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肿瘤学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比较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与自体骨髓移植治疗CR1期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方法:用APBSCT治疗AML患者27例,用非净化自体骨髓移植(ABMT)治疗AML患者13例,用净化自体骨髓移植(PABMT)治疗AML患者25例。结果:(1)APBSCT组造血重建校其他两组显著加快;(2)APBSCT组的3年无病生存率(DFS)和复发率(RR)分别为51.%和42.2%,与ABMT组的46.2%、46.7%相当,但与净化ABMT组的72.9%、23.7%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3)三组的移植相关死亡率(TRM)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感染和内脏出血。结论:APBSCT治疗CR1期AML,其造血重建显著快于ABMT,其疗效与ABMT相当,而显著低于PABMT。  相似文献   
2.
探讨化疗合G-CSF动员前,后患骺髓及外周血CD34^ 细胞表达CD44,CD49d,CD62L及趋化因子CXCR4的动态变化,用免疫荧光直接三角标记和流式细胞术测定G-CSF动员前,后骨髓及外周血CD34^ 细胞的CD44,CD49d,CD62L及趋化因子CXCR4的表达,观察输注各表达亚群细胞数与移植后造血重建的关系。结果发现,动员后骨髓中CD34^ CD44^ 和CD34^+CD49d^ 细胞的百分比较动员前明显降低, 而外周血中二的比例则显升高;动员前,后骨髓中CD34^+CD62L^+和CD34^+CXCR4^ 细胞的变化并不明显,而外周血中前明显增加,后则显减少。输入CD44^+,CD49d^ ,CD62L^ 及CXCR4^ 的CD34^+细胞的量与移植后血中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恢复的时间未表明有显的相关,结论:G-CSF动员可下调骨髓CD34^+细胞的CD44,CD49d,CD62L及CXCR4的表达,从而进入外周血循环,输注这些细胞的临床意义有待累积更多病例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时,去除移植物中的T细胞和B细胞可减少移植物抗宿主病和EBV相关的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的发生。本研究在国内首次应用CliniMACS系统,通过CD3/CD19磁珠抗体同时有效地去除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中的T细胞和B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移植物中T细胞和B细胞的去除效率,以集落形成实验评价去除后的干细胞功能。结果表明:T细胞和B细胞去除之前单个核细胞总数为4.88×10^10,去除之后移植物中T细胞比例为0.02%,去除4.4Log;B细胞比例不到0.01%,至少去除3.3Log。移植物中除CD34^+细胞外。还包括NK细胞,单核细胞和粒细胞。CD34^+细胞纯度为0.98%,计数1.84×10^8,回收率为69.7%;NK细胞计数2.54×10^9,回收率为71.7%。集落形成实验显示CD3/CD19去除对造血干细胞功能无影响。结论:应用CliniMACS系统可有效地同时去除动员外周血干细胞中的T细胞和B细胞,且不影响造血干细胞的生物学功能,此项研究为去除T/B细胞的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提供了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细胞因子IL-2、TNF—α、IL-10、IL-8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aGVHD发病中的作用,观察33例Allo-HSCT患者aGVHD的发病情况。aGVHD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部分病例还依据皮肤、肠粘膜活检的病理学变化。移植前后定期采集患者血清,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细胞因子IL-2、TNF—α、IL-10、IL-8的浓度的变化。结果发现,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33例患者均获得造血功能重建,13例发生aGVHD,其中8例Ⅰ度aGVHD,5例Ⅱ-Ⅳ度aGVHD。IL-2、TNF—α水平在aGVHD阳性组明显高于aGVHD阴性组,而IL-10的水平在aGVHD阳性组明显低于aGVHD阴性组,IL-8水平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细胞因子IL-2、TNF—α在临床aGVHD的发病中起重要的正向调节作用,定期检测患者血清的IL-2、TNF—α水平有助于预测aGVHD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DAHSCT)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疗效及部分影响因素.方法13例成人ALL患者获完全缓解(CR)12个月内行第1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以足叶乙甙(Vp16)总量600~1000mg[或阿糖胞苷(Ara-C)2~4g/m2]+环磷酰胺(CTX)120mg/kg+分次全身照射(TBI)7.5~9.0Gy进行予处理,其中6例一次性加用总量125mg的卡氮芥(BCNU);第1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4~10个月进行第2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为Vp16总量600~1000mg(或Ara-C2~4g/m2)+马法兰(Mel)140mg/m2+CTX120mg/kg.结果所有患者两次移植后均获造血重建,无一例移植相关死亡.中位随访时间837(534~2099)d,存活7例(53.8%),DAHSCT后3年无病生存率(53.8±7.7)%,复发死亡6例(46.2%),第2次移植时骨髓原始、幼稚淋巴细胞比例高于第1次移植时,患者易于复发.结论DAHSCT移植相关死亡率低,无病生存率较高,可以作为改善成人ALL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急性白血病患者周期素Cyclin D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分析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4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骨髓进行Cyclin蛋白测定,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3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6例,男31例,女17例,年龄12~70岁,平均34.4岁,另有5例正常人骨髓。结果 正常人骨髓未见阳性染色。患者阳性率为31.3%(15/48),其中ANLL和ALL的阳性率分别为25.0%(8/32)和43.8%(7/1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初治患者的阳性程度多为轻中度,而复发患者的阳性程度则多数较高。结论 Cyclin D1蛋白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存在过度表达的情况,其表达程度与临床病情进展程度有一定的关系,尤其与病情的复发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7.
急性髓系白血病中CD64表达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免疫分型中CD64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用系列抗原对132例AML患者的骨髓细胞进行直接标记,并用流式细胞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AML中,CD64对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M4)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中敏感性最高(分别为96.4%和100%),在其他AML(M0、M1、M2、M3,M6、M7)中表达均较低.CD64对M4和M5中的特异性为56.5%.因此,CD64有助于AML中M4、M5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后造血干细胞动员的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对55例择期行OPCAB、近期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于术前30m in、术后6、12、24、48、72和120h采外周静脉血4m l,CD 34和CD 45双抗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造血干细胞计数,同时检测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T的变化。结果冠心病患者术前造血干细胞计数占外周血有核细胞数计数的0.13%±0.12%,OPCAB后明显升高,24h达到峰值(0.34%±0.20%),术后120h回到术前基线水平;吸烟、高血脂、糖尿病对造血干细胞动员无明显影响,但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明显低于无高血压病患者;术后24h造血干细胞动员与肌酸激酶及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肌钙蛋白T呈正相关(r=0.692,P=0.000;r=0.558,P=0.000;r=0.447,P=0.000;r=0.401,P=0.004)。结论OPCAB术后造血干细胞快速、短暂动员,心肌损伤程度、冠心病危险因素参与了造血干细胞动员的调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LRP15基因启动子区及第一外显子区的甲基化与血液系统疾病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检测了9例正常人、7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8例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2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2例血液系统良性病患者骨髓LRP15基因启动子区及第一外显子区的甲基化状况;硫化修饰结合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及硫化测序验证了一例血液系统良性病患者LRP15基因启动子区及第一外显子区的甲基化。结果:AL患者LRP15基因甲基化阳性率(71.23%)高于正常供者及慢性白血病(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RP15基因在非恶性血液病患者中甲基化阳性率(55.56%)高于正常供者,硫化修饰结合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及硫化测序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结论。结论:LRP15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与不成熟的白血病细胞有关,与血液系统良性疾病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分析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2001年4月-2005年3月在我院血液科就诊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 ic lymphocytic leukem ia,CLL)患者31例,其中男25例,女6例,年龄52~81岁(平均61.8岁)。患者起病缓慢。早期表现为乏力、疲倦,后期出现食欲减退、消瘦、低热、盗汗及贫血等症状。淋巴结肿大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