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对运动性疲劳大鼠的影响。方法:采用递增负荷跑台法建立大鼠慢性运动性疲劳模型,第6星期开始,分别在运动后即刻和3h后进行TEAS治疗。治疗2星期后,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下丘脑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海马、下丘脑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的表达。结果:TEAS可以明显减轻运动引起的大鼠海马、下丘脑组织形态损伤,降低大鼠海马、下丘脑5-HT表达,运动后即刻治疗和3h后治疗的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TEAS有促进疲劳恢复,提高运动能力的作用。TEAS改善大鼠的运动性疲劳状态与降低中枢5-HT表达、减少神经细胞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2.
电针预防大鼠运动性疲劳及其对脑内5-HT分解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针足三里预防运动性疲劳的中枢5-HT机制。方法:应用跑台建立大鼠急性运动性疲劳模型,电针足三里于运动前介入,每日1次,于第6天,分别于运动后即刻和运动后3h处死大鼠,检测血浆乳酸(LAC)水平和海马、下丘脑5-HT及其代谢产物含量变化。结果:运动后即刻时,电针可下调疲劳大鼠血浆乳酸水平、显著降低海马5-HT和5-羟吲哚乙酸(5-HIAA)含量;运动后3h时,电针显著降低血浆LAC水平以及海马、下丘脑5-HT和5-HIAA含量。结论:降低海马、下丘脑5-HT水平并促进其代谢可能是电针预防运动性疲劳和促进疲劳恢复的中枢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不同时段针刺对消除运动性疲劳作用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运动性疲劳模型大鼠β-EP、血清BLA、下丘脑5-HT及力竭游泳时间变化的研究,探讨在不同时段针刺气海、后溪、承山穴对提高运动能力和消除运动性疲劳的作用。方法:通过建立运动性疲劳模型,观察SD大鼠β-EP及血清BLA、下丘脑5-HT的变化及电针的治疗作用。结果:不同时段的电针疗法可以明显降低运动性疲劳大鼠血浆β-EP和血清BLA、下丘脑5-HT的含量,提高下丘脑β-EP含量,且能明显延长大鼠的力竭游泳时间。结论:基本证实在力竭运动前后给予电针治疗对提高运动能力和消除运动疲劳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不同针灸疗法抗大鼠运动性疲劳疗效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寻求足三里穴抗运动性疲劳的最佳刺激途径。方法:通过跑台法建立大鼠运动性疲劳模型,分别采用艾灸、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穴位注射等方法刺激大鼠"足三里"穴,观察毛刷刺激频率及血清LD、SOD的改变。LD检测采用酶法,SOD检测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结果:第7周,各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所需毛刷刺激频率明显少;TEAS组第7周所需刺激频率明显少于第5周。治疗前,各跑台组与安静对照组比较,大鼠SOD浓度、LD浓度明显升高;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各治疗组SOD浓度、LD浓度明显下降。结论:TEAS、穴位注射和艾灸刺激"足三里"穴均能起到良好的抗运动性疲劳的作用,TEAS疗效略优。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从基因转录水平阐明运动性疲劳产生及药物调节的机理。方法 :采用生物素标记阿黑皮素原 (POMC)cRNA探针 (Bio cRNA)原位杂交法结合图像分析 ,观察中药复方体复康对运动性疲劳大鼠不同脑区POMCmRNA表达。结果 :对于慢性运动应激 ,体复康能增强POMC在海马CA1 区、下丘脑部位的基因表达 ,而能降低POMC在额叶皮层的基因表达。长时期 (共 7周 )大强度的跑台运动 (速度由 1 5m/min递增至 3 5m/min ,运动时间为每天 2 0~2 5min)的大鼠 ,末次运动后POMC基因表达在额叶皮层、海马CA1 下降 (前者至运动结束后 3h仍未恢复 ,后者至运动结束后 3 0min即恢复 ) ,在下丘脑则增强 ;体复康能增强末次运动后POMC在额叶皮层、海马CA1 区、下丘脑等脑区的基因表达 ,尤其是在运动结束后 3h最为显著。结论 :POMCmRNA表达在运动性疲劳大鼠不同脑区呈现不同的动态变化趋势 ,体复康对其POMCmRNA表达有重要动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大运动量耐力训练大鼠血清CK(肌酸激酶)和CK-MM(肌酸激酶同工酶)含量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正常刺激组、治疗1组、治疗2组,每组8只。模型组和治疗组的大鼠进行8周大运动量跑台训练,治疗1组、治疗2组的大鼠分别于跑台训练前1h和跑台训练后1h采用TEAS干预手段,刺激大鼠“后足三里”和“环跳”穴位,正常刺激组不进行跑台训练,刺激方法同治疗组。8周跑台训练结束后,检测大鼠血清CK和CK-MM的水平。结果:TEAS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CK和CK-MM的水平,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EAS可以防止因过度训练导致骨骼肌细胞的损伤,显著降低大鼠血清CK和CK-MM的水平,起到防治运动性疲劳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人参皂甙Re和人参总皂甙对运动性疲劳模型大鼠中枢神经逆质乙酰胆碱(Ach)、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和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人参皂甙Re组、人参总皂甙组、模型组和空白组,给药组和模型组大鼠在灌胃1h后进行中等运动强度的水平跑台运动,每天1次.连续14d。末次运动后即刻处死大鼠,迅速取下丘脑,色谱法测Ach、DA、5-HT和GABA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人参皂甙Re和人参总皂甙组大鼠下丘脑Ach和DA的含量显著性升高,而5-HT和GABA的含量有显著性降低;与人参皂甙Re组相比较,人参总皂甙组大鼠下丘脑Ach、5-HT和GABA有显著性降低,而DA含量有显著性升高。结论人参皂甙Re及人参总皂甙均可对下丘脑神经递质含量产生影响,从而达到抗运动性疲劳效应,但人参总皂甙的效果更优,尤其能更好地改善运动性疲劳下中枢保护性抑制的状态。  相似文献   

8.
石君杰  黄玲芬 《针刺研究》2013,38(3):181-185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足三里"穴对运动性疲劳致胃黏膜损伤大鼠胃黏膜的保护作用,探讨TEAS"足三里"穴的胃黏膜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TEAS组,每组8只。采用跑台运动法建立运动性疲劳致胃黏膜损伤模型。采用TEAS"足三里"穴干预(连续波、频率2Hz、强度5mA)治疗30min,每日1次,共15d。评价水平运动分数、垂直运动分数、力竭运动时间、胃黏膜损伤指数,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胃黏膜6-酮-前列腺素1α(6-keto-PGF1α)、血栓素B2(TXB2)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水平运动分数、垂直运动分数、力竭运动时间均明显减少(P<0.01),胃黏膜损伤指数增加(P<0.01),同时胃黏膜6-keto-PGF1α、TXB2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TEAS组水平运动分数、垂直运动分数、力竭运动时间均增加(P<0.05),胃黏膜损伤指数降低(P<0.05),胃黏膜6-keto-PGF1α、TXB2含量升高(P<0.01,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足三里"穴对运动性疲劳致胃黏膜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改善胃黏膜6-keto-PGF1α、TXB2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逆电针“足三里”穴对急性跑台运动大鼠的抗疲劳效应及其中枢机制.方法:将清洁级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安静组(n=10)、模型组(n=20)和逆电针组(n=20),后两组又分为运动后即刻、运动后3h组(各10只).后两组大鼠完成适应性跑台运动后,接受急性跑台运动;逆电针组大鼠于跑台运动前先介入电针治疗(参数为双侧“足三里”穴、连续波、频率2 Hz、强度2mA、时间30 min、1次/d、连续6 d).分别于运动后即刻和运动后3h处死大鼠,检测血浆乳酸水平、下丘脑和纹状体多巴胺(DA)、5-羟色按(5-HT)含量变化,并计算DA/5-HT比值.结果:与安静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浆乳酸和下丘脑5-HT水平呈升高趋势,下丘脑DA含量则显著升高(P<0.01);而纹状体DA和5-HT含量于运动后3h时显著降低(均P<0.01).运动后即刻时,与同期模型组相比,逆电针组大鼠下丘脑DA和5-HT含量显著升高(均P<0.01),而纹状体则明显下降(均P<0.01);运动后3h时,与同期模型组相比,逆电针组大鼠血浆乳酸水平、下丘脑5-HT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P<0.01),而下丘脑DA/5-HT比值则明显升高(P<0.01).结论:逆电针“足三里”穴可促进急性跑台运动大鼠疲劳恢复,可能是通过降低跑台运动大鼠血浆乳酸堆积,提高下丘脑DA/5-HT比值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大运动量耐力训练大鼠骨骼肌B细胞白血病-淋巴瘤-2(Bcl-2)和B细胞白血病-淋巴瘤-2相关蛋白基因(Bax)含量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正常刺激组、治疗1组、治疗2组,每组6只。模型组和治疗组的大鼠进行8周大运动量跑台训练,治疗1组、治疗2组的大鼠分别于跑台训练前1h和跑台训练后1h采用TEAS干预手段,刺激大鼠"后足三里"和"环跳"穴位,正常刺激组不进行跑台训练,刺激方法同治疗组。8周跑台训练结束后,检测大鼠骨骼肌Bcl-2和Bax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骨骼肌中Bax表达显著增加,Bcl-2表达有较多的下降;与模型组比较,正常刺激组、治疗1组、治疗2组大鼠骨骼肌中Bax表达均有降低,Bcl-2表达均有增加。结论:TEAS可以防止因过度训练导致骨骼肌细胞的细胞凋亡,能提高大鼠骨骼肌中Bcl-2的水平和降低骨骼肌中Bax的水平,起到防治运动性疲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力竭运动大鼠的抗运动性疲劳效应,初步探讨其抗氧化机制。方法:采用5级递增跑台运动建立力竭运动大鼠模型。27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n=9)、运动组(n=9)和TEAS组(n=9)。TEAS治疗选穴"足三里",电针参数:施以连续波,频率2 Hz,强度5 mA,时间30 min,左右交替,每日1次,连续治疗7 d。力竭运动后,记录大鼠力竭运动时间,用乳酸氧化酶法测定血浆乳酸水平,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血浆丙二醛(MDA)含量。结果:①TEAS组力竭运动时间显著长于运动组(P<0.05)。②运动组血浆乳酸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P<0.05)和TEAS组(P<0.05)。③与安静对照组比较,运动组大鼠血浆SOD活性无显著性变化,但MDA含量升高却十分显著,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其SOD/MDA比值显著降低(P<0.05);TEAS组SOD活性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和运动组(P<0.01),MDA含量显著低于运动组(P<0.05),其SOD/MDA比值明显高于运动组(P<0.01)。结论:TEAS"足三里"穴可有效抗运动性疲劳,可能是通过其减少血乳酸堆积、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减少脂质过氧化反应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头穴透刺对运动性疲劳大鼠部分生化指标及氨基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头穴透刺对运动性疲劳大鼠部分生化指标及氨基酸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抗运动性疲劳的作用。方法采用4星期递增游泳训练的方法复制慢性运动性疲劳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头穴组、传统针刺组。采用"逆针灸"的方法。测定递增游泳训练后各组大鼠力竭游泳时间、全血乳酸(LA)、肌酸激酶(CK)、尿素氮(BUN)、血红蛋白(Hb)及游离色氨酸/支链氨基酸(f-TRP/BCAA)的变化。结果头穴组与传统针刺组相比,可提高Hb水平,降低BUN、LA水平(P〈0.05),同时可降低CK、f-TRP/BCAA水平(P〈0.01)。结论头穴透刺能够有效改善运动性疲劳大鼠生化指标,同时降低f-TRP/BCAA水平,抑制5-HT生成,从而有效地改善大鼠疲劳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cl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对过度训练大鼠性腺轴(HPG)的调控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造模前干预组、造模后干预组和模型组,每组8只。采用递增强度的跑台建立过度训练大鼠模型。两个干预组分别在造模前和造模后进行TEAS干预。实验结束时取全血、下丘脑、垂体、杏仁核进行检测。荧光定量PCR检测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mRNA与垂体GnRH-R 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睾酮(Testosterone,T)浓度;ELISA法检测杏仁核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环磷酸鸟苷(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cGMP)活性。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垂体GnRH-R 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5),T明显降低(P0.05)提示实验中所采用的训练方案抑制了HPG轴的功能。造模前干预组与模型组比较,可以显著增加垂体GnRH-R mRNA的表达(P0.05);造模后TEAS干预可以显著增加运动机体下丘脑GnRH mRNA的表达与T水平(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造模前干预组可以显著提高杏仁核PKC活性(P0.01)。造模后干预组杏仁核cGMP活性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过度训练大鼠HPG轴功能处于抑制状态。TEAS干预过度训练机体,可以提高HPG轴功能,但不同时间段进行干预,所影响的HPG轴的靶点有所不同。造模前TEAS干预运动机体是通过增加杏仁核PKC活性调整HPG功能,而造模后干预是通过加强杏仁核cGMP活性而调整HPG轴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观察针刺、经皮穴位电刺激及针刺结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对颈椎病颈痛的疗效。方法:将58例颈椎病颈痛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经皮组和结合组,治疗后用NPQ颈痛量表进行疗效评价,观察治疗前、治疗结束和治疗结束随访1个月时的组间评分差异。结果:针刺组、经皮组与结合组有效率分别为94.74%、89.47%与100%,各组治疗后较治疗前NPQ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治疗结束时,结合组与经皮组NPQ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合组均数低于经皮组;结合组与针刺组NPQ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组均数低于针刺组;随访1个月时,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和经皮穴位电刺激是治疗颈椎病颈痛安全且有效的方法,将针刺与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应用,可获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结合康复宣教对脑卒中后抑郁( PSD )临床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分为经皮穴位电刺激结合康复宣教(结合组)、经皮穴位电刺激组(经皮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3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神经内科对症治疗,均不使用抗抑郁药物。3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进行评分,并分别计算3组患者PSD的发生率。结果:结合组、经皮组和对照组的PSD发生率分别为8.0%,16.7%,36.7%;与经皮组、对照组相比较,结合组PSD的发生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0.01),经皮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1)。结论:早期穴位电刺激结合康复宣教、单一经皮穴位电刺激对PSD抑郁的预防简便、安全、易行,但以前者对降低PSD的临床发生率更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电针及其预处理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CUMS)大鼠海马中5-羟色胺(5-HT)及5-羟色胺转运体(5-HTT)表达的影响,探讨5-HT、5-HTT在大鼠实验性抑郁症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电针干预的影响。方法:将60只清洁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脉冲电针组、电针预处理组及百忧解组,每组12只。孤养结合CUMS 21天复制抑郁症模型,通过开野试验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HT、5-HTT在大鼠海马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开野实验水平运动及垂直运动明显减少,脉冲电针组、电针预处理组及百忧解组均可改善此变化;模型组大鼠海马内5-HT、5-HTT表达均明显降低,脉冲电针组、电针预处理组及百忧解组可逆转此病理变化,在5-HT方面,两组电针治疗及百忧解治疗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在5-HTT方面,电针预处理有上调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较脉冲电针与百忧解组疗效稍逊色。结论:抑郁大鼠的5-HT、5-HTT含量低于正常,电针治疗抑郁症可能通过升高5-HT、5-HTT的含量而发挥抗抑郁作用。电针预处理与脉冲电针治疗抑郁症效果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大运动量耐力训练大鼠骨骼肌能量代谢的影响,探讨其防治骨骼肌疲劳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正常刺激组、治疗1组、治疗2组,每组8只。采用TEAS干预手段,刺激大鼠足三里和环跳穴,8星期跑台训练结束后,检测大鼠腓肠肌糖原、乳酸(LA)、乳酸脱氢酶(LDH)、Na+-K+-ATP酶、Ca2+-ATP酶含量。结果 TEAS能显著减缓骨骼肌糖原的消耗,减轻乳酸的堆积,提高LDH、Na+-K+-ATP酶、Ca2+-ATP酶的含量,模型组与其他四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AS大运动量耐力训练大鼠足三里、环跳穴可以稳定骨骼肌细胞能量代谢,延长肌肉工作的时间,延缓骨骼肌疲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经皮电刺激耳神门穴与眼点穴对剖宫产产妇恶心及呕吐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160例择期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经皮电刺激耳神门穴组(A组)和经皮电刺激耳眼穴组(B组),每组80例.A组产妇入手术室后经皮电刺激耳神门穴,频率为1.5 Hz,强度由产妇自控,30 min后进行腰-硬联合麻醉,术中持续刺激至术后2 h;B组电刺激耳眼穴,操作方法同A组.观察时间分别为开始麻醉至剖出胎儿(T1)、剖出胎儿至缝合子宫完毕(T2)、探查腹腔至缝合皮肤切口(T3)、硬膜外腔给予吗啡至术后2 h(T4).观察项目分别为①恶心及呕吐发生率,低血压、低心率发生率;②胃复安、缩宫素、麻黄碱、阿托品使用率;③新生儿Apgar评分及出血量.结果 A组较B组在T3、T4时间段的恶心及呕吐发生率降低(P<0.05),在T1、T2时间段两组无差异(P>0.05);A组较B组术中胃复安使用率降低(P<0.01);两组低血压、低心率发生率、缩宫素、麻黄碱、阿托品使用率,术中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无差异(P>0.05).结论 经皮电刺激耳神门穴较眼穴具有更为明显的抗恶心呕吐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