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CDDP)化疗方案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年龄≥60岁的NSCLC患者64例(观察组),予培美曲塞500 mg/m^2,静脉滴注,d 1;顺铂25mg/m^2,静脉滴注,d 1~3。21 d为一个周期,至少治疗两个周期。另以同期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外周血CD3^+、CD4^+、CD8^+、CD16^+CD56^+、CD19^+及CD4^+/CD8^+比值。结果观察组化疗前CD4^+、CD16^+CD56^+及CD4^+/CD8^+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化疗后CD4^+、CD16^+CD56^+及CD4^+/CD8+均高于化疗前(均P<0.05),但CD3^+、CD8^+及CD19^+较化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DDP方案可改善老年非小细胞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方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围手术期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46例行肺叶切除术的气阴两虚证NSCL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按术后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于术后第1天加用中药益气养阴方治疗,观察周期为4期。分别于术后第1天及术后4周检测所有患者的CD3~+、CD4~+、CD8~+、CD4~+/CD8~+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CD3~+、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CD8~+水平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仅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CD3~+、CD4~+、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NSCLC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益气养阴方可减轻患者的免疫抑制程度,促进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神经胶质瘤患者胶质瘤切除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以期提供胶质瘤治疗的新思路。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神经胶质瘤患者胶质瘤切除前后及正常人外周血中CD3+、CD3+CD4+、CD3+CD8+、CD4/CD8、CD3-CD16+/CD56+、CD3+HLA-DR+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胶质瘤组CD4+/CD8+比值、CD3+CD4+、CD3-CD19+、CD3-CD16+/CD56+和CD3+HLA-DR+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CD3+细胞及百分比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CD3+CD8+细胞有所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CD4+CD25+明显升高(P<0.05);与胶质瘤切除术前组比较,术后组CD4+/CD8+比值、CD3+CD4+、CD3-CD16+/CD56+、CD3+HLA-DR+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CD3+细胞及CD3-CD19+百分比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CD3+CD8+、CD4+CD25+明显降低(P<0.05)。结论手术切除胶质瘤能明显降低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减少对其他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如同时辅以CD25抗体来清除掉一部分调节细胞也许会更进一步减少其对机体免疫功能的抑制,这或许为胶质瘤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痰湿证与细胞免疫功能相关性。方法共纳入晚期NSCLC痰湿证患者190例,收集外周血标本,检测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25+、CD3-/CD56+16+、CD8+/CD28+、CD4+/CD45RA、CD4/CD8),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痰湿证与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相关性。结果痰湿证与CD3-/CD56+16+水平有相关性(P=0.030),与CD3+、CD4+、CD8+、CD4+/CD25+、CD8+/CD28+、CD4+/CD45RA、CD4/CD8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晚期NSCLC痰湿证与血清CD3-/CD56+16+细胞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风湿性心脏病(RHD)患者在体外循环(ECC)心脏瓣膜置换术前、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8例ECC瓣膜置换术RHD患者(RHD组,其中单瓣组15例,双瓣组13例)和20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对照组)术前、术毕及术后第1、3、5、8天外周血CD3+、CD3+/CD4+、CD3+/CD8+T细胞、NK细胞(CD3-/CD16+56+)、CD3+CD4-CD8-双阴性T细胞的水平。结果 RHD组患者与术前比较,术后CD3+、CD4+、CD4+/CD8+、NK细胞计数明显降低(P<0.05),CD8+、CD3+CD4-CD8-计数明显升高(P<0.05)。双瓣组的上述指标波动明显大于单瓣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RHD组患者的CD3+、CD4+和CD4+/CD8+T细胞计数明显下降(P<0.05),而CD8+和CD3+CD4-CD8-计数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NK细胞在术前、术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ECC瓣膜置换术可使RHD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明显的抑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dendritic cell-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DC-CIK)治疗对原发性肝癌患者体内免疫平衡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原发性肝癌患者30例为观察组,在采用常规保肝治疗的同时联合DC-CIK免疫治疗方法;另选择健康志愿者26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T细胞亚群、Th1/Th2细胞因子水平。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及甲胎蛋白的水平变化,并评价其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CD3~+、CD4~+、CD3~+CD56~+细胞比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CD8~+、CD4~+/CD8~+比值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CD3~+、CD4~+、CD8~+、CD3~+CD56~+、CD4~+/CD8~+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IL-2)、γ干扰素高于治疗前,但低于对照组,IL-4低于治疗前,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2组IL-1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肾功能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甲胎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评估观察组生活质量,其中提高19例,稳定6例,下降5例,总提高率为63.3%(19/30)。结论 DC-CIK免疫治疗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机体的免疫平衡状态,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带瘤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康艾注射液对食管癌放疗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30例食管癌放疗患者分为对照组(单纯放疗组)和实验组(同时注射康艾注射液)各15例,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B淋巴细胞(CD19+)和NK淋巴细胞(CD16+、CD56+)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放疗后CD8+细胞和NK淋巴细胞百分数较放疗前轻微增加,其它检测指标较放疗前均略下降,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实验组治疗后CD3+、CD4+、NK淋巴细胞百分数、CD4+/CD8+值明显提高,并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的水平(P<0.01)。结论:康艾注射液可明显改善食管癌放疗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胃癌和食管癌外周血表达CD25的CD4+调节T细胞(CD4+CD25+Tr)比率变化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9例胃癌和28例食管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T细胞水平,并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食管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Tr细胞占总CD4+T细胞的(24.37±4.82)%(n=28);胃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Tr细胞占总CD4+T细胞的(17.74±4.24)%(n=49).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外周血CD4+CD25+Tr细胞比率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该CD4+CD25+Tr细胞低表达CD45RA及CD69.分层分析外周血CD4+CD25+Tr细胞比率与肿瘤临床分期的关系显示,胃癌患者Ⅰ~Ⅲ期,其外周血CD4+CD25+Tr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率为(16.69±5.71)%(n=15);Ⅳ期为(18.08±4.99)%(n=16).与Ⅰ~Ⅲ期比较,Ⅳ期患者外周血CD4+CD25+Tr细胞比率升高,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复发患者18例,其外周血CD4+CD25+Tr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率为(23.32±4.98)%(n=18).明显高于原发胃癌组(P<0.01).食管癌患者Ⅰ-Ⅲ期外周血CD4+CD25+Tr细胞占CD4+T细胞的(25.17±5.87)%(n=18),Ⅳ期患者外周血CD4+CD25+Tr细胞占CD4+T细胞的(26.46±4.84)%(n=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和食管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Tr细胞比率明显升高.提示祛除人的CD4+CD25+Tr细胞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肿瘤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根据白细胞表面抗原分化群(CD)检测92例NSCLC 患者外周血中的CD3+、CD4+、CD8+、CD19+及CD25+细胞,以健康人群做对照,结合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NSCLC患者CD3+、CD8+细胞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CD25+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D19+细胞高于对照组(P<0.05).CD4+细胞两组间无差异(P >0.05).Ⅰ、Ⅱ期NSCLC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水平较Ⅲ、Ⅳ期患者高(P<0.01).鳞癌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水平较腺癌患者高(P<0.01).结论 T细胞淋巴亚群在机体肿瘤免疫中的作用和地位不能单从数量上来判断机体的免疫状态,联合多因子检测才能较完整的反映机体的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亚群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70例SLE患者(其中活动期38例,非活动期32例)以及3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CD3+/CD4+、CD3+/CD8+、CD3+/CD19+、NK(CD3+/CD16++CD56+)细胞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活动期SLE患者CD4+、NK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P<0.05),CD8+、B(CD19+)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P<0.05),CD4+/CD8+比值显著降低(P<0.01).SLE患者活动期与非活动期比较,CD4+细胞数低于稳定期,CD8+细胞数明显高于稳定期.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细胞数的变化与疾病的病程和临床表现相关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过敏性紫癜(HSP)患儿急性期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53例HSP患儿和20例健康查体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CD19+和NK(CD16++CD56+).结果 HSP患儿与对照组儿童比较,HSP患儿急性期外周血CD4+、CD4+/CD8+和NK(CD16++CD56+)细胞水平明显下降(P<0.01);CD8+、CD19+百分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 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存在T细胞功能紊乱和NK细胞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12.
马晓鹏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1):2568-2569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40),治疗组采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NP化疗;对照组采用单纯NP化疗方案。21d为1个周期,使用2个周期后比较两组免疫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化疗前,检测外周血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化疗后,外周血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活性均较化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治疗组外周血CD3+、CD4+、CD4+/CD8+及NK细胞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NSCLC患者化疗后免疫功能下降,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能提高晚期NSCLC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探讨其免疫功能状态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9例MM患者和24例体检健康者的外周血CD3、CD4、CD8、CD19、CD16+56细胞的比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M组患者外周血CD3、CD4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8、CD16+56细胞比例增高,CD19细胞、CD4/CD8比值下降(均P<0.05)。结论:MM患者体内存在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紊乱。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DC-CIK细胞联合培养后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的临床有效性以及该治疗对患者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 32例Ⅱ~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患者辅助化疗后,采用DC-CIK共同培养,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其免疫表型后静脉回输,在同期肺癌术后单独行辅助化疗的患者中选择32例(化疗组)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3年生存率和5年生存率.结果 化疗+免疫组患者DC-CIK细胞治疗后CD3+、CD4+、CD8+、CD56+细胞比例较培养前显著提高.化疗组和化疗+免疫组Ⅱ期患者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41.7%(5/12)和66.7%(6/9),x2=12.59,P<0.01,两组Ⅲa期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30.0%(6/20)和47.8%(11/23),x2=4.07,2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肺癌术后患者辅助化疗后联合DC-CIK治疗,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可以改善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干扰素辅助治疗对局限性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术后免疫指标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35例局限性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术后应用干扰素α-2b进行免疫辅助治疗,6 MIU/次,每周3次,共持续3个月.免疫治疗前以及治疗开始后第1、2、4、8、16周抽取外周血,检测细胞免疫相关指标CD4+、CD8+、CD4+/CD8+、CD16+ 56+、CD19+和体液免疫相关指标IL-2、IL 6、IL-10、IL-8、TNF-α,比较各免疫指标手术前后的变化.结果 免疫治疗3个月疗程结束后,患者细胞免疫指标CD4+、CD8+、CD4+/CD8+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16+ 56+在治疗开始后前两周升高,第2周时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第16周时较治疗前下降(P<0.01);CD19+在治疗开始后第1、2、4周较治疗前降低(P均<0.01),但在第16周时较治疗前升高(P<0.01).体液免疫各项指标中,IL-8水平在治疗开始后第4周时较治疗前降低(P<0.05),TNF-α在治疗开始后第8周时较治疗前升高(P<0.01).治疗结束后,即第16周时,所有体液免疫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局限性肾透明细胞癌术后应用干扰素免疫辅助治疗(6 MIU/次,每周3次,共持续3个月)对于提高患者部分免疫指标水平效果不明显,此免疫治疗方案对患者远期生存期的影响需要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即DC-CIK细胞联合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4例,行肝癌切除术,术后给予DC-CIK细胞治疗。对照组33例,行肝癌切除术。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的免疫功能、生活质量、生存率、肿瘤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DC-CIK细胞治疗后CD3+、CD4+、CD16+CD56+和CD4+/CD8+比值明显上升,CD8+效应细胞比例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CD3+、CD4+、CD16+CD56+和CD4+/CD8+比值显著上升,CD8+效应细胞比例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61.8%的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4%(P<0.05)。治疗组的1年生存率为91.2%,对照组为81.8%,治疗组的1年复发率为8.8%,对照组为15.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DC-CIK细胞治疗常见的副反应为发热、寒颤,对症处理后均可缓解。结论:DC-CIK细胞联合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安全有效,对提高肝癌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水平,探讨OSAHS的细胞免疫功能。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6例OSAHS患者(其中轻度13例,中度17例,重度36例)以及2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CD3+、CD3+CD4+CD8-、CD3+CD4-CD8+以及NK细胞(CD3-/CD16+56+)水平。结果 OSAHS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3+和CD3-/CD16+56+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CD3+CD4-CD8+则明显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CD8+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降低(P<0.05);中度与重度组CD3+CD4+CD8-的百分率比对照组有所降低,P值接近于0.05,而轻度组P>0.05;CD3+CD4-CD8-调节T细胞的百分率有所升高(P<0.05)。结论 OSAHS患者体内的免疫细胞有改变,可能存在免疫功能的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食管鳞癌患者NK细胞、T淋巴细胞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4例食管鳞癌患者作为食管癌组,选择同期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的84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外周血NK细胞(CD56~+)、T淋巴细胞(CD8~+、CD4~+、CD3~+)水平,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食管癌组CD56~+、CD8~+水平较对照组高,CD4~+、CD3~+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食管癌组Ⅲ期患者CD56~+、CD8~+水平高于Ⅰ、Ⅱ期,Ⅱ期患者CD56~+、CD8~+水平高于Ⅰ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组Ⅲ期患者CD4~+、CD3~+水平低于Ⅰ、Ⅱ期,Ⅱ期患者CD4~+、CD3~+水平低于Ⅰ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组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CD8~+、CD4~+、CD3~+、CD5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鳞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下降,且细胞免疫功能随临床分期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9.
胸腺五肽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学治疗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胸腺五肽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学治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64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胸腺五肽治疗组,常规治疗组采用NP方案(长春瑞滨+顺铂)治疗;胸腺五肽治疗组在NP方案基础上加用胸腺五肽1 mg溶于2 mL注射用水中,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4周;完成2周期化学治疗后比较2组血T细胞亚群和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常规治疗组和胸腺五肽组之间治疗前CD3+、CD4+、CD8+、CD4+/CD8+均无显著差异(P>0.05),均与正常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1)。胸腺五肽组治疗后CD3+、CD4+、CD8+与治疗前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CD4+/CD8+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胸腺五肽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CD4+、CD8+、CD4+/CD8+均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前后常规治疗组和胸腺五肽组IgA、IgM、IgG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晚期NSCLC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胸腺五肽可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DC-CIK细胞治疗联合化疗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7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实验组(35例,行DC-CIK细胞治疗联合TP方案化疗)和对照组(35例,单纯行TP方案化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影像学判定有效率(response rate,RR)及临床获益率(clinical benefit rate,CBR)、卡式评分及主要并发症改善情况、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DC、CIK细胞由自体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而成,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实验组影像学判定有效率与临床获益率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生活质量及主要并发症改善情况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T细胞亚群:CD3+、CD3+CD8+、CD3+CD4+、CD3-CD16+CD56+、CD3+CD16+CD56+高于对照组(P<0.01);CD4+CD25+低于对照组(P<0.01)。较治疗之前,治疗组治疗15天后CD3+、CD3+CD4+、CD3+CD8+、CD3-CD16+CD56+、CD3+CD16+CD56+升高,到60天时,维持在较高水平;CD4+CD25+在治疗15天时降低,到60天时维持在较低水平。结论 DC-CIK细胞治疗联合化疗对于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增加临床疗效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