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血脂、血流变在防治高脂血症实验中的相关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高脂模型鼠血脂、血流变的变化及不同剂量复方马齿苋对高脂血症、脂肪肝形成的防治作用。方法 通过预防和治疗试验 ,进行血脂、血流变等指标的测定及肝脏病理学检测。结果 预防试验 :阻抗高脂饮食诱发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血流变 8项指标升高及脂肪肝形成 ,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水平的作用 ,复方马齿苋Ⅰ >单一马齿苋≥复方马齿苋Ⅱ (P <0 .0 1或 0 .0 5 ) ,血脂及血流变指标存在显著相关性 (P <0 .0 1或 0 .0 5 )。治疗试验 :复方马齿苋降低TC、TG、LDL C ,升高HDL C(P <0 .0 5 ) ,治疗组脂肪肝明显低于恢复组 (P <0 .0 1)。结论 高脂喂饲导致大鼠血脂、血流变指标异常 ,单及复方马齿苋能够调节血脂 ,纠正血流变异常 ,抑制或消退脂肪肝 ;马齿苋与其它药物按适宜剂量配合 ,发挥协同作用 ,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2.
刘素兰  梁华  蒋兴亮  唐中 《四川医学》2003,24(12):1296-1297
目的 测定高甘油三酯血症 (TG >2 3mmol/L)的男性和女性患者与健康体检者的血清甘油三酯 (TG)、总胆固醇 (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和载脂蛋白 (APO)Al、B并计算其比值APO A1/APO B ,分别比较这些项目在两组间的差异 ,以估计不同性别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致冠心病的危险性。方法 随机选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男性 5 6人 ,女性 2 2人和健康男性 3 8人、女性 3 2人分别测定这两组TC、TC、HDL C、APO A1、APO B。结果 男性患者组的TC、TG均明显高于健康人组 (P <0 0 0 1、P <0 0 1) ,HDL C、APO A1/APO B明显高于健康人组 (P <0 0 1、P <0 0 5 ) ,而APO A1、APO B两组间无差异 (P >0 0 5 )。女性患者组的TG明显高于健康人组 (P <0 0 0 1) ,HDL C明显低于健康人组 (P <0 0 5 )而两组间TC、APO A1、APO B、APO A1/APO B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男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比女性高甘油三酯血症致冠心病的危险性高。提示不能单凭高TG估计其致冠心病的危险性 ,应结合血脂及其载脂蛋白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以便做出正确的诊断 ,实施正确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3.
马齿苋对家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马齿苋抗动脉粥样硬化 (AS)的作用 ,研究影响AS形成的有关因素。方法 动物分为A ,B ,C ,D 4组 ,A ,B ,C 3组建立动物高脂模型 ,B ,C组分别喂饲马齿苋干粉每天每只 8g或 12g ,实验 11周末 ,采血测定血脂、丙二醛、血液粘度等指标 ,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筛选影响AS形成的主要因素。结果 B ,C组与A组相比 ,血清总胆固醇 (TC)、甘油三脂 (TG)、丙二醛 (MDA)、全血低切表观粘度、血浆中切表观粘度水平明显下降 (P <0 .0 1)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明显上升 (P <0 .0 1) ,C组TC、全血低切表观粘度数值较B组明显降低 (P <0 .0 1) ,多元方程显示α =0 .0 5 ,0 .0 1时对Y有显著影响的是TC(X1) ,血浆中切表观粘度 (X6 )。马齿苋可明显阻止或降低血清TC ,TG ,MDA ,全血低切及血浆中切表观粘度的升高 ,并升高HDL C ,随着剂量的增加 ,马齿苋作用增强。结论 影响主动脉AS形成的主要因素是TC及血浆中切表观粘度 ,二者皆为正向影响 ,且TC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4.
用调脂片进行调整血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调脂片能降低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载脂蛋白B(APO B),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亚组分HDL_2、载脂蛋白A(APO A),并能抑制血小板聚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说明该药是一种较理想的调脂性、抑制血小板聚集性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  相似文献   

5.
血脂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脂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选择缺血性脑卒中 5 7例 ,对照组 2 0例 ,分别比较 >6 0岁、≤ 6 0岁年龄组及对照组血清胆固醇 (TC)、甘油三脂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及载脂蛋白A1(ApoA1)和载脂蛋白B10 0(ApoB10 0 )检测结果。结果 :6 0岁以上和 6 0岁及以下脑梗死组 ,血脂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脑梗死两年龄组TC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其他血脂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高TC血症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而HDL C虽然降低 ,但不能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预警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 (DM)患者血脂和载脂蛋白 (APO)的变化及其与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日立 70 2 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 96例 2型糖尿病患者与 96例对照者血糖 (GLU)、甘油三酯 (TG)、总胆固醇 (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计算LDL C/HDL C、APOB/APOA1并对组间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96例糖尿病患者组与对照组P值均 <0 0 1,组间有显著差异。结论 :2型糖尿病存在血脂和载脂蛋白 (APO)的改变 ,而且APO和血脂的改变是预测糖尿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 (AS)、冠心病(CHD)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顾性分析老年与中年男性急性心肌梗死 ( AMI)患者的血脂特点。方法 :将 1 43例男性 AMI患者分为两组 ,观察其总胆固醇 ( TC)、甘油三酯 (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L DL -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HDL- C)、载脂蛋白 A ( apo A)和载脂蛋白 B( apo B)差别。结果 :老年组 75例 (年龄 65~ 88岁 )与中年组 68例 (年龄 42~ 64岁 )相比 ,血脂各项均呈减低 ,其中 TC、TG、L DL - C、apo A和 apo B水平减低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或P<0 .0 1 )。结论 :在男性 AMI中 ,老年较中年患者的血脂各项指标减低。  相似文献   

8.
对4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及对照组进行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Ⅰ(ApoA1)、载脂蛋白B(ApoB)测定,并给予口服降血脂药物治疗。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TC、TG、HDL-C、Apo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血清HDL-C和Apo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降脂药物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有显著变化(P<0.05)。提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载脂蛋白和组成成分发生变化及功能异常,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  相似文献   

9.
对 40例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及对照组进行血清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载脂蛋白AⅠ (ApoA 1)、载脂蛋白B(ApoB)测定 ,并给予口服降血脂药物治疗。结果 ,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TC、TG、HDL -C、Apo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而血清HDL -C和Apo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降脂药物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有显著变化 (P <0 .0 5 )。提示 ,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载脂蛋白和组成成分发生变化及功能异常 ,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脂代谢异常与老年 2型糖尿病 (DM)合并冠心病 (CHD)的关系。方法 :将 6 4例 2型DM患者分为合并CHD组 (A组 ) 34例 ,未合并CHD组 (B组 ) 30例 ,无DM的CHD患者 31例为对照组 (C组 )。测定血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H)、空腹血糖(FBG)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A组TG明显高于B组 (P <0 0 1)和C组 (P <0 0 5 ) ;FBG明显高于B组和C组(P <0 0 1) ;HDL -CH明显低于B组 (P <0 0 5 ) ,与C组无明显差异 (P >0 0 5 )。B组除FBG明显高于C组外(P <0 0 1) ;TG、HDL -CH与C组无明显差异 (P >0 0 5 )。TC、LDL -CH在 3组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高TG、低HDL是老年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普伐他汀与阿司匹林联用对血脂和炎性标志物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普伐他汀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血小板聚集率及炎性标志物表达的影响。方法经头颅CT或磁共振(MRI)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68例,经2周洗脱期后随机分为普伐他汀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组(普伐他汀10mg/d+阿司匹林50mg/d)和阿司匹林治疗组(阿司匹林50mg/d)各34例,随访9个月。于洗脱期后和随访结束时分别测定血脂、血小板聚集率及炎性标志物的表达。结果两组用药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均无显著变化(P>0.05);联合用药组随访结束时血清载脂蛋白A(apoA)明显升高,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apoB/apoA、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bg)均较用药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阿司匹林治疗组血脂各项指标、CRP、Fbg用药前后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提示普伐他汀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具有显著的调脂和抑制炎性反应的作用,为阻断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预防再梗死的发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人参Rb组皂苷(G-Rb)对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在体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24 h制备实验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G-Rb按25、50和100 mg•kg-1•d-1给大鼠连续灌胃7 d,假手术组及再灌模型组灌胃0.5%羧甲基纤维素钠,计算心肌梗塞范围(MIS),测定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血浆前列环素(PGI2)及血栓素A2(TXA2)水平,测定血小板聚集活性。结果:与再灌模型组比较,G-Rb 50、100 mg•kg-1组大鼠的MIS缩小(P<0.05或P<0.01),血清AST、LDH、CK-MB活性及MDA含量降低(P<0.05或P<0.01),SOD及GSH-Px活性升高(P<0.05或P<0.01),血浆TXA2水平下降,PGI2水平及PGI2/TXA2比值增高(P<0.05或P<0.01),1、3和5 min的血小板聚集率(PAR)及最大血小板聚集率(MPAR)降低(P<0.05或P<0.01)。结论:G-Rb对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减少自由基对心肌的氧化损伤,纠正PGI2/TXA2失衡以及抑制血小板聚集活性等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3.
叶下珠复方和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观察比较叶下珠复方、拉米夫定、叶下珠复方合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3组,分别为叶下珠复方组(剂量2.6g/次,3次/d)、拉米夫定组(剂量100mg/次,1次/d)和叶下珠复方合用拉米夫定组,均连续口服52周.治疗前、后定期检测血清肝功能指标及乙型肝炎标志物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及酪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YMDD)含量.[结果]叶下珠复方组肝功能复常率、HBeAg转阴率均高于拉米夫定组,而HBV-DNA转阴率低于拉米夫定组(P<0.05),YMDD变异少于拉米夫定组(P<0.05);两药合用组的HBeAg转阴率与叶下珠复方组相仿(P>0.05)而高于拉米夫定组(P<0.01),HBV-DNA转阴率均高于叶下珠复方组和拉米夫定组(均P<0.01),肝功能复常率高于拉米夫定组(P<0.05或P <0.01),YMDD变异也少于拉米夫定组(P<0.05).[结论]叶下珠复方与拉米夫定联合用药可提高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减少YMDD变异,推迟和避免拉米夫定耐药株产生,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病毒在体内的持续复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中灌注液吸收对机体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为临床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2月—2010年9月72例上尿路结石患者实施mPCNL,并分别检测灌注前(T1)、灌注60 min(T2)和灌注毕(T3)时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结果 72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灌注液量为9.50~53.00 L,平均(22.74±9.87)L,未出现灌注液吸收综合征。T3、T2时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和最大血小板聚集率与T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的血细胞比容与T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时的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刚性指数、最大血小板聚集率与T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CNL过程中存在一定量灌注液的吸收,手术时间过长、灌注液量较多时应加强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监测,并及时做出针对性处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补肾益心片降压机制及其对心脑肾靶器官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Goldblatt’s二肾一夹型高血压大鼠模型 (G - 2K1C) ,以开搏通为对照药 ,设补肾益心片高、中、低剂量组 ,开搏通组 ,模型组 ,假手术组 ,灌胃 4周 ,测量鼠尾动脉血压、血浆NO、血小板聚集率及观察心、脑、肾的病理变化。尚观察了补肾益心片的利尿作用。【结果】 ( 1)补肾益心片高、中、低剂量组及开搏通组均能降低肾性高血压大鼠血压 ,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 2 )补肾益心片各剂量组与开搏通组均能促进NO合成 ,降低血小板聚集率 ,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或P <0 .0 1)。 ( 3)补肾益心片具有较缓和的利尿作用 ,但比氢氯噻嗪 (HCT)弱 (P <0 .0 1)。 ( 4 )补肾益心片各剂量组与开搏通组均能显著降低心、脑、肾靶器官的损害 (与模型组比较 ,P <0 .0 1)。【结论】补肾益心片能降低肾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 ,其降压机制可能与促进NO合成、抗血小板聚集、利尿有关。补肾益心片对心、脑、肾等靶器官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脂饮食的新西兰兔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急性期血小板聚集、活化及阿托伐他汀的作用。方法30只雄性新西
兰兔,随机分为5 组:对照组、高脂组、模型组、低剂量组[5 mg/(kg·d)阿托伐他汀治疗]、高剂量组[10 mg/(kg·d)阿托伐他汀治
疗],每组6只。比浊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率,ELISA法检测血清P-选择素(P-Selectin)、血栓素B2(Thromboxane B2, TXB2)水平。
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高脂组血清P-Selectin 水平明显增加[(23.99±3.58)vs(16.72±1.76)pg/ml,P<0.01];血小板聚集率、
TXB2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2)模型组P-Selectin、TXB2表达及血小板聚集率均较高脂组显著增加(P<0.05),具有时效性,且在
术后24 h 达高峰[P-Selectin(35.26±4.93)vs(23.99±3.58)pg/ml;TXB2(264.33±27.68)vs(156.58±12.97)pg/ml;血小板聚集率
(58.59±10.78)vs(38.57±7.54)%;P<0.01];(3)与模型组相比,低剂量组显著降低兔血清P-Selectin、TXB2水平,同时抑制了血小
板聚集率[P-Selectin(28.14±5.05)比(35.26±4.93)pg/ml;TXB2(190.16±16.86)vs(264.33±27.67)pg/ml;血小板聚集率(47.21±
5.42)vs(58.59±10.77)%;均P<0.01];(4)与低剂量组相比,高剂量组血小板聚集和活化水平进一步降低[P-Selectin(22.74±
3.02)vs(28.14±5.05)pg/ml;TXB2(164.68±11.90)vs(190.16±16.86)pg/ml;血小板聚集率(37.04±4.99)vs(47.21±5.42)%;均
P<0.05]。结论“高脂饮食+球囊损伤”增加了新西兰兔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在术后24小时达到高峰,阿托伐他汀治疗显著抑
制了血管损伤后急性期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水平,且与药物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7.
胸腺五肽联合复方氨基酸双肽辅助治疗重症肺结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胸腺五肽和复方氨基酸双肽联合治疗对重症肺结核病人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60例重症肺结核病人随机分为4组:A组:采用常规抗结核化疗;B组:加用胸腺五肽治疗;C组:加用复方氨基酸双肽治疗;D组:联合胸腺五肽和复方氨基酸双肽治疗。结果①外周血前炎性因子的改变:4组患者在治疗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白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和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与A组相比,B、C和D组下降更明显(P<0.05),4组中D组下降最明显(P<0.01);②痰菌阴转情况:治疗12个月后,4组痰菌阴转率分别为74.3%、89.2%、86.5%、94.9%,B组和D组明显高于A组(P<0.05或0.01)。在治疗1、3、6、12个月时,D组与A组痰菌转阴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或0.01);③肺部病灶吸收情况:在治疗6个月和12个月时,D组与A组比较病灶吸收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或0.01);④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在疗程结束时,A、B、C、D四组总改善率分别为65.0%、82.5%、80.0%和92.5%,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或0.01)。结论采用胸腺五肽和复方氨基酸双肽联合治疗重症肺结核患者,对降低其外周血前炎性因子水平、改善临床症状、促使痰菌阴转和结核病灶吸收等均有较好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栓前状态相关指标,探讨血栓前状态(prothrombotic state,PTS)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定量检测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纤维蛋白原( fibrinogen,FIB).结果:①高血压1和2级组FIB、血黏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血压1和2级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高血压3级组FIB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血压3级组血黏度、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高血压1和2级组与高血压3级组FIB、血黏度、血小板聚集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浆黏度与FIB呈正相关(r =0.297,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早期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寻找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的最佳血小板浓度.方法 将16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丙、丁四组,所有患者均随访半年,共有155例患者获得随访,根据患者分组予不同血小板浓度富血小板血浆膝关节内注射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d、3个月、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