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预防医学   17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病例的生命质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住院的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在入院前后,利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和EQ-5D量表进行调查,并采用多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EQ-5D评分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81例住院病人,其中流感病例12例,非流感病例69例。入院时的评分低于出院前评分。入院时回答有困难的维度中,疼痛/不舒服最高(73%),其次为日常活动(62%)。出院前所有五个维度回答有困难的比例均下降,其中,疼痛/不舒服降至25%,日常活动降至35%。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年龄、入院时的自我评分和地区是可能的影响因素。结论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病例的生命质量受到入院时健康状况的影响。EQ5D量表可作为评价传染病生命质量、评估疾病无形负担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对于流感疫苗效果评价,随机对照试验是"金标准",但常常受到伦理学、研究资源等因素的限制而无法实施,观察性研究设计在此领域得到了广泛运用。但由于观察性研究可能存在着各种偏倚,严重影响了内在真实性,如何处理观察性研究中偏倚的影响,这是决定其能否成为有效证据的制约点。本文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流感疫苗效果评价的观察性流行病学研究设计中偏倚的处理方式进行了综述,为今后同类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中国2009~2012年报告的境外(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以及外籍,下同)麻疹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评估境外麻疹病毒输入中国的风险,为消除麻疹提供参考。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2009—2012年通过麻疹监测系统报告的境外麻疹病例个案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国2009—2012年报告的境外麻疹229例,69.87%来自亚洲国家,其中缅甸(110例)、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16例)和台湾地区(10例)居前三位。66.81%的病例为〈10岁儿童,1—9岁病例中有含麻疹成分疫苗免疫史的仅占10.58%。报告境外麻疹病例的季节高峰与境内一致,每年5月前后为高峰,2012年报告病例数较往年明显上升。66.83%的病例发病前在发病所在县(区、市)居住〉21d。结论尽管〉60%境外麻疹病例在中国感染病毒,但中国局部地区仍存在输入麻疹病毒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影响胆道闭锁患儿父母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降低胆道闭锁家庭的疾病心理负担,提高胆道闭锁患儿的整体疗效。【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抽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于深圳市儿童医院就诊的胆道闭锁患儿父母共100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其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评估数据与全国常模相比较,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其心理状况的因素。【结果】胆道闭锁患儿父母的SCL-90评估得出的总均分及躯体化、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评分均与全国常模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定程度上说明患儿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对患儿父母心理健康状况总分、抑郁及焦虑评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可见在性别、家庭支持情况、患儿出生史方面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患儿父母的总分、抑郁心理状况在不同年龄组、文化程度、职业、民族等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有意义的因素进一步进行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患儿父母心理健康SCL-90评分的总分与年龄、性别均呈负相关,与家庭支持与否呈正相关;抑郁状况与性别呈负相关,与年龄、家庭支持与否呈正相关;焦虑状况与家庭支持与否呈正相关。【结论】胆道闭锁患儿父母心理健康状况普遍较差,年龄、性别、家庭支持情况与患儿父母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1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FlaccidParalysis,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方法分析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报告的AFP病例数据库。结果中国2011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7105例,其中AFP病例6205例,非AFP病例431例,接触者465例,其他疾病4例。6205例AFP病例中,21例脊髓灰质炎(脊灰)确诊病例,为巴基斯坦输入脊灰野病毒引起的病例,6152例排除脊灰,30例为临床符合脊灰,2例为疫苗衍生脊灰病毒病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2.49/10万。结论中国2011年AFP病例监测系统保持较高的运转质量,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肺炎球菌性疾病是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也是导致中国儿童及成年人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肺炎球菌性疾病的临床治疗用药以抗生素为主,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肺炎球菌的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采用肺炎球菌疫苗预防肺炎球菌性疾病并减少细菌耐药性,尤为必要和迫切。本文在《肺炎球菌性疾病免疫预防专家共识(2017版)》基础上,结合WHO肺炎球菌疫苗立场文件(2019年)和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对肺炎球菌性疾病的病原学、临床学、流行病学、疾病负担、疫苗学等方面进行系统综述,目的是为公共卫生和预防接种专业人员在科学使用疫苗与发挥疫苗最佳预防作用方面提供证据,提高肺炎球菌性疾病防控水平。  相似文献   
7.
8.
目的了解2013年媒体报道乙型肝炎(乙肝)疫苗事件后,部分省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信任度的变化,评估家长带儿童接种疫苗的意愿。方法在湖南省衡阳市常宁县、衡山县,怀化市洪江市;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保定市北市区和邯郸市曲周县各随机选择100名儿童家长,于2013年12月18—22日开展无记名预防接种信任度电话调查。结果3个省7个县(区)共调查701名儿童家长,362名(51.6%)儿童家长听说过湖南乙肝疫苗事件。80%的儿童家长对死亡病例与接种乙肝疫苗关联持怀疑或不确定态度,肯定儿童死亡与乙肝疫苗有关联或无关的各占10%,28%的家长认为国产乙肝疫苗非常安全或安全,25%的家长带孩子去接种疫苗时会发生犹豫,28%的家长不愿意带孩子接种疫苗。结论2013年媒体报道乙肝疫苗事件后,公众对疫苗的安全性产生质疑,对预防接种产生担忧,儿童家长产生了接种犹豫和不愿意接种的现象,有必要尽快采取一系列宣传和社会动员措施,提升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的信心。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12~2013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消除麻疹的策略与措施,为消除麻疹提供参考。方法对中国2012~2013年麻疹发病、麻疹监测系统(Measles Surveillance System,MSS)运转指标,以及采取的消除麻疹策略与措施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中国2012年报告麻疹发病率为0.46/10万(6183例),报告死亡8例;2013年报告麻疹发病率为2.04/10万(27 646例),报告死亡24例。2013年报告发病率、病例数、死亡数分别较2012年增加343.48%、347.13%、200.00%。2012年未出现3~5月的麻疹发病季节高峰,但2013年较为明显。2012年和2013年,青海、广东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报告发病率均居全国前5位,2012年全国有1074个县(区、市、旗,下同)、2013年有1871个县有麻疹病例报告。两年均以8月婴儿麻疹发病率最高,其后依次为8~23月龄、2~6岁、15~34岁、7~14岁、≥35岁。2012年8月龄、8~23月龄、2~6岁、7~14岁、≥15岁麻疹病例分别占24.47%、33.92%、11.95%、2.41%、27.25%,2013年分别占30.81%、29.59%、10.34%、2.29%、26.97%。两年8~23月龄麻疹病例无含麻疹成分疫苗(Measles-containing Vaccine,MCV)免疫史的均70%,2~3岁麻疹病例中约50%无MCV免疫史。2012~2013年MSS各项运转指标中,排除麻疹病例报告发病率均2/10万,疑似麻疹病例48h内完整调查率、散发疑似麻疹病例血标本采集率、血清学检测结果 7d内报告率均97%,麻疹爆发疫情病原学标本采集率80%。2012~2013年共报告了2009例麻疹病例基因型鉴定结果,H1a基因亚型所占比例均96%。结论中国消除麻疹虽然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仍存在薄弱地区、薄弱人群,经过近年易感者的积累,麻疹疫情开始反弹。需要扎实地落实既定的消除麻疹策略与措施,包括以提高适龄儿童MCV及时、全程接种率为核心,重点地区必要时开展选择性或非选择性MCV补充免疫活动,加强麻疹监测,提高MSS敏感性,做好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并关注小月龄婴儿和成人易感者在麻疹病毒传播中的作用、探讨针对性的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2013年12月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的传染病风险。方法 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监测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首次以视频会议形式邀请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有关司局和全国2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 根据近期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结合既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及传染病流行特点分析,12月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数和病例数较前期将有所下降。我国南、北方省份流感活动会继续呈上升趋势,随着入冬后气温继续降低,预计全国范围流感样病例就诊数和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继续上升,暴发数也将继续增多。由于我国禽类养殖、流通、交易方式和人-禽接触(暴露)方式并未得到根本性改变,加上受气温影响禽间禽流感病毒活动有可能趋于增强,预计未来数月我国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散发病例的风险将有所增加。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对中国人群健康仍然存在威胁,但其风险并未提高。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疫情目前尚未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我国因MERS输入病例导致国内暴发或流行的可能性依然较小。2013年1 11月流行性出血热疫情上升趋势明显,但11月疫情较2012年同期明显下降,预计12月我国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水平较往年会有所下降。我国北方地区已进入燃煤取暖季节,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将有所增加。结论 2013年12月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疫情发生态势与往年相似,疫情将有所下降;需重点关注流行性感冒、人感染H7N9禽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流行性出血热及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等引发的公共卫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