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浸泡程度对川乌炮制品传统质量及生物碱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考察川乌2010年版《中国药典》炮制法中"浸泡至内无干心"的科学性。方法:制备浸泡不及、适中和太过的川乌浸泡品及其蒸制品,观察性状,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方法测定各样品中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含量。结果:浸泡适中炮制品易于切制,饮片片型平坦,不易破碎。浸泡使生物碱类成分含量降低,随浸泡程度加深,双酯型生物碱总量的降低率分别为28.7%,36.8%,44.9%,单酯型生物碱总量的降低率分别为21.8%,25.5%,40%。蒸制使双酯型生物碱含量显著降低,较生品均降低>98%;单酯型生物碱含量显著增加,约为生品2倍。结论:川乌浸泡至"内无干心"蒸制品中生物碱类成分变化适中,饮片质量较佳,川乌浸泡至"内无干心"具有一定科学性。  相似文献   

2.
毕胜  谢若男  金传山  马凯  张永强  李田士 《中草药》2020,51(23):5956-5962
目的 研究制川乌炮制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气、味变化特征,表征制川乌炮制过程的气、味变化与内在有效成分之间的变化关系。方法 制作3批不同炮制时间的制川乌样品,使用电子鼻、电子舌对制川乌炮制过程中“气”“味”变化进行检测,通过雷达图、线性判别分析法(LDA)、主成分分析(PCA)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与制川乌炮制过程中生物碱类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电子鼻、电子舌可以区分出制川乌不同炮制程度的样品。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电子鼻FAC1与乌头碱、新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单酯型生物碱总量均呈显著相关性(P<0.01),电子舌FAC2与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单酯型生物碱总量均呈显著相关(P<0.01),与苯甲酰乌头原碱含量呈相关性(P<0.05)。结论 电子鼻、电子舌仿生技术可运用于制川乌炮制过程质量研究,为中药炮制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UPLC法同时测定附子和川乌中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新乌头碱、乌头碱和次乌头碱6种生物碱含量的方法,并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比较附子和川乌中的6种生物碱的含量差异。方法采用0.05mol/m L盐酸水超声提取附子和川乌中的生物碱类成分,BEH C18(100 mm×2.1 mm,1.7μm)色谱柱;乙腈-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1 mL/min,柱温35℃;进样体积4μL;检测波长235 nm。采用差异显著性分析、效/毒值分析、毒性成分指数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热图分析、主成分分析和TOPSIS分析进行数据处理,综合评价附子和川乌的质量。结果方法学考察结果符合规定,附子和川乌中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和MDAs含量差异极显著,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和苯甲酰乌头原碱含量差异显著,乌头碱和双酯型生物碱(DDAs)含量差异不显著。以6种生物碱为评价指标,15号附子样品质量最优,7号川乌样品质量最优。结论建立的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可靠,具有良好的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可用于附子和川乌中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定量测定;效/毒值、毒性成分指数的运用能更精确、简便地实现附子和川乌的质量控制;基于多元统计分析可更准确地进行药材质量评价。可为进一步完善《中国药典》附子和川乌中酯型生物碱的分析测定提供参考,为附子和川乌的质量控制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黄芪-附子药对配伍对附子3种单酯型生物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和3种双酯型生物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乌头碱)肠吸收的影响。方法运用大鼠外翻肠囊模型,选择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为研究肠段,以表观渗透系数(P_(app))为评价指标,考察黄芪对附子6种生物碱P_(app)的影响。结果当附子-黄芪3∶1时,黄芪在十二指肠和回肠能显著降低双酯型生物碱的P_(app),在3种肠段均能降低单酯型生物碱的P_(app);当附子-黄芪1∶1时,除次乌头碱在回肠外,黄芪能显著降低双酯型生物碱的P_(app);当附子-黄芪1∶3时,黄芪能显著降低单酯型生物碱(除回肠外)的P_(app),在各肠段均能显著降低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P_(app)。结论黄芪可抑制附子生物碱的吸收,且其抑制作用因配伍比例、生物碱的种类和肠段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草乌Aconiti Kusnezoffi Radix与瓜蒌Trichosanthis Fructus按照13个不同比例配伍后,苯甲酰新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中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成分量的变化。方法 草乌与瓜蒌的干燥粉末,混匀,分别用10倍量蒸馏水和75%乙醇浸润1 h,提取2次,每次1 h,合并提取液,离心,取上清液。HPLC采用Welch Xtimate C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乙腈-40 mmol/L乙酸铵(氨水调pH 10.0)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 mL/min,检测波长235 nm。结果 草乌与瓜蒌配伍后,随瓜蒌比例增加,药液pH值逐渐降低,单酯型生物碱总量变化不明显,而双酯型生物碱总量增加。结论 草乌与瓜蒌配伍后,从化学成分来看,双酯型生物碱类成分增加导致毒性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附子理中丸中3种单酯型生物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Alltimate C18(4.6 mm ×250 mm,5μm);保护柱Alltimate C18(4.6 mm ×7.5 mm,5μm);流动相40 mmol·L-1乙酸铵(加氨水调pH 10.00 ±0.5)-乙腈梯度洗脱;流速1.0 mL· min-1,检测波长240 nm,柱温35℃.结果: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分别在进样量0.212 ~1.272 μg,0.0116~0.0696 μg,1.035 ~6.210 μg线性关系良好,r分别为0.9996,0.9997,0.9996,在8h内稳定性良好.同时,针对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附子理中丸(河南宛西)平均加样回收率依次为97.59% (RSD 1.90%)、98.81%(RSD 2.00%)、98.37%(RSD 1.72%),附子理中丸(安徽东芝堂)平均加样回收率依次为98.18% (RSD 2.39%)、103.06%(RSD 1.77%)、98.23%(RSD 2.05%),而附子理中丸(北京同仁堂)仅含苯甲酰新乌头原碱的平均加样回收率100.17%(RSD 2.29%).结论:方法结果准确可靠、快速,适用于构建附子理中丸成方制剂的多指标质量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7.
HPLC法同时测定附子中6种单酯和双酯型生物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兰  周海燕  赵润怀  游畅  高超  常琪 《中草药》2009,40(1):131-134
目的 建立附子中单酯及双酯型生物碱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定量方法.方法 附子干燥粉末用氨水浸润后,以异丙醇一醋酸乙酯(1:1)超声提取30 min,提取液蒸干后溶于0.01%盐酸甲醇中,经微孔滤膜滤过后,20 pL进行HPLC分析,HPLC分析采用Zorbax Extend-C18柱(250 mmX 4.6 mm,5 μm),以乙腈-40 mmol/L醋酸铵缓冲液(氨水调pH 10.0)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30 nm.结果 6种被测生物碱成分,包括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和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分离良好,各成分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在测定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重现性好,6种成分的RSD(n=5)均小于1.50%;平均加样回收率(n=5)为98.20%~100.47%;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26、0.36、0.92、0.30、0.52、0.82 ng.结论 本研究所建立的HPLC方法稳定可靠、简便易行,可用于附子类药材中单酯型和双酯型生物碱的同时定量分析,为附子药材及其炮制品的质量评价和质量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乌头类双酯型生物碱水解转化规律,建立LC-MS定性分析及HPLC定量分析乌头类双酯型生物碱及其水解产物方法方法 通过控制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水解条件,分别获得不同阶段的水解产物,从而推导各水解产物的精确质量浓度。结果 根据LC-MS定性分析结果,乌头类生物碱水解规律为乌头类双酯型生物碱先水解生成焦乌头碱类生物碱,再继续水解生成苯甲酰乌头原碱类生物碱;并根据水解规律分别计算出焦乌头碱类生物碱、苯甲酰乌头原碱类等乌头类生物碱水解产物的精确质量浓度。HPLC 方法学表明,焦乌头碱、焦新乌头碱、焦次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分别在0.70~44.64 μg·mL-1 (r=0.999 7;0.34~21.77 μg·mL-1 (r=0.999 9;0.38~24.37 μg·mL-1 (r=0.999 9;0.48~30.74 μg·mL-1 (r=0.999 9;0.41~26.38 μg·mL-1 (r=0.999 9;0.42~27.08 μg·mL-1 (r=0.999 7内线性关系良好。结论 本实验得出了乌头类双酯型生物碱水解转化规律,并建立了计算不同水解阶段水解产物的方法,其专属性高、定量简便,为乌头类生物碱及其水解产物的定量分析和乌头类中药材炮制、质量控制等提供了简便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改进《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制川乌含量测定方法,进一步优化固相萃取技术,建立同时测定制川乌中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乌头碱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 采用强阳离子吸附树脂MCX固相萃取小柱对制川乌进行纯化,制备供试品溶液;使用COSMO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甲醇、乙腈和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25 ℃,检测波长为232 nm。结果 6个成分分别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8%、100.2% 、100.8%、99.0%、99.7%、98.2%, RSD分别为0.9%、1.2%、0.9%、1.3%、1.5%、1.0%。结论 改进了《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制川乌含量测定的方法,解决了样品前处理复杂、使用有毒有害试剂较多的问题。建立了同时测定制川乌6个生物碱成分含量的方法,该方法准确、简便、快速、重复性好,对不同仪器和不同色谱柱的适应性好,可用于制川乌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刘洪  钟凌云  邓延文  童恒力  陈浩  王硕  卢兴美 《中草药》2023,54(5):1397-1410
目的 比较生附片、淡附片、阴附片、阳附片4种附子炮制品入方四逆汤化学成分以及毒性差异,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分别以阴附片、阳附片、生附片、淡附片制备单味药以及四逆汤汤剂,经UPLC法检测汤剂中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甘草苷、甘草酸、6-姜酚含量,通过系统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主成分分析(pri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对4种四逆汤进行分类分析,再经急性毒性试验和长期毒性试验比较4种附子炮制品四逆汤毒性差异。结果 4种四逆汤中成分含量以及毒性大小存在显著性差异。双酯型生物碱: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含量及其总量高低排序为生附片四逆汤>阴附片四逆汤>阳附片四逆汤>淡附片四逆汤;单酯型生物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含量及其总量高低排序为...  相似文献   

11.
草酸铵对僵蚕抗凝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草酸铵对僵蚕抗凝作用的影响。方法:以凝血酶时间(TT)为指标,用添加法比较不同浓度草酸铵对僵蚕提取液和凝胶分离液抗凝作用的影响。结果:添加草酸铵浓度在1.8~21.3mg/ml范围内,对固形物含量15.8~31.6mg/ml的提取液和14.6~29.1mg/ml的凝胶分离液的TT值增加成正相关。结论:草酸铵对僵蚕提取液、凝胶分离样品的抗凝作用均有增强作用,随提取液浓度降低影响增大,而随凝胶分离液浓度增大影响增大。  相似文献   

12.
蛇床子素抗凝血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蛇床子素的抗凝血作用。方法:通过测定小鼠凝血时间(CT)、大鼠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观测蛇床子素的抗凝作用。结果:蛇床子素能显著处长CT、PT,缩短ELT。结论:蛇床子素具有明确的抗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微量微生物法对丁胺卡那霉素(AMK)单用及AMK与苯唑青霉素(OXA)合用后,兔体内AMK血药浓度进行测定;药时数据用MCPKP软件经IBM计算机处理,并对两组药动学参数进行了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OXA对AMK的药动学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蛇床子素抗凝血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蛇床子素的抗凝血作用。方法:通过测定小鼠凝血时间(CT)、大鼠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观测蛇床子素的抗凝作用。结果:蛇床子素能显著处长CT、PT,缩短ELT。结论:蛇床子素具有明确的抗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诸病源候论》对皮肤病学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诸病源候论》在皮肤病方面的成就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总结 ,该书着重讨论了皮肤病的命名、分类、病因病机 ,并阐发了《内经》“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理论和预防为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左归丸对先天肾虚仔鼠发育过程中皮肤内细胞自噬的影响及其机制,探索补肾填精法在生长发育异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6只雌雄比例为2∶1的大鼠进行配对,复合应激法刺激孕鼠构建先天肾虚仔鼠模型,根据将孕鼠处理方式不同,分为正常组,肾虚组,左归丸低、高剂量组(2,8 g·kg-1)。正常组不造模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肾虚组造模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左归丸低、高剂量组造模给予左归丸悬浊液灌胃。切取出生后21 d仔鼠的背部皮肤,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仔鼠皮肤显微结构形态,测量真皮层和表皮层厚度,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分别检测仔鼠皮肤分泌型糖蛋白3a(Wnt3a)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mRNA和蛋白表达量,免疫双荧光检测皮肤内自噬指标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和人死骨片1-泛素结合蛋白p62(SQSTM1-p62)的表达。结果:正常组仔鼠皮肤层次清楚,结构正常,肾虚组真皮层胶原排列疏松,左归丸低、高剂量组皮肤组成基本正常;与正常组比较,肾虚组仔鼠在皮肤的表皮层增厚,真皮层变薄(P<0.05);与肾虚组比较,左归丸低、高剂量组皮肤的表皮层和真皮层厚度的改变明显恢复(P<0.05)。与正常组比较,肾虚组仔鼠Wnt3a和β-catenin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5);与肾虚组比较,左归丸低、高剂量组Wnt3a和β-catenin蛋白和mRNA表达升高(P<0.05)。同时免疫荧光法检测发现与正常组比较,肾虚组的LC3的表达上调,SQSTM1-p62表达下调;与肾虚组比较,左归丸可以逆转SQSTM1-p62和LC3的异常表达(P<0.05)。结论:左归丸可以通过增加仔鼠皮肤内Wnt3a和β-catenin蛋白和mRNA的表达,下调皮肤细胞自噬水平,改善先天肾虚仔鼠皮肤异常发育。  相似文献   

17.
姜黄素对血管生成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姜黄素对牛血清促进的牛内皮细胞、人肝癌细胞SGC-7901增殖的影响;观察姜黄素对肿瘤细胞条件培养液促进的牛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琼脂糖刮除法检测姜黄素对牛血清及肿瘤细胞条件培养液促进的牛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姜黄素能明显抑制牛内皮细胞增殖,同肿瘤细胞相比,具有显著差异;姜黄素能抑制牛血清及肿瘤细胞条件培养液促进的牛内皮细胞迁移。结论:姜黄素具有抗血管生成作用;抑制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是姜黄素抗血管生成的机理之一;同时也说明姜黄素是一种特异性血管生成抑制剂。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缓冲盐对不同型号大孔吸附树脂分离脂质体及其游离药物能力的影响,并对阿魏酸脂质体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缓冲盐(Na2HPO3-NaH2PO3)平衡的大孔吸附树脂分离脂质体与游离药物,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药物含量,计算包封率。结果:该法在0.56~2.8 μg· mL-1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精密度小于1.1%。缓冲盐平衡后的大孔吸附树脂对脂质体的吸附作用均有所降低,且不影响大孔吸附树脂对阿魏酸的吸附能力。其中HPD450对空白脂质体的回收率在97.2%~100.8%,平均回收率为98.1%。结论:缓冲盐可提高大孔吸附树脂分离脂质体及游离药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针刺治疗中风在我国有数千年的历史,今天还广为应用。随着康复医学理论的深入,结合现代康复理论实践思考脑卒中偏瘫康复的针刺如何有效干预,对于脑卒中偏瘫康复的中医针刺治疗理念认识及临床康复疗效的提高均有帮助。  相似文献   

20.
汤诺  何燕  沈琳  林钟香 《辽宁中医杂志》2009,(10):1800-1802
目的:通过研究舒心饮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相关致炎因子的影响和量效关系,阐明舒心饮干预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72只雄性SD大鼠被随机均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舒降之组、舒心饮低、中、高剂量组。观察血脂、光镜下胸主动脉的病理变化、胸主动脉内膜致炎因子MCP-1、P-selectin蛋白的表达。结果:舒心饮能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升高HDL/TC的比值;显著降低动脉内膜厚度、泡沫细胞阳性内膜面积及其占内膜总面积的百分比;舒心饮能显著降低P-selectin、MCP-1在大鼠胸主动脉内膜的表达;中剂量舒心饮也许是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的最佳剂量。结论:舒心饮能影响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炎症的启动和致炎因子的激活,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