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5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脾损伤多层螺旋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35例脾损伤的多层螺旋CT与外科手术所见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完全性破裂8例,中心破裂10例,脾内血肿15例,9例包膜下破裂。其CT表现为脾撕裂伤、脾内血肿、包膜下血肿、脾周血肿及腹腔积血,同时发现5例合并肝、肾、肋骨、脊柱等损伤。结论多层螺旋CT对脾损伤能做出明确诊断和分型,也可同时发现脾脏周围器官的损伤,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充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肋骨段内缘胸膜线影厚度在判断少量胸腔积液和胸膜增厚中的鉴别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190例正常成人胸部16层CT扫描图像拆薄为层厚1.25 mm、层间1.0 mm的图像传入ADW4.2工作站进行观察,分别记录两侧共380侧胸部肋骨表面线状影之有无和其厚度,分为0、1、2、3、4、5、6、7、8 mm共9个级别进行记录. 结果 190例380侧胸腔肋骨表面线状影中:48.16%正常人肋骨段内缘不具备胸膜线影,95.26%的正常人胸部肋骨段内缘可见0~3 mm厚度的胸膜线影.结论 肋骨段内缘出现0~3 mm厚度的胸膜线影定为正常范围是可信的. 肋骨表面见到线状影即提示胸膜增厚或积液的存在,将产生48.16%的正常人过诊为胸膜增厚或积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诊断粘连性小肠梗阻及其重要合并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18例粘连性小肠梗阻的影像表现和临床意义.结果:18例中16例与手术所见符合,2例误诊为肠扭转;16例均可见肠管"移行带".5例合并绞窄性肠梗阻,其中3例为粘连性肠梗阻合并肠扭转,2例为粘连带下疝形成闭袢,均与手术所见吻合;3例手术时发现有肠坏死,而CT未能作出提示.结论:肠管"移行带"是粘连性小肠梗阻的较为典型的CT征象,多层螺旋CT诊断粘连性小肠梗阻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支气管造影之成败,关键在呼吸道粘膜表面麻醉效果的好、坏。常规麻醉方法有不足之处:(1)麻醉效果欠佳,病人术中常不自主咳嗽,将造影荆吸入肺泡,此为日后出现肺纤维化的医源性危险因素,应极力避免。  相似文献   
5.
急性胰腺炎CT、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研究CT和MRI表现,提高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水平,并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方法选择在我院确诊为急性胰腺炎并CT或MRI检查资料完整的58例,平均年龄46.5岁。16例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42例为急性坏死出血型胰腺炎。痊愈出院的53例,1例(1.7%)死亡。使用16层螺旋CT机和统一的扫描程序,先平扫后增强扫描。MRI扫描仪为1.5T,采用SE序列常规T1WI和T2WI的横断位、冠状住、矢状位、MRCP和脂肪抑制成像。结果急性水肿型胰腺炎,主要表现为胰腺不同程度的肿大、边缘模糊、胰胆管扩张、胸腹腔积液及肝损害。26例为急性坏死出血型胰腺炎,CT除具有水肿型胰腺炎表现外,主要可见胰腺坏死和/或出血所致的密度不均匀、假囊肿或脓肿形成和胰周积液,T1WI和T2WI胰腺信号不均匀,胰周(81.3%)及腹腔积液(81.3%),胸腔积液(68.8%)肝脏信号异常(43.8%)和MRCP显示胰胆管明显扩张。结论CT和MRI都可以作为急性胰腺炎的早期及分型诊断的金标准,并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6.
16层螺旋CT胃癌诊断及术前TNM分期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在胃癌诊断及术前TNM分期的价值。方法:以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1周内均采用16层螺旋CT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随后薄层重建,采用容积再现法(VR)、多平面容积重建法(MPVR)、表面遮盖显示(SSO)、仿真内镜(CTVG)、多平面重建(MPR),与术后病理对照,评价16层螺旋CT在胃癌诊断及术前TNM分期的价值。结果:16层螺旋CT对胃癌T分期、N分期、M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77.78%、80.00%、97.78%,对胃癌TNM总准确率为85.19%。结论:利用16层螺旋CT平扫、三期增强扫描及多种重建技术,能较全面、准确地进行胃癌病灶的诊断和TNN分期,有利于临床选择合理的手术切除范围、手术方式和制定综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MSCTA与DSA在颈部动脉疾病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CT angiography,MSCTA)对颈部动脉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16 例临床怀疑颈部动脉狭窄性病变患者行颈血管CTA检查,13例患者一侧或两侧颈动脉狭窄或闭塞,1例患者一侧椎动脉横突孔段狭窄,2例止常,其中16例患者在同期行DSA检杳,以DSA结果为金标准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16 例病人基本满意地显示了两侧颈部动脉血管的正常结构和疾病分布情况.将每侧颈部动脉分为 5 个血管节段进行观察,16例可评价病例共观察 160 段血管.MSCTA显示不同程度狭窄的血管段共 30 段,与DSA 结果比较,两者诊断总符合率为97.5%(156/160),MSCTA 对颈部动脉狭窄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100%(28/28)、98.5%(130/132).MSCTA 与 DSA 二者在诊断颈动脉狭窄上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 颈部 MSCTA与DSA比较,能够清晰显示颈部动脉狭窄性病变,是一种可靠的、无创的、有应用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CT angiography,MSCTA)对颈部动脉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临床怀疑颈部动脉狭窄性病变患者行颈血管CTA检查,13例患者一侧或两侧颈动脉狭窄或闭塞,1例患者一侧椎动脉横突孔段狭窄,其中16例患者在同期行DSA检查,以DSA结果为金标准进行效果评价。结果45例患者基本满意地显示了两侧颈部动脉血管的正常结构和疾病分布情况。将每侧颈部动脉分为4个血管节段进行观察,16例可评价病例共观察128段血管。MSCTA显示不同程度狭窄的血管段共30段,与DSA结果比较,两者诊断总符合率为98.4%(124/128),MSCTA对颈部动脉狭窄诊断的总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100%(28/28)、98%(98/100)。MSCTA与DSA二者在诊断颈动脉狭窄上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颈部MSCTA与DSA比较,能够清晰显示颈部动脉狭窄性病变,是一种可靠的、无创的、有应用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男,47岁,因上腹间歇痛,近期加重,于1988年2月就诊。查体及实验室检查无持殊。经低张双对比上消化道造影见胃体上部小弯侧后壁处显示一直径为2.0cm,表面光整的类园形病变凸入胃腔内,病变周围胃壁不受累(图1),12指肠球部变形,考虑:①胃粘膜下占位性病变,以平滑肌瘤可能性大,②12输肠球部溃疡,胃镜及其活检未能明确胃部病变,12指肠球部溃疡与X线所见符合。经内科治疗症状缓解。 1991年12月又因上腹痛,加重并黑便就诊,体检上腹压痛,未触及包块。低张双对比钡餐显示胃体上部  相似文献   
10.
肝门区胆管癌CT与MRI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CT与MRI在肝门区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门区胆管癌的CT与MRI表现,评价两种检查方法对病灶的显示情况及定性诊断的准确率。结果CT与MRI对肝门区胆管癌定性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4.21%、100%,19例肝门区胆管癌CT与MRI均表现为肝内胆管不同程度的扩张,CT显示肝门软组织肿块16例,胆管壁浸润0例,门静脉受累4例,淋巴结肿大5例,相应MRI显示分别为17例,2例,6例,7例。结论CT与MRI均是肝门区胆管癌的有效检查方法,MRI在显示肝门区肿块大小、范围、胆管壁浸润程度、门静脉受累以及淋巴结肿大方面比CT更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