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亚健康失眠人群睡眠结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亚健康失眠人群的睡眠结构特征表现及其与失眠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微动敏感床垫睡眠监测系统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分别检测亚健康失眠者的睡眠结构情况和PSQI总分值.结果 46例亚健康失眠者的睡眠结构表现为睡眠总时间不足(26.1%)、浅睡期增多(100%)、深睡期减少(87.0%)、快速眼动期不够(60.9%)、入睡潜伏期过长(65.2%)、觉醒次数过多(47.8%)、觉醒时间过长(43.5%).46例亚健康失眠者的PSQI总分均≥7分.其中以12~16分的中度失眠为主(73.9%).PSQI与睡眠结构的各组成部分之间均不具备显著线性相关性(P0.05).结论 亚健康失眠者睡眠特征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表浅、易醒等,但其失眠的睡眠结构特征表现与失眠程度之间无明显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亚健康失眠人群脑内神经递质活动的脑电超慢涨落图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亚健康失眠人群的脑电超慢涨落图(EFG)表现。方法:应用EFG分析仪检测亚健康失眠人群的脑内神经递质活动变化情况及其脑功能状态表现。结果:脑内神经递质’-氨基丁酸、谷氨酸、5-羟色胺、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及多巴胺的实测值都低于正常参考值,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脑功能状态指数中的运动指数、兴奋抑制指数的实测值都高于正常参考值,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而血管舒缩指数的实测值则稍高于正常参考值,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亚健康失眠者脑内主要神经递质均明显降低,其脑功能状态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亚健康失眠者的睡眠结构特征表现.方法:应用微动敏感床垫睡眠监测系统检测亚健康失眠者的睡眠结构情况.结果:168例(男94例,女74例)亚健康失眠者均存在有睡眠结构不同方面的异常,其中浅睡期、深睡期和非快速眼动期异常例数的比例均在70%以上.量化分析睡眠结构检测结果,除了睡眠总时间外其他指标的总体均数均有异常.与42例睡眠正常者(男23例,女19例)比较,两者在入睡潜伏期、浅睡期、深睡期、快速眼动期及醒觉总时间之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亚健康失眠者的睡眠结构存在有不同方面的异常,其特征以入睡困难、睡眠表浅、易醒等为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失眠者与非失眠者关于睡眠的信念与态度看法的差异,识别失眠者错误的睡眠认知.方法:对35名失眠患者(失眠组)进行睡眠个人信念与态度量表(DBAS)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测评,对39名健康受试者(非失眠组)进行睡眠个人信念与态度量表测评.结果:非失眠组DBAS总分(87.97±7.88)分高于失眠组(85.06±11.19)分,但差异没有显著性(t=-1.419,P>0.05);对量表的5个组成部分进行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其中失眠组在对控制和预测睡眠的能力评价和对失眠后果的估计比非失眠组差:从各个条目的均数来看,失眠组比非失眠组存在更多的错误认知;失眠组DBAS总分与PSQI等因素的相关分析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眠组比非失眠组存在更多的错误信念与态度,这些错误的信念与态度主要为对控制和预测睡眠的能力评价和对失眠后果的评估两方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学生以失眠症状为主的亚健康现状以及耳穴贴压法的临床干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湖南省中医药大学大一新生3 006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大学生亚健康中医证候问卷调查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的问卷方式,调查大学生以失眠症状为主的亚健康现状,并对亚健康失眠状态学生予以耳穴贴压法进行调理干预.根据学号尾数随机将其分为磁珠组(耳穴处予以贴压磁珠,n=207)和中药组(耳穴处予以贴王不留行籽,n=201).并在无亚健康症状的同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203名志愿者,作为正常睡眠对照组.分析研究对象亚健康状态的主要症状及分类情况,比较三组间睡眠质量相关量表评分.[结果]亚健康症状的大学生有1 853例(61.64%),其中躯体亚健康以睡眠紊乱为主者408例(13.57%);心理亚健康以抑郁寡欢为主者256例(8.52%);社会交往亚健康以恐惧胆怯为主者117例(3.89%).两组研究对象经过1个月的干预调理后,睡眠质量均得以改善.磁珠组与中药组在PSQI 总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得分方面比较,耳穴贴压磁珠组优于中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学生是亚健康状态的高发人群之一,耳穴贴压磁珠法对大学生亚健康失眠状态,在改善睡眠质量方面,具有较好的调理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6.
刘红  杨劲  唐向东 《华西医学》2013,(2):209-213
目的探讨原发性失眠患者日间功能损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3月-12月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诊断标准的原发性失眠者62例,另选择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睡眠者53例。失眠组和对照组均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1个月的主观睡眠质量,多导睡眠监测(PSG)评估客观睡眠质量,并通过"主观睡眠时间/客观睡眠时间×100%"计算睡眠知觉,PSG监测后受试者完成一系列日间功能评定,包括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价嗜睡程度、Flinders疲劳量表(FFS)评价疲劳程度、贝克抑郁量表(BDI)和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评估情绪状态。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失眠组主客观睡眠质量均较差;PSQI分数更高[(14.37±2.44)、(2.74±1.79)分,P<0.001)];睡眠知觉差[(49.76±33.29)、(99.36±12.79)分,P<0.001)]。②失眠组FSS、BDI、SAI、TAI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ESS分数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③PSQI总分与ESS呈负相关(r=0.17,P<0.01),与FSS、BDI、SAI、TAI分数呈正相关(r=0.54,r=0.66,r=0.70,r=0.87)(P值均<0.01)。客观睡眠时间与ESS(r=0.01,P=0.138)、FSS(r=0.02,P=0.019)、BDI(r=0.03,P=0.022)、SAI(r=0.03,P=0.086)、TAI(r=0.04,P=0.015)分数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原发性失眠者主观睡眠质量与多项日间功能损害相关,这为有效的治疗失眠和改善日间症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失眠改善方法.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失眠者158例采用血液透析滤过,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作为评定睡眠量化指标,并进行治疗前、后自身对照,观察患者失眠改善情况.结果:治疗2个月后,25例患者消除失眠,52例有效,59例好转,22例无自觉改善;患者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PSQI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睡眠障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滤过可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失眠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和认知行为干预(CBT)对亚健康失眠的短期疗效及中长期转归的影响.方法:亚健康失眠者62例,知情同意后分为中药组、CBT组和对照组(不予干预),干预时间4周.疗效观察:主要指标为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次要指标为宗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宗氏抑郁自评量表(SDS).观察时点为基线期、干预结束时、干预后3个月、干预后5个月.结果:短期疗效:干预结束时,中药组及CBT组PSQI均明显下降(P<0.05).中长期转归:随访期3组PSQI均明显下降,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随访期3组焦虑均改善(P<0.05),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中药组和CBT组抑郁均改善(P<0.05),对照组抑郁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中药和CBT短期干预亚健康失眠均有效,对其中长期转归无明显优势,亚健康预后较好,多数可以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失眠改善方法。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失眠者158例采用血液透析滤过,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作为评定睡眠量化指标,并进行治疗前、后自身对照,观察患者失眠改善情况。结果:治疗2个月后,25例患者消除失眠,52例有效,59例好转,22例无自觉改善;患者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PSQI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睡眠障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滤过可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失眠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短睡眠误诊为慢性失眠的原因,提出防范误诊的对策。方法对短睡眠6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7例均误诊为慢性失眠,病史均为不同程度的睡眠质量差,表现为早醒、睡眠浅、多梦、睡眠时间短,白天无或仅有轻微的日间功能下降。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平均16.3分,焦虑自评量表(SAS)平均59.7分,抑郁自评量表(SDS)平均56.2分,修正诊断为慢性失眠。均予睡眠行为认知疗法,19例焦虑、抑郁较重者予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6个月内停药。结论对诊断为慢性失眠者,应对其日间功能和睡眠健康知识水平及其情绪变化进行评估,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原发性失眠(PI)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失眠程度的关系.方法 患者分为PI组和抑郁伴失眠(DCI)组.设健康对照组,每组30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HDRS-17)分别评价失眠和抑郁严重度,运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TNF-α的含量.结果 三组间血清中TNF-α含量存在统计学差异(F =926.74,P<0.001).两两比较分析显示两失眠组患者血清中TNF-α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01),但PI组低于DCI组(P <0.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TNF-α含量与PSQI总分和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因子分及HAMD-17分呈正相关(P均<0.001).结论 PI患者日间血清TNF-α水平升高,且与失眠程度、日间功能损害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NES)治疗对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情感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取有吞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1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和对照组(60例),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吞咽训练,治疗组加用NES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结果 经过平均2个疗程的分组治疗,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SCL-90中躯体化(23.65±9.28)分vs(33.45±10.61)分、强迫症状(18.56±6.25)分vs(27.73±8.17)分、人际关系敏感(20.27±8.12)分vs(24.61±8.27)分、抑郁(28.50±10.95)分vs (34.02±12.71)分、焦虑(21.50±7.37)分vs (28.68±8.23)分、敌对(12.18±5.64)分vs (16.91±5.35)分、精神病性(14.98±3.15)分vS(24.88±9.35)分等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评分等改善明显(P <0.05或<0.01).结论 NES治疗可以改善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的情感障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固本育阴膏联合右佐匹克隆片干预阴虚火旺型亚健康失眠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依从性。方法:,研究对象为80例阴虚火旺型亚健康失眠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固本育阴膏观察组,每组40例,治疗8周。比较两组有效率及相关量表评分比较、多导睡眠图(PSG)检测指标、两组阴虚体质积分转化指标。结果:两组有效率比较,观察组(95%)高于对照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表)评分分别为(16.20±2.33)分、(16.27±2.34)分,治疗后PSQI评分分别为(8.92±1.87)分、 (6.97±1.79)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的PSQI评分无明显差别 (P=0.886),但两组治疗后PSQ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治疗后CGI(临床医生总体印象)评分、WHOQOL-BREF(WHO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明版)评分也有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觉醒次数、觉醒时间及睡眠潜伏期、RL、睡眠效率均改善得更加明显(P<0.05)。睡眠结构变化来说,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NREM (S1、S2、S3+S4)、REM均改善得更加明显(P<0.05)。结论:固本育阴膏联合右佐匹克隆片与单纯右佐匹克隆片比较,固本育阴膏联合右佐匹克隆片对阴虚火旺型亚健康失眠的干预更有显著效果,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伴发焦虑与运动症状及非运动症状(NMS)的关系.方法 对124例PD患者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测,分为焦虑组和非焦虑组,并完成相关运动症状及NMS量表评测.结果 (1)124例PD患者焦虑发生率为33.87%,焦虑和抑郁共病率为31.45%;(2)两组患者运动症状及运动并发症相关量表评测结果分别为:Hoehn-Yahr分期:2.48.±0.80 vs.2.04±0.78;UPDRS-Ⅲ (运动):30.68 ±9.91 vs 24.70±12.25;"开-关"现象发生率:35.71%vs.17.07%,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O.05);(3)焦虑组患者出现NMS个数为(14.57±3.83)个,非焦虑组患者为(1 0.03.±5.25)个,两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4)焦虑组抑郁、性生活障碍、不宁腿综合征、淡漠、白天思睡、入睡困难、眩晕、疼痛、噩梦以及体位性头晕等NMS发生率高于非焦虑组,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5)焦虑组和非焦虑组患者NMS相关量表评测结果分别为:UPDRS-I(精神、行为和情绪):4.74±1.93vs.2.93±1.84;HAMD:19.41±6.97 vs.9.82±5.83:PSQI:19.48±6.36 vs.12.37±6.47;ESS:6.69±5.62 vs.3.56±3.34;SCOPA-AUT:43.48±7.75 vs 36.76±7.33;RLSRS:21.77±6.51 vs.17.29±7.27,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6)焦虑组和非焦虑组患者UPDRS-Ⅱ(日常生活活动)以及PDQL评分结果分别为:15.29±5.85 vs.12.22±5.39、128.62±20.51 vs.149.30±20.13,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焦虑是PD常见的NMS之一,与运动障碍的程度以及运动并发症相关;PD伴发焦虑患者NMS的发生率高,个数多,精神、行为、情绪、睡眠、自主神经障碍突出,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使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CBT)对改善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睡眠障碍的疗效。方法将81例As合并失眠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认知行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2组患者均接受正规的抗风湿治疗(根据病情选用非甾类抗炎药、柳氮磺胺吡啶片口服,部分磺胺药过敏者改用来氟米特或(和)白芍总苷,病情严重者加用生物制剂如TNF-α拮抗剂,益赛普等)。认知行为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睡眠限制疗法、认知疗法、刺激控制疗法及睡眠健康教育等治疗。2组均4周为1个疗程。对2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总分及单项指标(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PSQI总分及各因子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认知行为治疗组PSQI总分及各项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CBT能有效地改善AS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一年级和二年级高职护生的睡眠质量状况,并分析其原因以采取相应对策。方法在某医学高职院校中进行整群抽样,抽出二年级3个教学班护生222人;一年级3个教学班护生199人。应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一年级和二年级高职护生的睡眠质量进行调查。结果高职护生总体睡眠质量较差,二年级护生PSQI总分为(7.19±2.87)分,一年级护生PSQI总分为(8.13±4.50)分。一年级护生入睡时间、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得分分别为(2.08±1.63),(0.22±0.65),(2.27±1.94)分,均高于二年级护生[分别为(1.46±0.90),(0.09±0.32),(1.71±1.0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91,-2.47,-3.77;P<0.05或P<0.01);一年级护生睡眠时间得分为(0.80±0.55)分,低于二年级护生(1.04±0.4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1,P<0.01)。但2个年级护生在睡眠质量、睡眠效率及睡眠障碍3个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1,1.69,-1.17;P〉0.05)。结论一年级和二年级高职护生睡眠质量问题较严重,应关注并有效改善护生睡眠质量,以提高护生的整体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对重度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重度颈内动脉狭窄患者95例,分为两组,支架治疗组58例,给予支架治疗(CAS);药物治疗组37例,为拒绝介入治疗患者,给予药物治疗.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行简明智能状态检测(MMSE)、快速词汇测验(RVR)、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数字广度测验(DS)量表测评.结果 支架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治疗前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MSE(20.01±3.74)分vs(19.89±3.65)分(P>0.05);RVR(13.59±6.45)分vs(13.42±5.89)分(P>0.05);ADL(20.56±4.81)分vs(20.78±5.39)分(P>0.05);DS(8.12±0.23)分vs(7.96±0.34)分(P>0.05).随访1个月、3个月、6个月,支架治疗组认知功能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MMSE 1个月(21.12±3.25)分vs(20.01±3.74)分(P<0.01);3个月(22.31±2.86)分vs(20.01±3.74)分(P<0.01);6个月(25.27±2.13)分vs(20.01±3.74)分(P<0.01).RVR 1个月(1 5.81±6.5 0)分vs(13.59±6.45)分(P<0.01);3个月(18.34±2.40)分vs(13.59±6.4 5)分(P<0.01);6个月(20.85±9.89)分vs(13.59±6.45)分(P<0.01).ADL 1个月(18.45±3.23)分vs(20.56±4.81)分(P<0.01);3个月(19.85±2.14)分vs(20.56±4.81)分(P<0.01);6个月(20.63±3.21)分vs(20.56±4.81)分(P<0.01).DS 1个月(8.91±0.65)分vs(8.12±0.23)分(P<0.01);3个月(7.56±0.23)分vs(8.12±0.23)分(P<0.01);6个月(10.34±0.26)分vs(8.12±0.23)分(P<0.01).随访1个月、3个月、6个月,药物治疗组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结论 支架治疗较药物治疗能更好的改善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8.
何正初  华力明 《临床荟萃》2010,25(3):196-199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内皮素1(ET-1)浓度的影响,探讨黄芪注射液的脑保护机制.方法 6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常规治疗,B组在A组的基础上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和30例无脑梗死的正常老年人的血清中TNF-α和ET-1浓度.结果 B组临床疗效优于A组(P<0.05).治疗前A组和B组血清中的TNF-α和ET-1浓度均高于对照组,TNF-α(27.6±8.7)pg/L和(28.9±9.3)pg/L vs(13.6±5.6)pg/L,ET-1(25.1±6.7)pg/L和(25.6±7.3)pg/L vs(11.2±4.2)pg/L(均P<0.01);而A、B两组血清中TNF-α和ET-1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A组和B组血清中TNF-α和E-1浓度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分别为TNF-α(21.9±9.4)pg/L和(16.7±10.2)pg/L vs(13.3±5.9)pg/L,A组仍高于B组和C组(均P<0.01);ET-1(19.8±8.3)pg/L、(14.3±8.9)pg/L vs(10.8±4.6)pg/L;A组仍高于B组和C组(P<0.05或<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前A组和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2.6±7.8)分vs(33.4±8.9)分(P>0.05);治疗后A组和B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治疗前明显下降,分别为(27.9±8.6)分vs(22.6±9.7)分(P<0.05或<0.01);治疗后B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A组(P<0.05).A组与B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随血清中TNF-α和ET-1浓度的降低而降低,均呈正相关关系(r=0.617和0.593,P<0.01).结论 黄芪注射液可能通过下调炎症促进因子(如TNF-α),抑制炎症反应,减少血管内皮细胞合成释放ET-1,改善脑循环,保护脑组织细胞,提高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