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6 毫秒
1.
目的观察口肌生物反馈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 方法将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口肌生物反馈组、综合治疗组,每组10例。3组患者均采用神经内科脑卒中常规治疗方法及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单纯康复训练,口肌生物反馈组给予口肌生物反馈;综合治疗组给予口肌生物反馈结合康复训练。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由经专业培训的康复治疗师在双盲状态下对2组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评估和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进行生活质量评定。 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吞咽功能和SWAL-QOL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综合治疗组的吞咽功能VFSS评分和SWAL-QOL评分分别为(6.90±0.82)分和(346.3±69.8)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和口肌生物反馈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口肌生物反馈训练结合吞咽康复训练可促进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耳穴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及吞咽康复训练等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耳穴按压治疗,2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表面肌电图(sEMG)、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估2组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情况,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2组患者情绪改善情况,采用特异性吞咽障碍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定2组患者生活质量变化。 结果 治疗4周后2组患者咬肌、口轮匝肌、舌骨下肌、颏下肌群吞咽时限、最大波幅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2组患者SSA、HAMA、HAMD及SWAL-QOL评分亦显著优于治疗前水平(P<0.05);进一步组间比较发现,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咬肌、口轮匝肌、舌骨下肌、颏下肌群吞咽时限[(6.51±0.43)s、(6.76±0.83)s、(6.83±0.74)s、(6.82±0.95)s]、最大波幅[(745.93±47.95)μV、(753.65±40.77)μV、(758.79±38.83)μV、(750.79±38.79)μV]、SSA[(22.63±3.02)分]、HAMA[(11.02±4.63)分]、HAMD[(10.26±3.74)分]及SWAL-QOL评分[(172.26±16.79)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耳穴按压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具有协同作用,有助于重构吞咽反射,加速吞咽功能恢复,对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后,不同评估方法临床疗效的差异性原因。方法:将30例脑卒中患者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吞咽X线荧光透视检查(VFSS)以及吞咽障碍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进行吞咽障碍程度评定,并将不同方法的评分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经康复治疗4周后,SSA、VFSS以及SWAL-QOL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1),但3种方法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WAL-QOL较SSA、VFSS改善程度小。结论: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治疗疗效差异性原因之一,在于量表评定的客观性与主观性,侧重于主观疗效的SWAL-QOL量表得分低,提示吞咽障碍带来的心理负担对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预后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穴位按摩联合运动想象,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生活质量以及情绪改善等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2月在成都市三家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21例,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穴位按摩组(41例)、运动想象组(40例)、运动想象联合穴位按摩组(40例)。干预2周后,比较三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WST)、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及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后,联合组WST评分及HADS总得分明显低于穴位按摩组和运动想象组;SWAL-QOL总分及各维度的得分均高于穴位按摩组和运动想象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干预前WST评分与SWAL-QOL评分呈负相关(r=-0.427,P<0.01),与HADS评分呈正相关(r=0.291,P<0.01);SWAL-QOL评分与焦虑抑郁评分呈负相关(r=-0.283,P=0.002)。干预后WST评分与SWAL-QOL评分呈负相关(r=-0.429,P<0.001),与焦虑抑郁评分呈正相关(r=0.308,P<0.001);SWAL-QOL评分与焦虑抑郁评分呈负相关(r=-0.464, P<0.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WAL-QOL与HADS评分均与吞咽障碍的程度有关,焦虑、抑郁是影响患者吞咽功能康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穴位按摩联合运动想象可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在生理、心理和生活质量等方面的综合康复;吞咽功能障碍的程度与其生活质量、负性情绪的变化,这三者之间具有相关性,临床应关注患者的康复整体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咽部肌肉电刺激联合直接摄食训练在脑卒中留置胃管患者吞咽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1日~2020年10月1日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脑卒中留置胃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实验组41例,对照组给予直接摄食训练,实验组在直接摄食训练基础上联合咽部肌肉电刺激。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4周后食物吞咽障碍程度[采用吞咽障碍的程度评分(VGF)]、吞咽功能[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生活质量[采用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并发症发生情况、胃管留置时间。结果:干预4周后,两组VGF各项评分及总分、SWAL-QOL总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P<0.01);干预4周后,两组SSA各项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针对脑卒中留置胃管患者给予咽部肌肉电刺激联合直接摄食训练,可降低食物吞咽障碍程度,利于吞咽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可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研究自由饮水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的效果。 方法:5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并保留管饲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5例。两组均接受4周间歇性管饲和常规吞咽功能训练,研究组增加自由饮水训练。观察治疗前后吞咽造影功能检查(VFSS)评分、吞咽障碍改善的治愈率、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评分(SWAL-QOL)、停止间歇性管饲时间和例数及吞咽障碍相关并发症情况。 结果:治疗后研究组VFS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吞咽障碍改善的治愈率(52%)优于对照组(12%)(P<0.01);停止间歇性管饲时间(天)少于对照组[(18.48±5.28)天,(23.76±5.22)天,P<0.01],停止间歇性管饲率高于对照组(80%,48%,P<0.05),SWAL-QOL高于对照组(P<0.05),吞咽障碍相关并发症率(误吸20%、吸入性肺炎0%)明显低于对照组(误吸40%、吸入性肺炎20%),P<0.05。 结论:自由饮水训练能更好地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降低吞咽障碍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吞咽障碍诊断系统早期评估和个体化吞咽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8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所有患者给予脑卒中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吞咽康复治疗,观察组根据吞咽障碍诊断系统评估结果采用个体化综合吞咽治疗,连续治疗8周,在治疗前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标准吞咽功能评估(SSA)以及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SWAL-QOL)评分比较2组患者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并记录误吸和吸入性肺炎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8周后,2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结果分级显示吞咽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提高(均P<0.01),且观察组患者洼田氏饮水试验结果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8周后,2组患者的SSA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0.01),SWAL-QOL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1),且观察组患者SSA和SWAL-QOL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 (均P<0.01)。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吞咽障碍诊断系统早期评估下个体化的综合吞咽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减少误吸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吞咽生命质量量表翻译和编制,进行心理测量学考评,建立适合中国人群使用的吞咽障碍患者生命质量评估专表。 方法参考国内外推荐的量表汉化程序,将英文版吞咽生命质量量表(SWAL-QOL)编译成中文。选取吞咽障碍患者103例为受试者,并采用编译后的中文版SWAL-QOL进行评估。对其测量者间信度、重测信度、同质性信度及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进行检测。 结果中文版SWAL-QOL的测量者间信度相关系数范围为0.945~0.990(P<0.01);重测信度相关系数范围为0.965~0.992(P<0.01);同质性信度,量表内部一致性指标Cronbachα系数范围为0.708~0.933(P<0.01);每一个条目与其所在领域的相关系数范围为0.723~0.982(P<0.01),且每一个条目与其所在维度的相关系数均高于与其他维度的相关系数;在10个维度各个条目的因子分析中提取出10个公因子,累计贡献率为79.029%;10个维度总分的因子分析中提取出2个公因子(吞咽相关生命质量领域和普通生命质量领域),累计贡献率为54.718%。 结论中文版SWAL-QOL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测量工具对吞咽障碍患者的生命质量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老年吞咽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2019年1月至12月,方便抽取本院老年(≥ 60岁)住院患者523例,采用吞咽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进食评估问卷调查工具-10 (EAT-10)、透视荧光吞咽检查(VFSS)、营养风险筛查2002 (NRS-2002)和FRIED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共有160例诊断吞咽障碍(30.59%)。老年吞咽障碍患者SWAL-QOL总分(45.15±13.31)分,各维度分由低到高依次为食欲、社会交往、吞咽症状、心理健康、睡眠、进食恐惧、进食时间、疲劳、心理负担、语言交流。EAT-10评分≥ 19为SWAL-QOL总分的危险因素,健康状况良好和接受吞咽治疗是保护因素。结论 老年吞咽障碍患者总体生活质量较低,应重视早期筛查,积极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基于饮食偏好的食物改进摄食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2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6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个人饮食偏好(包括食物温度、味道等)的食物改进摄食训练。于干预前、干预4周后分别采用功能性经口进食量表(FOIS)、吞咽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对2组患者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评定,同时记录研究期间2组患者误吸发生情况及体重指数(BMI)变化。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FOIS评分、SWAL-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并且观察组FOIS评分、SWAL-QOL评分[分别为(4.59±0.87)分和(127.31±24.35)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另外干预后观察组误吸率、BMI[分别为1.78%和(20.56±1.43)kg/m2]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基于饮食偏好的食物改进摄食训练有助于提高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降低误吸风险,改善营养状况,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脑卒中3个月后伴吞咽障碍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训练组(常规吞咽训练)、电刺激组(神经肌肉电刺激)和综合治疗组(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常规吞咽训练),每组50例。3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评定其吞咽功能(SSA)、表面肌电信号(sEMG)、吞咽障碍程度(VFSS)和生活质量(SWAL-QOL)。 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的sEMG最大波幅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综合治疗组的sEMG的最大波幅值与常规训练组和电刺激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3组患者的SSA、VFSS和SWAL-QOL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综合治疗组的SSA、VFSS和SWAL-QOL评分分别为(21.34±3.61)分、(6.98±1.62)分和(438±37)分,与常规训练组治疗后的(30.22±3.71)分、(5.34±1.63)分和(627±51)分以及电刺激组的治疗后的(28.14±3.92)分、(5.69±1.58)分和(637±56)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EMG最大波幅以及SSA、VFSS、SWAL-QOL评分进行相关系数分析,发现各项指标两两之间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P<0.01)。 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训练有助于脑卒中3个月后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鼻咽癌放疗术后吞咽障碍患者生存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选择鼻咽癌放疗术后吞咽障碍患者165例,采用自制一般资料问卷、中文版吞咽生存质量量表(SWAL-QOL)、功能性经口进食量表(FOIS)、主诉疼痛分级量表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收集患者相关信息,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别筛选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及其9个维度的相关因素。 结果 鼻咽癌放疗术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分为(126.81±31.56)分,处于Likert评分第2等级;其中疼痛、焦虑、抑郁的患病率分别为43.6%、34.5%、42.4%;共10个因素进入回归方程,其中有4个因素(FOIS等级、疼痛等级、抑郁评分、近1个月是否接受治疗)进入2个或以上生存质量维度的回归方程;有6个因素(年龄、鼻咽癌病程、职业状况、是否复发、吞咽障碍病程、是否管饲)进入某一生存质量维度的回归方程。 结论 鼻咽癌放疗术后吞咽障碍患者生存质量较差,并且伴有较高的疼痛、抑郁、焦虑患病率。进食功能等级、疼痛、抑郁、近1个月是否接受治疗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年龄、鼻咽癌病程、职业状况、是否复发、吞咽障碍病程、是否管饲等因素在生存质量的不同维度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老年吞咽障碍患者实施综合康复训练对并发症和康复效果的影响,改善患者预后。方法选取老年吞咽障碍患者10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及观察组52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和吞咽障碍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3、4周时,观察组患者SSA得分、治疗4周时SWAL-QOL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共有5例(962%)出现并发症,其中吸入性肺炎、误吸分别发生2例(385%)和3例(577%),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吞咽障碍患者进行综合康复训练,不仅可以改善患者吞咽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还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92例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均训练4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7天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功能性经口摄食评价量表(FOIS)、洼田饮水实验、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定比较2组患者吞咽功能、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结果:2组治疗后SSA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FOI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联合组改变幅度更显著(P0.05)。联合组治疗后吞咽功能评级显著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和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可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李琨  陈燕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28):2956-2958
目的 评价康复护理对神经性吞咽障碍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33例神经性吞咽障碍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患者进行了口腔吞咽肌活动训练、冰刺激、咳嗽练习、饮食训练、电刺激等一系列康复护理,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口腔吞咽肌活动训练和饮食指导.患者入院4周后进行洼田咽水试验评分及患者主观感受评价.结果 实验组的洼田咽水试验得分为(2.56±0.51),对照组为(3.07±0.5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主观感受"指标方面,实验组得分为(2.67±0.59),对照组得分为(1.93±0.59),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康复护理和常规护理都能减轻患者的吞咽障碍程度,但康复护理比常规护理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6.
徐淑芬  柴文娟  王元姣  杨娟   《护理与康复》2017,16(12):1300-1302
目的观察运动想象疗法在脑卒中神经性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训练并使用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运动想象疗法。干预6周后,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及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及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评分降低,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实施运动想象疗法能提高脑卒中神经性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镜像视频疗法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名脑卒中后并发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均接受常规的药物治疗及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上增加镜像神经元理论的镜像视频疗法,对照组接受假镜像视频疗法,共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进食评估问卷调查(EAT-10)、洼田饮水试验(WST)、洼田吞咽能力评定、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SWAL-QOL)评价,根据洼田吞咽能力评定分级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EAT-10、WST、洼田吞咽能力评定分级及SWAL-QOL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8周后,2组EAT-10及WST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洼田吞咽能力评定分级及SWAL-QOL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洼田吞咽能力评定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镜像视频疗法能有效促进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以照护者为主体的康复宣教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对照护者进行健康宣教,干预4周。评价两组病人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生活质量,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采用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SWAL-QOL评分增加,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长期照护者为中心的康复宣教模式可以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吞咽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 方法本研究将2006年12月至2009年5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伴吞咽障碍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康复训练组、康复训练加电刺激组和康复训练加电针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加电刺激组在康复训练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增加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康复训练加电针组在康复训练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增加电针治疗。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估(SSA)以及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来评定各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 结果治疗前,4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到治疗时间,脑卒中性质,SSA评分,SWAL-QOL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治疗前、后SSA和SWAL-QOL评分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3组治疗前、后SSA和SWAL-QOL评分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SSA和SWAL-QOL评分比较,对照组低于其余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康复训练加电刺激组与康复训练加电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优于康复训练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可促进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常规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或常规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电针治疗吞咽障碍的疗效优于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药物治疗+康复训练治疗,且两者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不同程度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患者124例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进行吞咽障碍程度评定,分为轻度组58例、中度组50例和重度组16例,3组均给予吞咽功能训练、电刺激及针刺等综合康复治疗,治疗前后进行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Hamilton抑郁量表(HAMD)及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定,并将吞咽障碍的严重程度与NIHSS、HAMD及SWAL-QOL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4周后,轻度和中度组VF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轻度及中度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重度组,且轻度组痊愈率更高于中度组(P<0.01,0.0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吞咽困难的严重程度与NIHSS评分无明显相关性(r=-0.103,P>0.05),与HAMD评分有弱相关性(r=-0.562,P<0.05),与SWAL-QOL评分有高度相关性(r=-0.715,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轻、中度吞咽障碍疗效显著,重度吞咽障碍患者其吞咽功能的恢复较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