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在不同分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变化特点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COPD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分级将患者分为A组(0级)、B组(Ⅰ级)、C组(Ⅱ级)和D组(Ⅲ级)各20例。对比4组患者的RDW、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分压(PaO_2),并分析Ⅲ级COPD患者的相关因素。结果 4组患者的Hb、R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DW、WBC、BNP、CRP和PaCO_2D组>C组>B组>A组,PaO_2水平A组>B组>C组>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级COPD患者的RDW与氧分压呈负相关(r=-0.39.5,P<0.01),与BNP和CRP均呈正相关(r=0.783、0.362,P<0.05)。结论 COPD患者的RDW与PaO_2呈负相关,且能够较好地反映患者机体炎性反应水平,可以作为评价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不同程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急性加重过程中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预计值百分比( FEV1%)、C反应蛋白( CRP)、血红蛋白( Hb)、红细胞分布宽度( RDW)、白细胞( WBC)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AECOPD)患者62例,分为轻度COPD组、中重度COPD组,入院次日查EPO、CRP、血常规、肾功能,急性症状控制出院前检测肺功能,比较两组间EPO、CRP、RDW、WBC的差异,EPO与各项炎症因子及FEV1%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Hb、血清肌酐值、平均吸烟量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W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COPD组CRP、EPO显著高于轻度COPD组(P<0.05,P<0.01);EPO与Hb、FEV1%均呈显著负相关( r=-0.423、-0.540,P<0.01);EPO与RDW、CRP均呈显著正相关( r=0.418、0.434,P<0.01);FEV1%与CRP也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r=-0.339, P<0.01);而Hb与RDW无明显相关性(r=-0.158,P>0.05);以EPO( y)值为应变量,以RDW( x1)、FEV1%( x2)、CRP( x3)、Hb( x4)等影响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回归方程为y=-14.183+2.752x1-0.281x2+0.149x3,方程的决定系数为0.475,对方程检验,F=17.50, P<0.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ECOPD患者,EPO除了与Hb水平相关外,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患者机体炎症程度和病情严重程度,其血浆水平主要由RDW、FEV1%、CRP等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合并高血压与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四医院呼吸内科门诊及住院的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OSAS合并高血压组)44例和体检中心体检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57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52例。各组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2mL,用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红细胞(RBC)计数、血红蛋白(Hb)、RDW及白细胞(WBC)计数,比较各组RDW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高血压组RBC计数、Hb、RDW和WBC计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OSAS合并高血压组BMI、DBP、RBC计数、Hb和RDW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高血压组,SB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明显低于高血压组(均P<0.05);高血压组SBP、DBP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OSAS合并高血压组RDW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呈正相关(r=0.426,P<0.05),与最低氧饱和度呈负相关(r=-0.509,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RDW无明显改变,RDW增高可能是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IL-6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稳定期和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SIA)检测168例健康体检者和120例稳定期和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IL-6水平,同时检测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测定(Hb)、血小板计数(Plt)、血沉(ESR)、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等实验室指标.结果 IL-6,WBC,RBC,Hb,Plt,ESR,RF,CRP等指标RA患者组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RA患者活动期RBC,Hb,Plt,ESR,RF,CRP,IL-6水平均显著高于稳定期(P<0.05).结论 IL-6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免疫炎症有关,其水平高低可反映病情活动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慢性胃炎类型与红细胞参数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2015年2月在石河子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住院诊断为慢性胃炎患者160例,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75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85例。对患者进行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测定,并抽取血液进行血细胞分析,检测红细胞参数: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以慢性萎缩性胃炎分组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寻找可以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红细胞参数指标。结果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H.pylori感染率为25.9%(22/85),低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的53.3%(4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5,P<0.01)。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红细胞参数RBC、Hb、HCT、MCV、MCH、MCHC、RDW均在参考范围;慢性萎缩性胃炎组RBC、MCV、MCH、RDW在参考范围,Hb、HCT、MCHC低于参考值下限。慢性萎缩性胃炎组RBC、Hb、HCT、MCV、MCH、MCHC低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RDW高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H.pylori阳性与H.pylori阴性患者RBC、Hb、HCT、MCV、MCH、MCHC、RDW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组H.pylori阳性患者RBC、Hb、HCT低于H.pylori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ylori阳性与H.pylori阴性患者MCV、MCH、MCHC、RDW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慢性萎缩性胃炎分组为金标准,绘制RBC、Hb、HCT、MCV、MCH、MCHC、RDW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ROC曲线,其中7个参数中只有RBC、Hb、HCT AUC值>0.8,当慢性胃炎患者外周红细胞参数RBC≤3.9×1012/L,Hb≤119.5 g/L,HCT≤36.2%时,提示可能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结论 慢性胃炎类型与红细胞参数异常密切相关,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以出现轻度贫血,慢性萎缩性胃炎及H.pylori感染与红细胞形态变化密切相关;H.pylori感染是引起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红细胞形态学异常和轻度贫血的主要病因。慢性胃炎患者外周红细胞Hb≤119.5 g/L、HCT≤36.2%、RBC≤3.9×1012/L,提示可能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T,HRCT)影像上合并支气管扩张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 )患者与未合并支气管扩张的COP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白细胞计数(leukocyte,WBC)、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e,N%)、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等炎症指标的比较,提高对合并支气管扩张的COPD患者临床特征的认识。 方法选取132例COPD 患者,根据胸部HRCT分为A组(合并支气管扩张)47例、B组(不合并支气管扩张)85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动脉血气分析、WBC、N%、CRP、PCT等炎症指标;并比较分析A组内吸烟患者与不吸烟患者之间WBC、N%、CRP、PCT等炎症指标。 结果2组患者一般情况及动脉血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低于B组,而WBC、N%、CRP、PCT、日常咳脓痰量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吸烟患者WBC、N%、CRP、PCT均明显高于不吸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感染更重,吸烟影响更大,与WBC、CRP、PCT等炎症指标关系密切。PCT及CRP对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的病情判断存在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静脉采血及末梢采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行血常规检测的健康体检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入所顺序奇偶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 =60)及对照组(n =60),分别进行静脉采血及末梢采血,对比两组血常规检测结果。结果:两组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及红细胞压积(HCT)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血红蛋白(Hb)含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水平更高,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及白细胞计数(WBC)水平更低(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测中,静脉采血及末梢采血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静脉采血的检测结果更准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红细胞参数在贫血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该院收治的82例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贫血类型将其分为地中海贫血42例,设为地中海贫血组;缺铁性贫血40例,设为缺铁性贫血组,另选取同期40名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检测三组红细胞参数[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水平,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红细胞参数在贫血患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缺铁性贫血组、地中海贫血组RBC、H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缺铁性贫血组低于地中海贫血组,缺铁性贫血组、地中海贫血组RDW、MCV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缺铁性贫血组高于地中海贫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红细胞参数RBC、RDW、Hb、MCV单项及联合检测诊断贫血的AUC分别为0.840、0.766、0.816、0.690、0.938,其中RBC、RDW、Hb单项及联合检测的AUC均>0.7,且联合检测诊断贫血的AUC最高,MCV的AUC<0.7,在贫血诊断中的效能较差。结论:RBC、RDW...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在不同严重程度的社区获得 性肺炎(CAP)中的水平,旨在研究NLR、RDW在评估成人CAP严重程度及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 1月—2019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科病房和重症监护病房(ICU)诊断为CAP的患者294例,根据 CURB-65评分进行分组,分为低危组(0~1 分,117例)、中危组(2 分,75例)、高危组(3~5 分,102例 ),比较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CURB-65评分与实验室指 标的相关性,以及NLR、RDW与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收集并记录 患者入院后30 d内转归,再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指标水平,绘制 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RDW在预测CAP患者死亡中的临床价值。结果:(1)3组相比较,患者 病情越重,NLR、RDW的水平越高(均P<0.05),RDW水平位于正常参考范围内。(2)CURB-65评分与NLR、RDW 均呈正相关(r=0.419、0.280,均P<0.01)。NLR与WBC、NEU、CRP均呈正相关(r=0.621、0.376、0.522,均 P<0.01)。RDW与NEU呈正相关(r=0.120,P<0.05),RDW与WBC、CRP之间均无相关性(均P>0.05)。(3) 根据入院后30 d内转归分为生存组(238例)与死亡组(56例)。生存组患者NLR、RDW低于死亡组患者(均P< 0.01)。(4)NLR、RDW预测CAP患者30 d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8、0.693。结论:NLR在评估成人 CAP严重程度及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病情越重、预后越差的患者,NLR值越大。RDW与成人CAP病情严 重程度及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红细胞参数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45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b)、红细胞比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ow),并与42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的RBC、HCT、Hb均显著下降(P〈0.05),MCV、RDW显著升高(P〈0.05,P〈0.01),并且随着Child—Pugh积分的增加,红细胞参数的异常程度逐渐加重(P〈0.05,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红细胞异常,红细胞参数可以反映肝病的肝损程度和病情轻重。  相似文献   

11.
喻飒  张孝钦  曹立名 《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2):1470-1471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肺心病心力衰竭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分别检测108例COPD患者血清RDW、脑钠肽(BNP)和血气分析,及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RDW、BNP.根据BNP水平将COPD患者分成合并心力衰竭组(38例)及无心力衰竭组(70例).结果 COPD组RDW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OPD合并心力衰竭组RDW水平明显高于COPD无心力衰竭组(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COPD合并心力衰竭组RDW水平与血浆BN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65,P<0.01).RDW诊断COPD并发心力衰竭的临界值为14.15%,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5,诊断敏感度为65.8%,特异度为82.9%.结论 RDW水平检测对COPD合并心力衰竭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周血WBC、C反应蛋白(CRP)及纤维蛋白原(FIB)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稳定期中老年COPD患者204例,根据GOLD分级标准将COPD患者分为4组,其中GOLD1级组51例,GOLD2级组52例,GOLD3级组51例,GOLD4级组50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中老年人20例作为对照组。对COPD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每3个月定期检测患者肺功能、外周血WBC、CRP及FIB水平,监测患者COPD急性加重发生的情况。结果稳定期COPD4组WBC、CRP及FI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COPD急性加重史患者稳定期外周血WBC、CRP及FIB水平均高于无COPD急性加重史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WBC、CRP、FIB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均呈正相关(r=0.769、0.773和0.761,均P<0.05)。结论稳定期COPD患者外周血WBC、CRP、FIB水平较正常健康体检人群水平更高,同时与COPD的急性加重有关,可以作为COPD急性加重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吕绍翔  霍敏琴 《广东医学》2016,(Z2):228-229
目的:探讨经电子支气管镜注入盐酸氨溴索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合并肺部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2例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2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电子支气管镜盐酸氨溴索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两组患者肺内炎性病灶吸收情况、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后PCT、CRP浓度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肺部炎症吸收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电子支气管镜注入盐酸氨溴索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COPD合并肺部感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孙峰  燕存子  夏宇  王在义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24):3018-3022
背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栓塞(PE)发生率显著高于常人,但目前不伴红细胞增多的COPD患者并发PE的机制尚不明确。目的 探讨不伴红细胞增多的COPD患者并发PE的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7年1-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呼吸危重症中心住院治疗的血红蛋白(Hb)≤140 g/L的COPD患者。依据肺多层螺旋CT肺血管成像(CTPA)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并发PE组和单纯COPD组。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症、服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史。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方法,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估计倾向性评分值,采用1∶1最邻近原则匹配,卡钳值为0.05,筛选出基线相同的两组病例。记录患者的D-二聚体、血常规检查结果,比较两组间差异;分析不伴红细胞增多的COPD患者并发PE的影响因素,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病例339例,其中单纯COPD组289例,并发PE组50例。采用PSM方法筛选两组患者,最终得到单纯COPD组、并发PE组各50例进行后续研究。并发PE组患者D-二聚体、中性粒细胞计数(N)、RDW、NLR高于单纯COPD组,淋巴细胞计数(L)低于单纯COPD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DW是不伴红细胞增多的COPD患者并发PE的影响因素〔OR=1.561,95%CI(1.096,2.225),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不伴红细胞增多的COPD患者RDW与NLR呈正相关(rs=0.225,P<0.05)。结论 RDW升高是Hb≤140 g/L的COPD患者并发PE的危险因素,且RDW与NLR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贫血患者胸部CT扫描血液CT值与血常规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8月-2021年8月于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胸部CT扫描的82例贫血患者(贫血组)和30例非贫血者(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液CT值,测量贫血组的血常规指标[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分析血液CT值与血常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贫血组左心室腔、主动脉、室间隔血液CT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室间隔与左心室腔血液CT值差值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贫血患者左心室腔、主动脉、室间隔血液CT值与Hb、RBC、MCV呈正相关,与RDW呈负相关(P<0.05);贫血患者室间隔与左心室腔CT值差值与Hb、RBC、MCV呈负相关,与RDW呈正相关(P<0.05)。结论:贫血患者与非贫血人群的胸部CT扫描血液CT值存在明显差异,患者血液CT值与Hb、RBC、MCV、RDW等血常规指标均具有相关性,可用于临床贫血诊断。  相似文献   

16.
肝病患者红细胞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红细胞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05例肝病患者的红细胞参数,并与35例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患者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b)和红细胞比积(HCT)无明显变化(P>0.05),慢性重症肝炎、肝硬化和肝癌RBC、HCT、Hb均不同程度下降(P<0.05~0.01);(2)所有肝病患者组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均增大(P<0.0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仅慢性重症肝炎组患者有所增高(P<0.05),其他肝病组与对照组比较MCH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所有肝病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的变化均不明显(P>0.05);(3)慢性肝炎组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变化不明显(P>0.05),急性肝炎、慢性重症肝炎、肝硬化和肝癌RDW均明显增高(P<0.05~0.01),且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增加,RDW逐渐增宽。结论红细胞参数RBC、Hb、HCT、RDW与MCV可以反映肝病患者的肝损害程度和病情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胸廓比(TCR)与主动脉主肺动脉内径比(APR)的相关性。方法对127例COPD患者进行胸部64排螺旋CT、心脏彩超、血气分析等检查。在胸部CT影像上利用PACS系统工具在主肺动脉层面测量患者胸腔横径、前后径,并计算TCR,测量主动脉、主肺动脉最大内径,并计算APR。根据心脏彩超探测三尖瓣反流量计算肺动脉压,根据血气分析氧分压情况判定是否合并呼吸衰竭。结果单纯COPD与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TCR、AP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动脉高压发生率显著高于单纯COPD患者( P<0.05)。肺动脉高压患者TCR、APR显著低于肺动脉压正常患者(P<0.01)。 TCR与APR呈正相关(r=0.618,P<0.01),APR与肺动脉压呈负相关(r=-0.244,P<0.05),TCR与肺动脉压无明显相关性( P>0.05)。结论 TCR与APR相关,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COPD患者肺动脉压及疾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平均红细胞体积( 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MCH)在妊娠合并轻型地中海贫血中筛查价值。方法选取2012-02~2014-03间我院产科门诊行产前检查56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患者红细胞计数( RBC)、血红蛋白浓度( Hb)、红细胞分布宽度( RDW)、MCV、MCH,血红蛋白电泳,筛选出贫血患者,采用地贫基因明确诊断地贫患者,根据筛查结果分成正常组(380例)、非地贫组(124例)、地贫组(56例)。对比分析三组红细胞参数,并计算MCV、MCH筛查灵敏度、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结果非地贫组RBC明显少于正常组和地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地贫组和非地贫组Hb明显少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正常组RDW明显少于地贫组和非地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地贫组MCV、MCH值明显低于非地贫组和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地贫基因诊断结果为金标准,MCV、MCH筛查灵敏度为91.07%,特异度为90.32%,阳性符合率为91.07%。结论 MCV、MCH筛查妊娠合并轻型地中海贫血具有较高灵敏度、特异度和阳性符合率,检查简便、经济,可作为筛查妊娠合并轻型地中海贫血重要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RBC)和白细胞(WBC)在内科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为内科感染性疾病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将我科非肺部感染性疾病患者分为四组,检测各患者空腹血浆CRP浓度与RBC和WBC个数,同时健康对照组血浆CRP浓度与RBC和WBC个数。结果:观察组各级别CRP水平、WBC个数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其中CRP水平、WBC个数均比正常对照组增高,RBC个数比正常对照组减少。结论:血清CRP水平与RBC、WBC个数可以作为评价内科感染性疾病病情控制的炎症免疫指标,能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l)及炎症状态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0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以及58例稳定期单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OPD组)和60例单纯冠心病患者(CHD组)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血细胞自动计数仪检测外周血白细胞(WBC),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sTREM-l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症因子水平。采用免疫增强比浊法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OPD组、CHD组和合并冠心病组的WBC、血清sTREM-l以及炎症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OPD组、CHD组和合并冠心病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CHD组的WBC、血清sTREM-l以及炎症因子水平明显高于COPD组(P<0.05)。与单支病变比较,双支病变和三支病变患者的WBC、血清sTREM-l以及炎症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单支病变患者(P<0.05),双支病变和三支病变患者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WBC、sTREM-l和hs-CRP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正相关(r=0.679,0.824,0.712,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WBC、血清sTREM-l以及炎症因子水平与冠心病不同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WBC、血清sTREM-l及炎症因子水平升高,血清sTREM-l以及炎症因子hs-CRP水平与冠心病不同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