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FLAIR序列在鉴别脑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与血管周围间隙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50例腔隙性脑梗塞及30例非脑血管病变对照组病人脑部MRI资料,MRI检查包括轴位SET1WI及FLAIR成像,轴位及矢状位快速自旋回波(TSE)T2WI。结果 50例腔隙性脑梗塞病人脑基底节区表现为多发点状病灶,SET1WI呈低信号改变,SET2WI呈高信号,FLAIR序列表现为点状高信号30例,病程均在1个月内;中心呈低信号,周围包绕环行或半环行高信号9例,病程均长于1个月;余11例病灶具胩述两种病灶特征,病程为1年内反复发作,30例对照组病人见基底节区小点状灶,MRI表现为SET1WI及FLAIR序列呈低信号改变,SET1WI呈高信号,周围脑组织正常。结论 我们认为FLAIR序列可以鉴别脑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与血管周围间隙。  相似文献   

2.
急性颅内出血的MRI诊断价值与序列优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分析急性颅内出血敏感MR序列的征象,明确急性颅内出血MRI诊断的最佳序列组合,探讨脑外伤、中风等急性颅脑损伤MRI一站式诊断的可行性.方法对40例颅内出血病例进行FLAIR、GRE-T2*WI、EPI-T2*WI序列扫描,对不同类型颅内出血敏感序列的征象进行总结,比较FLAIR和GRE-T2*WI序列组合和CT对颅内出血诊断的差异.结果脑实质内出血在GRE-T2*WI上表现为片状均质低信号或是低信号区内混杂点状高信号,FLAIR上表现为片状高信号;蛛网膜下腔出血在GRE-T2*WI上表现为沿脑沟分布的低信号,在FLAIR上表现为沿脑沟分布的高信号带;本病例组中2例硬膜下出血在GRE-T2*WI上无明显阳性发现,在FLAIR上表现为清晰可见的颅骨下方条形高信号;硬膜外出血在GRE-T2*WI上表现为颅骨下方梭形的等信号,与脑实质之间有不规则的低信号区相隔,FLAIR可见梭形高信号.GRE-T2*WI和FLAIR序列组合和CT对颅内出血的诊断价值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GRE-T2*WI和FLAIR序列组合诊断敏感性高于CT.结论 GRE-T2*WI和FLAIR序列组合可以准确诊断不同类型的急性颅内出血,实现脑外伤和中风的一站式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68例脊柱转移瘤GRE-T2*WI序列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68例脊柱转移瘤之常规GRE-T2*WI、T2WI及STIR序列的表现。结果:68例共累及178个椎体,77个椎体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57个椎体T1WI、T2WI均呈混杂信号,44个椎体T1WI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GRE-T2*WI序列能清晰显示以上所有异常。结论:GRE-T2*WI序列易于发现脊柱转移灶,可较准确地判断肿瘤的侵袭范围及程度,并有助于转移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脑内血肿的DWI、GRE-T2*WI序列信号演变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经临床及CT确诊的脑内血肿患者的的MR图像,全部病例均采集MRI常规T1WI、T2WI序列及DWI序列图像,其中39例采集GRE-T2*WI序列图像,结合血肿形成时间、主要成分及其在常规T1WI、T2WI的信号特征对脑内血肿进行分期,并分析不同时期脑内血肿在DWI、GRE-T2*WI序列的信号演变规律。结果超急性、亚急性晚期脑内血肿在DWI序列表现为"中高周低",其中5例超急性期、10例亚急性晚期病例行GRE-T2*WI序列检查,同样表现为"中高周低"。急性期、亚急性早期脑内血肿DWI序列表现为"中低周高",其中10例急性期、9例亚急性早期病例行GRE-T2*WI序列检查,均为低信号。慢性期脑内血肿DWI序列信号不稳定,其中5例慢性早期病例行GRE-T2*WI序列检查,表现为"中高周低"。结论不同时期脑内血肿在DWI、GRE-T2*WI序列的信号演变存在规律性,结合MRI常规序列检查可提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5.
腔隙性脑梗塞MRI与临床的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腔隙性脑梗塞的MR表现与临床体征的对照研究,进一步提高对腔隙性脑梗塞的认识。材料与方法:采用MR常规轴位自旋回波(SE)序列,T1,T2加权像及快速液体衰减翻转恢复(FLAIR)序列扫描的病例,回顾性分析198例腔隙性脑梗塞病人的MR及临床表现,把有明确卒中病史的128例归为第一组;未发现有神经学体征的70例归为第二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腔隙性脑梗塞分布在大脑深部的位置,包括放射冠、基底节、内囊、丘脑区及脑干等。较多病例为多发性病灶,病灶发生在脑内重要的功能位置,可表现出典型的临床症状。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和FLAIR呈高信号。结论:MRI是诊断腔隙性脑梗塞的最有效方法,FLAIR成像能获得比SE T2WI更重的T2加权图像,还抑制了脑脊液信号,提高对脑室周围病灶的检出率。同时认为,弥漫性脑血流减少是产生腔隙性脑梗塞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弥散成像(DWI)序列对脑梗塞的诊断及分期的作用。方法应用(0.35T)磁共振T1WI、T2WI、FLAIR和DWI序列对77例脑梗塞病人进行扫描,分析各序列显示的结果及信号强度特点。结果3例超急性期脑缺血病例中,DWI显示为高信号,而T1WI、T2WI、FLAIR信号均无变化,65例急性期脑梗塞,在DWI、T2WI、FLAIR上以高信号为主,在T1WI表现为略低或低信号,9例急性腔隙性脑梗塞在DWI等信号,在T2WI、FLAIR呈高信号。结论DWI对脑缺血病变高度敏感,并能区分不同时期的脑梗塞,有助于临床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7.
3.0T 磁敏感加权成像诊断脑卒中患者脑微岀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SWI)在脑卒中脑微岀血(IMBs)中的应用价值,并比较SWI与T2*WI和常规MRI序列检出IMBs的能力. 方法 采用3.0T MR对19例因脑卒中入院的IMBs患者行常规MRI及SWI检查,其中17例行T2*WI.①观察IMBs在不同类型脑卒中患者中的发生率;②比较SWI与T2*WI和常规MRI序列对IMBs的显示差异:信号特点、数目、区域分布、大小及形态;③与腔隙性脑梗死的关系. 结果 ①IMBs患者中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多见(84.21%),其次为脑出血和脑梗死;②SWI检测IMBs优于常规MRI序列及T2*WI.IMBs在脑卒中患者中分布以基底节/丘脑区、皮质及皮质下区多见;③IMBs分级与腔隙性脑梗死分级呈正相关. 结论 SWI检测IMBs优于常规MRI序列及T2*WI;脑卒中患者多发性IMBs的存在提示微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和出血倾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T2*加权血管成像(SWAN)序列对脑内海绵状血管瘤(CC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手术病理确诊的38例CCA患者的SWAN序列表现特征,比较SWAN序列与常规MR序列对CCA病灶诊断检出率的差异。结果:38例CCA患者,SWAN序列共检出病灶153个,T1WI共检出88个病灶,T2WI共检出112个病灶,T1WI、T2WI和SWAN序列对脑内CCA病灶检出率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CCA在SWAN序列上表现为完全均匀低信号、"爆米花样"混杂高信号及边缘环绕低信号"铁环征"。结论:SWAN序列对脑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的敏感性高于常规MR序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多回波采集重度T2*WI三维梯度回波序列(ESWAN)研究脑卒中患者与正常人群中脑微出血灶(CMBs)的发生率与分布的差异及ESWAN在诊断脑微出血中的优势。方法:采用ESWAN检测30例脑梗死、30例脑出血和30例健康老年人的CMBs,按照CMBs数目将其分为无、轻、中和重度4级,对不同组之间CMBs严重程度的差异以及ESWAN与T2*GRE序列、常规MRI序列(T1WI、T2WI、FLAIR)对微出血灶检出敏感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出血组的CMBs发生率为76.6%,以中重度为主;脑梗死组为36.7%,以轻中度为主;正常老年人为6.7%。各组间CMB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MBs最常见于大脑半球深部区域 ,其次是脑叶皮层和皮层下区。ESWAN序列对病灶的检出率明显高于T2*GRE及常规序列。结论:CMBs在脑卒中患者中发生率较高,ESWAN序列在脑微出血的诊断中与T2*GRE及常规序列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DWI)及磁敏感成像(SWAN)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11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所有患者均行MRI常规及弥散、磁敏感扫描,对比不同成像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准确率,并进行分析。结果:116例患儿中cMRI共检出48例,其中25例表现为脑部皮层、皮层下和深部白质T1WI高信号,4例有脑室周围白质软化表现,31例为颅内出血[包括新生儿脑室内出血(NIVH)、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NSAH)和新生儿硬膜下出血(NSDH)],33例为慢性脑水肿(T2WI弥漫性高信号,大脑半球灰白质界限略显模糊)。与cMRI相比,DWI序列对皮层、皮层下白质和深部脑白质发生缺血性损害的显示更加明显,DWI序列检出的71例患者中有25例在cMRI检查中未见异常。SWAN序列对颅内出血各时期的血液代谢产物均比较敏感,以低信号为表现,主要分布于小脑、丘脑、基底节或蛛网膜下腔,可呈现为点状、扇形或斑片状,SWAN序列检出的79例患者中有28例在cMRI检查中未见异常。结论:应用MRI+DWI+SWAN扫描序列诊断HIE,可较为全面地反映病变的范围、类型和病理变化,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为优化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价提供了重要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MRI表现及梯度回波(GRE)T2*序列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脑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MRI资料,分析海绵状血管在以上各序列上的信号特点,重点分析GRET2*序列信号特点及对病灶显示能力。结果 15例脑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MRI共提示出18例病灶,其中12例病灶在T2WI、T1WI均呈网状、高低混杂信号;4例病灶在T2WI、T1WI均呈高信号;2例病灶T1WI、T2WI均呈等信号,16个病灶T2WI灶周具有"铁环"征,2例病例在GRET2*下发现合并其它隐匿性血管畸形。GRET2*显示的病灶范围包括瘤体及灶周含铁血黄素区域,敏感性高。结论 MRI是诊断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首选方法,常规序列与GRET2*序列相结合,能准确全面提供诊断信息,且GRET2*序列提高了隐匿性血管畸形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三角肌挛缩症3.0 T MRI影像表现。材料与方法搜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三角肌挛缩症患儿18例,术前均行 X线及3.0 T MRI检查(MR T1WI、T2WI,抑脂T2WI、轴位快速梯度回波(GRE)T2WI序列),其中9例同时行CT检查。结果 T1WI及T2WI显示18例受累三角肌不同程度变薄、萎缩,内侧肌间隙增宽。GRE-T2WI显示16例患侧从肱骨头外上方沿三角肌走行至外下的挛缩纤维索条影,呈条带状低信号,邻近皮下脂肪局灶性增厚、向内填充。病理结果显示GRE-T2WI中挛缩纤维索条影为致密纤维结缔组织,透明变性,横纹肌萎缩或消失,肌组织间由脂肪组织填充,所见与病理结果符合率为88.9%。结论3.0 T MRI尤其GRE-T2WI序列能够直接准确显示挛缩三角肌及增生的纤维索条结构,有利于确定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微出血(CMBs)影像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以SWI序列检测出CMBs的30例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常规MRI、T2*WI及SWI多序列对比研究,比较分析CMBs在各序列中的影像学表现、分布及检出敏感度。结果 SWI序列发现全部30例67个病灶,敏感度为100%。在SWI序列上表现为2.2~5.3mm大小不等的边界清晰、锐利的信号缺失灶。T2*WI序列共检出病灶18例51个,表现为信号缺失影,检出病灶的敏感度为76.1%。常规MRI的T1WI序列和T2WI序列共检出4例10个病灶(14.9%)。SWI序列与T2*WI序列、常规MRI序列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WI序列对CMBs的检出敏感度高于常规序列及T2*WI序列,CMBs病灶的检出可以反映脑内微血管病变程度,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较为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乳腺MR T1WI动态增强扫描结合T2*WI首过灌注成像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9例乳腺良、恶性肿瘤均行T2*WI首过灌注成像及T1WI动态增强扫描,计算T2*WI首过灌注成像的最大信号强度下降率及动态增强扫描的早期强化率,绘制T2*WI首过灌注TIC及动态增强TIC。结果乳腺良恶性肿瘤的T2*WI首过灌注最大信号强度下降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最大信号强度下降率20%作为诊断恶性肿瘤的阈值,敏感度为91.7%,特异度为93.3%,准确度为92.3%。乳腺良恶性肿瘤T1WI动态增强早期强化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动态增强曲线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流出型作为诊断恶性的标准,诊断的敏感度为62.5%,特异度为93.3%,准确度为74.4%。T1WI动态增强TIC表现为平台型(Ⅱ型)的乳腺肿瘤,其T2*WI灌注TIC类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1WI 动态增强扫描结合T2*WI首过灌注成像有助于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T2*WI首过灌注成像能提高动态增强Ⅱ型曲线病灶定性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三维梯度回波血管成像与PWI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缺血性卒中患者病灶周围小静脉改变与脑血流灌注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9例单侧大脑半球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行常规T1WI、T2WI、3DSWAN、DSC—PWI扫描,其中10例治疗1周后复查,共39例次MR扫描。观察SWAN序列梗死灶周围小静脉改变,判断PWI病侧脑血流灌注状态,以卡方检验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39例次脑梗死患者中,26例病灶周围小静脉显示多、粗、黑,其中23例血流灌注量增加(19例呈侧支循环建立,1例再灌注,31N过度灌注),3N灌注不足;13例病灶周围小静脉显示稀、细、浅,其中9例呈灌注不足,3例侧支循环建立,1例再灌注,无过度灌注。经卡方检验,病灶周围小静脉改变与血流灌注状态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结论缺血性脑梗死病灶周围小静脉改变间接体现了缺血脑组织的血流动力学状态,病灶周围小静脉显示多、粗、黑可能与血流灌注量增加相关,小静脉显示稀、细、浅与灌注不足相关。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不同种类细胞的最佳化标记方案需要大量实验证明,而每种细胞对应标记策略的安全性检测至关重要。目的:应用超顺磁性氧化铁联合多聚左旋赖氨酸标记猪脂肪干细胞,探讨磁标记对细胞生物学特性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影响以及标记细胞体外3.0TMR成像特性。方法:五指山小型猪皮下脂肪分离培养脂肪干细胞;超顺磁性氧化铁-多聚左旋赖氨酸复合物标记液标记脂肪干细胞;应用3.0TMR对不同浓度标记细胞进行T1WI、T2WI及T2*WI序列体外成像。结果与结论:普鲁士蓝染色显示标记细胞胞质内含有多少不等的蓝染铁颗粒,细胞标记率近100%;标记细胞向心肌、骨、脂肪方向诱导分化成功;不同浓度标记细胞MR扫描显示,随细胞浓度升高,3种序列信号变化率均增加;相同浓度细胞T2*WI信号变化率最大,T1WI最小,同一浓度3种MR序列间信号变化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3.0TMR成像能检测到至少1×106L-1标记细胞。结果显示应用超顺磁性氧化铁联合多聚左旋赖氨酸标记方案可有效标记脂肪干细胞,不影响细胞活力、增殖及多向分化能力;T2*WI序列检测标记细胞最敏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对脾脏实性良恶性肿瘤鉴别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脾脏良性肿瘤21例、恶性肿瘤14例,观察两组病例的T1WI,T2WI,扩散加权成像(DWI),增强T2*加权血管成像(ESWAN)序列后处理得到的幅度图、相位图、R2*图中肿瘤信号强度,以及肝脏快速容积成像(LAVA)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序列肿瘤强化类型,并应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各序列信号强度及强化类型的差异。由两位观察者分别测量两组病例DWI序列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以及ESWAN序列的相位值、R2*值,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检验两位观察者测量数据的一致性,并应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各参数间有无差异,根据ROC曲线下面积评估ADC值、相位值及R2*值对良恶性肿瘤鉴别的效能,找出相应界值。结果:脾脏实性良恶性肿瘤在T1WI、T2WI序列上信号强度没有差异,在DWI序列及ESWAN序列的幅度图、相位图及R2*图上,恶性肿瘤信号复杂,以混杂信号为主;两组病例在LAVA序列强化类型存在差异,但有重叠;两位观察者获得两组图像的ADC值、相位值及R2*值数据结果一致性良好,良恶性肿瘤的ADC值、相位值及R2*值分别为(1.80±0.44)×10-3 mm2/s和(1.40±0.40)×10-3mm2/s,0.071±0.037和-0.003±0.119,(13.46±9.00)Hz和(42.09±19.82)Hz,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754、0.721、0.941,ADC值≥1.23×10-3mm2/s、相位值≥0.440、R2*值≤20.47 Hz为诊断良性肿瘤的界值。结论:脾脏实性良恶性肿瘤在MR常规序列(平扫及增强)征象重叠,缺乏特异性,但恶性肿瘤在DWI及ESWAN后处理图像上混杂信号较多,ADC值、相位值及R2*值可以作为定量指标对良恶性肿瘤进行鉴别,且R2*值更具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