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在血液透析中癫痫发作的原因及临床特征。方法对2006年8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45例血液透析过程中癫痫发作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癫痫发作的原因及其临床特点。结果抗生素脑病(15例)、透析失衡(13例)、尿毒症脑病(7例)是诱发癫痫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强直-阵挛性发作;经静脉注射地西泮注射液5~10 mg及其他治疗,除2例脑出血、1例脑肿瘤患者救治无效死亡外,其余患者的癫痫症状均得到控制。结论尿毒症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癫痫发作的诱因及临床表现较多,应根据实验室及辅助检查预防或及时救治癫痫的发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和处理。方法回顾性总结2006年9月‐2015年12月该院1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例的临床特征和诊疗结果。结果 15例合并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血液透析患者中A型6例,B型9例。A型6例患者均死亡,其中2例行外科手术治疗。B型患者中3例进行了覆膜支架置入术,5例内科保守治疗,1例入院1周内死亡。讨论维持性血液透析较普通人群有更多的发生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危险因素,及时排查早期诊断,内外科综合治疗的同时采用床旁血液净化治疗度过危险期,对提高患者存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背景:组合型人工肾可以全面清除尿毒症患者体内的各种毒素,预防和治疗透析长期并发症,但透析器和/灌流器凝血是困扰医生和患者的一大问题。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抗凝方案在组合型人工肾(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中的抗凝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分别应用肝素钠和低分子肝素钠对35例行组合型人工肾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按原抗凝方案的1.5~2.0倍进行抗凝各4周,观察并比较两种不同抗凝药物的抗凝效果及出血情况,对比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促凝血酶原激酶时间、凝血酶时间、血小板及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与结论:应用肝素时发生滤器及灌流器凝血1级2例、2级1例,应用低分子肝素时发生滤器及灌流器凝血1级3例、2级2例,两组均未发生3级滤器及灌流器凝血;应用肝素时出现出血1级12例、2级3例,应用低分子肝素时出现出血1级2例、2级1例;应用肝素后血小板减少,活化部分促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与治疗前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应用低分子肝素后各检验指标变化不大,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显示慢性肾衰竭患者行组合型人工肾治疗时,低分子肝素和肝素抗凝效果接近,低分子肝素出血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失眠改善方法。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失眠者158例采用血液透析滤过,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作为评定睡眠量化指标,并进行治疗前、后自身对照,观察患者失眠改善情况。结果:治疗2个月后,25例患者消除失眠,52例有效,59例好转,22例无自觉改善;患者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PSQI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睡眠障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滤过可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失眠状况。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性,17岁,因服赛庚啶90片9小时,伴烦躁,乱语7小时,于1992年7月7日经门诊洗胃后住院。过去无精神病病史。查体:BP14/11kpa,P120/分,烦躁,乱语,答非所问,球结膜充血,双瞳孔直径3mm,光反射存在,颈软,心率120次/分,律齐、无杂音,双肺肝脾均未见异常。辅助检查:血尿粪常规、电解质、尿素氮、二氧化碳结合力、肝功能均正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入院后立即给硫酸镁导泻,速尿利尿及大量补液,同时防止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于入院6小时后神志恢复,能正确回答问题。心率于入院第三天恢复正常。神志恢复后未再出现异常。于一周后痊  相似文献   
6.
背景:组合型人工肾可以全面清除尿毒症患者体内的各种毒素,预防和治疗透析长期并发症,但透析器和/灌流器凝血是困扰医生和患者的一大问题。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抗凝方案在组合型人工肾(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中的抗凝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分别应用肝素钠和低分子肝素钠对35例行组合型人工肾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按原抗凝方案的1.5~2.0倍进行抗凝各4周,观察并比较两种不同抗凝药物的抗凝效果及出血情况,对比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促凝血酶原激酶时间、凝血酶时间、血小板及血红蛋白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应用肝素时发生滤器及灌流器凝血1级2例、2级1例,应用低分子肝素时发生滤器及灌流器凝血1级3例、2级2例,两组均未发生3级滤器及灌流器凝血;应用肝素时出现出血1级12例、2级3例,应用低分子肝素时出现出血1级2例、2级1例;应用肝素后血小板减少,活化部分促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与治疗前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应用低分子肝素后各检验指标变化不大,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显示慢性肾衰竭患者行组合型人工肾治疗时,低分子肝素和肝素抗凝效果接近,低分子肝素出血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在慢性肾衰竭患者药物性(头孢菌素)脑病中的临床疗效,以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收集2004年9月-2011年11月收治的24例头孢菌素脑病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和(或)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观察两组脑病的缓解率,评定其临床效果.结果 发生头孢菌素脑病的慢性肾衰竭患者24例,12例应用HP+HD治疗,12例单纯应用HD治疗,HP+HD组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率分别为41.7%和58.3%,较单纯HD组缓解率高(P<0.05),且临床症状明显改善;β2-微球蛋白(β2-MG)HP+HD组明显降低(P<0.05),HD组降低不明显(P>0.05).结论 在慢性肾衰竭患者中头孢菌素脑病一旦诊断应及时停药,并选择合适的血液净化方式,其中HP+HD治疗,对于分子量大或(和)蛋白结合的抗菌药物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DGF)的受者应用持续低流量血液透析滤过(SLEDF)治疗的效果.方法 术后发生DGF的肾移植受者33例,其中15例采用SLEDF法行肾脏替代治疗(SLEDF组),18例采用普通血液透析治疗(血透组).测定治疗前后两组肾功能,补体C3、C4,C反应蛋白(CRP),以及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 SLEDF组受者移植肾功能恢复时间为治疗后(29±13)d,血透组为治疗后(47±21)d.两组治疗后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1);两组治疗后IL-1β、IL-6和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SLEDF组低于血透组(P<0.05);治疗后两组补体和CRP水平有所降低,但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EDF的杂合式肾脏替代治疗可有效降低受者体内血肌酐、尿素氮和部分细胞因子水平,有利于移植肾功能恢复,可作为DGF受者过渡期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背景:组合型人工肾可以全面清除尿毒症患者体内的各种毒素,预防和治疗透析长期并发症,但透析器和/灌流器凝血是困扰医生和患者的一大问题.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抗凝方案在组合型人工肾(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中的抗凝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分别应用肝素钠和低分子肝素钠对35例行组合型人工肾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按原抗凝方案的1.5~2.0倍进行抗凝各4周,观察并比较两种不同抗凝药物的抗凝效果及出血情况,对比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促凝血酶原激酶时间、凝血酶时间、血小板及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与结论:应用肝素时发生滤器及灌流器凝血1级2例、2级1例,应用低分子肝素时发生滤器及灌流器凝血1级3例、2级2例,两组均未发生3级滤器及灌流器凝血;应用肝素时出现出血1级12例、2级3例,应用低分子肝素时出现出血1级2例、2级1例;应用肝素后血小板减少,活化部分促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与治疗前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应用低分子肝素后各检验指标变化不大,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显示慢性肾衰竭患者行组合型人工肾治疗时,低分子肝素和肝素抗凝效果接近,低分子肝素出血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磷霉素联合头孢噻肟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磷霉素联合头孢噻肟钠组39例,应用磷霉素4.0g,静脉滴注;1小时后加用头孢噻肟钠2.0g,静滴,2次/d,疗程7-14天。头孢噻肟钠组40例,应用头孢噻肟钠2.0g,静脉滴注,2次/d,疗程7-14天。结果:磷霉素联合头孢噻肟钠组的临床痊愈率、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7.2%、92.3%与90.0%;头孢噻肟钠组分别为65.0%、72.5%和65.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8%与5.0%。结论:磷霉素联合头孢噻肟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感染,其临床治愈率和有效率、细菌清除率等均优于单用头孢噻肟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