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甲状腺肿块病理类型及诊断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2009年49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甲状腺疾病的病理类型。结果:493例甲状腺标本中,结节性甲状腺肿和腺瘤占首位,共计341例,甲状腺癌66例;特征性透明核改变和砂粒体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结节性甲状腺肿两组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和腺瘤是最多见的甲状腺良性疾病;恶性肿瘤中以乳头状癌为主。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2):8-11
目的探讨CIP2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26例甲状腺腺瘤、2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2例甲状腺正常组织中CIP2A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CIP2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及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P2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p TNM分期等无关(P0.05)。结论 CIP2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过表达,且与其恶性临床病理特征紧密相关,提示CIP2A作为一个新的靶点可能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策略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RET/PTC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方法选择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正常甲状腺组织各20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RET/PTC3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表达的情况。结果2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RET/PTC3阳性表达15例(75.0%),阴性5例(25.0%);20例甲状腺腺瘤组织中阳性表达4例(20.0%),阴性16例(80.0%);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中阳性表达2例(10.0%),阴性18例(90.0%);2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阳性表达1例(5.0%),阴性19例(95.0%)。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RET/PTC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和正常甲状腺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RET/PTC3阳性表达的平均光密度与积分光密度在各组织间均不相同,甲状腺乳头状癌RET/PTC3阳性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及积分光密度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RET/PTC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明显高于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和正常甲状腺组织,RET/PTC3有可能是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一个较好的分子标志物,尤其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杨俊杰  仇玲玲  寿乐意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9):1044-1045,1072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CD56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EnVision法检测61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CD56的表达水平。结果 61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的CD56有60例表达(-),仅1例表达散在(+),阳性表达部位位于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交界处。CD56的失表达与周围甲状腺组织类型无关,癌旁良性甲状腺组织、结节性甲状腺肿、桥本氏病及甲状腺腺瘤区域均阳性。结论 CD56失表达可有助于提高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RET、Mucin1和Galectin-3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滤泡源性甲状腺肿瘤及结节性甲状腺肿中RET、Mucin-1和Galectin-3蛋白的表达,寻找有助于诊断良恶性甲状腺肿瘤的标志物。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54例腺瘤(其中不典型腺瘤19例),43例乳头状癌(其中11例乳头状微癌),16例滤泡性癌中上述3种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良性病变(结节性甲状腺肿和腺瘤)与恶性病变(乳头状癌和滤泡性癌)中3种蛋白的表达有极显著意义(P<0.01),而良恶性病变中的不同类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11例微癌患者中Galectin-3全部阳性,RET8例阳性,Mucin-1阳性仅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RET的表达与甲状腺癌比较虽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者为弱阳性,后者多为强阳性;腺瘤中不典型腺瘤Galectin-3的表达与其他腺瘤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滤泡性癌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部分腺瘤中见灶性Mucin-1和Galectin-3同时阳性。结论:RET、Mucin-1和Galectin-3的同时检测可作为良恶性滤泡上皮性肿瘤鉴别诊断的指标,其中以Galectin-3的敏感性最佳,RET次之。Mucin-1高表达可能是去分化、浸润和转移的标志,Galectin-3阳性的不典型腺瘤是滤泡性腺瘤和滤泡性癌的交界性病变,良性腺瘤中Mucin-1和Galectin-3同时阳性应视为恶变的高危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Ki-67与CK-19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4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例,其癌灶局限于一侧甲状腺,术式为甲状腺癌改良根治术,癌旁组织分别为基本正常甲状腺、结节性甲状腺肿、滤泡状腺瘤,各15例,每例取癌及癌旁组织各一份,分别行连续切片。采用sP法进行免疫组化测定单克隆抗体Ki-67与CK-19在相应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并测定Ki-67的增值指数。结果Ki-67、CK-19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4.44%(38/45),80.00%(36/45),皆与其在癌旁组织(良性病变)中的28.89%(13/45),20%(9/45)有显著性差异(P〈0.01)。二者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多数为强阳性表达。而在癌旁组织中则多为阴性或弱阳性表达,无1例强阳性表达。联合测定这两个指标,则可将其阳性率从80%左右提高到93.33%(42/45)。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Ki-67的增值指数明显高于良性病变(P〈0.01),且伴有淋巴结转移者Ki-67的增值指数升高更明显(P:0.013)。结论Ki-67与CK-19的阳性表达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有辅助作用,联合检测这两个指标可提高诊断阳性率,测定Ki-67的增值指数有利于判断肿瘤的转移和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Annexin II、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在甲状腺癌发生发展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nnexinII、uPA蛋白在3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10例甲状腺腺瘤组织、1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7例甲状腺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Annexin II、uPA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结节性甲状腺肿和腺瘤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增高(P〈0.05),且2者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Annexin II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有关,uPA蛋白的表达只与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Annexin II、uPA蛋白参与了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并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中发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KAI1基因在人类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Real Time-PCR检测2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相应的21例癌旁正常组织和7例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中KAI1 mRNA的表达情况,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和20例甲状腺腺瘤组织中KAI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KAI1 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P<0.05)及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P<0.05).KAI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8.3%,在甲状腺腺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25%,二者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KAI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要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I1蛋白在男性和女性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I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及包膜侵犯均无关(P>0.05).结论 KAI1 mRNA及其蛋白的异常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有助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治疗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9.
潘钢  徐骁诚  张煜  彭友  张卧  丁金旺  罗定存 《浙江医学》2015,37(4):287-290,310
目的 研究多梳基因Bmi-1 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Westernblot 法和RT-PCR 法检测30 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30 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及30 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多梳基因Bmi-1 及其mRNA 的表达情况,并分析Bmi-1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免疫组化法检测发现Bmi-1 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73.3%,与结节性甲状腺肿(36.7%)及与正常组织(16.7%)的阳性表达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 法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Bmi-1 表达量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及正常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法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Bmi-1mRNA 表达量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及正常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1 阳性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有无淋巴结转移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期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mi-1 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升高,可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可望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诊断的标记物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甲状腺囊性病变的CT表现,进一步探讨各类囊性病变的诊断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7例甲状腺囊性病变术前CT表现。结果表现为单纯囊肿型28例,其中腺瘤2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4例,囊肿2例;囊壁结节型4例,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2例;厚壁肿块型15例,其中乳头状癌9例,滤泡状癌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例,腺瘤囊变2例。结论良性病变多表现为单纯囊肿型,又以腺瘤最多见;而恶性病变主要表现为囊实混合型肿块(囊壁结节型或厚壁肿块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iR-146a含量变化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检测43例PTC、3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的miR-146a含量变化及32例PTC、2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外周血的miR-146a含量变化,并根据PTC患者主要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分析。结果①PTC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中miR-146a相对含量分别为0.0280±0.0131和0.0212±0.0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C组织的miR-146a含量变化与患者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等临床病理参数有明显关系(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等无关(P〉0.05)。②PTC与结节性甲状腺肿外周血中miR-146a相对含量分别为0.0891±0.0419和0.09224-0.0456,2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C外周血的miR-146a含量变化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等无相关性(P〉0.05)。结论miR-146a在PTC中表达升高,与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等临床病理参数有明显关系,多见于进展期,提示miR-146a在PT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魏杨辉  黄耀 《中国热带医学》2009,9(9):1701-1702
目的检测P一钙粘蛋白(P—Cadheri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甲状腺良性肿瘤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筛选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辅助诊断指标。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良性甲状腺肿瘤30例、乳头状癌30例及正常人30例中P—Cadherin的表达。结果P—Cadherin表达水平以甲状腺乳头状癌高(32.48±2.86)ng/ml,良性甲状腺肿瘤居中(13.75±3.35)ng/ml,正常人低(10.81±1.95)ng/ml,三者差异有显著性(F=15.924,P〈0.05);以26ng/ml为界值,P-Cadherin在良性甲状腺肿瘤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率,两者差异有显著性(X2=8.654,P〈0.05);此外,以12ng/ml为界值,P—Cadherin在良性甲状腺肿瘤患者与正常人血清中的表达率,两者差异也有显著性(X2=35.306,P〈0.05);P—Cadherin表达水平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伴淋巴结转移(38.23±4.86)ng/ml比无伴淋巴结转移者(28.4±2.97)ng/ml更高,两者差异有显著性(t=17.785,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和良性甲状腺肿瘤患者外周血中P—Cadherin表达率增高,而且对于甲状腺乳头状癌伴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3(TIMP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的内在联系,建立基于启动子高甲基化抑癌基因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早期诊断方法 。方法 收集甲状腺手术切除的组织标本共46例,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2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nodular goiter)17例。经提取DNA,设计并合成BSP引物,PCR扩增,采用亚硫酸氢盐法克隆测序(bisulfite sequencing)和Sequenom Mass ARRAY甲基化DNA定量分析法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TIMP3基因启动子CpG片段的甲基化水平。结果 亚硫酸盐修饰测序结果 显示TIMP3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高甲基化克隆百分比为70%,显著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0%(P〈0.05)。TIMP3基因启动子区5个CpG位点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甲基化有呈较高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特异性。Sequenom Mass ARRAY提供的单一CpG位点甲基化定量数据显示TIMP3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的甲基化率均值(0.28)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甲基化率均值(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MP3基因启动子3个CpG位点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甲基化率均值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甲基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MP3基因CpG-16及CpG-17位点可能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启动子甲基化检测的关键位点,有望成为甲状腺癌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其受体(BFGF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z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表达和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2001年3月至2005年5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手术并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PTC8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0例组织标本行BFGF、BFGFR表达研究。结果BFGF及BFGFR阳性表达率在PTC组织中分别为72.5%(58/80)及70.0%(56/80);在结节性甲状腺肿均为0.0%(0/10),2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FGF及BFGFR在PTC中的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和UICC定义的肿瘤分期相关(P〈0.05);BFGF及BFGFR的表达呈正相关(r=0.330,P=0.003)。结论BFGF与BFG—FR在PTC中呈高表达,在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无表达;2者在PTC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UICC定义的肿瘤分期密切相关,可能参与肿瘤的发生、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免疫组织化学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杭州市中医院行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的526例甲状腺结节标本,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98例,桥本甲状腺炎30例,甲状腺腺瘤19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ncer,PTC)200例。免疫组织化学采用抗体包括MC、cyclin D1、CD56、TTF-1。观察此免疫组织化学组合在甲状腺良性病变与PTC间的表达差异。结果 PTC与甲状腺良性病变的TTF-1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C的CD56表达显著低于甲状腺良性病变(P<0.001),PTC的MC、cyclin D1表达均显著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P<0.001)。MC、CD56、cyclin D1联合诊断PTC的敏感度84.5%,特异性99.1%,阳性预测值98.5%,阴性预测值90.4%。PTC患者的TTF-1、CD56、MC、cyclin D1表达在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大小、N分期、M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免疫组织化学MC、cyclin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研究探讨Skp2和p27蛋白在结节性甲状腺肿,桥本氏甲状腺炎,结节性甲状腺肿癌变和桥本氏甲状腺炎癌变组中的表达相互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1例桥本氏甲状腺炎、2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癌变和18例桥本氏甲状腺炎癌变组中Skp2和p27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1)结节性甲状腺肿癌变组和桥本氏甲状腺炎癌变组中Skp2蛋白的过度表达(82.6%,66.7%)和p27蛋白的低表达(39.1%,61.1%)相比结节性甲状腺肿(0%,89.5%)和桥本氏甲状腺炎(4.8%,100%)组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2)Skp2和p2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与患者年龄、性别、癌组织大小均无关(P〉0.05)。(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Skp2与p27的表达均呈负相关(r=-0.421,P〈0.01)。结论 (1)Skp2和p27可能参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癌变和桥本氏甲状腺炎癌变过程。(2)Skp2和p27可能成为良恶性甲状腺疾病的诊断指标。(3)甲状腺乳头状癌中p27可能为Skp2的下游基因,将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nm23和bcl-2基因的表达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57例PTC组织和30例甲状腺腺瘤中nm23和bcl-2基因的表达。结果:nm23在PTC组中表达阳性率高于在甲状腺腺瘤组(P〈0.05);PTC中有颈淋巴结转移组中nm23的表达阳性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而且随着PTC病理分级的递增,nm23的表达阳性率呈递减趋势(P〈0.01)。bcl-2在PTC中表达阳性率高于甲状腺腺瘤组(P〈0.01);颈淋巴结转移组中bcl-2的表达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随着PTC病理分级的递增bcl-2的表达阳性率呈递增趋势(P〈0.01)。结论:nm23和bcl-2基因的表达与PTC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与bcl-2呈正相关,与nm23表达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季新强  孙俊勇  刘晶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7):3360-3365
目的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甲状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变化趋势,为甲状腺癌的防治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本研究资料来源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病案统计系统。收集1996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符合纳入标准的3 703例甲状腺癌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淋巴结转移发生情况、伴发疾病发生情况、城乡分布、地区分布。结果 1996—2015年甲状腺癌手术患者总例数呈增长趋势(P<0.05)。1996—2015年男、女性甲状腺癌手术患者例数均呈增长趋势(P<0.05)。1996—2015年甲状腺癌手术患者的性别构成没有发生变化(P>0.05)。不同年份男、女性甲状腺癌手术患者逐年环比增长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癌手术患者例数从25岁起明显增加,至35~54岁达高峰(56.37%),55岁后开始逐渐下降。不同年龄段甲状腺癌手术患者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份甲状腺癌手术患者年龄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份甲状腺癌手术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份男、女性甲状腺癌手术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996—2015年甲状腺癌手术患者乳头状癌例数呈增长趋势(P<0.05);1996—2015年甲状腺癌手术患者乳头状癌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P<0.05)。女性甲状腺癌手术患者乳头状癌所占比例高于男性(P<0.05)。髓样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于乳头状癌、滤泡癌(P<0.05)。女性乳头状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低于男性,结节性甲状腺肿发生率高于男性(P<0.05)。1996—2015年农村患者比例呈增加趋势(P<0.05)。1996—2015年甲状腺癌手术患者地区分布没有发生变化(P>0.05)。结论 甲状腺癌手术患者例数呈逐年增长趋势,并存在性别、年龄差异,主要病理类型为乳头状癌,多有淋巴结转移并伴发结节性甲状腺肿,城市患者多于农村,且患者多来自华北地区。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研究细胞周期增殖指标MCM7和Ki-67蛋白在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甲状腺乳头状癌40例、腺瘤3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30例及正常甲状腺组织20例进行MCM7、Ki-67蛋白表达检测。结果 MCM7、Ki-67蛋白在乳头状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00.00%(40/40)、80.00%(32/40),均显著高于良性病变及正常组中的表达率( P均<0.01)。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MCM7阳性表达率高于Ki-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乳头状癌中MCM7、Ki-67蛋白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等临床病理参数均无相关性( P均>0.05)。癌症组织中MCM7与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r=0.551,P<0.05)。结论甲状腺细胞周期紊乱、细胞异常增殖状态下出现的MCM7、Ki-67蛋白高表达在可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有关,两者联合检测或许可作为辅助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一项参考指标。MCM7在评价甲状腺恶性肿瘤细胞增殖活性上优于Ki-67,对评价肿瘤细胞增殖状态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Galectin-3和CyclinD1在良、恶性甲状腺肿块中的表达及鉴别价值。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A组)、65例甲状腺乳头癌(B组)及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c组)石蜡标本中Galectin-3蛋白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结果B组中Galectin.3的阳性率为83.03%(54/65),显著高于A组的19.35%(6/31)和C组(0%),前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360,P〈0.05);B组中CyclinD1的阳性率为72.30%(47/65),显著高于A组12.90%(4/31)和C组(0%),前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740,P〈0.05);联合检测Galectin-3和CyclinD1在良、恶性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发现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Galectin-3和CyclinD1在B组中的表达也存在正相关(R=0.509,P〈0.05)。CyclinD1蛋白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0%(18/20)和64.44%(2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alectin-3和CyclinD1在甲状腺乳头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存在正相关性,较结节性甲状腺肿和正常组织有强阳性表达,联合检测甲状腺组织中β-catenin及Galcetin-3的表达有助于甲状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