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MR检查特点,探讨MR各序列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4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经临床确诊的10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MR表现,均行MR常规平扫、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弥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胰腺弥漫性受累者7例,胰头局限性受累者2例,胰体尾部受累者1例。MR平扫: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MRCP:9例胆总管胰腺段狭窄,8例见胰管弥漫性或局限性狭窄;DWI:呈高信号,ADC呈低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静脉期及延迟期呈均匀或不均匀延迟强化。其中6例患者经激素治疗后复查MR,提示病变体积明显减小,信号基本恢复正常。结论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在MR各序列上具有特征性表现,MR有助于正确诊断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并与其他胰腺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AIP患者的CT及MRI影像学资料。对比分析病变胰腺形态改变、内部密度及信号改变、胰管及胆总管胰腺段改变及胰周改变。结果 13例AIP均出现胰腺增大,9例表现为胰腺弥漫肿大,4例为胰腺局限性肿。4例CT平扫胰腺病灶密度减低;MRI中9例出现信号改变,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13例均见延迟性强化。6例CT可见胰管狭窄,9例MRI见胰管狭窄。胆总管胰腺段狭窄CT5例,MRI9例,MRCP显示更为清晰。CT及MRI各有5例发现"假包膜"征。结论 AIP的CT、MRI表现具有特征性,多数AIP结合CT及MRI能正确诊断,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急性胰腺炎MRI诊断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MRI在急性胰腺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经临床确诊的急性胰腺炎20例。男14例,女6例,平均年龄41.4岁。20例中轻度型15例,重度型5例,使用1.5T超导MRI扫描仪,SE序列常规T1WI和T2WI横断和冠状面成像;MRCP使用2D、HASTE加脂肪抑。结果 MRI主要显示胰腺信号不均匀或假囊肿形成;MRCP主要显示胰胆管扩张、狭窄或宽窄不一,严重的胰胆近呈囊肿扩张。结论 MRI尤其T2WI能清楚显示胰腺胆管的狭窄、扩张及腔内缺损等表现,一般能作出急性胰腺炎、轻重程度及病因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RI对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例临床证实的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患者,所有病例均经MRI平扫、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及增强扫描,分析总结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MRI特点。结果 6例AIP中3例表现为胰腺弥漫性肿大,1例表现为胰尾部肿大,MRI平扫胰腺信号欠均匀,T1WI表现为稍低信号,T2WI表现为信号增高,但边界欠清;2例局限于胰头部肿大,T1WI呈稍低信号,T2WI信号与周围正常胰腺信号基本一致;所有病灶增强扫描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门脉期及延迟期呈逐渐性强化;MRCP示所有胰腺的胰管变细、节段性狭窄,部分胰头部病变胆管胰腺段狭窄伴上段肝内外胆管扩张。结论 AIP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影像检查对AIP的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肝脏容积加速采集增强磁共振成像(LAVA)扫描和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经病理证实的35例胰腺IPMN患者的磁共振(MR)资料,所用序列包括 T1WI、T2WI、LAVA增强 MRI和MRCP。将所有患者的MR资料分成增强MRI组(诊断方法包括T1WI、T2WI和增强MRI)和MRCP组(诊断方法包括T1WI、T2WI和MRCP)进行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两组诊断方法对IPMN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结果 共确诊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23例和黏液癌12例,增强MRI组鉴别诊断的准确度为82.9%(29/35),高于MRCP组的71.4%(25/35),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8)。增强MRI组诊断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83.3%、82.6%、71.4%和0.850,MRCP组分别为75.0%、69.6%、52.3%和0.723,其中,增强MRI组诊断方法的 AUC明显高于MRCP组(P=0.0465)。结论 增强MRI在鉴别诊断IPMN良恶性时较MRCP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质子抑脂成像在膝关节软骨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58例患者均行MRI SE矢状面T1WI、T2WI、冠状面PDWI以及矢状面SE FS T2WI、FS 3D SPGR成像扫描,评价各种扫描序列膝关节软骨等组织结构的敏感度.优选SE FS PDWI、FS T2WI、FS 3D SPGR 3个序列对膝关节组织结构显示的敏感度进行对照分析.结果:58例FS PDWI显示敏感度,软骨、骨髓、半月板、交叉韧带"极佳",FS T2WI软骨、骨髓、半月板、交叉韧带以"优良"为主;FS3D SPGR软骨显示"极佳",半月板较差.关节软骨外伤、退变、感染等病变有不同的MR表现.结论:FS 3D SPGR序列是膝关节软骨病变的敏感序列,半月板显示不佳,SE FS PDWI序列显示膝关节软骨、骨髓、半月板、交叉韧带清晰,可作为膝关节常规检查序列之一.  相似文献   

7.
急性胰腺炎CT、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研究CT和MRI表现,提高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水平,并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方法选择在我院确诊为急性胰腺炎并CT或MRI检查资料完整的58例,平均年龄46.5岁。16例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42例为急性坏死出血型胰腺炎。痊愈出院的53例,1例(1.7%)死亡。使用16层螺旋CT机和统一的扫描程序,先平扫后增强扫描。MRI扫描仪为1.5T,采用SE序列常规T1WI和T2WI的横断位、冠状住、矢状位、MRCP和脂肪抑制成像。结果急性水肿型胰腺炎,主要表现为胰腺不同程度的肿大、边缘模糊、胰胆管扩张、胸腹腔积液及肝损害。26例为急性坏死出血型胰腺炎,CT除具有水肿型胰腺炎表现外,主要可见胰腺坏死和/或出血所致的密度不均匀、假囊肿或脓肿形成和胰周积液,T1WI和T2WI胰腺信号不均匀,胰周(81.3%)及腹腔积液(81.3%),胸腔积液(68.8%)肝脏信号异常(43.8%)和MRCP显示胰胆管明显扩张。结论CT和MRI都可以作为急性胰腺炎的早期及分型诊断的金标准,并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8.
黄柳明  王缉胜 《广西医学》2012,34(10):1346-1348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低场MR表现及其临床、病理特点,以加深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患者的低场MR、临床资料及其病理学特点.低场MR检查包括:轴位与冠状位T1WI、T2WI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4例AIP MR平扫均表现胰腺体积弥漫性增大,呈"腊肠样"改变,病变区信号不均匀,T1WI呈略低信号,T2WI呈略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轻微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主胰管不规则狭窄,胆总管下段呈"鸟嘴样"狭窄,其上方胆管扩张.胰腺周围见不完整环状包膜样组织,T1WI、T2WI呈低信号,延时期可见强化.胰周少量积液.4例患者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复查均明显好转.结论 低场MR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可正确诊断AIP,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MRI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回顾性研究,为探讨MRI对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诊断的准确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2例胰腺癌,25例慢性胰腺炎进行MRI检查,对MRI征象进行观测,统计与分析.检查方法包括平扫T1WI,T2WI,MRCP,动态增强前后的脂肪抑制T1WI.结果 二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主要征象是:①病变区胰腺局限或弥漫肿大与信号异常;②有无扩张的胆总管突然性狭窄截断与胰周大血管包埋、管径增粗、癌栓、腹部淋巴结肿大、肝转移;③胰腺囊肿的发生频率、部位,与胰腺轮廓的关系;④有无扩张胰管,扩张胰管的形态与贯穿病变区的情况,有无沿胰管走向分布的钙化(结合CT).结论 由于MRI无辐射及新的实用技术(MRCP,动态增强扫描及细胞特异性对比剂等)的应用,使MRI成为胰腺疾病重要的检查手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中场强胆胰管水成像(MRCP)对胆胰疾病,尤其是梗阻性黄疸病人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 采用PHILIPS GYROSCAN T5-NT 0.5T中场磁共振对42例临床梗阻性黄疸病人进行MRI平扫及MRCP检查,所有病例均一次检查成功.观察MRCP检查结果并与临床病理比较.结果 中场强MRCP可清晰显示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胆胰管扩张程度和范围,对胆管癌、胰腺癌、胆管结石、胆总管囊肿、硬化性胆管炎及胰腺炎等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结论 中场强MRCP检查图像清晰、无创伤性,MRCP结合MR平扫,对胆道梗阻性疾病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正常儿童睡眠状态下上气道电影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形态学表现。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放射科行头颅MRI检查的112例2~7岁无睡眠相关性疾病的儿童,行上气道矢状位电影MRI序列成像,将上气道分为鼻咽、口咽、口腔3段,分别评估上气道各段通气状态(静止开放、动态开放、间断闭合、持续闭合4种),测量上气道各段前后径及动度。结果 112例中,口咽部存在动度50例(44.6%),鼻咽部存在动度44例(39.3%),口腔存在动度8例(7.2%)。口咽部气道动度为(2.49±2.20)mm,鼻咽部气道动度为(2.13±0.75)mm,口腔气道动度为(1.42±0.53)mm。结论 MRI电影序列能较准确地测量上气道各段管腔直径并判断有无动度,是一种可用于评估上气道的理想检查手段。正常儿童睡眠状态下可以存在一定程度(一般小于5 mm)的气道动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基于超急性期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及磁共振灌注成像(PWI)预测亚急性期(发病后5~7 d)脑梗死体积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病6 h内完成多模式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并于发病后5~7 d复查常规MR检查的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20例。应用美国GE Healthcare 3.0 T超导MR扫描仪后处理工作站自带的专用后处理软件进行图像上异常区域体积的测量。经相关和回归分析及ROC曲线分析,比较基于PWI和ADC图这2种方法预测亚急性期梗死体积及梗死体积增长之间的差异。结果:ADC图、脑血流量(CBF)图、脑血容量(CBV)图、平均通过时间(MTT)图、达峰时间(TTP)图预测梗死体积值与复查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异常区域体积值之间均呈显著线性相关(P均<0.05)。其中ADC图预测梗死体积与V2之间的相关性(r=0.954)比PWI各参数图预测梗死体积与V2间的相关性高(P均<0.05)。ADC不匹配与梗死体积增长间呈明显线性相关(r=0.744,P=0.001);而CBF不匹配、CBV不匹配、MTT不匹配、TTP不匹配与梗死体积增长间均无明显直线相关关系。结论:采用设备自带后处理软件,基于超急性期ADC图预测亚急性期梗死体积及梗死体积增长的方法比基于PWI各参数图的方法可行性更强,可作为临床早期预测梗死体积变化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多体素氢质子波谱成像在脑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低级别胶质瘤20例,高级别胶质瘤13例,行磁共振成像及多体素氢质子波谱成像,观察各种代谢物的浓度及Cho/Cr、Cho/NAA比值。结果:(1)肿瘤实质区Cho/Cr、Cho/NAA值及瘤周水肿区Cho/Cr值:低级别胶质瘤与高级别胶质瘤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瘤周水肿区Cho/NAA值: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高级别胶质瘤10例和低级别胶质瘤2例内可见Lip峰。结论:氢质子波谱成像术可用于胶质瘤的分级诊断。  相似文献   

14.
脑胶质瘤属于神经上皮类肿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占脑实质肿瘤的40%~45%.依据病理组织学特征,2000年修订的WHO分级标准将脑内胶质瘤分为低级别(WHO、Ⅱ)和高级别肿瘤(WHO Ⅲ、Ⅳ).低级别胶质瘤占所有胶质瘤的20%~30%,5年生存率接近80%,高级别胶质瘤占脑胶质瘤的50%,其中间变型(WHO Ⅲ)胶质瘤术后生存时间接近2年,胶质母细胞瘤(WHO Ⅳ)的5年生存率仅为5%,多数生存时间少于1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常规MRI及DWI影像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搜集临床确诊MS的常规脑MRI及DWI图像66例,分析其MRI特点及T1WI低信号病灶于DWI图像信号特点。结果:(1)MS病人脑内病灶分布、形态、信号具有一定的特点,并且还可见一些相对特异的MRI征象。(2)83个T1WI低信号病灶于DWI图像上呈32个高信号、25个等信号、17个低信号和9个环形高信号。结论:常规MRI和DWI可反映出MS空间和时间多发性的特点,结合其相对特异的征象,在诊断MS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直肠癌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的影像表现及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12月-2010年3月96例直肠癌患者于术前行动态增强扫描,其中73例直肠癌患者,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测量直肠肿瘤、正常直肠肠壁、盆腔淋巴结的峰值时间、峰值、信号强化率、最大信号强化率.比较不同临床病理分期与磁共振动态增强参数值之间的关系.结果: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中,直肠癌相较于正常直肠肠壁具有更早的峰值时间[Tpeak(18.9±6.7) vs (21.4±6.6),P=0.046 8]及更高的峰值[SIpeak(1 105.9±354.6) vs (805.2±345.8),P〈0.000 1]、信号强化率[E(191.6±65.4) vs (158.0±67.3),P=0.028 7].Dukes分期C的直肠癌具有更早的Tpeak值和更高的 Kep(P=0.045 3).结论:直肠癌的磁共振功能成像可以部分反映肿瘤局部血管情况,为临床治疗与术后评估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阿尔茨海默病(AD)患病率的逐年增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已经成为21世纪威胁人类的最严重疾病之一。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将多种MRI技术联合应用,可提供脑组织解剖、功能、代谢等多方面信息,且具有高分辨率、高精确度、无创性等特点。多模态MRI在AD研究中的普遍应用将为AD的研究提供更丰富准确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盘状半月板及损伤的MRI表现及诊断标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关节镜证实的50例盘状半月板的MRI图像表现.结果 本组50例均为外侧盘状半月板,39例为厚板型,11例为楔型,44例合并不同程度损伤,损伤率达88%.冠状位MRI上外侧半月板体部宽度与同层面外侧胫骨平台的比率超过50%,矢状位连续3层或3层以上盘状半月板前后角相连形成"蝴蝶结"样改变,为盘状半月板诊断的可靠依据.结论 MRI是检查盘状半月板的首选方法,冠、矢状位可准确诊断盘状半月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磁共振技术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和氢质子MR波谱(1H-MR spectroscopy,1H MRS)在非典型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2年10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颅脑外伤患者58例,根据诊断标准将全部病例分为DAI组和非典型DAI组,进行FLAIR和1HMRS检查,再随机选择20名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观察FLAIR对DAI组及非典型DAI组病例的诊断能力;利用1HMRS比较DAI组和非典型DAI组胼胝体膝部、压部和基底节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和磷酸肌酸(NAA/Cr)、胆碱复合物/肌酸和磷酸肌酸(Cho/Cr)、肌醇/肌酸和磷酸肌酸(mINs/Cr)以及谷氨酸和谷氨酰胺/肌酸和磷酸肌酸(Glx/Cr)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较之常规MRI,FLAIR对轴索病灶的发现能力明显提高,非典型DAI组的病灶分布及形态和DAI组类似,两者不同在于非典型DAI组分布于间脑以下水平的病灶明显少于DAI组。DAI组、非典型DAI组和对照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磁共振戍像在产前胎儿先天性颅脑疾病中的检测准确率及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25例超声检查诊断为胎儿颅脑畸形的孕妇行胎儿磁共振检查。由有经验的高职医师对胎儿MRI图像进行详细诊断,并将MRI结果与超声结果对比分析。该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取得孕妇的知情同意。结果25例孕妇均为单胎,有12例确诊为胎儿颅脑异常。胎脑异常主要包括脑室扩大、胼胝体发育异常,后脑发育不良等。磁共振与超声检查准确率分别为100%、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成像技术能对孕妇宫腔内的胎儿进行多方位快速序列成像,能够准确检测出胎脑的正常与异常,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