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基于细胞/细胞外囊泡的药物递送系统以天然微粒为载体,将细胞、细胞外囊泡或分离纯化后的细胞膜涂覆在药物表面,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药物递送系统。细胞和细胞外囊泡是内源性的,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低免疫原性和低毒性。鉴于其宿主特性,它们还具有良好的靶向性。此外,以细胞/细胞外囊泡为载体来递送化学、基因等药物能够改善其水溶性差、毒性大等问题从而改善药效。针对中药以及中药活性成分溶解性差、生物利用度低,该递送系统的发展为其应用提供了巨大的潜力。从细胞和细胞外囊泡着手,主要从其生理学功能和作为药物载体的独特优势两方面综述了基于细胞/细胞外囊泡的药物递送系统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缺氧对细胞滋养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抑制物1(TIMP1)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永生化的早孕细胞滋养细胞进行化学缺氧(150 μmol/L CoCl2),用免疫组化、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正常和缺氧细胞滋养细胞系MMP9/TIMP1基因的表达,应用Transwell侵袭模型检测缺氧对细胞滋养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缺氧组的细胞滋养细胞MMP9、TIMP1 mRNA及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MMP9/TIMP1比值升高,且呈时间依赖性.缺氧组细胞滋养细胞的侵袭力较对照组增强(P<0.05).结论 在生理性缺氧条件下,早孕细胞滋养细胞的侵袭力是增加的,并与MMP9/TIMP1比值的升高有关;同时TIMP1除了调节MMP9外,还可能促进细胞滋养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相似文献   

3.
4.
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的细胞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确定人体能产生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actericidal/permeability-increasing protein,BPI)的细胞群体,为研究BPI在细胞内的定位奠定基础。方法 分离人外周血获得嗜中性多形核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s,PMN)和单个核细胞,PMN,HL-60及单个核细胞分别进行RNA提取,逆转录PCR反应扩增BPI基因片段和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 逆转录PCR在PMN和HL-60细胞中扩增出BPI基因片段,活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到PMN和HL-60能够与抗BPI的单抗所结合而呈阳性。结论 BPI是中性粒系细胞的特异性产物。  相似文献   

5.
卵清白蛋白特异性T辅助细胞1/T辅助细胞2细胞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体外建立可长期培养的抗原特异性的T辅助细胞(Th)1/Th2克隆及细胞系,并分析其对抗原的反应情况及其产生细胞因子的情况。方法采用卵清白蛋白(OVA)免疫BALB/c小鼠,取淋巴结细胞在体外用同系脾细胞和OVA反复刺激,然后分别用白介素(IL)-2、γ干扰素(IFN-γ)及IL-2、IL-4共同培养,并同时加入同系脾细胞和OVA,进行Th1和Th2克隆的诱导,然后通过有限稀释法进行克隆化培养。对克隆化的细胞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其分泌细胞因子的情况及细胞的表面标志。结果各获得2株Th1/Th2细胞系,它们分泌的细胞因子分别为IL-2、IFN-γ/和IL-4、IL-5、IL-10等。结论成功建立抗原特异性Th1/Th2细胞系。  相似文献   

6.
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诱导Th1/Th2细胞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研究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 (DC)与Th0细胞在不同比例条件下 ,诱导Th0向Th1/Th2分化的关系。方法 :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传统的方法诱导得到DC ,将DC与自体的Th0细胞以 1∶4和 1∶30 0的比例混合培养 4天 ,收集Th细胞 ,经CD3和CD2 8抗体扩增 4 8h ,ELISA法测上清中IFN γ和IL 4的浓度。 结果 :从外周血中诱导出DC高表达CD83(73.4 % )、CD86 (90 .3% )、HLA DR(6 8.5 % )和CD4 0 (73.7% ) ,DC与Th0以 1∶4混合 ,产生的IFN γ与 1∶30 0混合组比有显著差异〔(34± 4 .3) μg/Lvs(3.5± 1.2 ) μg/L〕 ,产生的IL 4亦有显著差异〔(2 5 ± 4 .3)ng/Lvs (35 0± 12 0 )ng/L〕。  结论 :人外周血DC与Th0高比例混合时 ,诱导Th0向Th1分化 ;低比例混合时 ,诱导Th0向Th2分化。显示人外周血DC在调控T淋巴细胞免疫应答类型上具有可塑性 ,为临床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免疫干预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共培养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CIK),即DC-CIK逆转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RT-PCR方法检测DC-CIK处理后的耐药细胞株(K562/ADR细胞)中多药耐药基因(mdr1基因)的表达;利用MTT法检测DC-CIK细胞处理后的耐药细胞株对阿霉素敏感性的变化.结果 经DC-CIK作用后的K562/ADR细胞mdr1表达明显低于未经DC-CIK处理的K562/ADR细胞组(P<0.05),而且其对阿霉素的敏感性也明显高于未经DC-CIK处理的K562/ADR细胞(P<0.05).结论 DC-CIK可逆转耐药细胞的多药耐药,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耐药细胞中mdr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胎盘的植入过程需要滋养层细胞对子宫基质的侵入。源自胚胎原始滋养层细胞的绒毛外滋养细胞发挥类似肿瘤细胞浸润的特性,通过其侵入子宫基质将胎盘粘附于子宫壁组织,并伴随胎盘逐渐发育完善。滋养层细胞的侵入过程中,大量复杂的彼此联系事件是受严格的时空调控的。  相似文献   

9.
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与MMPs/TIMPs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艳  陈楠 《上海医学》2000,23(11):701-704
肾纤维化几乎是所有肾脏疾病进展到终末期肾衰的共同通路。故从研究肾纤维化的机制入手 ,若能对有关细胞因子或基质酶系的改变有所了解 ,并能对其进行干预 ,则将为临床预防及延缓肾纤维化的进程开辟出广阔的天空。近来认为肾小球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进程共享某些病理机制 ,在增殖性肾脏疾病中都有细胞外基质 (ECM )的堆积。Eddy等通过研究认为 :ECM的堆积是由于基质蛋白合成增加和基质降解受抑制的综合结果[1 ] 。过去对ECM合成增加已有了较多的研究 ,而对ECM降解减少则研究不多 ,故本文拟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一…  相似文献   

10.
李东云  梁建平 《微创医学》2000,19(4):552-554
近年来,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研究表明,以往称之为"中线恶性网状细胞增多症"或"致死性中线肉芽肿"者,实际上只有极少数起源于网状细胞和B淋巴细胞[1],绝大多数是属于T/NK细胞,是以面部中线部位的粘膜坏死为特征,并与EB病毒(EBV)密切相关的一类淋巴瘤.本文根据国内外文献,对该病的病因、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的特点及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分析鼻腔NK/T淋巴瘤的CT征象,探讨其诊断特异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病理证实的鼻腔NK/T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及CT资料.对肿瘤范围、密度、形态边缘和骨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9例病理均为NK/T细胞淋巴瘤,CT表现:(1)发病部位:15例为单侧发病,4例为双侧发病;17例发生于鼻腔前部外侧壁,主要累及中下鼻甲,肿块多沿鼻甲形状蔓延生长,2例肿瘤主要位于鼻腔中后部.(2)密度:16例密度均匀,3例密度不均;增强扫描轻中度强化.(3)临近结构改变:鼻前庭皮肤受累15例,无明显骨质破坏;4例表现为鼻窦粘膜增厚或鼻窦内软组织肿块影;2例向眶内生长.结论 鼻腔NK/T细胞淋巴瘤好发于鼻腔前部的中下鼻甲,密度均匀、增强扫描轻一中度强化,很少有骨质破坏,易累及鼻前庭皮肤,根据上述CT表现特征一般诊断比较容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DC/CIK细胞治疗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接受DC/CIK细胞治疗的癌症患者的肾功能资料。结果 152例患者中有12例出现肾功能异常,发生率为7.9%。按WHO抗癌药物毒性反应分度标准,11例为I度,1例为II度。结论 DC/CIK细胞治疗对癌症患者肾功能影响较轻。但是,如果不给予高度重视,不能早期发现,早期处理,仍有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明确免疫活性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是否与肿瘤的耐药性相关。方法采用连续形态学观察及MTT比色法,研究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LAK)细胞及自然杀伤(NK)细胞,对人口腔癌耐药细胞株KBV200耐药性逆转前后及亲本敏感株KB的杀伤活性。(1)在肿瘤细胞与LAK细胞共育后3 h内连续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LAK细胞对上述3者的杀瘤效应;(2)采用MTT比色法检测NK及LAK对3株细胞的杀伤率。结果与KB细胞组相比,在KBV200和KBV200 维拉帕米组,LAK细胞出现在靶细胞周围的时间早、数量多,伸出伪足的LAK细胞比率高,出现集落样细胞团块时间亦早。NK、LAK细胞对KBV200细胞株耐药性逆转前后的杀伤率均明显高于敏感株KB(P<0.05),而对耐药株耐药性逆转前后的杀伤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LAK对各株的杀伤活力均明显强于NK细胞(P<0.05)。结论免疫活性细胞对KBV200细胞株有较强的杀伤作用,逆转耐药性不降低免疫活性细胞杀伤活力,提示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可能成为控制化疗耐药病人病情发展的一个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重离子诱导人肝癌细胞SMMC-7721细胞凋亡及bal-2/bax的表达在重离子治癌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技术、MTT法及免疫组化法,观察重离子诱导人肝癌细胞SMMC-7721细胞凋亡和bal-2/bax表达的情况,并应用AO/BE荧光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织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经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可见随辐射剂量的增加,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流式细胞仪检测重离子对SMMC-7721细胞的DNA含量变化,结果显示2.0、3.0Gy组的SMMC-7721细胞在G2/M期所占细胞比率较对照组及1.0、1.5Gy组增高(P〈0.01)。免疫组化法观察随辐射剂量的增加,bax的表达显著上调,而bcl-2的表达则受抑制。结论 重离子能在体外诱导SMMC-7721细胞凋亡,且具有剂量依赖性;重离子在一定剂量时,使细胞增殖能力降低;重离子能诱导SMMC-7721细胞bax蛋白表达上调。而bcl-2表达降低,从而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在骨转移癌中 ,以乳腺癌骨转移最为多见[1] 。乳腺癌细胞转移到骨组织后 ,通过刺激破骨细胞分化和功能从而造成骨破坏。体外实验建立乳腺癌细胞与骨髓细胞的共培养体系培养破骨细胞 ,对于研究乳腺癌骨转移的机理研究有着重要意义。一、材料与方法1.动物、细胞与试剂 :5~ 8周龄雄性DDY小鼠 ,日本SLC公司。α MEM培养液 ,美国Invitrogen公司。小牛血清FBS ,美国GIBCOL公司。抗酒石酸染色试剂盒 ,日本Hokudo株式会社。鼠乳腺癌细胞系Balb/MC ,日本Riken细胞库 ,大阪大学医学部骨科学系保存。甲状旁腺素相关肽(PTHrP)及其中性抗体 …  相似文献   

18.
赖忠庆 《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1):1386-1388
目的探讨CD4^+CD25^+CD127low/-T细胞及白介素17(IL-17)在1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三色直接荧光素标记法和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16例1型糖尿病患者及18例正常对照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细胞的比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血清IL-17水平。结果 1型糖尿病组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细胞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型糖尿病组血清IL-17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1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细胞与血清IL-17明显负相关(r=-0.619,=0.011)。结论 1型糖尿病存在调节性T细胞/Th17细胞失衡,这种失衡或许与1型糖尿病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9.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signa1regulated kinase,ERK1/2)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内的一类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属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家族成员.从信号转导角度看,活化后的ERK1/2作用于胞浆或胞核内的底物蛋白,引起特定蛋白的表达或活化,调控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等.目前关于ERK1/2信号通路在神经细胞凋亡的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本文对ERK1/2信号转导通路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姚建慧  施乐娟  陈向平 《海南医学》2012,23(18):136-137
NK/T细胞淋巴瘤(NK/T-cell lymphoma)是一种罕见的、特殊类型的结外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其瘤细胞大部分来源于外周NK细胞,少部分来自NK样T细胞,有特定的免疫表型和基因型,其与人类疱疹病毒(EBV)感染高度相关。按照原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