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59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目的 通过对上海市崇明地区健康成年人鼻通气功能的客观测定,建立崇明地区健康成年人鼻阻力(RM)、鼻声反射(AR)等参数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并初步分析两者相关性。 方法 采用NR6鼻阻力计采集受试者经鼻压差为150 Pa下前端测量的单侧鼻腔吸气阻力(Ri)、呼气阻力(Re)等数据,通过计算机软件计算后得出单侧总阻力(RI)、双侧总阻力(TR)等结果;采用A1鼻声反射计采集受试者双侧鼻腔容积(V6、V2-5、V3)、鼻腔最小截面积(MCA)、最小截面积距前鼻孔的距离(MD)等数据。对2种检查不同指标做相关性分析。 结果 鼻健康的成年人鼻阻力参数:经鼻压差在150 Pa前端测量下RI、TR分别为(0.85±0.36)、(0.42±0.16)Pa/(cm3·s),在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鼻声反射参数:V6、V2-5、MD分别为(6.14±1.70)、(2.77±1.10)、(1.92±0.27)cm3;V3、MCA分别为女性(2.19±0.51)(0.34±0.19)cm3、男性为(2.06±0.39)、(0.31±0.14)cm3;V6、V2-5、MD在性别上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3、MCA在男女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与RI有一定的负相关性(r=-0.149,P<0.05)。 结论 鼻声反射、鼻阻力作为评估鼻通气功能的客观参考指标,两者之间相关性较弱,临床中结合两者结果参考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3.
卡那霉素再次耳中毒后听功能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背景鸡卡那霉素初次耳中毒后其内耳的功能及形态变化已有较多研究,有关再次耳中毒后听功能的变化目前报道尚少.目的探讨鸡卡那霉素再次耳中毒后听功能的损伤及恢复.设计完全随机设计.地点和材料本实验完成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新华医院.所用动物为新生罗曼鸡.干预将雏鸡于初次耳中毒后16 d开始再次每天肌注卡那霉素(200mg/kg),共10 d.主要观察指标于再次药毕后1,7,10,15 d进行听脑干反应(auditorybrain-stem response,ABR)检测,观察其阈值、阈值时Ⅰ波潜伏期和振幅变化.结果首次耳中毒时,小鸡听功能损失于药毕时达到极限.停药后即迅速开始恢复,药毕7 d时,鸡ABR阈值有明显下降,药毕10 d时,ABR阈值恢复稳定.再次施药10 d完毕时,小鸡ABR阈值再次明显升高,但其程度较初次损伤时为轻(107.14 vs 116.32),药毕后鸡听功能恢复更快,再次药毕7 d时鸡ABR阈值已恢复稳定,与再次药毕1 d时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此后鸡ABR阈值未见明显变化.结论鸡卡那霉素再次耳中毒时,其听功能损失程度较初次损伤时为轻,恢复速度亦较初次损伤时为快.结果提示鸡卡那霉素初次耳中毒后,其基底乳头对卡那霉素的再次损伤具有一定程度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4.
背量:鸡卡那霉素初次耳中毒后其内耳的功能及形态变化已有较多研究,有关再次耳中毒后听功能的变化目前报道尚少。目的:探讨鸡卡那霉素再次耳中毒后听功能的损伤及恢复。设计:完全随机设计。地点和材料:本实验完成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新华医院。所用动物为新生罗曼鸡。干预:将雏鸡于初次耳中毒后16d开始再次每天肌注卡那霉素(200mg/kg),共10d。主要观察指标:于再次药毕后1,7,10,15d进行听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检测,观察其阈值、阈值时I波潜伏期和振幅变化。结果:首次耳中毒时,小鸡听功能损失于药毕时达到极限。停药后即迅速开始恢复,药毕7d时,鸡ABR阈值有明显下降,药毕10d时,ABR阈值恢复稳定。再次施药10d完毕时,小鸡ABR阈值再次明显升高,但其程度较初次损伤时为轻(107.14vs 116.32),药毕后鸡听功能恢复更快,再次药毕7d时鸡ABR阈值已恢复稳定,与再次药毕1d时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此后鸡ABR阈值未见明显变化。结论:鸡卡那霉素再次耳中毒时,其听功能损失程度较初次损伤时为轻,恢复速度亦较初次损伤时为快。结果提示鸡卡那霉素初次耳中毒后,其基底乳头对卡那霉素的再次损伤具有一定程度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5.
从耳环谈起     
当今女青年刺耳戴环,已经成为爱美的一种时髦活动。青年妇女身穿艳美华丽的服装,再戴上一副闪闪发亮的耳环,会更显得美丽俊俏。 耳环出于汉代,历史早有记载,《风俗通》汉·应劭:“耳珠日珰”;《后汉书·舆服志》:“耳珰,垂珠也”。因此,耳环别名为耳珰、耳珠。  相似文献   
6.
右鼻腔非典型性鼻息肉一例张忠德梁书锋陈向平患儿男,7岁。发现右鼻腔新生物5天于1994年9月2日入院,入院后2天肿块迅速增大,长出鼻孔外,无触痛。病理检查:手术切除标本3.5cm×1.5cm×1.0cm,息肉状,暗红色,胶冻样。镜检,组织疏松水肿,大...  相似文献   
7.
面神经麻痹是常见病,但小儿面神经麻痹在耳科学中不多见。我科于1987年10月~1992年12月,门诊治疗27例小儿面瘫,1例外伤性面瘫失访,现对其余2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认识本病的临床特征,为其诊治提供参考。 26例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1岁者4例,1~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听性脑干反应(ABR)和蜗神经动作电位(CNAP)在侧颅底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分析造成听力损伤的原因,并对这两种听觉监测技术作出评价。方法:在手术过程中对14例保留听力的侧颅底手术的患者进行听觉监测。ABR在整个手术过程中监测,CNAP在打开脑膜、暴露蜗神经后进行监测。在患者出院后1个月左右随访听力。结果:所有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ABR变化,尤其是耳科电钻使用后[相对使用前延长(0.19±0.16)ms)]和颅内操作时[相对操作前延长(0.29±0.25)ms]。部分患者的波形潜伏期延长在术毕时有所恢复[10例,平均缩短(0.27±0.16)ms]。结论:侧颅底手术中应用听觉监护能防止听觉损伤。电钻使用造成的震动和噪声对听力有损伤,解除引起波形潜伏期延长的诱因后可恢复部分听力。术后的听力预后与术毕潜伏期的延长有相对应关系。术中监测的新趋势是联合应用ABR和CNAP,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脑膜ABR和蜗神经动作电位(cochlear nerve action potential,CNAP)3种听觉监测技术在动物模型上的应用,比较各方法之间的优劣,选择一种较好的听觉监护方法.方法选择纯种新西兰大白兔,20健康耳,ABR测试反应阈在80 dB peSPL以下,无中耳病变.从枕骨进路,解剖暴露神经颅内段,进行常规ABR、脑膜ABR、CNAP的记录.结果3种记录ABR和CNAP的方法都能获得良好的波形,ABR的Ⅰ波、Ⅱ波、Ⅲ波和CNAP的N1、N2、N3潜伏期及波间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NAP的波幅最大,脑膜上记录ABR的波幅比常规ABR大,脑膜ABR的电极固定相对方便,可靠.结论提示可以在脑膜上记录ABR进行术中听觉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颈静脉孔区肿瘤术后后组脑神经损伤情况及其处理,以提高对后组脑神经损伤的认识并改进处理方法。方法:32例颈静脉孔区肿瘤患者中,颈静脉球体瘤12例,后组脑神经鞘膜瘤10例,脑膜瘤3例,胆脂瘤1例,颞骨巨细胞瘤2例,纤维瘤病1例,黏液软骨肉瘤1例,胚胎型横纹肌肉瘤1例,腺样囊性癌1例。均采取手术治疗,30例全切,1例近全切,1例大部切除。结果:除1例术后并发颅内出血死亡外,其余31例术后随访1-6年。术后后组脑神经功能仍正常者5例,新出现神经功能损伤者8例,原有神经功能损伤者18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加剧表现。手术前后行气管切开者8例,其中3例出院前拔管,5例带管出院。出院时后组脑神经损伤代偿者20例,失代偿者6例。失代偿者术后随访中3例代偿,2例部分代偿,1例未代偿。结论:颈静脉孔区肿瘤术后后组脑神经损伤是常见并发症,术前应根据患者年龄、神经功能等综合评估,术中应尽量保全神经,早期积极正确的功能锻炼是术后处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