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脑损伤后不同时相皮质、海马、隔区神经元凋亡及NOS、NGF -R、bcl-2、ChAT阳性神经元数量的变化。方法 :采用大鼠自由落体脑损伤模型 ,伤后不同时间取脑片作Nissl染色 ,TUNEL染色 ,NADPH -d组化和NGF -R、bcl-2、ChAT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Nissl染色可见损伤侧海马CA2、CA3区锥体细胞层细胞稀疏、排列紊乱。损伤区周围皮质凋亡细胞于伤后 1天已十分明显 ,伤后 3天达到高峰 ;损伤侧海马伤后 1天CA1区即出现凋亡细胞 ,伤后 5天达到高峰 ,主要见于CA3区及齿状回 (DG ) ;损伤侧隔区于伤后 4天开始出现凋亡细胞 ,7天时达高峰。损伤区周围皮质NOS阳性神经元数量伤后 1天即有大量增加 ;损伤侧海马伤后 1天NOS阳性神经元数量开始增加 ,伤后 4天达高峰 ,正常侧海马NOS阳性神经元数量也有增加 ;损伤侧隔区NOS阳性神经元数量于伤后 4天有明显增加增加的NOS细胞以iNOS为主。损伤侧海马NGF -R阳性神经元于伤后 1天开始增加 ,伤后 5天达高峰。损伤侧海马伤后 1天bcl-2阳性神经元数量即下降 ,伤后 3天下降至最低点。损伤侧隔区ChAT阳性神经元于伤后 4天开始减少 ,7天时减至最低点。结论 :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损伤区周围皮质和损伤侧海马、隔区神经元凋亡数量的变化与伤后时程有关。伤后神经元iNOS、NGF -R的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预防性使用刺五加皂甙(ASS)对切割海马伞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胆碱能神经元的变化.方法 将27只SD大鼠随机分为ASS预防组、ASS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9只.在行右侧海马伞切割后,对照组每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5 mL/100 g,ASS治疗组每天腹腔注射ASS 100 mg/kg(共6周);ASS预防组连续2周每天预先腹腔注射ASS 100 mg/kg后行右侧海马伞切割术,术后继续注射4周.切割海马伞术后第7、8周,分别进行避暗回避试验和跳台试验.术后第9周取大鼠切割海马伞侧隔区切片行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黄递酶(NADPH-d)组织化学染色及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及ChAT阳性神经元数量、面积和周径.结果 ASS预防组大鼠在避暗回避试验中的探索次数和滞留时间,在跳台试验中的主动回避阳性率及总回避阳性率均优于ASS治疗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S治疗组大鼠避暗回避试验中的滞留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ASS预防组大鼠切割侧隔区的NOS和ChAT阳性神经元数量、面积及周径均显著大于治疗组和对照组(P<0.05);ASS治疗组大鼠切割侧隔区的NOS和ChAT阳性神经元面积和周径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预防性使用ASS对切割海马伞大鼠的认知障碍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可能是通过保护基底前脑隔区胆碱能神经元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对切割海马伞大鼠隔区胆碱能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在切割海马伞前后分别用银杏叶提取物和蒸馏水灌胃,术后第4周灌注固定,取隔区切片进行Nissl染色及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免疫组化染色,显微镜下记数切割海马伞侧内侧隔核和斜角带垂直支ChAT阳性神经元数目。用CMM-301图像分析系统对切割海马伞侧隔区ChAT阳性神经元的面积、周长等指标进行分析处理,用t检验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切割海马伞侧隔区的ChAT阳性神经元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其神经元的胞体面积及周长指标实验组均好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对切割海马伞大鼠的隔区胆碱能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P75NTR、Bcl-2、Bax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变化及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它们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该区神经元短暂脑缺血后产生凋亡及NGF对神经元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通过四血管闭塞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侧脑室注射NGF,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75NTR、Bcl-2、Bax表达的情况,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结果:对照组海马CA1区无P75NTR、Bcl-2阳性染色和凋亡细胞,可见少量Bax表达,再灌注后该区Bcl-2始终阴性表达,Bax则表达增加,出现P75NTR阳性表达和细胞凋亡;在NGF给药组,再灌注后海马CA1区Bcl-2出现阳性染色,而Bax及P75NTR的表达则明显降低,细胞凋亡亦明显减少。结论:再灌注后海马CA1区P75NTR、Bax的表达增加可能是神经元产生凋亡的机制之一,NGF抑制脑缺血后细胞凋亡的作用可能是通过对其受体的调节,从而调节Bcl-2和Bax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选择性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抑制剂AG在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BI)模型中对大鼠伤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创伤性脑损伤组、创伤性脑损伤组、选择性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NOSI)AG组(60mg/kg)、非选择性NOSI L-NAME100mg/kg组、非选择性NOSI L-NAME10mg/kg组。其中AG组、L-NAME组分别于伤后即刻、24、48、72h经腹腔注射L-NAME或AG。进行平衡实验、避暗回避试验以评价后各组大鼠的学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伤后第7天采用Nissl染色及神经元抗核抗体(NeuN)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测量伤测海马CA2、CA3区锥体细胞层面积及皮层坏死区面积。结果:(1)AG组平衡实验、避暗回避试验结果显著好于创伤性脑损伤组(P<0.05)。(2)AG组海马CA2、CA3区锥体细胞层面积与创伤性脑损伤组比较显著增加(P<0.01),坏死区面积显著减小(P<0.05)。(3)AG组神经功能恢复优于L-NAME组。结论:适当地应用选择性iNOS抑制剂AG可促进大鼠脑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保护海马神经元,其效果优于非选择性NOS抑制剂。  相似文献   

6.
施金龙  陈建  施炜 《南通医学院学报》2004,24(3):254-255,253
目的:探讨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BI)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和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将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伤后24h组、伤后72h组、伤后168h组。采用iNOS免疫组化技术,研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iNOS的表达变化及其细胞定位,采用凋亡细胞原位缺121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大鼠在创伤性脑损伤后不同时点的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24h大脑损伤区周围皮质和海马区iNOS活性明显升高,伤后72hiNOS阳性表达最明显,伤后168h仍有表达。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24h大脑损伤区周围皮质和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明显增多,伤后72h增多最明显,可持续168h。结论:TBI后损伤区周围皮质和伤侧海马的iNOS阳性细胞呈高表达并与神经细胞的凋亡呈同步变化,推测iNOS的表达可能参与了TBI后的继发性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移植的NSCs在大鼠脑损伤区壳聚糖载体中的存活、分化情况及其对TBI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低温冷冻干燥法制备壳聚糖多孔支架。将从鼠胚前脑中分离的NSCs扩增、标记BrdU。Feeney法制备SD大鼠TBI模型,随机分为3组:损伤对照组清创后不做移植;NSCs 支架移植组行壳聚糖作载体的NSCs移植;NSCs 支架 NGF移植组行壳聚糖作载体的NSCs移植,并在其中加入NGF。术后1、2、3个月行避暗回避和跳台试验。脑切片行Nissl染色、BrdU与NF-200免疫荧光双标染色。结果:两移植组的认知功能在术后1、2、3个月较损伤对照组明显改善,含NGF的移植组改善更加显著。两移植组术后1、2、3个月在移植区均可见BrdU与NF-200免疫荧光双标细胞,含NGF移植组中的双标细胞数量多、胞体大、突起多且长。结论:大鼠TBI后移植的外源性NSCs可以在脑损伤区壳聚糖载体中长期存活并向神经元分化,可以改善大鼠的认知功能;NGF对其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四动脉阻断(4VO)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模型.1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对照组:只分离翼小孔和颈总动脉,未予脑缺血处理;缺血组:未行NGF预处理,只行脑缺血再灌注处理;NGF预处理组:全脑缺血前12 h脑室内注射NGF 20 U,所有大鼠缺血20 min再灌注24 h后取脑组织.采用TUNEL法原位标记DNA片段,观察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NGF预处理组海马CA1区TUNEL阳性神经细胞为(10.83±2.84)细胞/视野,与缺血组(17.69±3.79)细胞/视野比较显著减少(P<0.05).结论:NGF预处理通过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慢性铝中毒对大鼠海马CA3区ChAT阳性神经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慢性铝中毒大鼠海马CA3区胆碱乙酰转移酶(Choline Acetytransferase,ChAT)变化的角度,探讨铝的神经毒性作用机制。方法:40只4~5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铝中毒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尼氏染色及ChAT免疫组化染色,计数阳性细胞,用细胞形态学计量方法测量ChAT阳性产物的平均光密度。结果:铝中毒组大鼠海马CA3区ChAT阳性神经元减少,合成的乙酰胆碱(Acetychdine,Ach)也减少。结论:铝可对大鼠海马CA3区ChAT阳性神经元产生神经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对糖尿病模型大鼠海马CAI区ChAT和BDNF阳性神经元的影响。方法:通过构建Wistar大鼠糖尿病模型,利用水迷宫试验及免疫组化法考察红景天对糖尿病模型大鼠海马CA1区ChAT和BDNF阳性神经元的影响。结果:红景天苷给药组大鼠的学习能力及记忆能力均得到增强,且其海马CA1区ChAT和BDNF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均高于糖尿病组大鼠。结论:推测糖尿病模型鼠的学习能力及记忆能力的改善可能是通过红景天苷的药理作用,增强了糖尿病模型组大鼠的海马CA1区ChAT和BDNF的表达,并调节神经元的存活、分化、再生,从而提升了中枢系统胆碱能系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区细胞凋亡及bcl-2和Bax的检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证实缺血性脑损伤主要是以细胞凋亡的方式发生。 方法:用TUNEL法标记检测损伤的神经细胞,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法检测bcl-2 mRNA,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ax蛋白。结果:手术组检测到TUNEL标记的阳性神经细胞主要位于海马CA1区,渐进性增多,第3天达到高峰,可检测到凋亡小体和正在形成凋亡小体的神经细胞。bcl-2主要在海马CA3区表达,Bax则主要在CA1区表达,两者均于再灌注8 h出现,24 h阳性信号达到高峰,72 h明显下降。结论:细胞凋亡是大鼠全脑缺血后海马区神经元丢失的重要原因,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区bcl-2 和Bax 的区域性表达可能参与海马不同区域缺血耐受性差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非甾体类抗炎药布洛芬(Ibuprofen,Ibu)对大鼠脑室内注射Aβ25-35所致海马损伤及iNOS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灌胃给予Ibu(7.5,15mg·kg-1)连续应用3w,脑室内注射Aβ25-35 (5μL, 2M),注射后1w,取脑组织,进行尼氏(Nissl)染色和胶质纤维酸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形态学改变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浸润情况.RT-PCR 分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大鼠脑室内注射Aβ25-35可引起海马CA1区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和浸润及锥体神经元的损伤,同时伴有iNOS mRNA表达增加.Ibu(7.5,15mg·kg-1,连续应用4w)能减轻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的损伤及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和浸润,抑制Aβ25-35引起的iNOS mRNA表达增加.结论 Ibu能够通过抑制Aβ25-35引起的iNOS mRNA表达,减轻大鼠海马锥体神经元的损伤.  相似文献   

13.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核因子—kB的表达及纳洛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核因子-kB(nuclear factor-kB,NF-kB)在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元中的表达及纳洛酮的影响。方法:用插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海马区NF-kBP65亚单位的水平通过过免疫组化来测定,苏木精-分染色观察缺血侧脑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缺血侧海马区P65亚单位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强(P<0.01),给予络洛酮处理后,P65的表达减弱(P<0.01)。缺血再灌注组缺血侧海马区许多神经元有凋亡现象,缺血再灌注纳洛酮组凋亡神经元减少,假手术组未见凋亡神经元,结论:短暂的脑缺血可导致海马区NF-kB的表达增加,凋亡神经元增多,海马区NF-kB的激活与神经元的凋亡相关,纳洛酮可抑制海马区NF-kB的表达,减少神经元的凋亡。  相似文献   

14.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核因子-кB的表达及纳洛酮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κB,NF-κB)在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元中的表达及纳洛酮的影响。方法:用插线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cerebralarteryocclusion,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海马区NF-κBP65亚单位的水平通过免疫组化来测定,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缺血侧脑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缺血侧海马区P65亚单位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强(P<0.01),给予纳洛酮处理后,P65的表达减弱(P<0.01)。缺血再灌注组缺血侧海马区许多神经元有凋亡现象,缺血再灌注纳洛酮组凋亡神经元减少,假手术组未见凋亡神经元。结论:短暂的脑缺血可导致海马区NF-κB的表达增加,凋亡神经元增多。海马区NF-κB的激活与神经元的凋亡相关,纳洛酮可抑制海马区NF-κB的表达,减少神经元的凋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NF-κB对脑损伤大鼠海马神经元环氧合酶-2(COX-2)、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调控作用,探讨孕酮(progesterone,PROG)对脑损伤(TBI)后大鼠海马神经元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5只按抛硬币法分为假手术组、损伤组和PROG组,按照改良的Feeney自由落体损伤装置制作大鼠脑损伤模型,用Nissl染色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免疫蛋白印记法,观察大鼠伤侧海马CA1区NF-κB、COX-2以及Caspase-3的表达变化和孕酮对上述指标变化的影响。结果损伤组大鼠海马CA1区NF-κB(24.0±2.5)、COX-2(35.9±2.7)、Caspase-3(25.1±2.7)阳性神经元的数量较假手术组NF-κB(1.9±0.9)、COX-2(1.5±0.7)、Caspase-3(1.8±0.8)显著增加(P<0.05);PROG组与损伤组比较,海马CA1区NF-κB(14.2±1.8)、COX-2(16.6±2.7)、Caspase-3(11.2±2.4)阳性神经元的数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NF-κB对脑损伤后大鼠海马神经元COX-2和C...  相似文献   

16.
灯盏花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Fas表达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引起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用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I-R组)、MgSO4治疗组、灯盏花素治疗组Ⅰ和Ⅱ(BreⅠ、Ⅱ组)。结扎中脑动脉,然后再灌注。用TUNEL法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脑组织凋亡细胞和Fas阳性细胞的变化。结果①降低脑组织凋亡细胞:MgSO4组、BreⅠ、Ⅱ组在脑缺血再灌注23 h后海马区凋亡神经元/海马神经元均较I-R组海马区凋亡神经元/海马神经元低,差异有显著性。②降低Fas阳性表达细胞数量:MgSO4组、BreⅠ组和BreⅡ组在脑缺血再灌注23 h后海马区Fas表达阳性神经元/海马神经元均较I-R组海马区Fas表达阳性神经元/海马神经元低,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灯盏花素可显著保护大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脑损伤,可能与其抑制Fas蛋白的表达有关。其作用优于单用MgSO4。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即早基因 c- fos在海马缺血再灌注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以大鼠四血管闭塞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实验动物模型 ,向一侧海马内注射反义 c- fos寡核苷酸 ( ODNs)以阻断受损神经元 FOS蛋白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显示 c- fos对海马受损神经元 bcl- 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用 H- E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的病理变化。结果 :海马在缺血 2 0 min,再灌注 2 4 h后 ,注射正义 ODNs、随意 ODNs及 PBS组海马 CA1、CA2 区bcl- 2、bax蛋白阳性表达较注射反义 c- fos ODNs组明显 ( P<0 .0 5 ) ;H- E染色显示注射反义 c- fos ODNs侧海马神经元形态大致正常 ;注射正义 ODNs、随意 ODNs、PBS侧海马区有较多神经元呈核浓缩、胞浆明显红染的缺血性改变。结论 :c- fos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神经元具有损害作用 ,而且可能对 bcl- 2基因家族有间接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以党参、黄芪、何首乌、山萸肉等益肾健脑、益气养血为主方的中医药对切割海马伞大鼠学习、记忆力的影响以及对隔区胆碱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切割海马伞前后分别用中药煎剂和自来水灌胃,术后第3、4周行避暗回避试验和跳台试验,最后灌注固定动物,取隔区切片作ChAT免疫组化和NOS组化染色,显微镜下记数切割海马伞侧内侧隔核和斜角带垂直支ChAT和NOS阳性神经元数,并观察胞体和纤  相似文献   

19.
腹腔注射卡因酸对大鼠海马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注射兴奋性氨基酸对大鼠海马神经元及Bax/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给予腹腔注射卡因酸,对照组给予腹腔注射等体积磷酸盐缓冲液(PBS);3天后以尼氏染色海马神经元,T U NEL法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Bax/bcl-2抗体标记神经元Bax/bcl-2蛋白,SABC法检测。结果: 实验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带变狭,TUNEL染色阳性对照片可见大量阳性细胞,阴性对照片未见阳性细胞;实验组Bax为强阳性,Bcl-2为阳性;PBS生理盐水对照组Bax为弱阳性(+),Bcl-2均为强阳性(++)。结论: 腹腔注射卡因酸可以引起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Bax表达上调,Bax/bcl-2平衡改变可能与神经元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山茱萸环烯醚萜苷(cornel iridoid glycoside,CIG)对脑损伤大鼠海马区神经元存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成年SD大鼠行穹隆海马伞切断(fimbria-fornix transection,FFT)手术,造模后CIG灌胃给药28d,采用尼氏染色方法光镜下观察海马CA1区和齿状回存活神经元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海马区细胞凋亡调控因子Bcl-2、Bax和细胞色素C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尼氏染色结果显示,FFT模型大鼠海马CA1区和齿状回存活神经元明显减少;CIG(20、60、180mg.kg-1)灌胃给药能够增加模型大鼠海马区存活神经元的数量。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FFT模型大鼠海马区Bcl-2表达减少,Bax和细胞色素C表达增高;CIG能够增强模型大鼠海马区Bcl-2表达,抑制Bax和细胞色素C的表达,避免凋亡信号进一步激活。结论 CIG能够减少FFT模型大鼠海马区神经元死亡数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细胞凋亡抑制因子、下调细胞凋亡促进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