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抑郁症及焦虑症伴失眠患者的睡眠认知状况,分析与非失眠者的差异。方法分别对30例抑郁症伴失眠患者(抑郁症伴失眠组)、30例焦虑症伴失眠患者(焦虑症伴失眠组)、30例健康受试者(非失眠组)进行睡眠个人信念与态度量表简化版(DBAS-16)测评。结果 DBAS-16总分抑郁症伴失眠组为(41.80±8.02)分,焦虑症伴失眠组为(40.93±8.10)分,均低于非失眠组的(46.27±7.4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失眠后果的估计方面,抑郁症伴失眠组和焦虑症伴失眠组分别与非失眠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症伴失眠组及焦虑症伴失眠组DBAS-16总分与年龄、文化程度、性别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抑郁症及焦虑症伴失眠患者比非失眠者有更多错误的睡眠信念与态度,主要表现在对失眠后果的估计方面。  相似文献   

2.
失眠症患者睡眠认知状况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认知状况与睡眠质量间的关系。方法 2007年11月至2009年4月,应用睡眠个人信念和态度量表(beliefs and attitudes about sleep scale,DBAS)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检测解放军总医院皮肤科64例失眠患者的睡眠认知状况与睡眠质量情况。结果失眠患者的DBAS总分为(67.15±18.04)分,与PSQI成份睡眠质量、入睡时间及睡眠效率的积分之间均有显著的相关性(均P<0.05)。结论失眠患者存在严重的睡眠认知问题,且其错误的睡眠认知观念对患者自身的睡眠质量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焦虑症患者对睡眠的认知信念,为认知干预和临床护理提供基础信息。方法 2011年4月-8月,利用睡眠个人信念与态度量表对50例焦虑症的失眠患者(研究组),以及50例一般睡眠障碍患者(对照组)进行量表测评。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睡眠个人信念和态度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各因子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1)。结论焦虑症患者比一般睡眠障碍者存在更多的错误认知和不合理的信念。  相似文献   

4.
失眠症患者认知心理特点和认知治疗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失眠症患者的认知心理特点和认知治疗效果。方法 93例住院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试验组采用认知治疗加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各测1次睡眠个人信念和态度量表(DBAS),同时测评45例健康人。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前,失眠症患者的DBAS评分与健康人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DBAS评分和PSQI评分与对照组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认知治疗能改变失眠症患者对睡眠的错误认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焦虑症患者对关于睡眠的认知信念,为认知干预和临床护理提供基础信息。 方法 2011年4月-8月,利用睡眠个人信念与态度量表对50例焦虑症的失眠患者(研究组),以及50例一般睡眠患者(对照组)进行量表测评。 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睡眠个人信念和态度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各因子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 < 0.01)。 结论 焦虑症患者比一般睡眠障碍者存在更多的错误认知和不合理的信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睡眠质量与睡眠信念、态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睡眠信念态度量表(DBAS-16)对100例COPD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COPD病人的睡眠质量较健康人群差,对睡眠不现实的期望和夸大失眠的不良后果是其主要的错误睡眠认知。[结论]不良的睡眠认知严重危害COPD病人的睡眠质量,护理人员应及时识别病人错误的睡眠认知,借助认知疗法帮助病人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7.
亚健康失眠人群睡眠结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亚健康失眠人群的睡眠结构特征表现及其与失眠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微动敏感床垫睡眠监测系统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分别检测亚健康失眠者的睡眠结构情况和PSQI总分值.结果 46例亚健康失眠者的睡眠结构表现为睡眠总时间不足(26.1%)、浅睡期增多(100%)、深睡期减少(87.0%)、快速眼动期不够(60.9%)、入睡潜伏期过长(65.2%)、觉醒次数过多(47.8%)、觉醒时间过长(43.5%).46例亚健康失眠者的PSQI总分均≥7分.其中以12~16分的中度失眠为主(73.9%).PSQI与睡眠结构的各组成部分之间均不具备显著线性相关性(P0.05).结论 亚健康失眠者睡眠特征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表浅、易醒等,但其失眠的睡眠结构特征表现与失眠程度之间无明显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李绍旦  杨明会 《临床荟萃》2010,25(15):1305-1307
目的 探讨亚健康失眠人群的脑功能状态及其与失眠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脑电超慢涨落图(EFG)分析仪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分别检测168例亚健康失眠者(男94例,女74例)的脑功能状态指数(包括运动指数、兴奋抑制指数、血管舒缩指数)和PSQI总分.结果 亚健康失眠者脑功能状态指数中的运动指数、兴奋抑制指数的实测值均高于正常睡眠者,分别为0.529±0.069 vs 0.491±0.072,1.195±0.205 vs 0.905±0.057(P<0.01).168例亚健康失眠者PSQI总分均>7分,其中以8~17分的轻、中度失眠为主(165例,98.2%).所有亚健康失眠者PSQI总分值与脑功能状态3种指数实测值之间均不具备相关性(P>0.05).结论 亚健康失眠人群脑功能状态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但脑功能状态异常与其失眠程度之间无明显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和认知行为干预(CBT)对亚健康失眠的短期疗效及中长期转归的影响.方法:亚健康失眠者62例,知情同意后分为中药组、CBT组和对照组(不予干预),干预时间4周.疗效观察:主要指标为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次要指标为宗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宗氏抑郁自评量表(SDS).观察时点为基线期、干预结束时、干预后3个月、干预后5个月.结果:短期疗效:干预结束时,中药组及CBT组PSQI均明显下降(P<0.05).中长期转归:随访期3组PSQI均明显下降,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随访期3组焦虑均改善(P<0.05),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中药组和CBT组抑郁均改善(P<0.05),对照组抑郁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中药和CBT短期干预亚健康失眠均有效,对其中长期转归无明显优势,亚健康预后较好,多数可以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社区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出院或门诊睡眠质量指数评分大于7的患者80例,按匹配对照原则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40例,在常规睡眠护理基础上实施联合认知行为、支持性干预和健康教育的综合护理干预即Cognitive Behavior Support Education干预(以下简称"CBSE干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前后均采用睡眠质量量表(PSQI)、睡眠个人信念与态度量表(DBAS)对两组患者进行睡眠状况测评。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患者PSQI得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睡眠信念与态度得分显著改善(P〈0.01)。结论 :CBSE干预可显著改善社区稳定期COPD患者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