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盆腔炎的诊断治疗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盆腔炎性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盆腔炎。西医给予静脉点滴左氧氟沙星或头孢曲松或氨苄西林等抗生素加甲硝唑,中医方剂;为我院自拟方清热活血方,组成如下:益母草30克,黄芪30克,红花10克,当归10克,蒲公英30克,桃仁10克,连翘15克,党参15克,茯苓20克,桂枝10克,败酱草20克,白芷10克,香附10克,陈皮10克,丝瓜络12克,甘草6克。结论:采用上述方法治疗盆腔炎60例患者14天后,疗效统计结果如下,临床治愈的有16例,占26.67%;显效的有25例,占46.67%;有效的有17例,占28.33%,占3.33%。总有效率为96.67%。采用综合疗法治疗盆腔炎能明显提高疗效,缩短疗程,降低复发率,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尤其是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西地那非对肺动脉高压(PH)的临床治疗效果,为PH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80例P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西地那非治疗组,每组40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6 min步行试验距离、Brog呼吸困难评分、肺动脉收缩压(SPAP)、心率、体循环收缩压(cSBP)、体循环舒张压(cDB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及其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常规治疗组和西地那非治疗组6 min步行试验距离分别为(258.62±58.34)、(260.22±54.33)m,Brog呼吸困难评分分别为(3.2±1.1)、(3.3±1.2)分,SPAP分别为(70.66±6.52)、(71.09±6.61) mm Hg(1 mm Hg=0.133 kPa),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常规治疗组和西地那非治疗组6 min步行试验距离分别为(332.67±63.51)、(411.47 ±75.86)m,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Brog呼吸困难评分分别为(2.6±0.8)、(2.0±0.6)分,SPAP分别为(61.43±5.27)、(47.84 ±5.15) mm Hg,均较治疗前显著减低(P<0.05);西地那非治疗组6 min步行试验距离、Brog呼吸困难评分、SPAP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常规治疗组和西地那非治疗组治疗前后心率、cSBP、cDBP、ALT、AST、BUN、S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地那非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7.5%(31/40),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的57.5%(2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地那非治疗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头痛、颜面潮红和消化不良.结论 西地那非治疗PH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血栓前体蛋白(TpP)测定对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不同发病时间符合诊断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7例分别于入院后立即行常规治疗后测定,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TpP含量,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浆Tp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6小时开始升高,12~24小时达到高峰,尔后逐步下降,48小时后仍维持在较高水平。有效治疗后TpP迅速下降。结论:急性脑梗死TpP水平显著增高,脑梗死不同发病时间TpP水平不同.TpP不仅是急性脑梗死极早期诊断的可靠指标,还可用于监测疾病的发展及治疗效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监视器在CT增强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馨  胡道予  宋金梅 《放射学实践》2008,23(9):1047-1048
目的:评估监视器在监测增强CT扫描时对比剂外渗中的价值。方法:患者随机分采用监视器组(A组)和未用监视器组(B组),A组8603例,B组7985例,设定对比剂渗出>50ml为重度外渗,对比剂渗出<10ml为轻度外渗,观察A、B两组皮下对比剂外渗程度。结果:A组发生轻度外渗45例,重度外渗1例,B组发生轻度外渗33例,重度外渗18例。两组比较,其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监视器可早期发现穿刺、注射处的异常现象,从而防止重度对比剂外渗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临床意义。方法 比较急性心肌梗死心房颤动组20例和非心房颤动组132例的心力衰竭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心房颤动组心力衰竭发生率(90.0%)及死亡率(60.0%)均明显高于非心房颤动组(31.1%、15.1%,P<0.0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预后差。  相似文献   
6.
患儿,男,4岁,因间断发热,伴全身反复多发皮疹3年入院,入院时体检:体温38.1℃,心律100次/min,全身躯干和四肢皮肤多发痂皮样皮疹和色素沉着,双颌下淋巴结轻度肿大,双肺少许湿啰音,肝肋下5cm,脾肋下2cm,质硬。  相似文献   
7.
16层螺旋CT胰腺癌灌注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震  胡道予  肖明  宋金梅 《放射学实践》2005,20(10):857-860
目的探讨正常胰腺和胰腺癌的MSCT灌注成像特征。方法30例无胰腺疾病的患者和16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采用16层螺旋CT进行灌注扫描,分别测量30例正常胰腺组织和16例胰腺癌肿瘤组织及周围正常胰腺组织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值,并进行分析。结果胰腺CT灌注的各项指标个体差异较大,但正常胰腺组织和癌周相对正常的胰腺组织的BF、BV、PS和MTT的平均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正常胰腺组织和癌周相对正常胰腺组织的BV、BF高于胰腺癌组织,PS低于胰腺癌组织。胰腺癌周围相对正常胰腺组织与胰腺癌组织PS、BV和BF前后配对t检验差异更加明显。结论CT灌注成像技术对胰腺癌诊断具有重要的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MSCT灌注成像对肺内肿块的定性及定量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目的:探讨多层CT灌注成像对肺部肿块的诊断价值并与肿瘤血管生成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对53例确诊的肺部结节或肿块性病变进行CT灌注成像。分析并记录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27例手术切除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测定MVD和VEGF表达值,并与CT灌注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3组结节间BF、BV、PS值均表现为恶性>炎性>良性;恶性结节的BF、BV和PS值均显著高于良性结节,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恶性与炎性结节间、炎性与良性结节间PS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F和BV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组结节间MTT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MVD及VEGF与BF、BV及PS值之间均具有正相关性,与MTT值无明显相关性。结论:CT灌注成像能较全面地反映肺部病变的血流信息,可为肺部病变的鉴别诊断及评价肺癌血管生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近20年来,大样本研究结果表明,只有迅速恢复梗死相关血管的有效前向血流,挽救濒死心肌,才能从根本上防止心肌重构和改善近远期预后.20世纪70年代,外科搭桥术是唯一可用于恢复梗死相关血管再灌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心血管疾病中,急性肺动脉栓塞(PTE)的发病率居第3位,因其临床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诊断较困难,病死率可高达11%[1-3].2005年至2007年,作者共收治PTE患者24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