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评价HLA不全相合的亲属供者或HLA相合非血缘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疗效和安全性。在2005年11月至2011年5月期间采用非血缘供者或者单倍体相合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SAA患者20例,其中亲缘HLA不合单倍体相合供者14例,非血缘HLA相合供者6例。预处理采用氟达拉滨(FLU)、环磷酰胺(CTX)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方案为经典的环孢素A(CsA)联合短程甲氨蝶呤(MTX)及霉酚酸酯(MMF)。对单倍体相合供者采集经G-CSF动员的骨髓及外周血干细胞联合应用;非血缘供者单纯采集外周血干细胞。结果表明:所有患者均获供者型造血重建,粒细胞植活中位时间14(11-20)d,血小板植活中位时间17(13-31)d,2例取得完全供者植入后2个月发生排斥,其中1例进行母亲单倍体相合供者二次移植,达到完全供者持久植入;移植后发生Ⅱ度急性GVHD 4例,慢性GVHD发生7例,其中1例为慢性广泛性GVHD;14例无病生存,所有存活患者最少随访时间在8个月以上,中位随访时间为48个月,血象完全恢复,Kaplan-Meier计算的累积无病生存率为68.9%。结论:采用FLU、CTX和抗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进行预处理,用HLA不全相合的亲属供者或HLA相合非血缘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SAA,植入率高,感染发生率降低,获得良好的长期生存疗效。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探讨供者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和受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型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预后中的意义。26例患者接受单倍体相合HSCT,均未进行体外T细胞去除(TCD)。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PCR-SSP)分型技术对供、受者HLA和供者KIR基因型进行检测。根据供者KIR和受者HLA-Bw4组、-C1组、-C2组等位基因分析结果进行供受者KIR/HLA分组。对KIR/HLA不合与相合组、Bw4不合与相合组、C2不合与相合组、Bw4和C2均不合组与至少其一相合组在造血重建、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无病生存(DFS)、移植后感染及移植相关死亡(TRM)等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并就供者活化型KIR对单倍体相合HSCT预后的影响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各组在造血重建、急性或慢性GVHD发生率、DFS、移植后感染及TRM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但C2不合组发生严重GVHD4例。供者活化型KIR2DS5阳性组2年DFS明显优于阴性组,分别为(85.7±13.2)%、(31.2±12.8)%,p〈0.05〕。结论:供者KIR及受者HLA基因型对单倍体相合HSCT预后有影响,供者携带活化型KIR2DS5可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DFS。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去T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单倍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对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受者为1例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供者为HLA单倍体相合的患者父亲.预处理方案主要由全身照射、阿糖胞苷、环磷酰胺和司莫司汀组成.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采用环孢素A、甲氨蝶呤、霉酚酸酯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四联方案.结果:患者移植过程顺利,未出现严重感染、出血、间质性肺炎及GVHD等并发症.于移植后20天患者获得造血重建,第70天血型由B型转变为供者O型,第140天HLA完全转为供者型.结论:应用非去T细胞、增强预处理及免疫抑制强度的HLA单倍体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简便安全,疗效较好,为无HLA相合供者的白血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供、患者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A、B、DRB1基因高分辨相合及亚型相合,无关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效果的情况,为临床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选择适配供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PCR-SSP或SBT技术对供、患者HLA-A、B、DRB1的基因进行高分辨分型,定期随访患者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状况,统计分析移植后效果。结果32例患者与供者的HLA低分辨分型结果完全相合,HLA-A、B、DRB1基因高分辨分型全相合的患者与HLA-A、B、DRB1基因高分辨分型不相合的患者,造血干细胞植活和两年半内的移植存活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HLA低分辨分型结果完全相合是临床医生选择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重要条件之一,供、患者HLA-A、B、DRB1高分辨分型是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前组织配型不可少的实验之一,但HLA-A、B、DRB1基因高分辨分型错配对无关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造血干细胞植活和两年半内的移植存活率影响较小,HLA基因高分辨分型可以帮助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供者。  相似文献   

5.
背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单倍体相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扩大了移植的应用范围,是无HLA相合供者患者的一种重要选择。目的:比较HLA单倍体相合与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79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HLA单倍体相合组26例、全相合组53例,对比两组受者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复发率、2年生存率等。结果与结论:78例受者获得完全、持久供者干细胞植入;1例受者在移植后28 d尚未植入,后因感染死亡。两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复发率和2年无病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单倍体相合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高于全相合组(P<0.05);2年总生存率低于全相合组(P<0.05)。提示血缘HLA单倍体相合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安全性及疗效接近于全相合移植,在缺乏HLA相合供者的情况下,行HLA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是切实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3,(4):I0003-I0003
长期来国内发表的一些有关造血干细胞移植文章常常把单倍体相合(haploidentical)误称为"HLA单倍型相合"或"HLA半相合"。有的文章则把haploidentical transplant错译为"单倍体移植"、"单倍型移植"等。有的作者用亲代小鼠的骨髓细胞输注给子代1小鼠,或以后者作为供  相似文献   

7.
长期来国内发表的一些有关造血干细胞移植文章常常把单倍体相合(haploidentical)误称为“HLA单倍型相合”或“HLA半相合”。有的文章则把haploidentical transplant错译为“单倍体移植”、“单倍型移植”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HLA—Cw位点对单倍型相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单倍型相合的供受者进行HLA—A、B、DR、Cw位点检测,总结2002年7月至2006年3月接受HLA单倍型相合HSCT的21例恶性血液病患者(标危8例,高危13例)的临床资料,分析HLA-Cw位点对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及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20例患者获得稳定的造血重建,HLA—Cw相合组(13例)和不合组(7例)患者移植后中性粒细胞达0.5×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2d和13d,血小板达20×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20d和23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LA—Cw相合组Ⅱ~Ⅳ度急性GVHD发生率为76.9%,HLA—Cw不合组为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LA—Cw相合组慢性GVHD的发生率为85.7%,HLA—Cw不合组为5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8个月累积生存率分别为49.0%和85.7%(P〉0.05)。存活患者Karnofsky评分大于90%。结论 在单倍体相合的HSCT中,选择与受者HLA-Cw位点不合的供者,有助于减低急性GVHD的发生率,有利于长期生存,可以作为供者优化选择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在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本院11例SAA患儿中7例行HLA相合同胞供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2例行脐血移植,2例行亲缘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结果:10例患儿原发性植入成功,3例患儿继发性植入失败,进行供者淋巴细胞输注,供体都稳定植入,造血恢复。1例单份脐血移植患儿原发性植入失败,但自体造血恢复。9例接受亲缘相关供体移植的患儿,中性粒细胞0.5×109/L时间为10-19 d,中位时间14d,血小板20×109/L时间为8-42 d,中位时间17 d;双份脐血移植的患儿,中性粒细胞0.5×109/L时间为16 d,血小板20×109/L时间为41 d。3例患儿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急性GVHD,2例患儿发生了可控的局限性慢性GVHD(c GVHD)。4例患儿发生了CMV病毒血症,2例发展为CMV肺炎而死亡。3例患儿发生了EB病毒血症,1例发展为EB病毒肺炎。结论:如有HLA相合的同胞供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作为儿童SAA的首选治疗;联合免疫抑制治疗无效或无HLA相合同胞供者,可考虑行选择性供体移植,如脐血移植或亲缘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淋巴细胞输注可促进移植物植入。  相似文献   

10.
长期来国内发表的一些有关造血干细胞移植文章常常把单倍体相合(haploidentical)误称为“HLA单倍型相合”或“HLA半相合”。有的文章则把haploidentical transplant错译为“单倍体移植”、“单倍型移植”等。有的作者用亲代小鼠的骨髓细胞输注给子代1小鼠,或以后者作为供鼠,前者作为受鼠,这种移植模式的规范生物学术语本应该是“单倍体相合骨髓移植(haploidentical BMT)”,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非亲缘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UD-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可行治疗方案和疗效,应用高分辨HLA配型(HLA-A、-B、-DR)完全相合或1个位点不合的非亲缘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10例,预处理方案采用马利兰、环磷酰胺、阿糖胞苷、甲基环己亚硝脲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以霉酚酸酯、环孢素A加短疗程的甲氨喋呤、舒莱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结果显示,中性粒细胞回升>0.5×109/L的中位时间为13天,血小板回升>20×109/L的中位时间为17.5天;28天STR-PCR检测显示,10例均为完全供者型;急性GVHD3例(Ⅰ度1例自行缓解,Ⅲ度1例治愈,Ⅵ度1例死亡)。结论:在非亲缘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过程中采用上述预处理方案和GVHD预防措施是可行而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It took several years to succeed safe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s. HLA-matched unrelated donors have become the most common donor source for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s worldwide. The sibling donor may have more comorbidity and decreased regenerative potential of stem and immune cells. The purpose of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to examine whether aging had any negative effect on aging donor or patient. 27 patients who received a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SCT) from February 2013 to May 2016 and their donors were analyzed. We showed that transplantation from older relative donor was feasible. Adverse event rate was low. Donors tolerated the procedure very well. Good CD34+ cell harvest was possible.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用非清髓预处理是否能建立猕猴单倍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型,采用健康、单倍相合的亲代猕猴为供者,子代为受者。受体用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全身照射+兔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作非清髓性预处理;用环胞菌素A、霉酚酸酯、鼠抗人CD25单克隆抗体作为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方案;第0天输注供者动员后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定期监测造血恢复、造血嵌合水平和GVHD发生等情况。结果表明:4例猕猴用非清髓性预处理后,移植后8天内造血均能恢复,早期均有供者造血干细胞植入;例3、例4植入成功,在移植后12、14天出现Ⅱ-Ⅲ度GVHD;例1在移植后7天低比例供者植入,最后出现移植排斥;例2在移植后7天供者成分占50%,后因肾衰早期死亡。结论:用非清髓性预处理可以跨越单倍相合猕猴的MHC屏障,成功建立了单倍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模型。为进一步买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唯一能治愈重型β地中海贫血的方法,但移植难度大,移植失败后再次移植风险更大,如何改进预处理方案提高移植成功率尚无定论,该文报道了1例接受非血缘HLA全相合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发生原发排斥并接受二次移植成功患儿。该例患儿被确诊为Pesaron分度Ⅲ度的重型β地中海贫血,首次接受非血缘HLA全相合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移植失败,原发排斥,自身造血恢复后1年再次接受另一非血缘HLA全相合供者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二次移植前30 d予氟达拉滨联合地塞米松免疫抑制治疗,调整预处理方案,并输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植入。二次移植后患儿获得稳定植入,完全脱离输血状态至35个月,发生肺炎1次,无其他并发症。该例治疗结果提示,移植前予氟达拉滨联合地塞米松抑制受者T淋巴细胞功能可促进植入。减低强度预处理方案,辅助输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造血重建,可以克服非血缘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β地中海贫血的原发排斥,促进二次移植成功。  相似文献   

15.
背景: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年轻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首选方法,但在中国多数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无合适的供者,单倍体相合或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国内外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联合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报道少见。目的:观察不同干细胞来源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方法:10例(3~52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分别接受了亲缘HLA相合(2例),单倍体相合(5例),非血缘(3例)的外周血和/或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5例患者同时联合了间充质干细胞共移植。预处理方案主要为环磷酰胺、氟达拉滨和抗人胸腺球蛋白,以霉酚酸酯、环孢素A加短疗程的甲氨蝶呤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单倍体相合移植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马利兰和CD25单克隆抗体;同基因的例5患者预处理方案为抗人胸腺球蛋白+甲基泼尼龙。输注间充质干细胞的量为(0.27~1.85)×106/kg。接受和未接受间充质干细胞组的患者回输的造血干细胞有核细胞分别为(7.4~17.38)×108/kg和(6.09~13.68)×108/kg。结果与结论:除1例单倍体相合患者移植未成功,+36d死于并发症外,余患者移植后染色体及DNA指纹检测等说明造血干细胞移植完全供者植入。移植后中性粒细胞达到0.5×109L-1,血小板计数≥20×109L-1中位时间分别为12d和13d;其中造血功能恢复快慢的趋势是同基因移植〉外周血或/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单纯外周血或/和骨髓干细胞移植,而亲缘HLA全相合的52岁患者造血恢复最慢。非血缘移植例1、6患者发生了Ⅰ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单倍体相合移植的例2和例10患者发生了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后出现了局限性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余下患者移植后生活质量良好,无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除未接受间充质干细胞的例3患者移植后出现严重感染外,其余患者移植后再未出现严重的感染和出血。结果提示造血干细胞是安全,高效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方法,联合应用间充质造血干细胞者患者造血恢复快,移植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背景:由于移植技术的提高,供受者ABO血型不合已不再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障碍,但是由于宿主血凝素抗体的持续存在,ABO血型不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常出现红细胞系统恢复的延迟.目的:观察ABO血型不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红细胞系统恢复情况,评价血型不合、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不相合对造血功能重建的影响.设计:回顾性分析.单位: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血液科.对象:选择2002-05/2007-09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血液科行ABO血型不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恶性血液患者(受者)14例,男11例,女3例;年龄15~60岁.14例患者中7例供受者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完全相合.7例供受者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半相合.纳入同期ABO血型相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11例为对照.受者在接受异基凶造血干细胞移植前签署移植同意书,供者为同胞姊妹、胞弟、儿子、母亲,均同意提供用于移植的骨髓.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方法:①预处理方案: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全相合组采取马利兰和环磷酰胺为主的方案.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半不合组采用北京人民医院的GlAC方案.②造血干细胞输注:沉降供者骨髓.取上层有核细胞输给受者.主要观察指标:观察ABO血型不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副反应、并发症及造血重建情况.结果:14例ABO血型不合患者仅1例发生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未进入结果分析.①造血功能重建情况:与对照组比较,ABO血型不合组血红蛋白恢复时间明显延迟(t=2.352,P<0.05),ABO血型相同与ABO血型不合组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恢复情况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BO血型不合的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半不合造血干细胞组血红蛋白恢复和血型转换时间迟于全相合,但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并发症:14例ABO血型不合患者移植后成分输血过程未出现溶血反应,移植后也均未发生迟发性溶血反应.结论:ABO血型不合不影响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效果,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STRPCR检测方法,观察比较15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的植入情况。提取15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患者及其供者移植前的以及患者移植术后的不同时期的外周血或骨髓DNA,PCR扩增5个具有高度多态性的STR位点,通过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银染,分析其植入情况。结果表明:1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植入,其中完全供者植入10例,供受者混合嵌合体5例。持续缓解10例,死亡4例,1例复发但仍存活。混合嵌合体中供者DNA比例的下降预示着早期排斥或复发。Ⅱ度以下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与混合嵌合体有明显相关性。结论:STRPCR是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供体是否植入的灵敏、准确度高的方法,混合嵌合状态对白血病复发有预警作用。嵌合状态的变化对疾病的治疗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嵌合体的动态定量检测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建立荧光标记的多重PCR扩增短串联重复序列 (STR PCR)结合毛细管电泳 ,定量检测供体细胞 (DC)嵌合率的方法 ,并探讨该方法的连续定量检测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HSCT)后转归的预警作用。方法 采集 31例接受骨髓移植 (BMT)或非清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NST)患者移植前、移植后不同时段的外周血或骨髓。DNA样本用ProfilerPlus商品化试剂盒扩增后 ,用ABI 310遗传分析仪进行毛细管电泳 ,确定基因位点及峰面积 ,根据供受体基因型的差异选择嵌合率计算公式。结果  31例患者中 15例 (48.4 % )为性别相合移植 ,只能通过STR PCR进行嵌合体的定量分析 ;性别不合移植患者用STR PCR和荧光原位杂交两种方法定量测得的DC嵌合率一致 ;31对供受体中能区别出供受差别的STR位点有 6 .7(2~ 10 )个 ,所有患者均在移植后 7天 ( 7天 )出现供体来源的细胞 ,BMT组 7天、 14天和 1个月DC中位数均明显低于NST组 ,而在移植中后期无显著性差异。 2 1天时BMT和NST患者均达稳定嵌合 ,DC在 92 %以上 ;中位随访 17(3.5~ 2 9.0 )个月 ,2 6例患者DC≥90 % ,均获得持久植入 ,至今均为无白血病生存。另有 5例患者出现不稳定混合嵌合 (MC)状态 (DC为2 7.3%~ 6 2 .7% ) ,其中 4例复发 ,1例出现移植物被排斥。上述 5例患者均  相似文献   

19.
在受体内检测到供体细胞嵌合是判断动物移植模型成功建立的关键。为了研究猕猴移植模型中的造血细胞嵌合状态,本研究利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扩增猕猴Y特异性序列,建立检测性别不同供受者猕猴移植模型嵌合体的方法;用体外雄性、雌性DNA混合稀释实验研究该方法的敏感性;用染色体分析法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并对1例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猕猴和1例间充质干细胞(MSC)异体输注的猕猴进行嵌舍监测。结果表明:雄性猕猴DNA扩增产物长度为176bp,雌性无扩增产物,敏感性达0.05%(雄性/雌性DNA比例)。对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猕猴,用Y特异性序列分析法和性别染色体检测法于移植后7及14天均检测到雄性供者嵌合。输注非亲缘雄性MSC的雌性猕猴,输注后1小时的外周血和30天的骨髓用本方法检出雄性供体嵌合.结果性别染色体检测未发现雄性供体嵌合。结论:采用PCR法扩增猕猴Y特异性序列检测猕猴移植模型嵌合体方法简便,样本需要量少,敏感性高。该法可用于猕猴各种异体器官移植和细胞输注实验的嵌合状态评价。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NAST)早期造血细胞嵌合体变化规律 ,探讨分子植入 (ME)与造血恢复、移植排斥的关系。方法 应用短串联重复序列 (STR) PCR技术检测 6例血液病患者NAST后外周血及骨髓中造血细胞嵌合体。结果 NAST后 5例早期移植成功的病例其外周血造血细胞嵌合体变化特点为 :移植后 1天 ( 1天 )供者造血细胞嵌合比例为 13%~ 6 0 % , 7天嵌合比例均 >5 0 % , 14天达到完全供者造血嵌合 (FDC) , 2 1~ 2 8天嵌合比例稳定在 80 %~ 10 0 %。这 5例ME时间平均为 6天 ,较造血恢复时间提前 5d(P >0 .0 5 )。而 1例在 7天嵌合比例 <5 0 % , 14天为完全受者细胞 ,但其在 14天亦恢复自身造血。结论 NAST早期造血细胞嵌合体检测及确定ME对判断植入、预测移植排斥具有重要意义。NAST后如 7天供者造血细胞嵌合比例 <5 0 %、 14天仍未达到ME ,预示着发生移植排斥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