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疲劳性亚健康人群的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特点。方法:根据疲劳性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研究调查表收集的资料,对四诊信息进行因子分析,提取符合要求的公因子,并对其进行中医证候诠释。结果:对64个四诊信息变量进行因子分析,共获得64个公因子,提取其中特征根值〉1的18个公因子,根据中医理论对各公因子的症状组合进行初步诠释。提示的证候要素有15个,其中病位类为肝、心、脾、肺、肾、胃、胆;病性类为气滞、热(火)、痰、湿、阴虚、阳虚、气虚、血虚。提示的常见证候有16个,虚证类为肝阴虚、心血虚、心胆气虚、肾阴虚、脾气虚、肺气虚、肾气不固;实证类为肝气郁结、肝郁化火、脾胃气滞、胃火炽盛、湿热内阻、气郁痰阻、痰湿中阻;虚实夹杂类为脾虚湿阻、肝郁脾虚。结论:基于因子分析初步提取的疲劳性亚健康人群的常见证候与证候要素,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其辨证规范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近10年有关抑郁症现代文献的研究分析,总结抑郁症常见证候及其证候要素的分布特点。[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选取2001-2010年有关抑郁症的现代文献,利用Epidata2.0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初步规范后,涉及证候名称86个,出现频率≥5%的常见证候为肝气郁结、肝郁脾虚、心脾两虚、肝肾阴虚、肝郁痰阻、肝郁血瘀、气滞血瘀证。在此基础上提取病位类证候要素8个,病性类证候要素18个。病性类证候要素出现频率≥5%分别是气滞、气虚、阴虚、血虚、热(或火)、神、痰;病位类证候要素为肝、脾、肾、心。[结论] 抑郁症的证候分布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证候要素分布则相对简约。通过文献研究,可为揭示该疾病常见的中医证候及其证候要素分布规律提供相应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抑郁症、慢性乙型肝炎、慢性肾功能衰竭三种疾病基于经验辨证的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特点.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在全国六个中心开展为期三个月的临床调查,开放式采集调查医生的经验辨证并提取证候要素,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523例抑郁症中出现185个证候,573例慢性乙型肝炎中出现112个证候,59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出现146个证候.出现频率在5%以上者:抑郁症为肝气郁结、肝郁脾虚;慢性乙型肝炎为肝郁脾虚、肝气郁结、湿热蕴结;慢性肾功能衰竭为脾肾两虚、脾肾阳虚.②三种疾病共提取病位类证候要素12个,病性类证候要素17个.出现频率在5%以上的病位类和病性类证候要素分别为:抑郁症是肝、脾、心,气滞、气虚、痰、热(火);慢性乙型肝炎是肝、脾、肾,气滞、气虚、热(火)、湿;慢性肾功能衰竭是肾、脾,虚、湿、气虚、血瘀、阴虚、阳虚、热(火).③病位类和病性类证候要素的地域分布不同.结论:临床医生对三种疾病的辨证分型的认识虽然有差异,但对证候要素的认识基本一致,提示从证候要素角度进行证候规范更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肥胖文献中证候和证素的分布特征,探索证素辨证用于肥胖证候研究的可行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筛选文献32篇;根据《国标》规范证名,计算证候频率;根据《证素辨证学》拆分证候,计算证素(及组合)的频次和构成比。结果:得到证候45个,前5位的是脾虚湿困证、胃热湿阻证、脾虚痰湿证、肝郁证、脾肾两虚证,占56.6%;证素23个,前5位是脾、气虚、湿、热、胃,占62.7%;常见病位证素是脾、胃、肝、肾,常见病性证素是气虚、湿、热、痰、气滞;证素组合,在数量上以3证素、4证素、2证素为主,占94.97%,在类别上以1病位+2病性、1病性+1病位、1病位+3病性、2病位+2病性为主,占70.97%。结论:肥胖文献中传统辨证和证素辨证得到的证候特征基本一致,证素辨证适用于肥胖的证候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硬化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的分布特点。方法通过对近20年(1991年—2010年)肝硬化证候相关现代文献的全面检索,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应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Excel 2003软件对其证候及证候要素的分布频次进行分析。结果①获取肝硬化相关证候82个,其中代偿期32个,失代偿期55个,出现频率位居前5位的证候如下:代偿期为肝气郁结证、瘀血阻络证、肝胆湿热证、肝肾阴虚证和脾胃湿热证,失代偿期为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湿热(蕴结)证、气滞湿阻证和瘀血阻络证,总体为湿热(蕴结)证、肝肾阴虚证、血瘀证、肝气郁结证和脾虚湿困证;②获取肝硬化证候要素共计24个,其中病位类7个,分别为肝、脾、肾、络、胆、胃、中焦,在代偿期和失代偿期均有出现;病性类17个,根据出现频率,在代偿期出现的12个依次为湿热、气滞、血瘀、阴虚、湿阻、虚、气虚、阳虚、气逆、寒湿、热/火、血虚,失代偿期出现的16个依次为气滞、血瘀、湿阻、湿热、阴虚、气虚、阳虚、虚、水停、寒湿、痰、热/火、气逆、出血、热毒、血虚。结论①肝硬化代偿期、失代偿期辨证分型比较繁杂,代偿期以肝气郁结、血瘀阻络和肝胆湿热等实证多见,失代偿期以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等虚证多见。②从病位证候要素分布可见,以肝、脾、肾常见;从病性证候要素分布可见,失代偿期出现了代偿期未出现的水停、出血、热毒等病性类证候要素,说明失代偿期证候比较复杂,病情危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常见中医证候和证候要素的分布特点.方法 通过检索文献,选取1979年-2007年有关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证的文献,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从纳入分析的文献中共获取443个证候类型,规范为93个,出现频率大于5%的证候依次为:脾肾阳虚、湿热、肝郁脾虚、脾胃虚弱、气滞血瘀.提取证候要素共计28个,其中病位类11个,频率大于1%的依次为脾、肾、肝、胃、肠;病性类17个,频率大于1%的依次为气虚、湿、热、阳虚、气滞、血瘀、寒、阴虚、血虚.结论 目前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辨证分型复杂多样,而证候要素相对简约,从构成证候的要素入手进行该疾病常见证候的研究,可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现代文献的焦虑症中医证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焦虑症所涉及的中医证候的分布特征。方法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Wanfang Data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上检索与焦虑症中医证候相关的文献,对证候及证候要素进行频数、频率的统计。结果检索到中医证候相关文献36篇。证候类型归纳为54个,出现频次在10次以上的证候类型有肝气郁结,心胆气虚,阴虚火旺,痰热内扰,心脾两虚,气郁化火。证候要素归纳为21个,其中病位类证候要素6个,依次为心、肝、肾、脾、胆、胃;病机、病性类证候要素15个,出现频率在10%以上的有气滞、火热、气虚、阴虚。结论初步反映了焦虑症最常见的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规律,可为进一步确定焦虑症的中医辨证分型标准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特点的现代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亚健康的现代文献,探讨亚健康常见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方法:全面检索近20年有关亚健康的现代文献,应用EpiData2.0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2.0软件对证候及证候要素的频次进行分析。结果:经初步规范后获取证候名称50个,出现频次居前3位的是肝气郁结、心脾两虚和肝肾阴虚;病位类证候要素14个,出现频次居前3位的是脾、肝、肾;病性类证候要素16个,出现频次居前3位的是气虚、气滞和湿。结论: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类型的分布比较分散,而证候要素的分布相对简洁、集中,因此有必要从证候要素入手进行亚健康常见证候的规范化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回顾性研究法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候要素的构成及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对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气虚、阳虚、阴虚、痰浊、水饮、血瘀是心力衰竭的基本病性要素,心、肺、脾、肾、肝是基本病位要素;心力衰竭的病位证素在不同证候中具有对应的病性类证素。在气虚、痰浊为主的证候中,多与肺相关;在阳虚、血瘀为主的证候中,多与心相关;而以水饮为主的证候中则与心、肺均相关。结论:通过对心力衰竭证候要素及其相关关系的研究,为建立以证候要素为基本单位的辨证新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心力衰竭临床辨证提供新的思路,提示临床辨证可灵活组合应用。  相似文献   

10.
北京地区亚健康人群中医基本证候特征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亚健康人群的临床表现及其中医基本证候分布特征。方法以体现中医特色的亚健康调查问卷为工具,通过对北京地区亚健康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中医临床专家的判断,并应用聚类及因子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探讨亚健康状态主要临床表现、主要证候要素及其基本证候特征。结果对1828份调查数据分析表明,北京地区亚健康人群以疲劳、失眠、情绪失调、疼痛等症状群为主要临床表现;以虚、湿、热、郁、瘀、气滞、津亏、痰为主要证候要素;脏腑功能失调多见于心、肝、脾、肾、胆、胃等;以心脾两虚、肝郁脾虚、脾虚湿困、肝肾阴虚、气阴两虚、气虚血瘀、湿热蕴结、肝郁化失、脾肾两虚、痰气互结等10类基本证候多见。结论亚健康人群的临床表现多呈现某一症状为主,其他症状伴随出现的症状群,其证候要素和基本证候分布以心、肝、脾等脏腑功能虚损为主,有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研究卒中后抑郁症常见中医证候分布规律,进一步分析虚实证候关联及动态变化。方法设立54个常见卒中后抑郁症中医证候量表,分析常见症状,归纳为9个证候变量因子,进行聚类分析。结果9个证候变量因子中实证:肝气郁、痰浊证、瘀血证排在前三位,虚证:肝阴虚、肾阴虚、脾气虚、肾阳虚、脾阳虚、心气虚证候因子分别排在4—8位。证候虚实关联中肝郁气滞证、痰瘀交结证两个因子排在前两位,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心脾两虚证3个证候因子分别排3—5位。结论各证候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演变,最终导致卒中后抑郁症缠绵难愈,严重影响卒中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总结男性不育症的常见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获取2002-2012年间发表的与男性不育症中医辨证相关的文献报道,建立数据库,通过频次分析,归纳、总结其常见中医证候与证候要素.[结果] 纳入分析的268篇文献中,涉及证候类型72种,出现总频次为431,频率在2%以上者为肾阳虚、肾精亏虚、肾阴虚、肾虚、湿热下注、脾肾两虚、阴虚、肾气虚、脾肾阳虚、气滞血瘀、气血亏虚、痰湿内蕴、瘀血阻滞、肝肾亏虚;经拆分证候后,获取证候要素34个,其中病位类14个,出现总频次为391,病性类20个,出现总频次为507,频率大于2%的分别为肾、脾、肝、下焦及阳虚、虚、阴虚、精亏、血瘀、湿热、气虚、气滞、血虚.[结论] 文献报道中有关男性不育症的证候类型名称较为繁杂,但从提取的数目相对少的证候要素可看出,该病的病位主要在肾、脾、肝及下焦,病性以阳虚、阴虚、精亏等虚损为主,但也有较高比例的血瘀、湿热等,并可与虚损兼夹出现.  相似文献   

13.
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teinized unruptured follicle syndrome,LUFS)指卵泡成熟后不破裂排出卵子,而发生原位黄素化并分泌孕激素,使机体发生与排卵周期类似的变化,是导致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一个重要原因[1]。随着超声卵泡监测技术与促排药物的广泛运用,LUFS的检出率和发病率呈增高趋势,在不孕症患者中达25%~45%[2]。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近15年文献报道探讨胃癌术后中医证素分布与组合规律。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对近15年胃癌术后文献进行筛选整理,对其证素的分布和组合规律进行分析。结果:13个证素中,气虚频率最高(36.01%),其次为血虚(9.44%)、阳虚(8.74%)、气滞(7.69%)、阴虚(7.69%)等;作用靶点主要位于胃(37.18%),其次为脾(35.38%)、肝(9.03%)等。单一病性证素构成的证候有血虚证、阳虚证、阴虚证、气滞证、血瘀证等,累积频率8.24%。两病性证素的组合主要有气虚+血虚、阴虚+血虚、血虚+血瘀、气滞+血瘀、湿+热等,累积频率4.39%。单一病性证素与单一靶点组合,靶点以胃、肾为主,病性证素有气虚、气滞、阳虚、阴虚,表现为肾气虚、胃气滞、胃阳虚、胃阴虚,累积频率为83.52%。三证素构成的证候主要为两病性证素+单一作用靶点构成,组合有脾阳气虚证、胃气阴两虚证,累积频率为3.85%。结论:胃癌术后患者以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为本,气滞、血瘀、湿热等为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证型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住院的552例病毒性肝炎中医证型与疾病预后.结果 1)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医证型以肝胆湿热证最多见,其次是肝郁脾虚证、肝络瘀阻证、脾虚湿困证、气虚瘀黄证,其余证型少见;2)55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痊愈158例(28.62%),好转386例(69.93%),仅5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规范专家经验辨证,提取证候要素,总结更年期综合征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期两个阶段的常见证候及其证候要素的分布特点,并比较两者的异同。方法:纳入2006年10月~2007年6月就诊于全国7家三级甲等医院且符合疾病诊断和纳入标准的1582例更年期综合征门诊患者,对其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在专家经验辨证证候名称规范化的基础上,提取炳位和病性类证候要素,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初步规范后,涉及证候名称105个,常见证候是肾阴虚、肝肾阴虚、肝气郁结和肾阴阳两虚证。在此基础上提取病位类证候要素6个,病性类证候要素17个。出现较多的病位类证候要素是肾、肝、脾、心,病,胜类证候要素是阴虚、气滞、气虚、阳虚、虚。围绝经期肝气郁结、脾肾两虚及气滞的分布较绝经后期明显增多,而绝经后期则多见肾阴虚证,且病位多在肾,其余证候与证候要素的分布趋势基本相似。结论:更年期综合征的证候分布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证候要素分布则相对简约。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期两阶段的证候、证候要素在总体分布上具有一致性,但在一些证候及证候要素的出现频率上存在明显差异,可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疲劳性亚健康状态人群的常见中医证型与虹膜表现的相关性。[方法]运用上工瑞泰LG-D1虹膜检测仪采集疲劳性亚健康状态人群的虹膜图像,并依据虹膜定位图及相关理论对其表现特点进行分析。通过临床调查,运用中医四诊信息采集表,收集符合疲劳性亚健康状态判定标准者的中医症状,参照《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等相关标准,由2名医师根据每位疲劳性亚健康者的表现进行辨证。[结果]24个疲劳性亚健康状态的常见中医证型中,有16个证型与虹膜表现存在相关性。其中,肝郁脾虚证与卷缩轮紧缩和肠环狭窄呈正相关;肝气郁结证与钠环呈正相关,与皮质代谢环呈负相关;肝火炽盛证与压力环呈负相关;肝胃不和证与卷缩轮无活力和结缔组织型呈正相关,与肠环色重和忧虑型呈负相关;脾虚湿阻证与神经源性呈正相关;心脾两虚证与过大瞳孔和蓝环呈正相关;肝肾阴虚证与过大瞳孔呈正相关;脾肾阳虚证与色素斑和钠环呈正相关;痰热内扰与过大瞳孔呈正相关;肺脾气虚证与酸性刺激环呈负相关;湿热蕴脾证与卷缩轮紧缩和卷缩轮薄及缥缈呈正相关;脾气虚与压力环呈正相关;湿热内蕴证与多形腺体型和结缔组织型呈正相关,与忧虑型呈负相关;肺气虚证与卷缩轮薄及缥缈呈正相关;肾阳虚证与胃环异常呈负相关;气阴两虚证与卷缩轮无活力呈正相关,与老化弧呈负相关。[结论]疲劳性亚健康状态人群的常见中医证型与其虹膜表现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为进一步探讨中医证型与虹膜表现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运用信息熵关联度系数法对四诊症状的分析,提取中医的证候/证候要素。[方法]对于临床采集的1787例抑郁症、慢性乙型肝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37个四诊症状,采用信息熵关联度系数法对未经事先辨证的症状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得到39组四诊症状的组合,经初步诠释,发现存在有肾阳虚、肝气郁结、肝脾不和、肝胃不和、气阴两虚、心气虚等证候。涉及的病位类证候要素主要有心、肝、脾、胃、肾,病性类证候要素主要有气虚、阴虚、阳虚、气滞、血瘀、痰、湿、热。[结论]通过运用信息熵关联度系数分析方法对基于临床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获取的一些症状组合可为中医常见证候及证候要素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为慢乙肝)患者肝组织病理特点与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为中医证型运用于判断慢乙肝纤维化程度提供客观材料。[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3月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丽水市人民医院感染科住院的310例慢乙肝患者,监测肝组织病理活检肝纤维化指标,观察上述指标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结果]310例慢乙肝以肝郁脾虚型居多,其次为湿热中阻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瘀血阻络型。而肝郁脾虚型、湿热中阻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都以S2期纤维化为主,瘀血阻络型以纤维化S4期为主;212例轻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郁脾虚、湿热中阻相对平和质在纤维化≥S2间具有差异,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乙肝患者肝组织病理及中医证型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中医证型与客观的肝组织病理变化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