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活血通腑方对肠粘连的治疗效果,探讨其对肠粘连防治作用的机理。方法取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活血通腑方高、中、低剂量组、地塞米松磷酸钠阳性对照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制备肠粘连模型。对照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地塞米松组腹腔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10mg/kg),活血通腑方低、中、高剂量组灌胃给予活血通腑方(0.65、1.3、2.6g/100g),连续给药1周。各组于术后第8天取血,ELISA法测定血清IL-6、IL-1β和TNF?α含量;取粘连组织,匀浆后试剂盒检测TGF-β1、CTGF的含量,同时记录大鼠肠粘连级别。RT-PCR检测粘连组织中FN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Smad3的蛋白水平。结果模型组血清IL-1β和TNF?α含量增高,FN mRNA的表达增加,TGF-β1、CTGF含量增高。与模型组相比,活血通腑方低、中、高剂量组的肠粘连程度明显减轻,血清IL-1β和TNF?α及粘连组织中TGF-β1和CTGF含量明显下降(P0.05~0.01),FN mRNA和p-Smad3表达降低(P0.05~0.01)。结论活血通腑方可减轻肠粘连的程度,对肠粘连具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简便有效的腹膜间皮细胞体外培养鉴定及TGF-β1、CTGF蛋白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胰蛋白酶-EDTANa2消化网膜组织培养腹膜间皮细胞;用形态学、免疫组化鉴定细胞。结果分离培养的细胞符合间皮细胞特征;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TGF-β1、CTGF蛋白含量简便可行。结论胰蛋白酶消化法是一种简单实用的分离腹膜间皮细胞的方法;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TGF-β1、CTGF蛋白含量,可能成为衡量预防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糖介导腹膜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原代培养的第3代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s)分为不同时间(24,48h)的对照组(F12)和高糖组(F12+4%葡萄糖)。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乳酸脱氢酶(LDH)法观察细胞损伤程度,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纤维连接蛋白(FN)、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蛋白水平以及采用RT-PCR测定FN,TGF-β1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mRNA表达。结果:①高糖明显抑制细胞增殖,24h和48h高糖组与同一时间点对照组比较,MTT吸光度值均明显下降(P〈0.001或P〈0.01);②高糖明显导致细胞损伤,24h和48h高糖组与同一时间点对照组比较,培养液中LDH含量均明显增加(均P〈0.001);③高糖培养24,48h均使FN,CTGF和TGF-β1蛋白表达增加(P〈0.05或P〈0.001);④高糖使FN,TGF-β1和PAI-1 mRNA表达均上调。结论:高糖能够抑制HPMCs增殖,损伤HPMCs,并刺激HPMCs分泌更多的TGF-β1,CTGF,FN和PAI-1,从而使HPMCs细胞外基质生成增多、降解减少,最终导致腹膜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在大鼠腹膜间皮细胞(RPMC)中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对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在体外培养的大鼠腹膜间皮细胞模型中,加入TGF-β1(10ng/ml)预刺激,研究RPMC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体外转染Smad7至RPMC后,研究其对TGF-β1(10 ng/ml)刺激后RPMCs中TNF-α和p38表达的影响.p38抑制剂SB203580(10umol/L)预处理RPMCs后,加入TGF-β1(10 ng/ml)刺激,研究抑制p38信号通路后对TNF-α表达的影响.结果 RT-PCR结果显示,与0h对照组相比,3h、6h、12hTGF-β1刺激组TNF-α表达明显增加(P<0.05).上调表达Smad7抑制TGF-β1刺激RPMC产生TNF-α的作用,p38抑制剂SB203580亦能抑制TGF-β1刺激RPMC表达TNF-α的作用.TGF-β1参与p38磷酸化的活化,Smad7可抑制TGF-β1对它的激活反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GF-β1刺激组磷酸化(p)-p38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TGF-β1刺激组比较,Smad7治疗组p-p38的表达显著减弱(P<0.05).结论 在大鼠腹膜间皮细胞中,TGF-β1能促进TNF-α的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是依赖活化p38MAPK信号通路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大鼠腹膜间皮细胞(RPMCs)转分化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SD大鼠原代腹膜间皮细胞,静止24h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不加TGF-β1处理)及TGF-β1(10ng/ml)刺激组.采用RT-PCR法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TGF-β1处理后不同时点NADPH氧化酶亚单位p67phox、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E-钙粘素(E-cadherin)及Ⅰ型胶原(CollagenⅠ)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TGF-β1刺激RPMCs能导致E-cadherin 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p67phox、α-SMA、CollagenⅠ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呈现一定的时间依赖性.结论 TGF-β1诱导了大鼠腹膜间皮细胞转分化,NADPH氧化酶可能在其转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活血通腑方有效剂量筛选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将活血通腑方药剂用于腹腔粘连大鼠,通过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TGF-βmRNA表达的检测和大鼠腹腔粘连级别评分,确立活血通腑方有效剂量。方法 将模型SD(清洁级)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大、中、小剂量3组.进行胃内药物灌注。观察d7大鼠腹腔粘连情况,测定血浆FIB含量、粘连组织标本TGF-βmRNA表达,筛选出活血通腑方的有效剂量。结果 ①血浆FIB的析出中、小、大剂量组呈递增态势;②粘连级别中、小、大剂量组顺序递增;③TGF-βmRNA表达大、中、小剂量组递减。结论 中剂量活血通腑方能影响大鼠术后腹腔粘连程度、降低血浆FIB含量及TGF-βmRNA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活血通腑方对术后腹腔粘连早期肠道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取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活血通腑方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动物均采用锉刀法构建腹腔粘连大鼠模型,分别于术后第3、6、12?h和24?h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术后48?h采血及组织样本,ELISA法测定血浆中TNF-α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肠黏膜sIgA的含量和CD4细胞数量,TUNEL法检测肠黏膜下淋巴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6、12?h和24?h后模型组血浆中TNF-α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0.01);3、6?h模型组黏膜sIgA表达明显下降;肠黏膜下淋巴细胞凋亡明显(P<0.01),12、24?h时sIgA的分泌量明显增多(P<0.05);而模型组12、24?h与3、6?h相比,黏膜下淋巴细胞凋亡明显下降接近对照组水平;模型组3?h肠道黏膜CD4细胞数量明显下降(P<0.01);6、12、24?h时CD4细胞数量3组比较未见明显异常(P>0.05)。活血通腑方在术后3?h可显著降低模型鼠血浆中TNF-α水平;增高肠道黏膜sIgA含量和CD4细胞数量;减弱黏膜下淋巴细胞凋亡。结论?活血通腑方组可通过降低血TNF-α的水平,减轻黏膜下淋巴细胞凋亡,增加肠道黏膜sIgA含量和CD4细胞数量,提高局部免疫水平,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钙蛋白酶(CAPN)激活在腹膜纤维化中的表达和作用。方法 将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生理盐水MDL28170(CAPN抑制剂)组、腹膜透析组、腹膜透析+MDL28170组。8周后处死大鼠,观察各组大鼠腹膜厚度、组织中CAPN的活化状态以及纤维连接蛋白(FN)和胶原蛋白I(COL I)蛋白的表达。体外培养原代大鼠腹膜间皮细胞,分为对照组、单纯MDL28170组、转化生长因子(TGF-β)诱导组、MDL28170联合TGF-β干预组,其中MDL28170联合TGF-β干预组按照施加的MDL28170浓度再分为30、20、10 μmol/L组。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CAPN活化状态、FN和COL-I在腹膜间皮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腹膜透析组大鼠腹膜厚度增加(P<0.05),腹膜组织CAPN活化程度、FN和COL-I的表达均增加(P<0.05)。应用MDL28170干预后,大鼠腹膜纤维化程度改善,腹膜厚度变薄(P<0.01),FN和COL-I的表达减少(P<0.01)。体外实验与体内实验结果相符,MDL28170与TGF-β共同孵育的腹膜间皮细胞α-SMA、FN和COL-I的表达量较TGF-β组均减少(P<0.05)。结论 腹膜透析模型大鼠腹膜CAPN的活性、FN和COL-I的表达明显增加,CAPN的活化可以促进腹膜纤维化,抑制其活化可以减轻腹膜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糖肾1号方含药血清干预高糖环境下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蛋白(α-SMA)、纤维连接蛋白(FN)mRNA和蛋白水平,初步探索糖肾1号方治疗糖尿病肾病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HK-2细胞,分为空白组、高糖组、空白血清组、糖肾1号方含药血清低剂量组、糖肾1号方含药血清高剂量组。高糖环境下培养24 h后,进行血清干预24 h,培养48 h后收集细胞,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HK-2细胞中TGF-β1、α-SMA、F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与空白组相比,高糖组的TGF-β1、α-SMA、F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高糖组相比,糖肾1号方低剂量组、糖肾1号方高剂量组TGF-β1、α-SMA、FN mRNA表达水平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高糖组相比,糖肾1号方低剂量组FN蛋白表达水平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肾1号方高剂量组α-SMA、FN蛋白表达水平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与糖肾1号方低剂量组相比,糖肾1号方高剂量组TGF-β1、FN mRNA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肾1号方含药血清可抑制TGF-β1、α-SMA、FN mRNA和α-SMA、FN蛋白表达水平,糖肾1号方高剂量组效果优于糖肾1号方低剂量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对大鼠腹膜间皮细胞(rat peritoneal mesothelial cells,RPMCs)转分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SD大鼠原代腹膜间皮细胞,静止24 h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TGF-β1(10 μg/L)刺激组.用TGF-β1(10 μg/L)刺激RPMCs不同时间,分别用RT-PCR方法和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E-钙黏素、Ⅰ型胶原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用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总RhoA的蛋白表达水平,活化的RhoA由膜蛋白提取试剂盒提取,并用Western免疫印迹法评估.结果:TGF-β1刺激RPMCs能导致E-钙黏素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α-SMA,Ⅰ型胶原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同时RhoA蛋白表达上调,呈时间依赖性.结论:TGF-β1诱导了大鼠腹膜间皮细胞转分化,其机制可能通过RhoA介导的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β榄香烯对转化生长因子(TGF-β)刺激后的肾小球系膜细胞(HMC)表达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及纤维连接蛋白(FN)的影响.方法 先用有效浓度10 ng/mL的转化生长因子(TGF-β)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HMC)24 h,然后再用不同浓度,分别为80μg/mL、120μg/mL、160μg/mL的榄香烯干预被刺激的肾小球系膜细胞( HMC )24h.实验分高中低不同浓度组、诱导组及空白对照组.用Western蛋白印迹法测定FN蛋白表达和CTGF的蛋白表达.用RT-PCR法检测FN和CTGF的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 经TGF-β刺激24 h后的肾小球系膜细胞(HMC),诱导组较空白组比较,FN蛋白和CTGF蛋白的表达能明显(P<0.05),高浓度β榄香烯组和中浓度β榄香烯组较诱导组比较,HMC上的FN蛋白和CTGF蛋白的表达和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5),并呈浓度依赖方式降低MHC上表达的FN和CTGF的表达.结论 β榄香烯可以通过减少诱导纤维化后的肾小球系膜细胞中CTGF和FN的表达,发挥抑制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β榄香烯可以抑制肾间质纤维化,在延缓肾功能衰竭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益气解毒活血方对NZB/W F1狼疮鼠肾炎肾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5月龄狼疮鼠分为空白对照组(空白组)、益气解毒活血小复方治疗组(中药组)、骁悉治疗组(西药组)、益气解毒活血小复方+骁悉治疗组(中西组)。持续干预治疗8周,并分别于实验第0、2、4、6周收集狼疮鼠24 h尿液进行蛋白定量检测,干预结束后观察不同组别狼疮鼠肾脏病理、肾脏羟脯氨酸(Hyp)含量及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不同治疗组均对NZB/W F1狼疮鼠24 h尿蛋白定量、肾脏Hyp含量、肾脏病理、肾组织TGF-β_1与CTGF mRNA表达有改善作用,但各治疗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而肾脏病理显示益气解毒活血小复方+骁悉治疗组肾脏病变程度最轻。结论:益气解毒活血方具备降低NZB/W F1狼疮鼠蛋白尿,改善肾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致纤维化因子TGF-β_1、CTGF mRNA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TNBS结肠炎模型大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含量,探讨溃克灵加减方(MKKL)抗炎症性肠病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TNBS结肠炎模型,应用HE染色、Masson三色胶原染色观察结肠病理组织学变化及胶原纤维增生情况,免疫组化检测结肠IGF-1、TGF-β1、CTGF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胶原增生,IGF-1、TGF-β1、CTGF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原方组、加减方组大鼠结肠胶原增生及IGF-1、TGF-β1、CTGF蛋白表达均显著减少(P<0.05).加减方组对IGF-1、TGF-β1蛋白的下调作用明显优于原方组(P<0.05),对CTGF蛋白的调节作用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溃克灵加减方可能通过减少胶原沉积和下调肠道IGF-1、TGF-β1和CTGF的表达达到抗纤维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体外实验研究,观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对体外培养的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表达纤维连接蛋白(FN)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影响.观察金雀异黄素(Gen)对AGEs诱导HPMC的FN和CTGF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Gen抑制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纤维化的机制.方法 (1)分别以不同的浓度的AGEs(0、200、600、1 000mg / L)刺激HPMC 48h后,用RT-PCR方法检测FN的表达情况.(2)将体外培养的HPMC分为5组:正常组(未加任何刺激因素)、AGEs组(AGEs的终浓度为600mg / L)、低剂量Gen组(AGEs和Gen的终浓度分别为600mg / L、25μmol / L)、中剂量Gen组(AGEs和Gen的终浓度分别为600mg / L、50μmol / L)和高剂量Gen组(AGEs和Gen的终浓度分别为600mg / L、100μmol / L),各组予刺激HPMC48h后,用RT-PCR方法检测细胞内FN和CTGF mRNA的水平,ELISA方法测定细胞内FN和CTGF蛋白的表达.结果 (1)AGEs剂量依赖性上调HPMC FNmRNA的水平.(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GEs组FN、CTGFmRNA的水平和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均P<0.01);与AGEs组比较,25μmol / L、50μmol / L、100μmol / L的Gen均能明显抑制AGEs诱导的FN、CTGFmRNA的水平和蛋白的的表达(均P<0.01).结论 AGEs可诱导体外培养HPMC的FN、CTGF基因和蛋白的高表达;而Gen能抑制AGEs诱导的FN、CTGF基因和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糖腹透液(4.25%)对大鼠二代腹膜间皮细胞TGF-β1表达的影响及几丁糖(chitosan)的干预作用.方法 取第2代鼠腹膜间皮细胞(rat peritoneal mesothelial cells, RPMC)(经细胞形态和免疫组化鉴定),随机分为4组(n=4),A组即对照组:DMEM/F12培养基培养;B组:DMEM/F12培养基中加入4.25%葡萄糖透析液;C组:DMEM/F12培养基中加入4.25%葡萄糖透析液+几丁糖1.2 mg/L;D组:DMEM/F12培养基中加入4.25%葡萄糖透析液+几丁糖0.4 mg/L.培养24 h收集细胞提取RNA,48 h收集细胞提取蛋白,RT-PCR检测腹膜间皮细胞TGF-β1 mRNA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TGF-β1的蛋白表达.结果 ①RPMC经高糖腹透液(4.25%)刺激后,TGF-β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上升,与0 h比较,TGF-β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分别于24、48 h时达到高峰, 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24 h时,几丁糖使TGF-β1 mRNA的表达下降明显(P<0.05),B组分别为A组的2.51倍、C组的2.13倍、D组的1.68倍,D组为C组的1.26倍且抑制程度与几丁糖浓度呈正相关(r=0.948, P<0.01).48 h时,几丁糖使TGF-β1的蛋白水平下降明显,B组分别为A组的1.85倍、C组的1.52倍、D组的1.24倍,D组为C组的1.23倍.C、D两组分别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抑制程度与几丁糖浓度呈正相关(r=0.831, P<0.05).结论 ①高糖腹透液可刺激RPMC TGF-β1 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②几丁糖可抑制腹膜纤维化的中枢性因子TGF-β1表达的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十味芪黄益肾方对腺嘌呤肾纤维化模型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的影响,探讨其抗肾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55只SD大鼠随机分为益肾方组(n=14)、缬沙坦组(n=14)、模型组(n=12)和正常组(n=15)。益肾方组按10 mL/kg给予大鼠灌胃浓缩为2.4 g/mL的十味芪黄益肾方水煎剂;缬沙坦组按10 mL/kg给予大鼠灌胃0.002 g/mL的混悬液;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蒸馏水,按10 mL/kg灌胃。疗程均为8周。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24 h尿蛋白(24-hour urinary protein,24hUPro)及肾组织中TGF-β1、HGF、α-SMA、FN蛋白的表达水平,并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模型组、缬沙坦组、益肾方组BUN、SCr、24hUPro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缬沙坦组和益肾方组BUN、SCr、24hUPro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缬沙坦组比较,益肾方组BUN、SCr、24hUPro水平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缬沙坦组和益肾方组TGF-β1、α-SMA、FN、HGF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缬沙坦组和益肾方组TGF-β1、α-SMA、FN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HG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缬沙坦组比较,益肾方组TGF-β1、α-SMA、F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HG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缬沙坦组和益肾方组肾脏病理损害明显减轻,其中益肾方组优于缬沙坦组。结论 十味芪黄益肾方可以降低肾纤维化模型大鼠尿蛋白,保护肾功能,降低TGF-β1、α-SMA、FN水平,升高HGF水平,减轻肾脏病理损害,具有改善慢性肾衰竭大鼠肾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童孟立  王臣大  杨汝春  鲁盈 《浙江医学》2010,32(12):1806-1809
目的 观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对体外培养的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纤维连接蛋白(FN)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别以不同浓度的AGEs(0、200、600、1 000mg/L)刺激HPMC 48h后,用RT-PCR法检测FN的表达情况.同时将体外培养的HPMC分为正常组(未加任何刺激因素)和AGEs组(终浓度为600mg/L),两组均予刺激HPMC48h后,用RT-PCR及ELISA法检测细胞内FN和CTGF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AGEs呈剂量依赖性上调HPMC FN mRNA的水平;AGEs组FN、CTG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较正常组明显增加(P<0.05或0.01).结论 AGEs可诱导体外培养HPMC的FN、CTGF基因和蛋白高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己酮可可碱对乳酸盐腹膜透析液致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损伤和TGF-β1、FN分泌的影响。方法采用胰蛋白酶-EDTA消化法,从人腹膜组织中分离间皮细胞,并体外培养HPMC。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以示细胞损伤程度 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TGF-β1、FN的水平。结果与单纯对照组相比,2.5%L-PDS致培养液中LDH水平明显增高(P〈0.01) 同时培养液中TGF-β1、FN蛋白质水平增加。在2.5%L-PDS刺激下,100μg/ml己酮可可碱与下调培养液LDH,提高MTT渗入量,并减少TGF-β1、FN蛋白质水平。结论己酮可可碱可拮抗乳酸盐腹膜透析液致HPMC损伤并下调TGF-β1和FN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肌纤维母细胞转分化,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表型重塑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在正常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细胞株)培养液中分别加入TGF-β1及HGF,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肌纤维母细胞特异性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ELISA法分析测定培养细胞上清液中纤维连结蛋白(FN)的含量;RT-PCR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表达。结果1TGF-β1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从原有典型的上皮细胞形态转变为长梭形肌成纤维细胞样形态;α-SMA的表达、上清液FN含量、细胞CTGF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5)。2单纯HGF对细胞形态学、α-SMA的表达及FN含量与空白对照组无明显影响;不同浓度HGF组的CTGFmRNA表达较空白对照组均增加(P<0.05)。3HGF能抑制TGF-β1诱导的NRK52E细胞形态学改变;α-SMA的表达、FN水平均比诱导组TGF-β1明显下降(P<0.05);HGF抑制了TGF-β1诱导的CT-GFmRNA表达(P<0.05)。结论HGF能够负性调控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肌纤维母细胞转分化作用,减少FN分泌;HGF对TEMT的负性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减少CTGF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益气养阴消癥通络中药对高糖联合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其防治糖尿病肾病(DN)的作用机理提供依据.方法 原代培养肾小球系膜细胞(MCs),实验共分为5组:低糖对照组、高糖组、高糖+ AngⅡ组、中药血清组、厄贝沙坦血清组.于第5代时,予高糖、高糖联合AngⅡ刺激,并同时进行益气养阴消癥通络中药及厄贝沙坦西药血清干预,48 h后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TGF-β1、纤维连接蛋白(FN)、层粘连蛋白(LN)的蛋白含量,Western blot检测CTG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低糖对照组比较,其他组TGF-β1、CTGF、FN、LN表达均明显升高;与高糖+ AngⅡ组比较,厄贝沙坦血清、中药血清组TGF-β1、CTGF、FN、LN表达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 益气养阴消癥通络中药可能通过抑制CTGF表达而有效降低TGF-β1的水平,从而抑制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发挥其保护肾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