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吴昊  刘斌  王伟  石任兵 《中草药》2010,41(4):514-516
目的荷叶为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的叶,本实验对其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鉴定出9个生物碱类成分,分别为2-羟基-1-甲氧基-6-甲基-6a,7-去氢阿朴啡(2-hydroxy-1-methoxy-6-methyl-6a,7-dehydroaporphine,1)、杏黄罂粟碱(armepavine,2)、去氢莲碱(dehydroroemerine,3)、去氢荷叶碱(dehydronuciferine,4)、2-羟基-1-甲氧基阿朴啡(2-hydroxy-1-methoxyaporphine,5)、鹅掌楸碱(liriodenine,6)、原荷叶碱(pronuciferine,7)、莲碱(roemerine,8)和荷叶碱(nuciferine,9)。结论化合物1为一新的阿朴啡型生物碱,命名为睡莲碱(nelumnucine)。  相似文献   

2.
荷叶抑菌有效成分的提取优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益虹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3):1030-1031
<正>荷叶为睡莲科植物莲的叶,是一种药食两用植物,资源丰富,药用功效确凿,具有很高的研究开发价值。荷叶中含有很多抗有丝分裂作用的碱性成分,如莲碱、荷叶碱、前荷叶碱、原荷叶碱、亚美罂粟碱、N-去甲基荷叶碱和D-N-甲基乌药碱等。这些碱性成分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此外,荷叶中的槲皮素、异槲皮素等黄酮类化合物、荷叶精油、皂类、甾体等成分也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3.
莲子心的生物碱及酸酯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材》2017,(10)
目的:研究莲子心的生物碱及酸酯类成分。方法:采用乙酸乙酯、正丁醇对莲子心的80%乙醇提取物进行萃取,以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以及反相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等现代分离方法对其正丁醇萃取部位进行了分离纯化,利用理化性质以及现代波谱学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结构进行了结构鉴定。结果:从莲子心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齐墩果酸(2)、小檗碱(3)、杏黄罂栗碱(4)、荷叶碱(5)、前荷叶碱(6)、去甲基乌药碱(7)、异莲心碱(8)、甲基莲心碱(9)、莲心碱(10)。结论:其中,化合物1、2为首次从莲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荷梗中的细胞毒活性生物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段绪红  裴林  蒋建勤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23):4104-4108
研究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干燥茎的生物碱类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荷梗提供依据。采用离子交换树脂、硅胶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并运用波谱方法对所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MTT法对所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HL-60癌细胞毒活性实验。从荷梗总生物碱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5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分别为阿西米洛宾(1)、异乌药碱(2)、N-乙酰基去甲杏黄罂粟碱(3)、厚壳桂素(4)、velucryptine(5)、pycnarrhine(6)、鹅掌楸碱(7)、荷叶碱(8)、降荷叶碱(9)、杏黄罂粟碱(10)、N-甲基阿西米洛宾(11)、乌药碱(12)、N-去甲杏黄罂粟碱(13)、N-甲基乌药碱(14)、观音莲明(15)。化合物 1~7,12~15 为首次从荷梗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2~6 为首次从莲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在样品溶液浓度为1×10-5 mol·L-1的条件下,化合物 7~10,13,14 对HL-60癌细胞体外生长的抑制率分别是51.36%,59.09%,52.51%,53.93%,51.43%和64.31%,表明上述化合物对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HL-60细胞具有较明显的体外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5.
磐安延胡索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杨鑫宝  刘扬子  杨秀伟  刘建勋 《中草药》2013,44(16):2200-2207
目的 研究道地产区磐安延胡索Corydalis Rhizoma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谱学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延胡索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0个生物碱,分别鉴定为左旋四氢黄连碱(1)、四氢非洲防己胺(2)、延胡索乙素(3)、紫堇球碱(4)、异紫堇球碱(5)、8-三氯甲基-7,8-二氢黄连碱(6)、延胡索甲素(紫堇碱,7)、8-酮基黄连碱(8)、左旋紫堇根碱(9)、去氢延胡索甲素(10)、13-甲基巴马亭红碱(11)、氧化海罂粟碱(12)、原阿片碱(13)、降氧化北美黄连次碱(14)、四氢小檗碱(15)、二去氢海罂粟碱(16)、黄海罂粟灵碱(17)、黄连碱(18)、巴马亭(19)、小檗碱(20).结论 化合物6、9和16均为首次从延胡索中分离得到.首次应用2D NMR技术对化合物6和16的13C-NMR、1H-NMR信号进行了全归属.  相似文献   

6.
《中成药》2021,(9)
目的研究小叶莲Sinopodophyllum hexandrum(Royle) Ying中木脂素类成分。方法小叶莲9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AB-8大孔吸附树脂柱、制备型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aphtho[2, 3,d]-1,3-dioxole-6-carboxylic acid (1)、methyl podophyllotoxinate (2)、6,7-去亚甲基-去氧鬼臼毒素(3)、6,7-去亚甲基鬼臼毒素(4)、6,7-去亚甲基-4′-去甲鬼臼毒素(5)、去氧鬼臼毒素(6)、4′-去甲-去氧鬼臼毒素(7)、4′-去甲鬼臼毒素(8)、鬼臼毒素(9)、4′-去甲异苦鬼臼毒酮(10)、α-足叶草素(11)、去氢鬼臼毒素(12)、4′-去甲-去氢鬼臼毒素(13)、(-)松脂酚(14)。结论化合物1~2、5、11、1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4、8、12~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博落回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以及制备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博落回新鲜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14个生物碱,分别鉴定为:原阿片碱(1)、别隐品碱(2)、血根碱(3)、白屈菜红碱(4)、去甲基白屈菜红碱(5)、去氢紫堇碱(6)、N-甲基四氢黄连碱(7)、黄柏碱(8)、6-甲氧基去甲基血根碱(9)、6-氰基二氢血根碱(10)、6-氰基二氢白屈菜红碱(11)、6-丙酮基二氢血根碱(12)、二氢血根碱(13)、二氢白屈菜红碱(14)。结论:其中化合物5~9为首次在博落回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耳叶牛皮消水溶性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宝  姚成芬  汪洋  蒋礼  马雪  孙佳  张桂青  李勇军 《中草药》2018,49(4):786-790
目的对耳叶牛皮消Cynanchum auriculatum水溶性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综合运用D-101大孔树脂柱色谱、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MS、NMR等现代波谱学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耳叶牛皮消水溶性部位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莨菪亭(1)、异秦皮啶(2)、去乙酰基萝藦苷元(3)、吐叶醇(4)、4,4-二甲基庚二酸(5)、异落叶松脂素(6)、3-羟基吡啶(7)、3-羟基-2-甲基吡啶(8)、5-羟基-2-羟甲基吡啶(9)、2-甲基-6-(2′,3′,4′-三羟基丁基)吡嗪(10)、kiwiionol(11)、picein(12)、腺苷(13)、cynanoneside B(14)、cynanoneside A(15)。结论化合物1~2、4~13均首次从鹅绒藤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5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该文对2种唐松草属植物高原唐松草Thalictrum cultratum和贝加尔唐松草T.baicalense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通过硅胶、氧化铝、ODS、Sephadex LH-20凝胶等多种柱色谱方法,以及制备高效液相等分离手段,从2种唐松草属植物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1个简单异喹啉类生物碱,包括1个新化合物,命名为去氢黄白蓬草碱(1),和10个已知化合物:N-甲基紫堇碱(2)、N-methylthalidaldine(3)、黄白蓬草碱(4)、氧化北美黄连次碱(5)、降氧化北美黄连次碱(6)、6,7-二甲氧基-2-甲基异喹诺酮(7)、thalactamine(8)、去氢降氧化北美黄连次碱(9)、6,7-二甲氧基-2-甲基-1,2,3,4-四氢异喹啉(10)、isopicnarrhine(11)。通过HR-ESI-MS、1D和2D NMR等波谱技术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简单异喹啉类生物碱,化合物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对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所有化合物对肿瘤细胞株HL-60、U937、HCT116、Caco-2、HepG2均无明显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0.
马延蕾  赵婉慧  张盼  施诗  刘晓红  刘艳萍  付艳辉 《中草药》2017,48(21):4387-4392
目的研究黄皮属植物海南黄皮Clausena hainanensis枝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系统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其波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海南黄皮枝叶的9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mukonine(1)、methyl carbazole-3-carboxylate(2)、lansine(3)、murrayanine(4)、3-甲酰基咔唑(5)、3-甲酰基-6-甲氧基咔唑(6)、lansamide4(7)、4-methoxy-N-methyl-2-quinolone(8)、(E)-N-(4-methoxyphenethyl)-2-methylbut-2-enamide(9)、(E)-N-甲基肉桂酰胺(10)、N-(2-羟基-2-苯乙基)肉桂酰胺(11)、N-苯甲酰酪胺(12)、aurantiamide(13)、N-methyl-2-pyrolidinone(14)、香豆酸(15)、6,8-dimethoxy-4,5-dimethyl-3-methyleneisochromanl-one(16)、8-甲氧基补骨脂素(17)和异黑麦草内酯(18)。其中化合物1~14为生物碱类化合物,15为酚酸类化合物,16为异香豆素类化合物,17为香豆素类化合物,18为倍半萜类化合物。结论首次对海南黄皮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海南黄皮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16为首次从黄皮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常用中药附子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中性氧化铝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中压MCI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谱、质谱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附子中分离得到 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新乌头碱(1)、乌头碱(2)、次乌头碱(3)、苯甲酰次乌头碱(4)、苯甲酰新乌头碱(5)、苯甲酰乌头碱(6)、展花乌头宁(7)、塔拉乌头胺(8)、尼奥灵(9)、多根乌头碱(10)、附子灵(11)、准格尔乌头碱(12)、异塔拉乌头定(13)、川附子碱B (14)、16β-羟基心瓣翠雀碱(15)、哥伦乌头碱(16)、苯甲酸(17)、6-hydroxymethyl-3-pyridinol(18).结论 化合物1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5~1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延胡索中的生物碱成分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研究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块茎60%乙醇提取物的生物碱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学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延胡索块茎60%乙醇提取物的氯仿可溶部分分离得到9个生物碱,分别鉴定为7-醛基脱氢海罂粟碱(1),O-甲基南天竹碱(2),(+)-O-甲基球紫堇碱(3),d-紫堇碱(4),四氢黄连碱(5),8-氧黄连碱(6),巴马亭(7),四氢巴马亭(8)和去氢紫堇碱(9).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从生物样品中获得,首次报道了其核磁数据,化合物3为首次从罂粟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中药材》2020,(10)
目的:研究胡椒科植物毛蒟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色谱等方法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毛蒟中分离得到了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galgravin(1)、veraguensin(2)、N-isobutyl-7-phenyl-2E,4E-nonadienamide(3)、异樱花素(4)、芝麻素(5)、ladanein(6)、futoquinol(7)、5-羟基-3,7,3',4'-甲氧基黄酮(8)、halicerebroside(9)、stigmalactam(10)、N-甲基阿西米洛宾(11)、3β-hydroxy-5α,8α-epidioxyergosta-6,22-diene(12)、ervatamine(20R)(13)、四氢鸭脚木碱(14)、cannabisin F(15)。结论:其中,化合物4、10、13、14和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0、14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直缘乌头地上部分二萜生物碱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娇  刘王艳  何丹  张莲  杨崇康  罗启鹏  刘佳  沈勇 《中草药》2019,50(10):2279-2284
目的对毛茛科乌头属植物直缘乌头Aconitum transsectum地上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硅胶及Sephadex 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经谱学数据(1H-NMR、13C-NMR、MS)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直缘乌头的干燥茎叶用甲醇渗漉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龙头乌碱甲(1)、14-乙酰塔拉地萨敏(2)、8-甲氧基黄草乌碱丁(3)、塔拉地萨敏(4)、黄草乌碱丁(5)、14-乙酰萨卡可尼亭(6)、forestine(7)、查斯曼宁(8)、crassicausine(9)、homochasmanine(10)、crassicautine(11)、8-去乙酰滇乌碱(12)、贡乌生(13)、黄草乌碱乙(14)、滇乌碱(15)、isotalatizidine(16)。结论化合物1~1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地上部分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3、9~11、13~14、16为首次从直缘乌头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益母草注射液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何成军  彭成  戴鸥  仰莲  刘娟  郭力  熊亮  刘昭华 《中草药》2014,45(21):3048-3052
目的研究益母草注射液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色谱和凝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益母草注射液中分离鉴定了15个化合物,包括氨基酸及其衍生物4个:N-异丁基缬氨酸(1)、缬氨酸(2)、丙氨酸(3)、L-焦谷氨酸甲酯(4);生物碱类9个:水苏碱(5)、胆碱(6)、葫芦巴碱(7)、尿嘧啶(8)、5-甲基尿嘧啶(9)、2′,3′-O-异亚丙基尿苷(10)、3-羟基吡啶(11)、5-羟基-2-羟甲基吡啶(12)、2-甲基-3-羟基吡啶(13);呋喃羧酸2个:2-呋喃甲酸(14)、5-羟甲基-2-呋喃甲酸(15)。结论化合物2~4、6~7、9~15为首次从益母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并首次报道了其NMR数据。  相似文献   

16.
杨龄  肖春贵  金亚菊  陈佳  王子明  王赟  王扣  王飞 《中草药》2018,49(10):2365-2371
目的研究倒挂金钩Uncaria lancifolia茎枝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RP18、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进行化合物的分离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倒挂金钩茎枝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台钩藤碱A(1)、台钩藤碱E(2)、异帽柱木菲碱(3)、四氢脚鸭木碱(4)、异胡豆苷(5)、卡丹宾碱(6)、glabratine(7)、异长春花苷内酰胺(8)、(13R)-hydroxy-octodeca-(9Z,11E,15Z)-trien-oic acid(9)、(6S,9R)-长寿花糖苷(10)、苯甲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1)、integracin A(12)、integracin B(13)、6β,19α-二羟基乌苏-3-氧代-12-烯-28-酸(14)、乌苏酸(15)、齐墩果酸(16)、β-谷甾醇(17)、β-胡萝卜苷(18)。结论首次对倒挂金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13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出。化合物1~8为单萜吲哚生物碱,是钩藤属植物中的特征性成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阐明影响同源药材荷叶和莲子心药效差异的关键活性物质,分析二者“同源异效”的物质基础。方法 利用UPLC-Q-TOF-MS/MS技术定性分析荷叶、乳汁(莲叶柄中的汁液)和莲子心中的主要生物碱类成分,选择Waters XBridge C18色谱柱(4.6 mm×150 mm,5 μm),流动相0.1%氨水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0~13 min,35%~60%B;13~20 min,60%~80%B;20~20.1 min,80%~95%B;20.1~25 min,95%B;25~25.1 min,95%~35%B;25.1~40 min,35%B),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模式,质谱扫描范围m/z 100~1 000,并对其主要生物碱进行代谢网络的构建。结果 从荷叶中鉴定出了5种生物碱(N-去甲基荷叶碱,O-去甲基荷叶碱,番荔枝碱,荷叶碱和莲碱),从乳汁中鉴定出了6种生物碱(荷叶碱,norisoliensinine,6-hydroxynorisoliensinine,莲心碱,异莲心碱和甲基莲心碱)以及从莲子心中鉴定出了8种生物碱(莲心季铵碱,去甲基乌药碱,N-甲基乌药碱,原荷叶碱,dl-杏黄罂粟碱,莲心碱,异莲心碱和甲基莲心碱),构建了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莲心碱、异莲心碱和甲基莲心碱)以及阿朴啡类生物碱(荷叶碱,N-去甲基荷叶碱,O-去甲基荷叶碱,莲碱和番荔枝碱)等末端生物碱的生物合成通路。结论 荷叶中荷叶碱等5种阿朴啡类生物碱和莲子心中莲心碱等3种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是造成荷叶和莲子心“同源异效”的物质基础。荷叶和莲子心中生物碱的代谢来源于同一化合物(S)-N-甲基乌药碱,通过两类不同酶的作用进行两类生物碱的合成。合成的生物碱具有不同的结构,造成了不同组织间化学成分的差异,从而产生不同的药效。  相似文献   

18.
毛酸浆浆果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贾远敏  陈重  许琼明  李笑然  杨世林 《中草药》2013,44(9):1086-1090
目的 研究毛酸浆Physalispubescens浆果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中压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核磁共振谱、质谱等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毛酸浆浆果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7,3′-三甲基槲皮素(1)、山柰酚(2)、金圣草酚(3)、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4)、2α,3β,23-三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5)、白头翁皂苷A(6)、白头翁皂苷D(7)、咖啡酸(8)、1-O-咖啡酰基-β-D-吡喃葡萄糖(9)、N-反式-阿魏酰酪胺(10)、新橄榄脂素(11)、梣皮树脂醇(12)、松脂醇(13)、蔗糖(14)、尿苷(15)、β-谷甾醇(16).结论 化合物5~7、9~15为首次从酸浆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牛艳芬  崔圆圆  杨光忠  陈玉 《中草药》2015,46(9):1269-1276
目的研究石松Lycopodium japonicum全草的生物碱成分。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及半制备型HPLC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以脂多糖(LPS)诱导RAW264.7细胞建立细胞炎症模型,采用Griess法检测一氧化氮(NO)量以评价化合物的抗炎活性。结果从石松全草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lycoposerramine-M N-oxide(1)、acetyllycoposerramine-M(2)、石松碱(3)、lycoposerramine-M(4)、miyoshianine-C(5)、12-epilycodoline N-oxide(6)、gnidioidine(7)、lycoposerramine-K(8)、光泽石松灵碱(9)、4a-hydroxyanhydrolycodoline(10)、flabelline(11)、hydroxypropyllycodine(12)、石松定碱(13)、去-N-甲基-α-玉柏碱(14)、α-玉柏碱(15)、去-N-甲基-β-玉柏碱(16)、石松佛利星碱(17)、lycoflexine N-oxide(18)和法氏石松定碱(19)。化合物5和18可以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的NO释放,其IC_(50)分别为31.82、40.69μmol/L。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N-氧化石松碱M,化合物2、6、11、12、16、18、1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和18表现出潜在的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20.
延胡索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对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块茎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应用大孔树脂、硅胶和Sephadex LH-20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22个化合物,分别为延胡索甲素(1),延胡索乙素(2),原阿片碱(3),四氢紫堇萨明(4),四氢黄连碱(5),四氢小檗碱(6),四氢非洲防己胺(7),降氧化北美黄连次碱(8),脱氢紫堇碱(9),脱氢海罂粟碱(10),非洲防己胺(11),8-氧黄连碱(12),13-甲基非洲防己胺(13),黄连碱(14),巴马亭(15),小檗碱(16),氧海罂粟碱(17),13-甲基巴马亭红碱(18),脱氢紫堇鳞茎碱(19),千金藤宁碱(20),腺苷(21),δ-乙酰鸟氨酸(22).结论:化合物13,20,21,2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