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脾虚湿困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方法,将150例脾虚湿困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简称中西医组)各50例。中药组给予口服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中西医组给予口服七味白术散联合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治疗,西药组给予口服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治疗。观察3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7 d、1个月及3个月的中医证候变化及腹部肠系膜淋巴结大小变化,比较3组患儿的总有效率及痊愈率,并评价不同治疗方案的安全性。【结果】(1)中药组脱落5例,最终完成观察45例;西药组脱落3例,最终完成观察47例;中西医组脱落7例,最终完成观察43例。(2)中药组和中西医组患儿治疗后7 d、1个月和3个月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西药组(P0.01),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的痊愈率也均明显高于西药组(P0.01);而中药组与中西医组患儿同时期的总有效率和痊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中药组和中西医组患儿治疗后7 d、1个月和3个月腹部肠系膜淋巴结横径和纵径均明显小于西药组(P0.05);而中药组与中西医组患儿不同时期的腹部肠系膜淋巴结横径和纵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除脱落病例外,其他患儿均完成全部疗程的治疗;且治疗期间,各组患儿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脾虚湿困型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8(10):2082-2088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化痰散结中药汤剂联合非布司他及体外冲击波治疗痰浊阻滞型痛风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痰浊阻滞型慢性痛风性关节炎伴痛风石患者随机分成西药组、中西医结合组和综合治疗组,每组各26例。3组患者均给予痛风患者生活饮食指导和碱化尿液治疗,在此基础上,西药组给予口服非布司他片治疗,中西医结合组给予口服非布司他片和中药汤剂治疗,综合治疗组给予口服中药汤剂和非布司他片的同时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疗程为3个月。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关节肿胀指数、活动度指数以及血尿酸(SUA)、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痛风石最大直径的变化情况,评价3组患者的尿酸达标率和安全性。【结果】(1)治疗后,3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关节肿胀指数和活动度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但3组患者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3组患者的SUA、CRP、ESR、IL-1β、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中西医结合组和综合治疗组对SUA、CRP、ESR、IL-1β、TNF-α水平的下降作用均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而中西医结合组与综合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西药组的尿酸恢复正常率和尿酸控制理想率分别为76.92%(20/26)和34.62%(9/26),中西医结合组分别为92.31%(24/26)和53.85%(14/26),综合治疗组分别为84.62%(22/26)和53.85%(14/26),组间比较,中西医结合组和综合治疗组的尿酸恢复正常率和尿酸控制理想率均高于西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3组患者的痛风石最大直径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综合治疗组的下降程度优于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P0.05)。(5)治疗过程中,中西医结合组和综合治疗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69%(2/26)、11.54%(3/26),略低于西药组的19.23%(5/26),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汤剂联合非布司他及体外冲击波治疗痰浊阻滞型痛风石疗效确切,相比纯西药治疗方案,联合中药治疗在降尿酸、控制炎症反应及安全性上具有较强的优势,在此基础上辅以体外冲击波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缩小痛风石的大小。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IgA肾病气阴两虚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综合治疗IgA肾病气阴两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59例IgA肾病气阴两虚型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30例)及单纯西药组(29例),并进行相应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中西医结合组的疗效较单纯西药组疗效明显提高。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IgA肾病气阴两虚型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综合治疗IgA肾病气阴两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59例IgA肾病气阴两虚型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30例)及单纯西药组(29例),并进行相应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中西医结合组的疗效较单纯西药组疗效明显提高。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IgA肾病气阴两虚型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5.
中医辨证治疗IgA肾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论治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所选病例123例采用数字随机法按3∶1分为中医治疗组(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86例)给予中医辨证分型配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对照组(37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包括抗感染、控制血压和使用糖皮质激素等),2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视病情继续用药,原则上不超过2个疗程。观察2组总疗效、中医证型疗效及毒副作用等,比较2组治疗前后不同证型中医症候计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29例,显著缓解30例,好转1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86.05%,对照组分别为4例、5例、10例、18例,总有效率为51.35%。治疗组的总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中医证型疗效比较,阴虚证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阳虚证和阴阳两虚证疗效两组相仿(P>0.05)。不同证型患者的中医症候计分的改善情况,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期间,两组均没有出现明显毒性反应。【结论】中医辨证治疗IgA肾病效果良好,特别是对于阴虚证患者,且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单盲法将11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中西药组)64例和西药组49例。西药组每人每日给予服用效价相当于氯丙嗪400 mg的抗精神病药物,中西药组在西药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治疗,两组均以8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进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定,并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情况。【结果】(1)总有效率中西药组为95.31%,西药组为93.88%。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的临床疗效相仿。(2)BPRS评定结果:中西药组在治疗1~4周减分显著快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说明中西药组在治疗的显效时间即控制急性期症状方面显著优于西药组;而第8周末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中西药组出现锥体外系副作用者(10/64)明显低于西药组(12/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有效减少药物副反应。【结论】与单纯西药治疗比较,运用中西药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在控制患者急性期症状及减少药物毒副作用方面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慢性尿酸性肾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治疗3个后进行疗效统计,并检测治疗前后血尿酸及肾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本组42例,显效13例,有效2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0%;治疗3个月后的血尿酸、血肌酐与尿素氮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常规基础治疗加用加减防已黄芪汤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具有明显地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尿酸与改善肾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知柏地黄汤合八正散治疗肾虚湿热型慢性肾盂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60例慢性肾盂肾炎肾虚湿热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给予中药汤剂(以知柏地黄汤合八正散为主加减)和西药抗生素环丙沙星片治疗,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随访半年。观察2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1)近期疗效:治疗组的总体疗效及总有效率、总显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远期疗效: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重新感染例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安全性评价:治疗期间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知柏地黄汤合八正散能有效治疗肾虚湿热型慢性肾盂肾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雷火灸联合真武汤加减治疗脾肾阳虚型肾病综合征(PN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脾肾阳虚型PNS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西药组,每组各30例。西药组给予标准化激素疗法和一般常规治疗,联合组在西药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雷火灸(取穴:中脘、关元、水道)和真武汤加减治疗。治疗3个月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及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Alb)及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1)经1个疗程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3.33%,西药组为70.00%;联合组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TC、LDL-C、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或P0.01),Alb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且联合组在降低24 h尿蛋白定量、TC、LDL-C、中医证候积分和提高Alb水平方面均优于西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火灸联合真武汤加减治疗PNS,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效降低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和血脂TC、LDL水平,提高患者血清Alb水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中西医治疗慢性痛风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痛风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8例,予西医抑制尿酸合成、促进尿酸排泄治疗;治疗组20例,根据中医辨证分型,给予中医方剂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7例,无效6例;治疗组显效11例,有效6例,无效3例,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慢性痛风性肾病疗效优于西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传统中药和西医疗法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有效性.方法 观察和比较西医疗法(对照组)和传统中药清胰汤和西医疗法相结合(治疗组)总的临床疗效,腹痛减轻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ICU停留时间等临床指标;并检测和比较两组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IL-6,IL-10,TNF-α和hs-CRP水平.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明显比对照组的71.43%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更显着(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腹痛减轻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ICU停留时间显着改善(P<0.01),但血清IL-6,IL-10,TNF-α和hs-CRP下降在所有患者治疗后均显著(P<0.01);IL-6水平,TNF-α和hs-CRP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为显着(P<0.01).结论 传统中药与西医疗法结合表明治疗SAP有确切的临床效果,能够平衡炎症网络,这种结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中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的文献质量.方法 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对照试验注册库(CENTRAL)、中国临床注册中心、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CBM),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及万方数据库.检索不受语种限制,时间截止至2009年9月.提取有效数据,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共检索得到相关文献512篇,涉及随机临床对照试验57篇.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49篇文献,最终纳入8篇文献.根据赋予分值的CONSORT for TCM的22项标准进行评价.8篇分值均低于17.5分,不到总分的50%.结论 目前中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研究报告质量尚低,还不能为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赵磊   《中国医学工程》2011,(4):33-34,37
目的探讨髋动力锁定钢板与人工双极股骨头在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适应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一2011年1月收治65岁以上(65-95岁)手术治疗的45例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男性15例,女性30例。结果手术治疗45例患者,平均随访24个月。结论老年人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多合并有内科系统疾病,正确术前评估、选择手术治疗方案是手术成功和术后功能恢复好坏的重要手段。手术方法的选择要根据患者伤前的年龄、预期生存、全身情况、术前患肢功能、骨骼质量来综合分析,以降低并发症、早期离床、早期康复为目的 。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分析其治疗原则、注意事项,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过去10年间收治的妊娠期急性胰腺炎病例11例,总结其发病特点、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结局.全组轻型8例,重型3例.全组11例均采用急性胰腺炎的规范化治疗,其中5例行中西医结合治疗(除常规治疗外,给予中药清胰汤胃管内注入,每日1剂,早晚各1/2剂).结果 8例轻型7例采用保守治疗,1例因病情反复行剖宫产术,孕妇均治愈;3例重型中2例晚期妊娠保守治疗后病情加重,行剖宫产术,术后行胰腺引流术,1例孕32周,系胆源性胰腺炎,保守治疗好转,1个月后行胆囊切除术,后于外院行引产术.结论 妊娠合并急性轻型胰腺炎虽然不是剖宫指征,但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的话,应该终止妊娠;妊娠合并急性重型胰腺炎一般需尽早终止妊娠,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同康复锻炼治疗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改善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脑性瘫痪患儿分A、B两组,每组20例。A组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B组进行单纯康复锻炼治疗。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及3、6个月进行粗大运动功能评估,比较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进步程度。结果干细胞组17例受试者顺利完成临床研究,康复组18例完成临床研究。A组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GMFM总分及A、B、C功能区得分均较移植前显著提高(P<0.05);B组患儿接受康复锻炼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均接受综合测评,结果显示该组患儿康复锻炼3个月后患儿粗大运动可有明显改善(P<0.05),二者比较干细胞移植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提升分值较单纯康复锻炼组明显。结论 BM-MSCs移植治疗小儿脑瘫是安全、有效、可行的,可改善脑瘫患者的粗大运动功能,疗效以术后一个月改善最明显,术后6个月仍会继续改善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干细胞移植后行康复锻炼相比单纯康复锻炼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提升效果更明显,二者具有叠加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成  张振宇  赵硕   《中国医学工程》2013,(1):24+26-24,26
目的探讨加长柄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2年1月间采用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68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Harris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随访9-32个月,平均14个月,所有患者术后7 d离床活动。平均手术时间为88 min、平均出血量为380 mL、关节功能优良率83.7%,未发生重大并发症。结论对于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华菱集团涟钢社区(简称涟钢)慢性稳定性心绞痛(SAP)中西药治疗现状,提高依从性.方法 由医师填写固定格式、内容的调查表,收集到130例已确诊并治疗至少2个月以上的慢性稳定性心绞痛门诊患者资料.以初次登记了解药物治疗现状,2个月后再次登记用药情况并对照初次登记用药情况,了解依从性.结果 用药现状:抗血小板药应用率为92.3‰、他汀类降脂药84.6%、ACEI/ARB类30.8%、β受体阻滞剂53.8%,钙拮抗剂38.5%,硝酸酯类61.5%,中成药84 6%;依从性75%~91.7%.结论 该研究的用药情况大体遵循了指南,但具改善预后的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降脂药、ACEI/ARB应用不足,中成药使用率过高;部分药物依从性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性睾丸炎的疗效。方法选择诊断病例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与治疗组均应用利巴韦林静滴;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普济消毒饮和橘核丸分别加减煎服。结果 7 d后治疗组在体温恢复、腮腺和睾丸肿大消退以及平均住院天数上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性睾丸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中医辨证治疗IgA肾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Ig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西医常规抗凝、抗感染、降压治疗;24h尿蛋白≥1g/24h者予雷公藤多甙1mg/(kg.d);肾病综合征或大量蛋白尿者,予强的松1mg/(kg.d)(最大剂量<60mg/d);病情反复者加环磷酰胺100mg/d,累积6~8g停药。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治疗,疗程3个月。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15例,显效21例,好转1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完全缓解4例,显效7例,好转8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63.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尿红细胞计数、24h尿蛋白定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尿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论治加西医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血清血尿酸水平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1年10月收治的98例CHF患者,按心功能分级分组,并测定心衰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尿酸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的血清尿酸水平相比较。结果按心功能分级组比较血清尿酸水平差异显著(P〈0.01);血尿酸水平在CHF纠正后显著降低较治疗前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血尿酸浓度与心功能呈负相关,心功能越差血尿酸浓度越高,随心功能逐渐改善血清尿酸浓度逐渐下降,动态检测血清尿酸浓度是判断CHF疗效的有效指标,是预测不良事件的一个有意义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