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我校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对护理专业课程学习的需求,完善课程建设。方法:采用护理专业学生调研征询表,对326名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教学计划合理,医学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课程需求明显且同等重要,人文课程需求凸显,同时课程建设与执业考试对接。结论:护理专业课程从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方面必须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需求进行针对性调整。  相似文献   

2.
通过调查赴台研修的护理本科助产方向学生课程满意度,分析学生对各门课程及教学各个环节的满意度情况,为探索助产人才培养新模式提供依据。调查发现,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助产学、安宁疗护等课程总体满意度较高,护理管理学与见习课程满意度较低。在教学环节评价中,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课程教材、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方式、考核方式满意度较高; 学习效果、课程的设计与安排满意度较低。建议优选课程,注重优势互补,加强课程各环节的支持力度,优化课程对接工作。  相似文献   

3.
实验动物学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操作是医学类院校学生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本文对课程专业设置、教材选择、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特别强调学生科研综合素质的培养。在课程建设中,课程教师争取不断完善课程建设体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学生对课程设置的满意度,除了与课程本身设置的合理度有关,也与学生个体的发展程度有关联。在教学改革微观系统工程研究的理念指导下,通过对课程设置满意度的SIMPP分析,研究了影响课程设置满意度的学生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学习状态好、学习目标明确、母亲文化程度一般的大学生更容易对课程设置满意。在现有课程设置条件下,教育者应该引导大学生努力学习,树立明确合理的学习目标,多给学生介绍和分析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这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课程设置的满意度,进一步增强其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不同专业医学生对医院感染控制与职业防护课程的教学需求,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为改进课程教学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在课程考试结束后对320名临床医学、医学技术和护理学专业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学生选修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学习职业防护知识;超过80.0%的学生认为有课程设置的必要,超过50.0%的学生认为应该设置为必修课;护理学、医学技术专业学生多数认为课程应该设置在第二学年,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多数选择设置在第三学年;部分被调查学生认为课程教学内容、方法、时数,课程教师配备及课程教材均有待改进。结论不同专业医学生对课程教学需求有差异,应该根据不同教学对象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加强课程和师资队伍建设,编写国家规范教材,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健康评估、诊断学与临床护理学课程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健康评估、诊断学与临床护理学课程的相关性。方法2003—2004级护理专科学生分别选用《健康评估》《诊断学》教材,测定所有学生的健康评估或诊断学及各临床护理学课程(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的成绩,并探讨健康评估和诊断学与各临床护理学课程的相关性,比较二者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无论是健康评估还是诊断学,其成绩均与各临床护理学课程成绩密切相关(P〈0.001)。开设健康评估课程的学生与开设诊断学课程的学生比较,除儿科护理学课程外,其余各临床护理学课程成绩均明显提高(P〈0.001)。结论健康评估和诊断学在各临床护理学课程中具有重要的基础地位。但健康评估更具针对性、更适用于护理专业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7.
英语教学过程是以课堂为环境、以课程为载体的多向的交往活动,协商是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就学习方式、知识理解、结果评价等方面的交流与讨论。文章从协商课程的定义,种类,以及实施协商课程的理论基础和意义等方面来阐述在英语课堂实施协商课程的可能性,以期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英语动机,提高英语口语水平,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8.
学生多门课程补考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生在校学习中有 1~ 2门课程补考这是难免的 ,但是一个学生的补考课程过多则值得我们思考。本文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某高校九六~九九级学生中补考多门课程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对象与方法对象为通过高考录取并取得学籍的在校正规大学生 ,不包括按标准分计算成绩录取的学生。九六~九八级的学生补考课程为 5门或 5门以上 ;九九级的学生补考课程则为 3门或 3门以上 ,这是因为学生补考的课程主要发生在前 3年。调查结果一、学生补考情况分析学生多门课程补考与高考分数段的关系。本调查表明 ,高考分数的高低与学生在校时学习成绩好坏并没有必…  相似文献   

9.
医学图像处理课程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图像处理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基于提高课程教学水平和培养学生实践及创新能力,对课程教学模式开展了探索与实践。通过研究型的课堂讲解和讨论、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等教学环节,把教学与科研很好地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10.
汕头大学医学院围绕医学教育国际标准,以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为目标,对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与创新,探索并实施了以系统整合为基础的全新教学模式。在新课程体系中,基础课程与基础课程、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临床课程与临床课程优化组合,交叉渗透,使知识点更系统、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并以“问题导向学习”为切入口,全面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以“临床方法”为主干,加强临床基本技能训练与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将临床训练贯穿医学教育全过程;以沟通技能训练为主导,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此外,通过构建健康与社会和终身学习课程提高学生信息收集、分析、处理能力与批判性学习能力。通过以上举措,医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1.
在护理专业将组织学与胚胎学、人体解剖学、病理学3门课程融合成人体结构学,与传统课程安排比较,3门课程融合后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能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及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搜集并梳理营养与食疗学混合式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与学生需求,为混合式金课建设提供依据。方法自制问卷,利用问卷星对营养与食疗学选课学生的学习体验及需求情况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9.29%的学生认为单节视频讲授时间适中,79.01%的学生每周学习时间≥3小时,74.52%的学生表示能认真观看每个章节视频,79.66%的学生认为课程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效果良好等。结论学生对课程的总体认可度较高,但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运行等方面有较多意见和建议,所以需要依据混合式金课的建设标准并结合学生提出的意见,对本课程进行优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李玉子 《吉林医学》2006,27(12):1477-1478
目前在教育改革风浪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议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与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高度和谐自然的有机部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其主体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其主要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并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加工、交流、创新、利用的能力,培养协作意识和能力,促使学生掌握在信息社会中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西北医学教育》2019,(1):46-50
目的建立评价研究性课程学习效果的方法,分析课程学习与医学专业学习之间的联系。方法87名临床医学三年级学生选修了研究性课程,参加了笔试、项目申请书提交和答辩;80名同年级未选课学生自愿参加了笔试考核。选课学生完成了调查问卷,并参加了学校统一组织的毕业考试。结果笔试成绩表明,选课学生研究设计能力明显高于未选课学生。选课学生笔试成绩与项目申请书评级之间无相关性。76%的选课学生赞同课程激发了研究兴趣。学生的研究能力与其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无相关性。结论研究性课程有助于提升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意识,将成为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5.
课程思政建设的目的是要打造各类课程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共进的教育新局面,风湿病学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内科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深入挖掘风湿病学课程中的课程思政元素,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该课程的教学中,课程结束后认真听取督导专家及学生的反馈,不断完善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爱国情操、激发学习动力,体现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各类学校的课程按其载体形式大部分分为公开课程与潜在课程。公开课程主要侧重于传授学生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而潜在课程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意志,这两种课程相互补充、相互融合,构成了目前大多数学校教育的综合课程体系。当前,无论是中小学还是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普遍认为潜在课程是当今课程体系改革的一个新兴趋势,潜在课程对学生的教育能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  相似文献   

17.
基础护理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我院对基础护理技术课程进行改革,主要在课程体系与内容、实训教学、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探讨与实践。  相似文献   

18.
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评价、课程资源5方面对健康评估课程进行改革,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教学,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试论护理专业课程结构的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合理的课程结构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也对学生身心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从培养目标、课程的比例和逻辑关系、国情与社会发展需要和专业特色4个方面,探讨如何优化高级护理课程结构,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和护理专业特点的课程结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开展内外科护理学课程理论与临床实践同步教学并评价其教学效果,以期为护理教育改革提供借鉴。方法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宁波天一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2006级高职护理专业23班46名学生为实验组,高职护理专业22班49名学生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内外科护理学课程理论与临床实践同步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课程结束后,两组学生进行统一考试并对实验组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学生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t=4.6995、7.4526,P〈0.01)。实验组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沟通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均得到提高。结论内外科护理学课程理论与临床实践同步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沟通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