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总结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所见神经根的变异情况,探讨术中神经根解剖变异时的对策。方法自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采用MED治疗12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中发现4例存在神经根变异,发生率为3.2%,Kadish分型均为II型。其中L4/5间隙2例,L5/S1间隙2例。4例均在内窥镜下经过细致辨别确定为神经根解剖变异并在术中采取扩大显露范围、小心牵离受压神经根、彻底减压等操作。结果4例神经根变异患者术后无神经根损伤,术前症状体征消失,随访6个月无复发。结论腰骶神经根变异发生率低,但术中应予以重视。对术前突出节段与神经根损害、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症状不完全符合的病例应考虑神经根变异的可能。MED镜下可清晰辨别突出椎间盘与变异神经根的毗邻关系,有效防止神经根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运用后路椎间盘镜(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治疗2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做回顾性分析,总结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60例具有手术指征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使用第3代MED腰椎间盘镜系统,在工作三角区内手术操作。结果本组病例全部随访平均12个月,按Macnab标准评定,优良率98.5%,术中损伤硬膜6例,术中平均出血37mL,术后3周恢复原工作。结论 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充分解除硬膜囊及神经根的压迫,手术效果良好,同时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后路显微椎间盘镜(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15例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及治疗情况。结果: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19例。发生率为8.84%。其中术中椎管内血管破裂出血6例,单纯硬脊膜破裂4例。硬脊膜破裂合并神经根束损伤1例,合并马尾神经束损伤1例,神经根牵拉伤1例,突出椎间盘摘除和/或侧隐窝扩展不足3例。原节段对侧突出遗漏1例。遗漏另一节段突出2例。全组无术后椎间隙感染及死亡。结论:术者经验和适应证的选择与MED围手术期并发症有关;强调循序渐进的原则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的适应证选择与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适应证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对357例具有手术指征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选择其临床表现为单侧腰腿痛、单一神经根受累且腿痛症状大于腰痛、影像学显示单间隙后侧方突出或脱出且无脊椎滑脱和腰椎失稳表现、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检查结果一致等条件作为开展MED的适应证.共开展MED 166例,占同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46.5%。结果:平均随访22.6个月,无一例出现硬脊膜及神经根损伤、椎间隙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按照Nakai评价标准,优良率为98.7%。结论:MED作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手段,尚不能完全取代常规开放手术,在掌握开放手术技术的前提下,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灵活运用手术技巧等可提高手术疗效并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经后路显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对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MED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8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75.10±11.20)min,术中出血量(82.50±4.80)m L。术后均获随访(24.30±2.70)个月,参考Nakai分级标准,优良率96.25%(77/80),未发生椎间隙感染、脑脊液渗出、神经根损伤及血管破裂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后路MED治疗,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并发症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后路显微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后路显微内窥镜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总结自2002年10月以来,采用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8例,其中合并神经根管狭窄18例,评价其疗效。结果 24例患者术后次日原有腰腿痛症状消失.21例明显减轻。术后4~13个月的随访,根据疗效评定标准:优31例,良26例.进步1例。结论 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手术视野清晰.操作更为安全.攒伤小,不影响脊柱的稳定性,具有减压彻底.疗效显著等优点,同样适用合并神经根管狭窄。  相似文献   

7.
腰椎间盘突出症MED手术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选择及其相关问题。方法:选择单间隙或同侧双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38例,应用MED手术系统进行治疗。结果:38例中应用MED手术系统完成单间隙手术34例,完成同侧双间隙手术2例,硬膜及神经根与周围组织粘连较重难以分离改开放手术2例。36例MED平均手术时间65min,术中出血平均90ml,切口均一期愈合,无1例感染及椎间盘炎,平均住院12d,平均随访4个月,近期疗效按Macnnab标准,优22例,良11例,可3例,优良率91.67%。结论:应用MED手术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既能通过内镜直观准确地摘除突出的椎间盘、解除神经根压迫,又能最大限度地减轻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只要适应证选择得当、注意腹部悬空、术中止血及神经根保护,近期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的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在椎间盘镜手术系统(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下行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总结临床经验。方法自2000年6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接受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并得到1年以上随访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51例,男195例,女156例;患者手术时年龄18~66岁,平均37岁。其中L3~4椎体4例,L4~5椎体185例,L5S1椎体162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及日本骨科协会评分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估及统计学分析。结果术中及术后共发生并发症67例,发生率1.9%,包括下肢麻木感52例,脑脊液漏8例,神经根损伤3例,原位复发2例,椎间隙感染1例,肌疝1例。结论 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疗效显著的优点,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方法之一。为减少MED手术并发症,正确的诊断、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根据病变情况正确选择手术方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显微内窥镜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回顾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总结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discectomy,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的经验。方法:根据应用MED的时间将48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两组,2000年3月~2002年3月治疗的256例为A组,2002年3月~2003年10月治疗的233例为B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及临床效果。结果:A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大于B组(P<0.05),而优良率则小于B组(P<0.05)。A组病例术中硬膜及神经根损伤7例,关节突咬除过多4例,椎间隙感染1例;B组病例术中无硬膜及神经根损伤,无切口感染及椎间隙感染。结论:熟练的手术操作,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充分发挥MED的优势,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治疗MED术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2000年10月~2006年5月15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MED治疗,术后9~61个月8例患者出现同节段典型的神经根损害症状和体征,MRI和CT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男5例,女3例,年龄25~47岁,平均35.6岁。均再次行单侧MED手术,其入路和经过与常规MED相似。结果:8例患者的神经根显露和减压良好,无转为开放手术病例。平均手术时间68min,平均失血量45ml,平均住院12.7d。1例术中发生脑脊液漏,无其它并发症。随访5~46个月,平均20.8个月,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效果,优5例,良3例。结论:对于首次MED术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再次行MED仍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报道临床所见腰骶神经根异常综合征。方法:523例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而行手术治疗中发现14例为腰骶神经根变异而致病,(占268%)。予以手术治疗。结果:通过手术所见,腰骶神经根变异,解剖上可分为:1腰骶神经根畸形,2腰骶神经后根节异位。结论:腰骶神经根异常综合征,临床不多见,术前影像学检查确诊率较低,术中应注意去除一切对异常神经根造成嵌压的因素,包括轻度的椎间盘突出,小关节内聚、增生、黄韧带肥厚、退变等可收到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宋红星  刘淼  同志超 《中国骨伤》2002,15(3):146-147
目的 探讨无椎间盘突出的椎骶神经根压迫症的临床分型与诊治方法。方法 对43例无椎间盘突出的腰骶神经根压迫症行椎板切除或椎间孔减压术。结果 在43例手术患者中,随访33例,平均随访时间3年,其中32例下肢症状全部消失,1例残留下肢放射痛、足背伸力弱。结论 无椎间盘突出的腰骶神经根压迫症原因复杂,有7种类型,分别为不合并椎间透突出的神经根管狭窄症、神经根畸殂、神经根节异位畸形、神经根鞘膜瘤、神经根囊肿、椎间静脉曲张畸形、椎间盘吸收综合征。其临床表现类似椎间盘突出症,易造成误诊及术中失误,手术治疗应根据不同的临床分型采用相应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腰骶神经根异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告了6例腰骶神经根异常并腰椎间盘突出或腰椎椎管狭窄。结合文献复习讨论了神经根变异的分型。Ⅰ型联合神经根畸形;Ⅱ型两神经根自同一椎间孔穿出;Ⅲ型神经根起点异常;Ⅳ型相邻神经根之间有交通支相连。单纯腰骶神经根异常一般无症状,诊断困难。但脊髓造影可提高诊断率。手术治疗关键在于切除椎弓根内侧部,以达到充分减压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迟发性下肢痛这一现象的原因。我们对7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与产生这一现象有关的可能因素。结果发现,共有8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术后出现迟发性下肢痛,81例中合并有腰椎管狭窄或侧隐窝狭窄52例。认为,术中对神经根、神经节的再次损伤是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发生迟发性下肢痛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7月~2007年10月对20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后路扩大椎板切除神经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自体骨填塞Cage行椎间融合术进行再手术治疗,应用目测类比疼痛评分法(VAS)及ODI功能障碍指数进行术后疗效评定。结果随访时间为6~36个月,平均13.6个月,所有患者腰腿痛症状得到有效缓解,椎间植骨融合良好,无断钉及融合器移位等并发症。结论椎弓根螺钉系统联合椎间融合器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较理想方法,它可同时进行神经根减压及重建腰椎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腰骶神经根损害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时机的选择及如何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方法 我院收治的资料完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致腰神经根压迫造成的下腰痛患者共60例,均排除先天异常、结核、肿瘤、外伤.男38例、女22例.年龄23~70岁,平均46岁.16例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9例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神经根减压术;4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不同程度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均行腰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植骨或植入椎间融合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结果 60例患者均予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复查腰椎正侧位片、腰椎屈伸侧位片.结果显示腰椎生理曲度恢复,内固定椎弓根钉及连接杆位置良好,固定节段植骨得到融合.无一例患者发生断钉、断棒及椎间隙变窄改变.疗效评定总体优良率为88%.结论 手术减压的时机选择尽量做到早期手术、积极争取中期、绝对避免晚期,彻底的椎管及背根结的减压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腰椎髓核摘除术中找不到突出物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术中找不到突出物17例的原因,其中男11例,女6例,年龄30~57岁,平均425岁。初次手术确诊14例,再次手术确诊3例。结果:定位错误2例,特殊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6例(极外侧型2例,游离型3例,硬膜囊内型1例),骶管硬膜外蛛网膜囊肿2例,腰骶神经根疾患2例,腰椎管内肿瘤2例,腰骶神经后根节卡压征1例,腰骶神经根解剖变异1例,其他罕见原因1例。结论:术前认真问病史,细致查体,有目的地选择影像学检查,术中再次定位,扩大显露,仔细探查是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漏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有限潜行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改变,并对有限潜行减压术疗效进行回顾性评价。方法1999年3月~2004年3月,收治22例(L1-S1共49个节段)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14例,女8例,年龄49~68岁。以L4,5及L5、S1为主,共35个节段。均行有限潜行减压加髓核摘除术。结果术后22例患者获随访4~21个月,平均7个月。术后x线片检查腰椎稳定。按Nakai等评定标准评价:优16例、良5例、可1例。无神经根损伤和硬脊膜损伤等并发症。结论有限潜行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能解决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突出和狭窄,并最大限度地保持了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极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神经根受压于神经根管外侧的椎间管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少见,本组共3例。1例为椎间管外,2例为椎间管内。由于症状与普通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相似,术前难以鉴别。具有典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状。手术探查阴性或突出物不能解释临床症状时,要考虑本症。注意观察神经根走向、敏感度及张力,发现异常则扩大探查。该症要求手术暴露广,椎弓切除范围大,术后是否会出现椎体间不稳,尚待继续观察。  相似文献   

20.
内窥镜下保留大部分黄韧带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保留大部分黄韧带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巧和近期临床效果。方法:5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31例,女21例;年龄28~45岁,平均36岁;其中L4,524例,L5S128例。在内窥镜操作下,咬除上位椎板下缘1/4~1/3骨组织,纵向扩大骨窗,角度小刮匙在下位椎板上缘外侧分离出浅层黄韧带,用咬骨钳沿椎板上缘横行咬除浅层黄韧带成一小凹槽,用髓核钳在凹槽处钳夹黄韧带浅层向近端牵拉剥离并切除,保留深层黄韧带,然后用椎板咬骨钳在黄韧带外侧咬除小关节内侧1/4~1/3,扩大侧隐窝,游离黄韧带外缘,椎板咬骨钳咬除黄韧带外侧1/3入椎管,保留内侧2/3,神经根钩仔细分离突出椎间盘周围的组织,尽可能保留神经根周围及硬膜外脂肪,将硬脊膜及神经根牵向内侧,摘除突出的髓核。结果:52例中4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51个月,平均34.5个月。疗效评定按Nakai标准,优34例,良9例,可3例。手术时间45~75min,出血40~80ml,均无神经根损伤和硬脊膜撕裂等并发症。结论:内窥镜下保留大部分黄韧带,技术上操作可行且尽可能的保留了人体的自然解剖结构,最大限度地维持了脊柱的稳定性,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