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圳市宝安区8月~7岁儿童麻疹发病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深圳市宝安区21007年麻疹高发的原因,以制订针对性的麻疹控制措施.方法 选取8月~7岁龄儿童,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研究病例组和对照组在医院暴露史、麻疹患者接触史、疫苗接种史和人口信息等可能的影响因素上的差异,分析宝安区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医院暴露和麻疹病例接触是宝安区麻疹高发的危险因素,OR值的95%CI分别为1.85~5.77、1.75~13.6,疫苗接种是保护因素.OR值的95%CI为0.07~0.27.分层分析显示:医院暴露和麻疹病例接触有交互效应;医院暴露和未接种麻疹疫苗有交互效应;医院暴露次数越多,OR值越大;疫苗接种次数越多,OR值越小. 结论 医院暴露、麻疹病例接触史和未接种麻疹疫苗足宝安区麻疹高发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深圳市宝安区0~8月龄儿童麻疹发病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深圳市宝安区2007年0~8月龄儿童麻疹高发的原因,以找出针对性的措施,控制麻疹发病率。方法选取0~8月龄儿童,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研究病例组和对照组在医院暴露史、麻疹患者接触史、母亲患麻疹史、母亲疫苗接种史和人口信息等可能的影响因素上的差异,从而确定引起宝安区0~8月龄儿童麻疹高发的原因。结果医院暴露和麻疹病例接触OR值分别为4.2、3.5,母亲患麻疹史和母亲疫苗接种史OR值分别为0.1、0.2。叉生分析显示:单独麻疹患者接触史OR值的95%CI为0.87~23.51,而医院暴露史OR值的95%CI为1.27~20.70;院内麻疹患者接触史OR值的95%CI为1.52~83.66。结论医院感染、麻疹病例接触史是宝安区0~8月龄儿童麻疹高发的危险因素,而母亲患麻疹史和母亲疫苗接种史则为保护性因素,提示儿童麻疹疫苗接种月龄可考虑适当前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大连市8月龄~2岁儿童麻疹发病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从中国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导出大连市2014—2016年报告的8月龄~2周岁麻疹病例,对病例的基本情况进行描述;纳入同时期因其他疾病就诊儿童,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儿童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2014—2016年大连市共报告8月龄~2周岁麻疹病例99例,其中男童62例,女童37例,发病主要集中在9月龄~10月龄(50.51%),发病高峰在4—5月(55.56%),病例主要居住在城乡结合部和农村(82.82%)。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前7~21 d有医院就诊史(OR=7.17,95%CI:1.89~27.27)和发热伴出疹患者接触史(OR=23.07,95%CI:1.85~288.33)、麻疹类疫苗接种不足2剂(OR0剂=86.39,95%CI:16.18~461.27;OR1剂=14.58,95%CI:2.70~78.70)和居住在农村(OR城区=0.02,95%CI:0.00~0.09;OR城乡结合=0.29,95%CI:0.06~1.37)是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大连市8月龄~2岁儿童麻疹发病水平较低,建议提高麻疹类疫苗接种的覆盖率,同时加强院内感染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深圳市福田区2013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下一步防控提出建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深圳市福田区2013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通过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麻疹病例组和对照组在户籍、本地居住时间、医院暴露史、麻疹患者接触史等可能影响因素的分布差异。结果福田区2013年麻疹报告发病率65.4/100万,发病高峰在夏季;人群集中在1岁组和≥15岁组,共占90.81%,外地户籍为主,96.56%病例免疫史为0剂或不详。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麻疹发病的影响因素有:疫苗接种(OR95%CI为1.205~18.783,P=0.026);户籍(OR95%CI为0.142~0.565,P=0.000);病前医院暴露史(OR95%CI为1.271~5.658,P=0.010)。结论深圳市福田区2013年麻疹高发,应重点关注1岁以下、15岁以上人群,特别是流动人群;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有:外地户籍、病前医院暴露史,保护因素有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8月龄~14岁儿童中麻疹传播影响因素,评价现行免疫措施实施效果,探索可能对其采取的保护措施。方法选取常州市范围内在2009-2013年发病的8月龄~14岁儿童,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就病例和对照的发病与就诊情况、可能的暴露史、居住地和旅行史、既往麻疹患病史、卫生服务情况、社会人口学和经济学信息等内容进行入户个案访谈调查。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家长对预防接种的态度积极(OR=0.041,OR95%CI=0.004~0.404)、有麻疹疫苗接种史(OR=0.013,OR95%CI=0.003~0.051)是8月龄~14岁儿童麻疹发病的保护因素,外来流动人口(OR=6.016,OR95%CI=2.341~15.462)、发病前7~21 d医院暴露史(OR=7.015,OR95%CI=2.846~17.290)、接种次数较少(OR=5.865,OR95%CI=1.679~20.485)是8月龄~14岁儿童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疫苗接种次数越少危险性越大。结论高质量的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可以减少8月龄以上儿童发病,并应重视加强流动儿童和院内感染的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德州市麻疹发病的影响因素,为采取进一步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1:1配比病例对照方法对德州市2008年104例麻疹患者进行发病危险因素的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医疗机构暴露史、发热出疹病人接触史、外出史是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有麻疹疫苗接种史是保护性因素。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影响麻疹发病的因素有医疗机构暴露(OR=7.19)、与发热出疹病例接触(OR=5.21)、麻疹疫苗接种史(OR=0.15)。[结论]有医疗机构暴露史、发热出疹病例接触史、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容易发生麻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江苏省8月龄~14岁儿童(儿童)、≥15岁成人(成人)麻疹传播影响因素,为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儿童、成人麻疹实验室确诊病例,采用1∶3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开展调查.结果 共有24组儿童,74组成人纳入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儿童发病危险因素为出疹前7~21 d医院就诊史(就诊史)、去过人口密集室内场所、最常去医院级别高,保护因素为孩子母亲患过麻疹、含麻疹成分疫苗史(疫苗史);成人麻疹发病危险因素有就诊史、出疹前7~21 d外出旅行史(旅行史),保护因素有疫苗史、本地长期居住.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对于儿童,危险因素为就诊史(OR=165.13,95%CI:2.32 ~3 980.88),保护因素为疫苗史(OR=0.06,95% CI:0.01 ~0.86).对于成人,就诊史(OR=12.71,95% CI:4.25 ~ 38.02)、旅行史(OR=6.74,95% CI:1.51~30.18)为危险因素,接种史(OR =0.18,95% CI:0.06~0.49)为保护因素.结论 要达到控制消除麻疹目标,应改进院内感染控制措施,提高儿童疫苗覆盖率,对成人也应探索可行的疫苗接种策略.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婴儿麻疹病例分布特征和发病危险因素,为探讨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浙江省2009~2012年婴儿麻疹病例的分布特征,用χ2检验比较分布差异;以监测系统报告的麻疹确诊病例为病例组,非麻疹病例为对照组,开展频数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用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浙江省2009~2012年婴儿麻疹病例占总病例数的38.80%,6~8月龄病例占婴儿麻疹的58.48%。麻疹病例的男女性别比为1.95∶1.00,医院暴露比例为46.20%,有咳嗽、口腔黏膜斑和卡他症状的比例分别为88.28%、39.72%和78.82%。多因素分析显示,8~11月龄麻疹病例中含麻疹成分疫苗(Measles-containing Vaccine,MCV)免疫史有统计学意义,比值比(Odds Ratio,OR)=0.49,95%可信区间(Confindence Interval,CI):0.27~0.89;0~7月龄发病危险因素则是在发病地居住时间3个月、出疹性病例接触史有统计学意义,OR分别为2.07(95%CI:1.21~3.52)、4.87(95%CI:1.62~14.62)。结论婴儿麻疹病例症状相对较重,流动人口、接触史和医院暴露等是危险因素,接种MCV是8~11月龄婴儿的有效保护措施。建议提高8月龄MCV及时接种率,加强流动儿童管理,减少医疗机构的暴露及出疹性病例的接触机会。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正阳县麻疹爆发危险因素,为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危险因素.结果 2006年12月~2007年3月,正阳县共报告麻疹357例,发病率达47.2/10万,全县均有病例分布,51.3%的病例<3岁.对71例麻疹和91例对照进行麻疹发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V)接种率的比值比(OR)=0.3,95%,可信区间(CI)=0.1~0.8;发病前1~2周医院暴露史的OR=22.7,95%CI=6.1~99.5;与麻疹病人密切接触史的OR=40.4,95%CI=5.5~829.1.为避免MV接种的影响,将<8月龄的儿童单独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仅医院暴露史有显著统计学意义,OR=15.1,95%CI=1.4~377.2.结论 除较低的MV接种率外,发病前1~2周的医院暴露是本次疫情爆发的主要危险因素,必须重视医院内感染在控制麻疹爆发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福建省育龄妇女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福建省2007-2011年发生的全部育龄妇女麻疹病例477例和1 431例健康人群的一般社会人口经济学、麻疹疫苗免疫史、人口性质、医院暴露史和病人接触史等信息。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中未接种麻疹疫苗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OR=0.34,95%CI=0.27~0.43),病例组中医院暴露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OR=2.28,95%CI=1.17~4.43),病例组中有接触史的病例明显高于对照组(OR=4.43,95%CI=2.94~6.67);单因素分析提示,两组人群的家庭人均月收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35,95%CI=0.28~0.44)。结论无麻疹疫苗免疫史人群、医院暴露人群、有接触史人群、家庭人均收入低的人群是福建省育龄妇女麻疹发病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温州市7岁以下儿童麻疹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为控制麻疹提供依据。方法以温州市2013—2015年麻疹监测信息系统报告的7岁以下儿童麻疹确诊病例为病例组,报告的麻疹排除病例为对照组,对麻疹发病强度、性别、户籍地、所在地发病水平、居住时间、医院暴露史、麻疹免疫史等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麻疹患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2013—2015年温州市共报告7岁以下儿童麻疹确诊198例,占麻疹报告病例总数的67.58%,年均发病率为8.85/l0万;6~8月龄高发,发病率最高为151.66/10万;流动儿童发病率为15.01/10万,高于本地儿童的5.06/10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户籍、居住时间、MCV免疫史等与麻疹发病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流动儿童(OR=2.28,95%CI:1.56~3.33)、无MCV免疫史(OR=3.83,95%CI:2.48~5.92)和有医院暴露史(OR=2.35,95%CI:1.58~3.47)是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温州市7岁以下儿童中6~8月龄麻疹高发,流动儿童、无MCV免疫史和有医院暴露史的儿童麻疹发病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现阶段影响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为控制麻疹提供依据。方法将广东省各地区按经济水平分两层随机抽取两个,再在每个地区各抽取一个县,选取2008年以来的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按0~7月龄、8月龄~6岁、7~14岁、≥15岁分4个年龄组;以与病例家庭地址最近为原则,按照1:2匹配,选择同住一社区、同一年龄组的未患过出疹性疾病的邻居作为对照,分析麻疹发病危险因素。结果抽样共抽出东莞市和清远市清新县两地共调查符合病例定义的麻疹病例82例,对照组164例。麻疹发病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无麻疹疫苗免疫史(OR=5.65,95%CI:2.91-11.07)、发病前1—3周到过医院(OR=5.50,95%CI:2.60~11.75)、无接种证(OR=1.88,95%CI:1.01~3.52)、母亲家中分娩(OR=2.02,95%CI:1.03~3.97)与麻疹发病相关。结论免疫预防基础工作不足、医院感染的存在等因素可能是影响麻疹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麻疹发病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消除麻疹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麻疹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Meta分析对2006—2010年国内文献报道的麻疹发病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共检索到麻疹发病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文献10篇,经同质性检验,分别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进行OR值合并,并计算95%CI。5个危险因素的合并值分别是发热出疹病人接触史6.75(4.37~10.43)、未接种麻疹疫苗6.69(3.74~11.94)、医院暴露史5.47(3.04~9.87)、外来流动人口3.25(2.25~4.70)、家庭经济收入2.18(1.51~3.16)。结论发热出疹病人接触史、未接种麻疹疫苗、医院暴露史、外来流动人口、家庭经济收入相对较低是当前麻疹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策略,以实现消除麻疹目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成人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为麻疹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文献检索2005-2017年4月以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成人麻疹发病危险因素研究文献,采用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9篇病例对照研究文献,病例2 807例,对照4 98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无免疫史(OR=5.182,95%CI:4.136~6.493)、病例接触史(OR=5.953,95%CI:3.486~10.167)、医院暴露史(OR=5.395,95%CI:3.925~7.416)、外出史(OR=2.877,95%CI:1.469~5.634)、流动人口(OR=3.278,95%CI:2.727~3.939)、经济收入低(OR=2.321,95%CI:1.753~3.073)、文化程度低(OR=1.400,95%CI:1.057~1.855)是成人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而性别与发病无关联(OR=1.430,95%CI:0.533~3.836);敏感性分析显示,除文化程度与性别外,其余因素合并结果较为稳定。Egger′s检验显示该meta分析不存在发表偏倚。结论成人麻疹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无免疫史、病例接触史、医院暴露史、外出史、流动人口及经济收入低是影响成人麻疹发病较为可靠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深圳市南山区2006—2014年麻疹流行特征和麻疹发病的影响因素,探讨控制和消除麻疹的策略。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麻疹流行特征及控制策略的实施效果,并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对南山区全人群进行麻疹发病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深圳市南山区2006—2014年共报告流行性麻疹1 304例,年平均发病率13.89/10万,从2008年起发病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发病高峰期为4—8月份,病例以3岁以下儿童和15岁以上人群为主,分别占54.68%和36.8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疫苗接种史(OR=0.122,95%CI:0.003~0.785)是麻疹发病的保护因素,医院接触史(OR=1.102,95%CI:1.016~1.196)是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实施含麻疹成分疫苗强化免疫工作能将麻疹发病率迅速降较低水平,相关部门需加强对控制成人麻疹的相关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0~7月龄儿童中麻疹易感因素,探索可能对其采取的保护措施。方法选取常州市范围内在2009-2013年发病的0~7月龄儿童,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就病例和对照的发病与就诊情况、可能的暴露史、居住地和旅行史、既往麻疹患病史、卫生服务情况、社会人口学和经济学信息等内容进行入户个案访谈调查。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病前7~21 d医院暴露史(OR=8.976,OR95%CI=4.087~19.713)、尤其是地市级(OR=8.00,OR95%CI=2.14~29.85)和县区级(OR=6.33,OR95%CI=1.81~22.11)医院暴露史以及病人接触史(OR=11.4,OR95%CI=1.207~107.653)是0~7月龄儿童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加强传染源的管理,防止医源性感染,开展育龄妇女、流动人口等成人强化免疫是目前消除0~7月龄儿童麻疹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大连市≥15岁成人麻疹病例发病特征,探索该人群发病影响因素,为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4年成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采用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居住地区、户籍、外出史、就诊史、接触史、免疫史等可能影响因素的差异。结果 2014年成年人麻疹报告113例,占总病例数的37.42%。成人病例中,以城乡结合部居多,发病年龄以25~34岁成人居多,发病的季节高峰在4~5月份。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城乡结合部居住(OR=1.623,95%CI=1.099~2.396)、非本市户籍(OR=3.148,95%CI=1.550~6.393)、外出史(OR=3.468,95%CI=1.015~11.856)、就诊史(OR=10.307,95%CI=2.854~37.228)、接触史(OR=10.236,95%CI 1.992~52.601)为成人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免疫史(OR=0.107,95%CI=0.023~0.505)为保护因素。结论接触史、就诊史、外出史、非本市户籍、城乡结合部居住是大连市成人麻疹发病的影响因素,接种疫苗则为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济宁市麻疹发病情况,探讨流行因素.方法根据济宁市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资料,对济宁市2005~2006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2006年济宁市共发生麻疹1225例,发生麻疹暴发25起,暴发病例占全市发病总数的46.69%.所有麻疹病例中,<8月龄儿童占11.92%,8月龄~14岁年龄组占40.41%,15岁以上年龄组占46.67%,有免疫史24占20.00%,无免疫史占33.88%,免疫史不详者占46.12%.部分病例调查发现有医院交叉感染和病例接触史.结论要加强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和查漏补种,提高疫苗接种率,加强疫情报告,减少暴露、做好传染源隔离治疗也是重要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安徽省≤7月龄婴儿、8月龄~14岁儿童、≥15岁成人麻疹发病影响因素,为制定麻疹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实验室确诊的麻疹病例,采用成组对照的方法进行调查。结果 三个年龄组各232名病例和对照纳入研究,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7月龄婴儿组危险因素为6~7月龄(OR=5.255,95% CI:3.092~8.931)、住在城乡结合部(OR=3.035,95% CI:1.236~7.454)、早产(OR=14.896,95% CI:3.756~59.074),保护因素为母乳喂养(OR=0.297,95% CI:0.153~0.574)和有兄弟姐妹(OR=0.464,95% CI:0.276~0.781)。8月龄~14岁儿童组危险因素为住在城乡结合部(OR=3.347,95%CI:1.365~8.204)、早产(OR=3.171,95% CI:1.185~8.487),保护因素为母乳喂养(OR=0.313,95% CI:0.175~0.558)。≥15岁成人组危险因素为流动人口(OR=3.900,95% CI:1.633~9.311)、居住城乡结合部(OR=5.564,95% CI:2.485~12.459),保护因素为与<15岁儿童同住(OR=0.383,95% CI:0.216~0.682)。其他如男性、祖父母看护、外出史和医院暴露史等均是危险因素(均有P<0.05),有接种证、含麻疹成分疫苗免疫史等均是保护因素。结论 根据本研究结果提议应确保MCV两剂次95%接种率和首剂次及时接种,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提倡优生优育、母乳喂养,在麻疹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鱼台县麻疹发病情况,探讨流行因素.方法:根据鱼台县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资料,对鱼台县2005~2006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2006年鱼台县共发生麻疹98例,发生麻疹爆发9起,爆发病例占全县发病总数的45.93%.所有麻疹病例中,<8月龄儿童占15.31%,8月龄~14岁年龄组占38.77%,15岁以上年龄组占45.92%,有免疫史27例占27.55%,无免疫史占34.69%,免疫史不详者占37.75%.39.80%病例有医院感染和病例接触史.结论:要加强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和查漏补种,提高疫苗接种率.减少暴露、做好传染源隔离治疗和现场应急处理也是重要的麻疹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