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普勒组织成像对冠心病患者室壁运动速度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脉冲波多普勒组织成像 (PW DTI)定量诊断冠心病局部室壁运动异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PW DTI技术对 5 4例临床确诊 (其中 30例经冠脉造影证实 )的冠心病患者和 30例正常对照者左室壁节段长轴及短轴方向运动速度进行测定 ,并与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 (2DE)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冠心病患者 2DE显示运动异常的室壁节段 ,PW DTI所测峰值运动速度除后壁三个水平短轴方向A波与正常组相应节段无明显差异外 ,余各速度均明显减低。左室壁节段短轴与长轴方向S波及E波峰值速度的分布比例在冠脉轻度狭窄组与正常组间无明显差异 ,在中度狭窄组及重度狭窄组与正常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冠心病运动异常节段短轴方向峰值运动速度 ,92 .4%的室壁节段S≤ 6 .0cm/s ,94.2 %的节段E≤ 7.0cm/s ;长轴方向峰值速度 ,96 .7%的节段S≤ 7.0cm /s ,96 .1%的节段E≤ 8.5cm/s。而正常组相应的百分比分别为4.6 %、6 .3 %和 3 .0 %、1.9%。结论 PW DTI可定量评价冠心病局部室壁长轴与短轴方向运动异常。短轴方向峰值速度S≤ 6 .0cm/s、E≤ 7.0cm /s ,长轴方向峰值速度S≤ 7.0cm /s、E≤ 8.5cm /s ,可作为判断局部室壁运动异常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多酱勒组织成像技术测量正常人室壁运动速度,研究其频谱特征,为量化分析室壁运动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按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推荐的16节段左室分段法,应用多普勒组织声像技术的速度图模式,观察了40例正常人左室壁共640个节段的心肌运动频谱,对每一节段的频谱曲线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正常人的室壁运动频谱有特征性表现,在心电图Q波后出现等容收缩波(isovolumic constrictive wave,IVC)、收缩波(systolic wave,S),于心 电图T波后依次出现等容舒张波(isovolumic relaxation wave,IVR)、早期舒张波(early diastolic wave,E)、反向波(reverse wave,R)、晚期舒张波(atrial constrictive wave,A),其中S波、E波、A波在所有节段出现,且不同节段的峰值速度不同,但各波的最高峰值速度均在各基底段出现,其中各波的最高值分别为(12.00±3.18)cm/s(侧壁基底段)、(14.72±4.35)cm/s(侧壁基底段)、(9.74±2.80)cm/s(下壁基底段),所有节段中S波的最低值均大于5 cm/s;IVC、IVR及R波在部分节段出现,节段间峰值差异部分有意义。同一室壁心肌的运动速度从近侧到远侧节段逐渐减低。左室后壁、侧壁、下壁的S波、E波、A波峰值分别大于相对应的左室前间隔、后间隔、前壁的各节段。 结论:正常人心脏室壁运动有其特有的规  相似文献   

3.
应变率与应变显像对冠心病局部心肌收缩后收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应变率与应变显像评价冠心病局部心肌收缩后收缩(PSS)的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应变率、应变显像对48例冠心病患者和42例正常人左心室不同节段径向、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应变(εS)和PSS的峰值应变率(SRPSS)及应变(εPSS)进行测定。对比分析冠心病组狭窄冠状动脉供血节段(狭窄节段)和对照组相应正常节段(正常节段)的各项参数。结果冠心病组所有部位狭窄节段PSS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正常节段,狭窄节段与正常节段径向PSS检出率分别为67.0%和14.3%(P<0.01),纵向PSS检出率分别为66.2%和17.2%(P<0.01)。各室壁狭窄节段的径向、纵向峰值SRS和εS均明显低于正常节段(P<0.05)。各室壁狭窄节段的SRPSS/SRS均明显大于正常节段(P<0.05)。除基底段纵向εPSS外,余各部位狭窄节段中的εPSS均显著大于正常节段(P<0.05)。心尖部狭窄节段中的纵向SRPSS明显大于正常节段(P<0.05),余各部位狭窄节段的SRPSS与正常节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局部心肌PSS的检出率显著高于正常心肌,病理性PSS具有较明显特点,易与生理性PSS区分。  相似文献   

4.
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对正常右室心肌运动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应用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PW-DTI)分析正常右室心肌舒缩运动的特点.方法通过PW-DTI记录39例健康成人右室游离壁各节段以及左室游离壁基底段的运动速度曲线.结果右室游离壁基底段收缩波运动速度最高,中间段次之,心尖段最慢.舒张波运动速度基底段与心尖段有显著性差异(P<0.05),基底段与中间段、心尖段与中间段差异不显著.右室游离壁基底段收缩波峰值速度高于左室(P<0.01),收缩波加速度低于左室(P<0.01),晚期舒张波峰值速度较左室为高(P<0.01),早期与晚期舒张波峰值速度比值较左室为低(P<0.05).结论 PW-DTI技术可以准确测定右室长轴运动的速度及时间指标,是一种无创性评价右室功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脉冲组织多普勒技术(PW-TDI)和同步ECG观察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心房内和心房间的电-机械收缩同步性的变化.方法 将139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组(CAD-MS组,n=66)和冠心病不合并代谢综合征组(CAD-NMS组,n=73).对ECG P波起始点到PW-TDI心房收缩A峰起始点的时间间期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间心房壁收缩速度和心房各壁的电-机械收缩时间的变化.结果 与CAD-NMS组相比,CAD-MS组中左右心房各壁心电图P波起始点到PW-TDI心房收缩A峰起始点的时间间期明显延长(P<0.05),左心房前壁运动速度降低[(6.1 2士2.27)cm/s vs(7.00±2.11)cm/s,P<0.05],左心房前壁心电图P波起始点到PW-TDI心房收缩A峰起始点时间间期较其他房壁明显延长(P<0.05),左心房前壁与下壁心电图P波起始点到PW-TDI心房收缩A峰起始点电-机械收缩时间差值明显增大(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心房内和心房间的电-机械收缩时间出现延迟,左心房部分房壁存在电-机械传导不同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定量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QTVI)评价冠心病劳累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等容收缩期心肌运动特征的价值.方法 A组正常对照组48例,B组冠心病劳累型心绞痛患者42例,C组急性心肌梗死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1周内患者32例,梗死相关动脉为左前降支(LAD),梗死部位累及左室前壁和/或前间壁.在心尖二腔心及心尖长轴切面应用QTVI分别获得左室前间隔、前壁基底段、中段共计4个节段心肌的组织多普勒速度曲线,分别测量各节段等容收缩期正向( IVC)、等容收缩期负向(-IVC)运动速度及△IVC(△IVC=正向VIC-负向VIC).结果 A、B、C 3组间在LAD供血的室壁节段 IVC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IVC均无显著差异(P>0.05).△IVC在前间隔基底段、中段3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左室前壁基底段、中段3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QTVI可简便、敏感地评价冠心病患者等容收缩期的心肌运动异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脉冲组织多普勒成像(TDI)定量分析并比较心绞痛与心肌梗死(心梗)患者左室壁不同节段心肌长轴方向舒张运动速度和时相变化,评价TDI速度和时间参数检测左室局部舒张功能异常的价值.方法冠心病心绞痛组16例、前壁心梗组21例,对照组16例.记录左室侧壁、间隔、前壁和下壁基底段及中段心肌运动频谱.检测指标:心肌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心肌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e/a比值、e波开始时间(QE)、e波峰值时间(Te)和局部等容舒张时间(IVRT).结果冠心病两组各节段e和e/a均显著降低;前壁心梗组梗死较非梗死节段a和e降低、e/a显著增大.冠心病两组QE、Te和IVRT均显著延长;但前壁心梗组与心绞痛组比较,仅IVRT显著延长.结论 TDI所测e、e/a、QE、Te和IVRT均可敏感反映冠心病患者左室局部舒张功能异常;IVRT还可反映心肌缺血损害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测量正常人室壁运动速度,研究其频谱特征,为量化分析室壁运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按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推荐的16节段左室分段法,应用多普勒组织声像技术的速度图模式,观察了40例正常人左室壁共640个节段的心肌运动频谱,对每一节段的频谱曲线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正常人的室壁运动频谱有特征性表现,在心电图Q波后出现等容收缩波(isovolumic constrictive、wave,IVC)、收缩波(systolic wave,S),于心电图T波后依次出现等容舒张波(isovolumic relaxation wave,IVR)、早期舒张波(early diastolic wave,E)、反向波(reverse wave,R)、晚期舒张波(atrial constrictive wave,A),其中S波、E波、A波在所有节段出现,且不同节段的峰值速度不同,但各波的最高峰值速度均在各基底段出现,其中各波的最高值分别为(12.00&;#177;3.18)cm/s(侧壁基底段)、(14.72&;#177;4.35)cm/s(侧壁基底段)、(9.74&;#177;280)cm/s(下壁基底段),昕有节段中S波的最低值均大于5cm/s;IVC、IVR及R波在部分节段出现,节段间峰值差异部分有意义。同一室壁心肌的运动速度从近侧到远侧节段逐渐减低。左室后壁、侧壁、下壁的S波、E波、A波峰值分别大于相对应的左室前间隔、后间隔、前壁的各节段。结论:正常人心脏室壁运动有其特有的规律,多谱勒组织成像技术是一种可以定量评价节段室壁运动的准确手段.可以为康复运动干预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对左心室心肌运动异常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1,他引:7  
目的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 (QTVI)技术观测正常人及室壁运动异常患者的左心室壁心肌收缩运动的特征 ,了解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及健康者相对应的左心室壁各节段的心肌运动速度的差异性 ,探讨这种技术在评价左心室心肌运动功能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QTVI技术对 2 7例健康者 (对照组 )及 2 1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 (异常组 )进行左心室壁各节段心肌运动速度的检测 ,记录其 3个运动速度波形 ,即收缩期S波和舒张期E波、A波 ,同时测定其相应点的时间速度积分 (S TVI)即位移的大小 ,将异常组与对照组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 正常对照组左心室壁各节段心肌运动S波、E波和A波峰值速度在同一室壁从基底段到心尖段逐渐降低 ,其相应点的S TVI也逐渐降低。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可检出运动异常节段 ,其收缩期S波、舒张期E波峰值速度及S TVI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的相应节段 ,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 ,而A波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QTVI能定量测定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左心室异常节段心肌的运动速度 ,收缩期S波、舒张期E波及S TVI是评价左心室壁收缩功能的较好指标 ,QTVI对评价左心室局部心肌运动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PCI)前后,运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检测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LDDSE)过程中的存活心肌,探讨DTI及LDDSE结合DTI技术识别存活心肌的价值。方法20例冠心病患者均行PCI术,术前1周内,行LDDSE、DTI检查,并于术后2周、术后3个月复查二维超声(2DE)及DTI,测得收缩期室壁运动(S波)的峰值运动速度(Vs),舒张早期室壁运动(e波)的峰值运动速度(Ve)和舒张晚期室壁运动(a波)的峰值运动速度(Va)。结果LDDSE过程中,多巴酚丁胺(Dob)5μg室壁运动计分指数(WMSI)不变,Dob10μg时WMSI下降的异常室壁运动节段共有10个。Dob5μg时与静息相比,Ve增加(P<0.05);Dob10μg与5μg相比,Vs、Va增加(P<0.05)。以PCI术后3个月作为判断存活心肌的时间标准,共有存活节段123个,坏死节段16个。术后2周:存活心肌的Ve较术前增加(P<0.05);术后3个月:存活心肌的Vs、Va较术后2周增加(P<0.05)。结论通过LDDSE结合DTI技术,观察LDDSE过程中及PCI前后心肌舒张功能的变化,可更早发现及提高识别存活心肌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左室节段心肌在等容收缩期(IVC)与等容舒张期(IVR)长轴方向的运动特征及急性缺血时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新的高帧频定量组织多普勒技术,对15只开胸犬分别在冠脉左前降支(LAD)结扎前后采集心尖长轴切面动态图,后处理分析前间隔与左室后壁各节段心肌在基础状态下及LAD结扎后15 min与60 min的速度曲线、应变率曲线及位移曲线在等容期的特征与变化规律,测量等容期的心肌运动速度(VIVC、VIVR)与应变率峰值(SRIVC、SRIVR)并进行比较.结果正常心肌在IVC表现短暂高速的收缩缩短运动(心尖长轴测值VIVC为正而SRIVC为负),IVR表现低速舒张伸长运动(VIVR为负值而SRIVR为正);急性缺血心肌IVC运动速度显著降低甚至转为负值,IVR表现反常的高速收缩缩短运动.缺血节段心肌VIVC、VIVR、SRIVC及SRIVR与基础状态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心肌在短暂的等容时相内存在有规律的运动,且急性缺血时运动形式显著改变.用应高帧频的组织多普勒技术可以捕捉该时相的心肌运动信息并分析其特征,有助于增进对正常与缺血心肌功能状态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进行评价。方法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测定20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及2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异常组)左室壁各节段的快速充盈期、心房收缩期的心肌运动速度Ve、Va和Ve/Va比值。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并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高血压组其基底段左室前壁、后壁及下壁Ve低于正常组(P<0.01,P<0.05),基底段后间隔、后壁及下壁Va低于正常组(P<0.05),中间段后间隔、后壁Ve及Va均低于正常组(P<0.05),Ve/Va比值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QTVI可于同一时相对不同的节段心肌进行多点取样,获得局域性心肌运动速度曲线,为评价左室整体和局域性舒张功能提供了新手段。但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Ve/Va比值无法评判局域性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在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评价中的价值,同时采用QTVI技术观察冠状动脉(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左室局部心肌功能变化,以评价其疗效。方法 53例临床诊断冠心病或可疑冠心病行冠脉造影检查(CAG)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在行CAG检查前作QTVI检查,根据节段室壁运动速度情况(以心底部5cm/s,中段3cm/s界定)分为无心肌缺血组(n=26)和心肌缺血组(n=27)。测定左室6个壁的基底段和中段运动的收缩期峰流速(Vs)与峰值位移(Ds),比较2组的Vs及Ds,并与CAG结果对照,以评价QTVI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其中8例单纯左前降支(LAD)病变患者分别于支架植入前1天、植入后1周、4周采用QTVI技术分析室壁的运动速度指标(Vs),以评价支架植入术的疗效。结果在左室长轴切面、心尖四腔切面、心尖两腔切面心肌缺血组左室相应节段的Vs和Ds均低于无心肌缺血组(P<0.05);QTVI发现的有心肌缺血的27例患者,CAG均能发现2支或以上主要冠脉狭窄;8例LAD病变患者冠脉支架植入术前LAD供血区各节段心肌Vs均明显低于无心肌缺血组(P<0.01或P<0.05),与冠脉支架植入前相比,治疗后1周及4周,LAD供血区各节段心肌Vs明显增快(P<0.01或P<0.05)。结论 QTVI技术通过定量测定节段性室壁运动失调及局域性心功能不良,可以评价冠心病严重冠脉狭窄患者的心肌缺血,且可作为一种测定冠脉支架植入前后局部心肌速度的无创技术,用以评价冠脉支架植入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DT1及2DE对冠心病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诊断的异同,本文对47例经临床确诊的冠心病用DTI-PWD测定其室壁运动频谱,并与正常组及2DE检查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冠心病组室壁运动频谱收缩波(S)明显低平,时相延迟,方向相反或频谱紊乱,易与正常节段鉴别。且冠心病组97.87%的病变节段S波≤5cm/s,正常组98.93%的S波>5cm/s。2DE对冠心病诊断的漏诊率达14.89%,且对2DE阴性的病变节段其S波峰值速度亦已降低。表明DTI-PWD对冠心病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且实时、连续地反映室壁运动速度的变化,可作为定量评价冠心病室壁运动状况的指标之一,我们建议S波峰值速度5cm/s可作为判断室壁运动速度异常的界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采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DTI)观察正常心脏右心室壁各壁段运动速度,以了解其运动特征,同时观察以右冠脉病变为主的冠心病患者右心室壁段运动速度,探讨其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 15例正常对照组,18例冠心病组均行冠脉造影检查,采用心尖四腔观,选取右室游离壁基底段、中段、心尖段及后间隔右室面基底段、中段为取样点,对运动速度进行测定分析。结果 正常组和冠心病组每个心动周期右室壁的运动频谱均包括收缩峰值速度S、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三个主要运动波、运动速度右室游离壁大于室间隔,同一室壁由基底段向心尖部运动速度逐渐降低、冠心病组不论是游离壁还是后间隔,其基底段及中段S,E均小于正常组相对应壁段,S减小更为明显,而A在心尖段则无差异。结论 正常心脏右室壁运动速度与左室相类似,存在不均一性,PW-DTI可以定量右室壁局部心肌运动,确定其运动方向,并可用于评价冠心病右室壁的运动异常,为右心室心肌缺血提供有价值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脉冲型组织多普勒技术(PW-TDI)测算心肌综合指数(Tei指数)以评价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MS)患者左心室功能。方法测量30例MS患者及25例健康对照者的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在PW-TDI条件下测算左心室二尖瓣环四个位点(后间隔、侧壁、前壁、下壁)的Tei值及其均值(t-Tei),对两组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S患者左室Tei值明显增大(P<0.001);二尖瓣环四个位点等容舒张时间延长(P<0.001)、射血时间缩短(P<0.01或P<0.05),前壁、下壁等容收缩时间延长(P<0.05)。结论MS患者左心室在收缩功能正常时舒张功能已减退,采用PW-TDI技术测算Tei指数来评价风湿性心脏病MS患者左心室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PW-DTI)在静息状态下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7例冠心病患者和17例正常对照者采用PW-DTI测量左心室壁18个节段的运动参数,包括各室壁节段运动速度:收缩期速度(Vs)、舒张早期速度(Ve)、舒张晚期速度(Va);运动时限:收缩前时间(PEP)、等容舒张时间(TIVR);比较冠心病组组间及与正常对照组各指标测值的异同,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冠心病轻微病变组室壁节段Vs、Ve略降低、TIVR延长,但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冠心病组Vs,Ve明显降低、TIVR明显延长,与正常组及轻微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W-DTI可判断冠状动脉单支中度病变,即冠状动脉狭窄≥50%,但难以分辨病变程度以及是否合并多支病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普勒组织成像(TDI)技术检测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W—TDI技术对96例临床确诊(其中47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和43例年龄匹配的正常人(对照组)的左室壁各节段运动速度进行测量,并与常规超声心动图的检查结果对照分析。结果:冠心病组室壁运动异常节段的峰值速度与对照组相应节段比较均明显减低,运动频谱异常表现为波幅减低、时相延迟、方向改变或频谱紊乱等特点。结论:TDI可直观、定量显示左室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对冠心病无创性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左室心肌收缩功能评价及其非同步性分析。方法选择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60mm,左室射血分数(LVEF)≤40%,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级的CHF患者65例。二维超声采集心尖四腔心、二腔心和左室心尖长轴3个切面,左心6个室壁,利用QTVI分别测量各壁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的18个节段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Vs),以及6个壁基底段从心电图QRS波群起始到最大收缩峰值时限(Q-Ts),计算其最大差值(Max-△Ts)。与4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左室心肌各节段Vs规律均表现为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除CHF组后间隔心尖段>基底段>中间段外)。CHF组左室心肌各节段Vs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其中降低幅度最大的是基底段达57%,中间段次之为50%,心尖段最少是43%。18个节段中除后间隔的心尖段平均Vs下降值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17个节段两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CHF6个壁基底段Q-Ts均延长,Max-△Ts平均83.08±40.19ms,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QTVI技术能准确、同时显示CHF患者室壁多个节段的心肌运动速度和时相,从而了解心肌整体和局部功能,有效评估心肌运动协调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评价冠心病(CAD)左室舒张功能的价值。方法:应用DTI技术对54例临床确诊(其中22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和26例正常对照组二尖瓣环侧壁舒张早期及晚期(e峰、a峰及e/a比率)运动速度进行测定,并与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及晚期峰值速度比E/A、肺静脉血流收缩与舒张早期峰值速度比S/D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左室充盈减低时,E/A<1,e/a较正常组减低(P<0.01),S/D较正常组减低(P<0.01);2.左室充盈假性正常化时,E/A>1,e/a较正常组减低(P<0.01),S/D较正常组减低(P<0.01);3.左室限制性充盈异常时,E/A≥2,S/D较正常组减低(P<0.01),e峰、a峰较正常组减低(P<0.01),e/a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果:DTI技术测定二尖瓣环e峰、a峰及e/a比率,可评价CAD左室舒张功能,弥补常规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