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探讨薄层CT(TSCT)表现为磨玻璃结节(GGN)的肺腺癌的CT征象,并与病理分型对照.回顾性搜集肺内TSCT发现的83个磨玻璃结节,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浸润前病变组20个,微浸润腺癌组32个,浸润性腺癌组31个,分析不同病理分型的结节在薄层CT上的表现.83个结节中,34个表现为纯磨玻璃结节(pGGN),49个表现为混合磨玻璃结节(mGGN).浸润前病变组共18个结节(18/20,90.0%)表现为pGGN,微浸润腺癌组共16个结节(16/32,50.0%)表现为pGGN,浸润性腺癌组无结节(0/31,0%)表现为pGGN.3组分叶征、空气支气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圆形/类圆形、瘤肺界面清晰征象的比例呈下降趋势.3组圆形或类圆形、分叶征、瘤肺界面清晰、空气支气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前病变组与浸润性腺癌组比较,圆形或类圆形、分叶征、瘤肺界面清晰、空气支气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浸润腺癌组与浸润性腺癌组间类圆形、分叶征、瘤肺界面清晰、血管集束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分型的GGN在TSCT上的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熟悉TSCT表现有助于浸润前病变、微浸润腺癌及浸润性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CT检查在肺纯磨玻璃结节(pGGN)微浸润腺癌(MIA)与浸润性腺癌(IAC)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的MIA及IAC患者各34例的临床资料,两组患者的病灶均表现为pGGN。比较两组病灶的形态、内部细微构造(血管穿行征、空气支气管征、空泡征、pGGN的扭曲状态)、边缘(分叶征、瘤-肺界清晰度)、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等征象。结果:MIA组的空气支气管征、pGGN内支气管呈扩张或扭曲、分叶征、血管集束征、空泡征的发生率均低于的I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灶形态、瘤-肺界清晰度、胸膜凹陷征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腺癌病灶伴有分叶征、空气支气管征、pGGN内支气管呈扭曲或扩张与血管集束征时,该病灶为IAC的可能性高。  相似文献   

3.
潘江峰  邝平定  应明亮  李鲁  施红旗  舒锦尔 《浙江医学》2016,38(11):826-828,832
目的探讨肺部纯磨玻璃结节(pGGN)高分辨率CT影像特征,鉴别诊断浸润性肺腺癌与浸润前病变。方法分析85例高分辨靶扫描影像表现为pGGN且最大径>5mm的99个结节,根据手术病理分为浸润前病变组(AAH+AIS;79个)和浸润性病变组(MIA+IAC;20个)。图像评价内容包括病变部位、大小、密度、边界、病变边缘、形状、病变内部和周边征象(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结果两组患者病变部位、密度、边界、空泡征及空气支气管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浸润性病变组分叶/毛刺出现率(80.0%)高于浸润前病变组(38.0%)(P<0.01),胸膜凹陷征及血管集束征出现率(35.0%、50.0%)也高于浸润前病变组(2.5%、25.3%)(均P<0.05)。ROC曲线显示以病变直径10mm为分割值,其曲线下面积为0.78,区分浸润性病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0.0%和75.9%。结论pGGN病灶>10mm,有分叶/毛刺、胸膜凹陷征及血管集束征,提示肿瘤有浸润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最大径1~3 cm的纯磨玻璃密度影(pGGO)肺腺癌的病理分类和CT征象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台州医院2013年10月-2016年12月间CT表现为纯磨玻璃密度结节(pGGN),且最大径为1~3 cm的192例(共192个病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腺癌患者的CT、病理和临床资料。分为3组,包括浸润前病变31个(含不典型腺瘤样增生4个、原位腺癌27个)、微浸润腺癌(MIA)71个、浸润性腺癌(IPA)90个。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不同病理类型间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病变的大小、密度、位置、形态、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血管改变、病变边缘、瘤-肺界面、均匀度之间的差异。 结果 各病理亚型间性别、部位、瘤-肺界面及形状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浸润前病变、MIA和IPA病变大小、密度以及患者年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组病变出现血管改变、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病变的浸润程度越高,均匀度越低;IPA相比于浸润前病变及MIA,毛刺或毛刺+分叶征象更多见。鉴别浸润前病变和浸润性病变的密度界值为-549.35 Hu,敏感度为74.50%,特异度为71.00%。 结论 最大径1~3 cm pGGN肺腺癌的患者年龄、病灶大小、密度、边缘、血管改变、均匀度、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及胸膜凹陷征对病理分类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杨新官  李迅  童秋云  刘光俊 《广西医学》2021,43(22):2641-2644,2649
目的 探讨术前薄层CT参数预测纯磨玻璃结节(pGGN)肺腺癌浸润性生长的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150例CT表现为pGGN的肺腺癌患者的资料,并根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惰性组95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10例、原位癌32例、微浸润性腺癌53例)和浸润组55例(浸润性腺癌).比较两组薄层CT参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pGGN肺腺癌浸润性生长的因素,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薄层CT参数及其联合预测pGGN肺腺癌浸润性生长的价值.结果 两组的病灶大小、CT值、形态为类圆形比例、毛刺征比例、分叶征比例、细支气管征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边界清晰比例、胸膜牵拉征比例、空泡征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灶大小、CT值、分叶征、细支气管征为pGGN浸润性生长的影响因素(均P<0.05),且4个参数联合预测pGGN浸润性生长的效能最高,ROC曲线下面积为0.934,敏感性为96.36%,特异性为81.05%.结论 病灶大小、CT值、分叶征、细支气管征是术前预测pGGN浸润性生长的因素,且这4个薄层CT参数联合可提高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纯磨玻璃密度(pGGO)浸润性肺腺癌的CT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石家庄市第一医院2013年12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66例(66个病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GGO浸润性肺腺癌的CT征象,包括病灶形态、边缘、内部及邻近结构改变等。结果66个病灶中形态不规则45例,瘤-肺界面清晰62例,毛刺征34例,分叶征13例,空泡征47例,空气支气管征43例,血管集束征31例,胸膜凹陷征27例。结论 CT检查发现pGGO时,若病灶瘤-肺界面清晰、形态不规则、可见毛刺征、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时要高度怀疑浸润性肺腺癌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HRCT征象与肺内纯磨玻璃结节(pGGN)恶性度的相关性,并使用Nomogram图建立评估pGGN浸润性风险的量化模型。方法 对我院53例pGGN患者(68个病灶)的影像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HRCT影像资料包括:病灶形态、大小、“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瘤肺界面以及支气管“充气”征;依据病理资料将pGGN分为非浸润性病变和浸润性病变。运用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HRCT征象进行单因素分析,依据单因素分析结果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筛选出评估pGGN浸润性的独立风险因素。最后引入R软件(R3.3.2),使用rms软件包,构建Nomogram图风险评估模型。结果 68个pGGN病灶中,非浸润性病变28例、浸润性病变40例。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灶大小、“分叶”征、“空泡”征、“毛刺”征以及血管“集束”征是评估pGGN浸润性的独立风险因素。以此构筑的Nomogram图模型,病灶大小(100分)、“分叶”征(92分)、“毛刺”征(90分)、血管“集束”征(68分)、“空泡”征(66分),将危险因素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磨玻璃结节(GGN)肺腺癌患者CT征象特点,分析CT征象对GGN肺腺癌浸润前病变和浸润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38例GGN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GGN肺腺癌浸润前病变和浸润性病变的CT征象特点差异,分析CT征象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GGN肺腺癌浸润前与浸润性病变分叶征、空气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鉴别pGGN肺腺癌浸润前与浸润性病变临界值为10.5mm,病灶直径ROC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AUC)83.3%,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3.4%、86.7%。鉴别mGGN肺腺癌浸润前与浸润性病变临界值为13.8mm,病灶直径ROC曲线显示AUC 78.2%,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1.3%、75.8%。结论 GGN肺腺癌浸润前与浸润性病变CT征象存在一定差异,病灶直径有助于鉴别不同性质GGN肺腺癌浸润前与浸润性病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纯磨玻璃结节(pGGN)肺腺癌临床及影像学特征与病理分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5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常规C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为pGGN肺腺癌的患者102例,依据病灶浸润程度分为A组[原位腺癌(AIS)22例和微浸润性腺癌(MIA)28例]和B组[浸润性腺癌(IAC)5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节的影像学定性分析指标包括病灶的位置、密度均匀度、形状、瘤肺界面、边缘、内部、周边征象。影像学定量分析指标包括病灶的最大径、平均CT值、体积、质量。绘制ROC曲线评估病灶的体积、质量鉴别诊断pGGN肺腺癌病理亚型的诊断效能。结果 B组病灶出现密度不均匀、瘤肺界面清晰、异常血管征的比例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病灶的体积、质量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显示,通过病灶体积、质量诊断pGGN肺腺癌病理亚型的最佳阈值分别为843 mm~3和289 mg,对应灵敏度分别为75.00%和88.50%,特异度分别为84.00%和72.00%。结论 pGGN肺腺癌的病灶体积、质量、密度均匀度、瘤肺界面、异常血管征对其病理分类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肺磨玻璃结节(ground glass nodule,GGN)的CT征象与其组织学类型的相关性,为临床制定应对策略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3年7月至2019年12月北京中医医院平谷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6例GGN患者的CT检查资料,其中浸润前病变(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和原位腺癌)40例、腺癌(微浸润癌、浸润性腺癌、浸润性黏液腺癌)96例,比较两组GGN的CT征象,分析不同病理类型GGN间的差异.结果 浸润前病变组GGN以纯磨玻璃结节为主(80%),腺癌组以混合磨玻璃结节为主(60.4%),两组间病灶密度、毛刺征、分叶征、空气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有无血管穿行征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组病灶大小平均(0.97±0.48)cm,明显大于浸润前病变组的(0.76±0.34)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485,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GN的密度和血管穿行征象是预测肺腺癌的重要因素.结论 肺纯磨玻璃结节常提示浸润前病变,而混合磨玻璃结节伴血管穿行常提示浸润病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亚厘米纯磨玻璃密度结节(pGGN)肺腺癌的CT特征对其浸润性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124例(131个病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腺癌,且最大径≤1 cm的pGGN的影像、病理及临床资料。131个病灶依据病理结果分为浸润前病变组(87个)和浸润性病变组(44个)。比较2组间最大径和密度差异,以及病灶的位置、瘤肺界面、边缘形态、空气支气管征和血管异常改变的差异,分析评估亚厘米pGGN浸润性的独立危险因素;计算出鉴别浸润前病变和浸润性病变的最大径临界值。结果:2组间在最大径、血管异常改变和边缘形态等特征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显示浸润前病变和浸润性病变的最大径临界值为8.5 mm。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亚厘米pGGN肺腺癌的最大径≥8.5 mm(OR=2.277,95%CI=1.006~5.152)、血管异常改变(OR=2.628,95%CI=1.140~6.059)、边缘形态为毛刺或不规则(OR=3.693,95%CI=1.251~10.901)为提示其浸润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最大径≥8.5 mm、肿瘤血管异常改变及边缘为毛刺/不规则是亚厘米pGGN浸润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可提示其浸润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 cm以下局灶性磨玻璃密度(f GGO)肺腺癌的CT征象与病理亚型及免疫组织化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5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腺癌的最大直径≤1 cm的f GGO患者的CT、病理以及免疫组织化学资料,将CT征象(包括位置、大小、密度、形状、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病灶边缘、胸膜凹陷征、瘤肺界面)与病理亚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原位腺癌(AIS)、微浸润性腺癌(MIA)及浸润性腺癌(IPA)]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1、HER-2、Ki-6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拓扑异构酶Ⅱα(Top-Ⅱα)]对照,患者年龄、病变大小、密度与病理亚型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患者性别、病变位置、形状、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病灶边缘、胸膜凹陷征、瘤肺界面与病理亚型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对照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 CT表现为1 cm以下f GGO的肺腺癌各病理亚型间,性别分布、年龄大小、病变位置、形状、空气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瘤肺界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94、0.126、0.609、0.678、0.091、0.374、0.339),各病理亚型间病变大小、密度、空泡征的有无以及边缘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8、0.002、0.003、0.046),Ki-67在不同形状结节间表达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HER-1在瘤肺界面是否清晰的结节间表达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HER-2在是否有空泡征的结节间表达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而CT征象与VEGF和Top-Ⅱα的表达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表现为1 cm以下f GGO的肺腺癌中,IPA的空泡征出现率最高,而AAH最低,且浸润前病变(AAH+AIS)多表现为边缘光滑,MIA和IPA则多表现为分叶征+毛刺征;且一些CT征象在特定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之间也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部磨玻璃结节的HRCT征象及其病理分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行CT扫描的78例肺部磨玻璃结节患者的术前CT图像。所有病灶按病理结果分为:14例浸润前病变(不典型腺瘤样增生(从H)和原位腺癌(AIS))、24例微浸润腺癌(MIA)和40例浸润性腺癌(IAC)。对3组病灶的空泡征、毛刺征、分叶征、支气管充气征及胸膜凹陷征进行对比分析诊断浸润性腺癌的界值。结果浸润前病变与IAC间比较:毛刺征、分叶征、胸膜凹陷征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A与IAC间比较:胸膜凹陷征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前病变与MIA间比较:毛刺征及胸膜凹陷征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组(IAC)结节一般较无或微浸润组(浸润前病变与MIA)边缘毛刺、分叶、内部空泡及胸膜凹陷多见(P0.05)。结论肺磨玻璃结节的HRCT征象与病理结果有一定的相关性,分析上述影像征象有助于对术前肺部磨玻璃结节进行鉴别诊断及分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肺腺癌浸润前病变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和原位腺癌(AIS)的CT表现特征,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8个AAH和57个AIS病灶的CT表现特征,包括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平均CT值等。结果:AAH和AIS在血管穿行、大小及平均CT值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磨玻璃样结节类型、部位、形态、边界、分叶、空泡征及毛刺征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AH的平均大小为(7.9±3.0)mm,AIS为(12.3±3.9)mm,对2组大小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显示最佳截断值为8.5 mm(敏感度为82.5%,特异度为71.4%);AAH平均CT值为(-644±71)HU,AIS为(-492±87)HU,ROC曲线分析显示其最佳截断值为-549 HU(敏感度为77.2%,特异度为96.4%)。结论:综合分析肺磨玻璃结节的类型、大小、密度及形态等有助于AAH和AIS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早期肺腺癌的超高分辨率CT(ultra-high-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UHRCT)表现,探讨UHRCT鉴别肺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与微浸润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MIA)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直径小于2 cm的早期肺腺癌结节(AIS 67个,MIA 62个)的UHRCT表现,分析和比较AIS与MIA在结节的形状、边缘、密度、直径、内部实性成分直径、血管异常、空气支气管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以及是否多发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两组结节在形状、边缘、密度、直径、实性成分直径和密度、肺静脉异常、空气支气管征和胸膜凹陷征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IS常表现为较小的圆形或类圆形的纯磨玻璃结节(ground glass nodule,GGN),MIA常为较大、边缘毛刺、实性成分直径大于5 mm 的混合GGN,并常伴肺静脉异常、支气管扩张和胸膜凹陷征。结论  UHRCT能显示早期肺腺癌的形态学特征,有助于鉴别肺AIS与MIA。  相似文献   

16.
相丽  陆启芳  郑穗生 《安徽医学》2016,37(2):163-166
目的 探讨周围型肺癌的多层螺旋CT(MSCT)影像征象与组织病理学类型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MSCT对75例周围型肺癌进行常规扫描,并将所得数据经过后处理技术进行重建,分析各种征象,对CT征象与组织病理学类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磨玻璃征、毛刺征及胸膜凹陷征在腺癌与鳞癌中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瘤体直径、棘突征、深分叶征、支气管血管集束征和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在腺癌和鳞癌中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磨玻璃征、毛刺征及胸膜凹陷征与周围型肺癌的组织病理学类型具有相关性,可为临床对肺癌的初步定性诊断提供一定的影像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螺旋CT诊断周围型小肺癌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伟  聂书伟 《吉林医学》2011,(32):6758-6759
目的:回顾性分析螺旋CT对周围型小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手术或穿刺获取标本后经病理学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58例患者,进入螺旋CT检查工作站进行回顾性处理分析。对周围型小肺癌病灶内部结构、边缘形态和邻近组织的改变,以及增强后的CT征像进行全面分析。结果:圆形及类圆形结节伴分叶征50例,呈斑片状8例;毛刺征44例,血管集束征28例,支气管充气征12例,空泡征10例,空洞4例,钙化2例,胸膜凹陷征30例,邻近胸膜增厚2例。增强扫描48例中,42例强化CT值增幅40~60 Hu。结论:螺旋CT对周围型小肺癌诊断及其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剂量CT在筛查及鉴别疑似肺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0月我院接诊的18例疑似肺癌患者影像学资料,均在我院行胸部数字化X线及低剂量CT(LDCT)筛查,分析肺癌影像特征,并以病理结果为准,评价LDCT与X线诊断肺癌的效能,根据病变密度分为非实性结节与部分实性结节,根据病理结果将部分实性结节分为浸润前+微浸润性病变组,另一组为浸润性病变组,分析LDCT的鉴别要点及鉴别准确性.结果:本组18例疑似肺癌患者中共发现肺结节与肿块(>3cm)20个,平均大小(2.10±0.01)cm,其中非实性、部分实性、实性分别占15.00%、65.00%、20.00%;18例中,15例证实为肺癌,其中12例发现癌结节13个,中央型3个、周围型10个,平均大小(1.61±0.02)cm;LDCT对肺癌的阳性检出率73.33%明显高于胸部X线33.33%;浸润前病变+微浸润性病变组病变大小、实性成分百分比及毛刺征、分叶征、胸膜牵拉征发生率明显低于浸润性病变组;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病灶直径、实性成分比例为鉴别浸润前及微浸润性病变与浸润性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联合诊断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861,95%可信区间:0.761,0.956.结论:低剂量CT在筛查及鉴别疑似肺癌患者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病灶较小结合实性部分少是将浸润前及微浸润性病变从浸润性病变中鉴别出的诊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