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初步评价心腔内组织多普勒成像(TDI)对心肌激动及传导的显像功能。方法10只开胸犬心室起搏前后,采用心腔内TDI加速度图模式,分别观察窦性心律和室性心律时房、室间隔与室壁的加速度分布变化。结果心腔内TDI加速度图模式可检测到窦性心律时房、室间隔的加速度增高区域的分布与下移过程;心室起搏时检测到的最早的高加速度区与起搏电极放置部位相一致。结论心腔内TDI技术能够实时显示与心肌电活动密切相关的机械运动,从而使观察心肌兴奋的发生和传导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
长轴方向应变和应变率成像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室壁与入射超声之间的夹角及应变长度(SL)对长轴方向应变成像(SI)和应变率成像(SRI)的影响。方法SRI定量分析模式下,取样容积置于健康人和冠心病患者心尖四腔观后间隔中部,SL分别设置为2mm、12mm和20mm,测量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s和SRe),比较不同SL条件下所测SRs和SRe有无差异。SI模式下心尖长轴观定性观察健康人、冠心病和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左室各节段的彩色分布;改变成像角度,定性观察室壁彩色变化。结果SL改变时SRs和SRe显著变化,SRI二维图像与曲线质量亦发生变化;由于角度的影响,健康人、冠心病和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均有反相应变节段,改变成像角度,室壁彩色分布亦发生变化。结论SI和SRI受角度和应变长度影响,实际应用中应注意切面和取样部位的选择及仪器的设置。  相似文献   
3.
美国超声医学教育模式特点及对我国超声专业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声诊断目前已成为临床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专业超声医师、研究生的培养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学习借鉴美国超声医学教育及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对于我国超声专业人员教育的发展、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中、美两国超声专业人员的培养制度、教学环境的比较、分析,对两者各自特点和差异进行了总结,对如何改进我国临床超声专业医师、技师及超声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提高其临床工作能力提出了新的观点及建议。  相似文献   
4.
5.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评价心腔内导管超声探头对部分腹膜后脏器结构的显像效果,以及其用于腹膜后脏器显像的可行性。方法静脉鞘管引导心腔内导管超声探头进入下腔静脉,通过对8只实验犬部分腹膜后脏器的近距离超声成像,记录成像过程动物生理参数,观察其二维图像及彩色血流显像效果,并与常规经腹超声检查效果比较。结果实验前与腔内显像过程中犬的心率、动脉压、呼吸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腔内导管超声可清晰显示肾脏、肾上腺、大血管旁淋巴结等腹膜后脏器的二维细微结构及彩色血流分布,成像质量明显优于经腹切面的显示效果。结论采用心腔内导管超声观察腹膜后部分脏器的结构是安全可行的,成像质量明显优于经腹切面的显示效果,对肾上腺及其血供的显像尤为清晰。心腔内导管超声在腹膜后脏器显像方面有重要应用价值,为腹膜后脏器的超声检查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eFlow成像技术评价甲状腺结节内血管分布及其异型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手术病理确定的59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102个结节使用高频超声彩色多普勒(CDFI)及eFlow显像技术分别评价结节内微小血管的走行、分布及异型性,并计算肿块内血管与肿块像素的比.结果 eFlow技术可连续显示肿块内的微小血管分支、吻合支及血管网;较CDFI,eFlow显示的血流分布增多,血管异型性增高;结甲组、腺瘤组及甲状腺癌组的微小血管异型性指标逐级增高,新生血管与肿块像素比呈递增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Flow成像技术评价甲状腺结节内血流分布及血管异型性,敏感性高,为甲状腺肿块良恶性鉴别提供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本实验以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为模型,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对同龄的ApoE-/-小鼠及对照组进行主动脉二维及顺应性评价,探讨UBM在小鼠主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ApoE-/-小鼠和同龄正常同系对照C57BL/6小鼠进行UBM检查,观察主动脉内径变化及斑块形成情况,对比分析其顺应性指标.结果 比较对照组,ApoE-/-组小鼠主动脉内径、斑块数量均有增加,主动脉顺应性减低(P>0.05).结论 UBM可清晰显示小鼠模型的主动脉并量化评价其病变程度,为心血管疾病动物研究提供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32岁.因咽部异物感2个月就医.外院以"甲状舌管囊肿"收入拟行"甲状舌管囊肿切除术".患者为明确诊断,来我院复诊.查体:舌根正中见一个直径约2.0 cm的类圆形包块,表面光滑,随吞咽上下移动,颈前区双侧甲状腺未触及.患者一般状态良好,既往体健,无家族遗传病史.颈部超声检查:颈前正中近舌根部可见一个大小约2.2 c1×2.4 cm×1.5 cm的异常回声区,边界尚清,形态尚规则,以实性为主,为中等密集回声,分布尚均匀,内可见范围约0.4 cm×0.5 cm的无回声区;CDFI:内可见多处条状血流信号;双侧甲状腺区未见明确甲状腺回声(图1);超声提示颈前正中近舌根部实性包块可疑异位甲状腺,建议同位素扫描.CT检查提示舌根部占位性病变.SPECT检查:舌根部肿块见99Tc浓聚,颈前部甲状腺部位无显影(图2).临床诊断:舌根异位甲状腺(迷走型).2个月后随访未见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部分原位肝移植胆道并发症患者的超声表现特征,评价超声对胆道并发症的诊断价值,为进一步早期准确判断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期间,连续在我院肝胆外科移植中心施行原位肝移植手术并存活至今患者40例,随访调取5年内临床与影像学检查资料.超声结果与病理或临床确诊结果对照.结果 40例患者5年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27.5% (11/40).其中胆漏1例,吻合口狭窄2例,8例为非特异性胆管炎,考虑与移植排斥和胆道缺血有关;11例患者的肝动脉峰值流速明显低于无胆道并发症的29例患者.相关分析表明肝内胆管管壁最大厚度(Dmax)与肝动脉峰值流速Vmax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原位肝移植胆道并发症患者有特征性超声表现,且与肝动脉峰值流速相关.胆道系统和肝动脉应是重点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