早期发现抗血管生成基因治疗对大鼠C6脑胶质瘤局部微循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320排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在烟雾病治疗前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烟雾病患者术前和术后320排容积CT一站式全脑灌注成像检查的常规CT图像、CTA表现及全脑灌注资料。结果 术前:常规轴位CT显示脑出血7例,脑梗死8例。CTA显示颈内动脉末段轻度狭窄1支,中度狭窄9支,重度狭窄26支;大脑中动脉闭塞19支,大脑前动脉闭塞13支;灌注成像显示脑内异常灌注区22处,与对侧相应区域比较均表现为rCBV、rCBF减低,TTP、MTT及DLY延长(P<0.05)。术后:常规轴位CT无新发出血、梗死,CTA显示血管狭窄、闭塞情况与术前相似,搭桥动脉显示率为100%;灌注成像相对应术前22处异常灌注区域rCBV、rCBF增高,TTP、DLY及MTT较术前缩短,但仅DL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20排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技术不仅可显示烟雾病闭塞的血管及异常血管,还可为术前检查及术后随访提供血流灌注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CT灌注成像(CTP),对急性自发性高血压出血性脑卒中(shICH)血肿周围脑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定量测量,评价脑血肿周围组织灌注参数改变与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对26例临床及CT确诊的幕上shICH患者行CTP检查,自发病到灌注扫描的时间为8~19 h.以血肿最大层面为参照,测量血肿周围1 cm内及对侧镜像区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获得相对灌注参数值rCBF、rCBV、rMTT(患侧/健侧).电话随访患者脑出血后1个月生活表现,并记录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分值.结果 shlCH血肿周围带CBV值为(1.61±1.53)ml/100 g、CBF值为(16.48±12.58)ml/(100 g·min),明显低于对侧镜像区(Z=-2.603、-4.178,P<均0.05);MTT值为(9.12±2.57)s,较对侧镜像区明显延长(t=4.747,P<0.05).血肿周围CBV、CBF值与BI相关(Z=-3.40、-2.98,P均<0.01),参数MTT、rCBF、rCBV、rMTT与近期预后无关(P>0.05);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7、0.848,且CBV界限值为1.24 ml/100 g时,敏感度66.67%,特异度为100%;CBF界限值为8.44 ml/(100 g·min)时,敏感度100%,特异度为72.70%.结论 CTP可预测shICH血肿患者近期预后,在一定范围内,血肿周围CBV、CBF值越大,提示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肾上腺皮质腺瘤宽体探测器CT灌注成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经病理证实的肾上腺皮质腺瘤患者的宽体探测器CT扫描资料。CT灌注(CTP)扫描采用16cm探测器覆盖的轴扫模式,ASiR-V50%,注射对比剂6 s后开始行CTP数据采集,共采集26期图像,在第22 s、51 s及153 s获取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增强图像。测量肾上腺腺瘤(A组)和对侧正常肾上腺结合部(B组)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P)及表面通透性(PS)值。比较2组间各参数值的差异,并评价辐射剂量。应用ROC曲线分析CT灌注参数对肾上腺腺瘤的诊断效能。结果 A组的BV、MTT及PS值均低于B组(P均<0.05),2组间BF、T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BV、MTT及PS值诊断肾上腺腺瘤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0、0.762及0.831,以PS值1.37 ml/(100g·min)为阈值诊断腺瘤的敏感度为95.2%,特异度为81.0%。平扫、CTP) 含增强三期)的有效辐射剂量(ED)分别为(3.20±0.57)、(19.98±1.95)。结论 宽体探测器CT灌注成像可为诊断肾上腺皮质腺瘤提供高质量常规三期强化图像,同时提供有效的定量灌注数据。PS值对腺瘤有较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Revolution CT胰腺轴位灌注"一站式"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接受Revolution CT上腹部轴位CT灌注(CTP)扫描的患者13例(CTP组),测量胰腺的CTP参数,提取最佳时期CTA及3期增强图像,并记录整个灌注期的辐射剂量。收集同期行全腹3期增强及CTA扫描者18例(对照组),采用螺旋扫描模式。2组患者胰腺均无病变。评价2名观察者测得各CTP参数和对胰十二指肠上动脉(SPDA)图像主观评分的一致性。比较2组SPDA图像的主观评分和CTA图像SPDA以及3期增强图像胰腺的CT值、图像噪声、CNR和SNR。结果 2名观察者测得CTP参数一致性良好(ICC均>0.75)。灌注期有效辐射剂量为(24.52±0.01)mSv。2名观察者对2组CTA图像SPDA的主观评分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629、0.769),2组评分中位数均为5分;CTP组SPDA的CT值、CNR、SNR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CTP组静脉期、平衡期的胰腺CT值、CNR、SNR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Revolution CT胰腺轴位灌注"一站式"成像,在获得稳定的胰腺CTP定量数据的同时,可提取图像质量相仿甚至更佳的胰腺3期强化图像,并可获得更优质的胰周CTA图像,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在急性脑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GE lightspeed 16层螺旋CT扫描机,对经证实的16例急性脑缺血患者先行CT平扫,选定感兴趣区行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经灌注软件处理,计算出局部血容量图(rCBV)、局部血流量图(rCBF)、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对比剂峰值时间(TP),并与对侧相应脑组织灌注参数进行比较。所有病例均经CT随访或经MRI证实,所有病例联合头颈部CTA扫描。结果16例患者中15例其脑缺血侧rCBF减低,MTT、TP延长,rCBV正常或轻度降低,存在半暗区;4例患者rCBV未显示病灶。1例患者rCBF减低,MTT、TP延长,rCBV明显下降,经随访证实为脑梗死。结论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能早期发现脑缺血灶部位和范围及推测半暗带区域、评估脑缺血预后,是一种最具潜力的脑缺血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运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的方法获取脑胶质瘤组织相对脑血流容积值(rCBV),探讨rCBV值与肿瘤组织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24例脑胶质瘤,低级别胶质瘤8例,间变性胶质瘤10例,胶质母细胞瘤6例。常规CT扫描后,行CT灌注成像,构建分析脑血容量CBV图像,计算并记录肿瘤与正常脑组织的相对脑血流容积rCBV值,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测量肿瘤组织的VEGF表达水平,观察CT灌注成像结果与病理分级和VEGF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低级别胶质瘤组、间变性胶质瘤组及胶质母细胞瘤组的rCBV值分别为3.435±0.4628,6.672±0.8462,9.849±1.2636;VEGF在低级别胶质瘤组、间变性胶质瘤组及胶质母细胞瘤组中表达的ALD值分别为0.3177±0.0768、0.4693±0.0956、0.6368±0.1072,各组胶质瘤的rCBV值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rCBV和VEGF的表达水平密切相关(r=0.86,P<0.001)。结论脑胶质瘤的rCBV和VEGF的表达水平有良好的相关性,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rCBV值可以间接反映脑胶质瘤血管生成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