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辄大-α(TGF-α)及其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激素(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鼻息肉组织中TGF-α、EGFR和PCNA的表达及分布情况。结果:鼻息肉组织中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及炎性细胞TGF-α,EGFR和PCNA高表达,且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TGF-α及EGFR的表达与PCNA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复发率和术中平均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结论:TGF-α可能通过促进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的增殖而促进鼻息肉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探讨喉鳞状细胞癌中MGMT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蛋白的表达与临床资料间的关系及其对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标本均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于我院耳鼻喉科手术治疗的93例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患者的石蜡切片,经病理学确诊为LSCC标本。选取20例健康喉黏膜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methyltransferase,MGMT)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蛋白(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表达水平。评价肿瘤组与对照组之间MGMT、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蛋白(EGFR)的表达差异;评价肿瘤组中MGMT、EGFR的表达水平与其各项临床资料间的关系;评价肿瘤组中MGMT与EGFR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肿瘤组与对照组之间MGMT、EGFR的表达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肿瘤组中MGMT、EGFR的表达水平与病理分期和分化程度呈正相关关系;肿瘤组中MGMT与EGFR表达呈正相关。结论本次研究证明喉鳞状细胞癌中MGMT、EGFR的表达与病理分期和分化程度呈正相关,MGMT、EGFR的高表达往往意味着肿瘤预后不良且比通过疾病分期预后更为准确。MGMT、EGFR的表达作为LSCC的生物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蛋白在人脑瘤中的表达 ,探讨EGFR表达与胶质瘤病理分级、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46例人脑胶质瘤标本中EGFR表达 ,分析其与胶质瘤恶性程度、年龄、肿瘤大小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低分化胶质瘤 (WHOⅢ +Ⅳ级 )EGFR表达 69.57% (1 6/ 2 3) ,高分化胶质瘤 (WHOⅠ +Ⅱ级 )EGFR表达 30 .43 % (7/ 2 3) ,两者之间差异显著 (P <0 .0 1 ) ;EGFR表达与胶质瘤病理分级呈正相关 (r =0 .6882 ,P <0 .0 0 1 )EGFR表达阳性与阴性患者生存时间差异显著 (P <0 .0 5)。结论 EGFR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与肿瘤分化程度、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与患者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EGFR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非小细胞肺癌及15例正常肺组织中EGFR表达情况。结果结果 EGFR表达与肿瘤大小及组织学类型无相关性,与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结论检测非小细胞肺癌中的EGFR的表达对判断肿瘤发生、发展和预后估计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在回盲部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学指标的预后意义以及和生存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长海医院39例回盲部癌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法对回盲部肿瘤组织石蜡切片中EGFR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合临床病理指标进行影响生存率因素分析。结果39例回盲部肿瘤EGFR阳性表达率为53.85%(21/39),T2~T4期肿瘤EGFR阳性表达明显多于T1(P<0.05),组织分化差、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的肿瘤,EGFR表达高于分化好、无淋巴结和远处转移者(P<0.05);EGFR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原发部位、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等均无明显相关性。EGFR阴性表达者平均生存时间要长于EGFR阳性表达者(P〈0.05)。结论回盲部癌组织中EGFR表达与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关系,阳性表达的患者其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Livin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结直肠癌、大肠正常黏膜组织各50例中Livin、EG‐FR、VEGF的表达,并分析Livin表达与EGFR、VEGF的相关性。【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L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大肠正常黏膜组织( P <0.01);L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及Duke分期有关,而与结直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化程度无关;结直肠癌组织中 EGFR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黏膜组织( P <0.01);EGFR阳性表达率与结直肠癌中肿瘤的分化程度、Duke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与结直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无统计学意义;大肠正常黏膜组织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低于结直肠癌组织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 P <0.01),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EGF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无关,与肿瘤的Duke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在结直肠癌组织中Livin蛋白阳性表达与 EGFR ,VEGF蛋白阳性表达无相关性,而EGFR蛋白阳性表达与VEGF蛋白阳性表达呈正相关。【结论】Livi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过表达,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大肠正常黏膜组织,推测Livin促进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EGFR、VEGF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推测EGFR、VEGF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消化道肿瘤中的表达意义及其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71例消化道肿瘤组织中EGFR、GSTπ和c-Met的表达,分析EGFR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组织分化程度、pTNM、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GSTπ、c-Met的关系。结果 171例消化道肿瘤组织EGFR阳性率为19.9%,其表达与组织学类型呈负相关(P=0.000,rs=-0.470),鳞癌阳性率明显高于腺癌及其它组织学类型,与其他临床病理学指标均无关(P>0.05)。食管癌中EGFR阳性率为66.7%,明显高于胃癌和大肠癌的11.1%(P=0.000)。消化道肿瘤组织中EGFR与GSTπ的表达呈正相关(P=0.043,rs=0.201),与c-Met的表达无关(P=0.091)。结论 消化道肿瘤EGFR的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有密切关系,反映在食管癌中的高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C-erbB-2在膀胱尿路上皮细胞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原发性膀胱尿路上皮细胞肿瘤87例、复发性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18例和膀胱非肿瘤性病变20例组织中C-erbB-2的表达。结果:C-erbB-2在膀胱病变的原发尿路上皮细胞肿瘤(47.13%)与非肿瘤性病变(10.00%)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在膀胱尿路上皮乳头状肿瘤中的表达随恶性程度增高而增高(P<0.05);在原发和复发的尿路上皮细胞肿瘤中表达分别为47.13%和66.6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rbB-2在膀胱尿路上皮细胞肿瘤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它的表达与恶性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α转化生长因子(TGFα)及其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特点,以及两者间的相互作用。并通过与已知预后因素的相关分析,研究它们各自在肿瘤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对84例导管浸润型乳腺癌标本进行TGFα-EGFR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标记,同时观察两者在非肿瘤及肿瘤组织的表达,并对结果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统计学分析。结果:TGFα和EGFR在癌旁组织上皮细胞中均有表达,分别在76.2%和17.8%浸润癌细胞中表达,在16.7%浸润癌细胞中同时表达。χ^2分析显示TGFα在浸润癌细胞中的表达只与ER阴性相关联,而EGFR的表达则与大体积肿瘤、炎性乳癌、腋窝淋巴结受累、不良肿瘤组织学分级(SBRⅢ级)以及雌孕激素受体阴性相关联。多变量统计分析显示,浸润癌细胞中TGFα的表达与炎性乳癌相关联(P=0.048),而EGFR的表达则与雌激素受体阴性相关联(P=0.002)。结论:TGFα和EGFR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在非肿瘤组织中明显不同,并与乳腺癌不良愈后因素相关联,提示他们在乳腺癌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检测正常及刮除部分角膜上皮3、6、12、24h后大鼠角膜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分布。结果:正常状态下,只有角膜缘干细胞和近前弹力层角膜上皮细胞表达EGFR。角膜上皮缺损后6h,损伤区角膜上皮均表达EGFR。当损伤后24h,角膜上皮缺损恢复时,在基质层内可见EGFR阳性基质细胞。结果表明:表达EGFR的角膜上皮细胞具有很强的增殖能力,在角膜损伤修复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大量研究证明肿瘤组织中存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过表达或异常活化,与肿瘤的恶性程度、不良预后及放疗抵抗密切相关。尼妥珠单抗(nimotuzumab,h-R3)是抗EGFR人源化IgG1型单克隆抗体,可特异性结合EGFR,阻断EGFR及其介导的下游信号传导途径,从而发挥抗肿瘤及放疗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ADAM10、EGFR和E-cadherin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法和实时定量PCR检测ADAM10、EGFR和E-cadherin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及其与临床病理关系的研究.结果 EGFR和ADAM10在肝癌和癌旁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在癌组织中EGFR和ADAM10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而E-cadherin表达低于癌旁组织(P〈0.05).ADAM10、EGFR和E-cadherin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门静脉癌栓形成、肝内转移、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及肿瘤转移有关.结论 ADAM10、EGFR和E-cadherin的检测对了解肝癌的发生发展,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黄鸿武  李永翔 《武警医学院学报》2013,22(5):345-347,359,F0003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和K-ras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原发性结直肠癌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中EGFR和K-ras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EGFR、K-ras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其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P<0.01)。EGFR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以及肿瘤Dukes分期、有无淋巴转移有关,Dukes分期越晚(χ2=8.935,P=0.030),分化程度越低(χ2=11.757,P=0.001),浸润深度越深(χ2=6.888,P=0.009)及有淋巴结转移者(χ2=10.889,P=0.001),其表达越高,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部位无关(P>0.05);K-ras蛋白仅与肿瘤的病理分化程度有关,分化程度越低(χ2=9.528,P=0.001),其阳性表达越多。结直肠癌组织中EGFR和K-ras蛋白的共表达呈正相关性(r=0.327,P=0.002)。【结论】EGFR和K-ras在结直肠癌中存在共表达现象,二者的高表达可能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检测二者可辅助判断患者的预后和转移情况以及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EGFR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意义,为以EGFR为靶点的胃癌分子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01年3月-2009年12月胃癌手术石蜡标本78例,免疫组化法检测78例胃癌及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EGFR的表达情况,分析其高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78例胃癌组织中EGF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7%,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EGFR表达率为0%,且EGFR蛋白的高表达与胃癌的部位、细胞分化程度、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均呈正相关;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明显相关.结论在胃癌组织中,EGFR表达增高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以EGFR为靶点的胃癌靶向治疗理论意义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α(ERα)和β(ERβ)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癌前病变组(不典型腺瘤样增生)12例,原发肺癌组77例,淋巴结转移性肺癌组12例构建成进展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Rα、ERβ和EGFR在此芯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相互关系.结果 在进展组织芯片癌前病变组、原发肺癌组及淋巴结转移性肺癌组中ERα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1.67%、62.34%和25.00%,不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Rβ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1.67%、55.84%和16.67%,不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GFR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5.00%、59.74%和91.67%,不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原发肺癌中,ERα表达与性别、组织学分型、肿瘤分化程度及P-TNM分期有关(P<0.05),ERβ表达与性别、组织学分型、肿瘤分化程度、P-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EGFR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的P-TNM分期有关(P<0.05).ERβ和EGFR的表达呈正相关(r=0.612,P<0.01).结论 ERα、ERβ及EGFR均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且ERβ和EGFR的表达相关,这种潜在的机制及关联性为将来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EGFR和中期因子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的情况并分析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EGFR和中期因子阳性的表达率与预后的关系。结果:EGFR和中期因子在卵巢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卵巢的良性肿瘤和正常的卵巢组织,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伴腹水和临床分期为晚期的EGFR和中期因子阳性的表达率显著升高。结论:EGFR和中期因子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进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作为判断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的恶性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与相关临床和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正常卵巢组织、56例卵巢良性肿瘤、38例卵巢交界性肿瘤和85例卵巢癌中EGFR的表达情况;分析卵巢癌相关临床和病理特征与EGFR阳性表达率之间的关系。结果EGFR在卵巢癌和卵巢交界性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和卵巢良性肿瘤。EGFR在卵巢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和病理类型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组织分级、临床分期、腹水、淋巴结转移等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分化程度低、临床分期晚、伴腹水和淋巴结转移者,EGFR阳性表达率较高。结论EGFR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作为判断卵巢癌恶性程度、病情进展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表达与大肠肿瘤的发生、细胞增殖的关系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 (ABC法 ) ,检测 15例正常大肠粘膜、2 8例癌旁粘膜、11例大肠腺瘤、72例大肠癌中EGFR表达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指数。结果 ①EGFR在正常粘膜、癌旁粘膜、大肠腺瘤及大肠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 6 .7%、14.3%、45 .5 %及 41.9% ,大肠癌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粘膜和癌旁粘膜 (P <0 .0 1) ;②EGFR的表达与PCNA指数增高无明显关系 (P >0 .0 5 ) ;③EGFR的表达与癌的生长方式、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及预后之间无肯定关系 (P >0 .0 5 )。结论 EGFR表达在大肠肿瘤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但不能作为判断大肠肿瘤恶性程度及预后的独立性指标  相似文献   

19.
脑膜瘤组织中AR、EGFR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刚  陈坚  薛德麟 《现代医学》2003,31(4):221-223
目的探讨脑膜瘤中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表达的相互关系及意义.方法应用LSAB免疫组化法检测39例脑膜瘤中AR、EGF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蛋白的表达.结果脑膜瘤中AR、EGFR表达和PCNA标记指数(PCNA Labeling index,PCNALI)均随着肿瘤恶性程度增加而升高(P<0.05或P<0.01),与肿瘤分级有明显关系.AR、EGFR均与PC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56,P<0.05和r=0.73,P<0.01),而且AR表达和EGFR表达基本一致,密切相关(r=0.59,P<0.01).结论在脑膜瘤组织中AR和EGFR的表达密切相关,二者从不同方面反映细胞的增殖活性,可能在脑膜瘤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输卵管妊娠蜕膜组织的表达,探讨EGFR在输卵管妊娠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石蜡包埋的输卵管妊娠蜕膜组织中的EGFR的表达,并与正常输卵管黏膜及正常宫内早孕子宫蜕膜组织比较。结果:定性结果表明,在输卵管妊娠蜕膜组织中和正常输卵管组织中EG-FR均主要表达在输卵管上皮细胞及腺上皮细胞的胞膜;而在正常的子宫蜕膜中主要表达在间质细胞;半定量结果表明,EGFR在输卵管妊娠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强于正常输卵管组织,但弱于正常宫内早孕蜕膜组织,差异均有显著性(均为P<0.05)。结论:输卵管妊娠时,高水平EGFR是使滞留在输卵管的胚泡着床于输卵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